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189086
  • 上传时间:2021-03-20
  • 格式:PPTX
  • 页数:76
  • 大小:3.8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新教材 新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件 政治 军事 金元 统治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一板块 必修部分 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 辽夏金元的统治 历历 史史 2022 内 容 索 引 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 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 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时空坐标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 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出现了又一次民族交融的高 潮,形成新的民族。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 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 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

    2、上,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 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 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课程标准 热词聚焦 (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 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 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精巧的分权制衡,叠层的 政治架构,创新的地方制 度,开放的文人仕途,并立 的民族政权 知识排查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教材深化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

    3、十国的分裂局面。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3)措施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行政削实权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 虚衔 财政制钱谷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 缴朝廷 军事收精兵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 驻地 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 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 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 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在地方 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 各州进行监控

    4、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 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4)评价 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 权。 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 政治风气。 2.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 辽的兴起: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 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宋辽战争: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辽和议 内容 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 “岁币” 影响 北

    5、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2)宋夏关系 宋夏战争: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 宋夏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 称为“岁赐”。 3.财政危机 (1)原因 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 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2)后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二、王安石变法和南宋的偏安 1.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过程:宋仁宗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 史称“庆历新政”。 (3)结果:新政明显

    6、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但 此次新政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2.王安石变法 (1)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目的: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3)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4)范围: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5)内容 富国 方面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 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 方面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 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6)结果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

    7、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3.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 “靖康之变”。 赵构(就是宋高宗)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绍兴和议 背景: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 求和。 过程: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 财物,称为“岁贡”。 (3)宋金对峙:此后经过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

    8、不再向金称臣,继续维 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思维点拨 为了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权重,乃至操纵政权的教训,宋 初统治者开始推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崇文抑武方针推动了宋代科举考试 的发展,为士人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但也为宋代的“积弱”埋下了隐患。 宋代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提升 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1)消极作用:澶渊之盟是在宋辽双方势均力敌,都无力战胜对方,宋朝作了 较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和约。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 北宋的财政困难。 (2)积极作用:维持了宋辽边界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保 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9、情境体验 1.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图 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 提示 军队数量猛增。出现“冗兵”局面,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思维点拨 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即我们经常说的“积贫”,其主要原因是北 宋时期的“三冗”局面,即“冗官、冗兵、冗费”,而“三冗”局面的形成原因在 于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措施。 情境体验 2.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谈谈造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 间不满;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三、辽与西夏和金朝入主中原 1.辽朝的建立 (1)兴起:辽朝

    10、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3)创制:职官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 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4)特点:保持草原习俗,定期迁徙,迁徙行营为国家政治中心。 (5)辽宋对峙: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 活跃。 2.西夏的建立和夏金关系 (1)西夏的建立 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 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

    11、号大夏,史称西 夏。 建制: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 官称。 (2)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3.金朝入主中原 (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 畜牧为生。 (2)建国: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 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3)征战: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5)建制 性质: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内容: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

    12、一猛安。他们被大 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6)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 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7)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 治逐渐衰落。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及元朝的民族关系 1.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统一草原: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被尊为“成吉思汗”。 (2)征战四方: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 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3)元的建立 12

    13、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4)元的统一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5)巩固措施 中央:宰相机构是中书省。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内容 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 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特点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意义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

    14、济和文化发展。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交通:修筑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 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边疆: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朝设 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还在 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2.元朝的民族关系 (1)民族的形成 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 落融入其中。 回回: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 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 身回回。 (2)“四等人制

    15、” 蒙古统治者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 “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民族交融 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 蒙古人退回草原。 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拓展提升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当时社会问题的主题是加强中央集权所导致的官僚机构的臃肿,而王安石 变法只集中在社会经济改革的层面,即使改革真的可以消除财政赤字、增 强军事力量,也会进一步加剧政治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矛盾。 拓展提升 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议 两宋时期的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对两宋政府来说都

    16、是接受屈 辱条件以求得短暂和平,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和议本身是 民族间友好和睦的表现,和议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 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图示解史 北宋与辽的关系 概念阐释 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是金朝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 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 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 思维点拨 铁木真能够统一蒙古各部的原因 客观上,当时蒙古草原各部相互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主观上,铁木真意志坚 强、机敏果敢。 思维点拨 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 错

    17、”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 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 的地理环境,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主题探究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一主题一 宋代的国家治理制度宋代的国家治理制度 探究1史料实证北宋的分权制衡 材料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 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 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 下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 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摘编自(元)脱脱等宋

    18、史 探究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知州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提示 地位和关系: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 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 自己的权力。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探究2唯物史观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材料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 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 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 辈出焉。 摘编自(元)脱脱等宋史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

    19、对北宋历史的影响。 提示 特点:崇文抑武。影响:统治者重视学习文化知识;推动了科举制的发 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认知深化】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守内虚外:宋朝吸取唐朝外重内轻造成藩镇割据的教训,制定了守内虚外 的国家战略,重点防范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这导 致了宋代边境的空虚,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 2.强干弱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宋代从军事、经济大规模削弱地方实力, 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虽然防止了割据势力的出现,但是也造成了地 方实力不足,不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卫。 主题一 主题

    20、二 主题三 3.分化事权:宋代普遍分化军权、相权、地方权力,使其互相牵制,有效地加 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是,分权过细,造成保守拖沓的政治风气,官员 过多过滥,造成财政危机。 4.崇文抑武:这是两宋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使宋代的 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军事人才受到打压,不利于宋代对少数民族的战 争。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二主题二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探究1史料实证两宋时期的民族交融 材料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 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以国制(辽 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

    21、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 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摘编自(元)脱脱等辽史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并评 价其历史作用。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提示 创新:南、北面官制度。历史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 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 渡,有利于民族交融。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探究2时空观念唐宋时期的民族政策 图1 图2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探究(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图1与图2中的中原王朝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 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图1与图2所属时期

    22、民族关系的共同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一共同发展趋势 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 (1)唐的措施有: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进行经 济文化交流等;北宋的措施有:战争、和议、贸易等。 (2)共同发展趋势:以和为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积极影响:有利于各民族 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认知深化】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1.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民族矛盾突出, 两宋、辽、西夏、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 2.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西夏、金以“岁

    23、 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3.民族交融是主流,北宋与辽、西夏分别在边界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南 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差别 逐渐缩小。 4.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 展。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尤其是通过各少数民族政治 家对汉族政治制度文化的吸收,加速了这些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和彼此交融。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主题三主题三 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的历史地位 探究1史料实证国家治理上的抉择 材料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

    24、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 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编自元史 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元初在国家治理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 么。 提示 争执:旧俗与汉法之争。实质: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 交融。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探究2史料实证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 材料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 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 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 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

    25、、司法诸事 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 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提示 遵循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以消除割据隐患;实行集体负责制度,防止 大臣擅权;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管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认知深化】全面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1.它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是元明清六百多 年统一局面的开创者。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使元朝发展为中国历史上 最幅员辽阔的朝

    26、代。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首创行省制度,设岭北、辽阳、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这是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乃至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 影响。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3.民族交融出现高潮。蒙古族等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汉族人民向边疆 地区流动,元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4.经济繁荣,漕运、海运规模空前,对外贸易发达,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商业 大都市。 综上所述,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 史地位。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 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

    27、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 和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 纵联横合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思维升华 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 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 随之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 使削弱地方财政权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 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

    28、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史,县 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 大。 二、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特点 1.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宋元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辽、金、元等,西北出现了 西夏,西南出现了大理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宋元时期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 2.民族特色的制度建设:少数民族政权一般都保留了符合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政治 制度,比如辽的南、北面官制度、金的猛安谋克制度等,这些制度丰富了古代中 国政治治理的历史选择,体现了政治制度建设的多样性。 3.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宋元时期,边疆地区少数

    29、民族政权都促进了边疆的开 发,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原地区渐趋接近,成为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 立的经济基础,也为明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4.统一的历史趋势:五代十国以来,民族交往、交融进一步发展,统一的趋势日渐 明显,元朝的统一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真题实战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 真题实战真题实战 1.(2020全国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 “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 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30、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科举制。材料反映了宋太祖时期对科举选拔的人才 重新命题测试,并且使殿试成为常制。通过改革,宋代科举完善了考试录取 程序,故C项正确;科举制下,选拔人才的标准是真才实学,材料并未涉及对 世家大族特权的打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进行殿试成为常制,而不是确 立省试考试的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并未涉 及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故D项错误。 2.(2019全国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 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

    31、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募兵制。题干材料描述了宋代募兵制的状况,即士 兵待遇优厚、兵员数量多,这就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故A项正确;B项说法 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军队中的精锐力量都直接控制在中央手中,这一措 施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军费是政府支出,与社会上贫 富分化现象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素养立意 3.(2018全国卷,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 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

    32、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出身于 “无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北宋到南宋人 数增加,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加速,故B项正 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员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说明 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错误; 题干中表格数据的变化是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功能 在增强,故D项错误。 素养立意 4.(2018天津卷,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

    33、统郡县,镇边 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 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 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行省掌管地方的行政、 财政、统兵等各项权力,但是官吏任免权和调兵权则在中央,因此材料表明 行省拥有部分权力,故A项正确,B项错误。行省只是拥有部分权力,不可能 集中专断,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属于中央集权 的内容,不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 1.(2020山东

    34、青岛二模)发运使是宋代重要的官职之一,管理一支庞大的漕 运系统,总领几路上供,职责除漕运外还监管茶盐、赈灾、按察地方等,但 与转运使无隶属关系。发运使的设置( ) A.与三司使转运使三权分立 B.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是宋贫弱的根源 答案 C 解析 发运使总领几路上供,但与转运使无隶属关系,也没有遍设各路的地 方机构,这既保证了上供漕运,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防止了转运使权力膨胀, 故选C项;三权分立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提出来的,且发运使、三司使、转 运使都属于行政权的范畴,排除A项;发运使的设置是宋代重新调整中央与 地方关系的结果,并未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发运

    35、使只是一个文 官职务,不会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排除D项。 2.(2020山西太原二模)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 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 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 )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 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 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相权对皇权 制约,权力结构有所制衡,故选D项;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 不治”可知宋代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决策机制未发生异变,排除A项;此时 为君主专制,并非“君民共治”,排除B项;文官政治的

    36、形成是由于崇文抑武方 针的确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 3.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 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 的设置( ) 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通过榷场,宋代文化对辽国产生影响,这本质上是一种民 族交融的方式,B项正确。澶渊之盟之后,宋辽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但两国仍 是敌对状态,A项错误。榷场的设立是为了互通有无,防止少数民族南下掠 夺短缺的生活物资,与体现民族平等、展现中原文化的优越无关,C、D两 项错误。 4.(

    37、2020陕西宝鸡三模)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即遣使进藏清查户口,设立大小 驿站共35处,此后还多次赈济贫困站户。此举旨在( ) A.改善当地交通闭塞状况 B.强化对边疆的行政控制 C.打通东西方间国际商路 D.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传播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立即遣使进藏清查户口,设立大小驿站共35处,此后还多次赈 济贫困站户”可知,忽必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控制,故选B项;忽必烈的 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而非改善交通状况,排除A项;东西方的国际商路 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汉藏 文化交流,是影响而非目的,排除D项。 5.(2020甘肃二模)行御史台是元朝独创的监

    38、察官署,是御史台的派出和分 设机构,其职能以监察行省长官为主。行省与行御史台的最高行政长官都 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这有利 于( ) A.形成独立的地方监察体系 B.确保两机构相互制衡 C.完善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 D.进一步维护中央权威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可知中央权威较大,故 选D项;材料中“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即并非独立的地方监 察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地方的行御史台对御史台没有制约,故无法形成相 互制衡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此前是否有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 故“完善”机制无从谈起,排除C项。 本课结束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8908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