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189070
  • 上传时间:2021-03-20
  • 格式:PPTX
  • 页数:59
  • 大小:2.5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新教材 新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件 39 村落 城镇 居住 环境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二板块 选择性必修部分 第39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历历 史史 2022 内 容 索 引 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 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 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课程标准 热词聚焦 (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 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 影响 (3)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 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居民村落的逐渐形成;集 市贸易的发展;城市功能 的不断增多;居住条件的 不断改善;城市化进程中 的问题 知识排查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教材深化 一、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村落的产生 (1)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

    2、地面筑屋的演变。 (2)村落的出现 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表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 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特点: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影响: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 活动提供了便利。 2.集镇的出现 (1)兴起 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 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 济中心。 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

    3、形 成集镇。 (2)中国古代的集镇 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 元朝: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3.城市的产生 (1)含义: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西方古代的城市 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出现了城市。 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 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古罗马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欧洲中 古

    4、时期 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3)中国古代的城市 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 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 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4.世界各地的民居 (1)影响民居的因素: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2)两河流域的民居 自然环境: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特点 建筑材料 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和木材 布局 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

    5、在一起;结构都是由前庭、前室、 主室构成 (3)古埃及的民居 建筑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 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用以防晒保温。 特点: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4)中国古代的民居 远古: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先秦以来: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明朝: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5)古希腊罗马民居: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混凝土、拱券和 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集 体住宅;4世纪时,出现复合式公寓。 (6)

    6、古代北美的民居 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从事耕作,两三年后迁徙到别处;住在圆形的 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的演进 (1)概况 路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 向城市。 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世界 城市化 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 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7、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中国 城市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 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 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2.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 条件 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革新 表现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生活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 各个方面

    8、的服务;各种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 大便利。 3.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历程 世界: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 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 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 到普及。 中国 近代 中国 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 是通商口岸 表现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

    9、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 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现代 中国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 发展 表现 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 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多种公共交 通工具出行 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 源污染。 (2)贫富分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 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3)交通拥堵: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

    10、4)其他: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情境体验 1.周礼 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 “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分封制的实行。 思维点拨 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 中国传统村落往往依水而建;以农业生产为主(故又称农村);具有保守性,这 是由中国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的;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承担一定的 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 思维点拨 影响村落分布的因素 村落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生活居住、生养繁衍的场所和进行各种 生产活

    11、动、社会活动的基地。先民在建造村落时,会充分考虑水文、地形、 气候等条件,例如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村落相对集中; 平原地区村落一般规模较大,呈团状分布;山地、丘陵地区村落一般规模较 小,分布相对分散;气候恶劣地区的村落分布相对较小。 辨析比较 村落(乡村)、集镇(市镇)和城市的区别 村落与城市的区别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经济规模、经济结构 等),也表现在政治层面上(政治地位、治理体系等),还表现在人的价值观、 社会生活方式等社会心理层面上。至于依存于两者之间的集镇,可以理解 为介于县城与村落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实体,其经济功能是最为突 出的。 概念阐释 四合院 四

    12、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 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四合院是民居当中古代礼制最充分的体现。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 儒家思想中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 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 朋友以义的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情境体验 2.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 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 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后果? 提示 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13、概念阐释 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 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 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 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 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 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 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 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 思维点拨 城市化对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 (1)城市中人口密集,房价昂贵,住房问题

    14、突出。 (2)城市居住环境被污染,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使死亡和疾病的发生率提高。 情境体验 3.近代以来,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到1851年,英国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城 市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形成庞大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也给城市环境和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情境体验 4.高嵩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中指出,从英国的工业革命 开始,工业化与城市化就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互为因 果、互相推动。请根据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归纳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提示 工业化催生城市化;城市化推进工业化。 主题探究

    15、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一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城市中国古代的城市 探究历史解释影响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 素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 大小诸侯的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 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 封建社会的城市经济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主题一 主题二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 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

    16、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探究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 提示 原因: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商业发展;交通要道(或人口聚集区)。 主题一 主题二 【认知深化】影响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形:大城市多在平原,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平原地形平坦,有 利于农耕、交通、城镇建设。 (2)气候: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地带,热带较凉爽的高原上及山区的 河谷盆地,气温适度,降水适中。 (3)河流: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口及河流两岸城市众多,越往下游城市 越密集。河流有供水、军事防卫和运输功能,对城市选址具有深远影响。 (4)自然资源

    17、:分布或靠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主题一 主题二 2.社会因素 (1)交通:城市多靠近公路、铁路干线或濒临海洋、临近海港,是客货流必 经之地和对外联系的便捷地带,发展经济条件优越。 (2)政治、军事、宗教: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政治中心,成为 举行宗教活动、完成军事任务或分散大城市职能、带动内陆地区建设和 发展起来的城市。 (3)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方法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主要通过生产工具、动力、 水利设施等体现出来,如铁犁牛耕。生产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如生产 如何组织起来,是简单协作还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 主题一 主题二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唯物史观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

    18、化 唐代以前,由政治带动商业的城市发展路径是行政中心城市体系演化的主 要表现。唐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重心南移,行政中心城市体系不得不进行 结构调整,大运河城市开始崛起。明清时期,全国性商品流通渐成规模,地处 沿海沿江流通中心的城市随之崭露头角,从而再次推动了行政中心城市体 系的结构性演变,为近代中国新的城市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二主题二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探究唯物史观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材料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探究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

    19、经济因素。 主题一 主题二 提示 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 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主 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 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主题一 主题二 【认知深化】城市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人口转移。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农村剩余人口。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2)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 善地区产业结构。 (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

    20、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主题一 主题二 (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 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 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 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主题一 主题二 2.消极影响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4)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治安问

    21、题等。 主题一 主题二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启示 (1)应当继续加快我国城市化前进的速度。 (2)应当走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 (3)应当加快我国目前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减少人口自由流动的障 碍。 (4)加快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基础产业的建设,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打好基础。 纵联横合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思维升华 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半殖民地色彩: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开始的,一系列 通商口岸的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些城市成为西方列强 侵华的基地,成为西方人的主要聚集地。 2.农村人口的涌入是城市化重要的推力:中国人口基数庞

    22、大,随着近代自然 经济的逐步解体,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是,城市经济发展无法容纳如 此众多的就业人群,造成中国近代城市就业压力非常大,贫民窟数量众多。 3.帮派林立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畸形产物:中国近代城市里帮派的形成 与传统的宗法制有一定的关系,也与城市政府权力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很 多帮派承载了政府的部分职能,使近代城市的法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利 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4.无工业化的城市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 城市中从事生产事业的人口比例很低,这就造成中国近代城市失业、无业 人口众多。 二、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1.城堡性城市的崛起:古希腊、罗马的城市首先是

    23、满足军事防御需要的,此 时的城市大都有城墙,城市的居民主要是军人和政府官员,战乱的时候,大 量周边的农民就会涌入城市,成为暂时的避难所。 2.工商业城市的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以后,大量工商业者为摆脱领主的 控制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具有自治性质的城市,这些城市被称为“自由城 市”,进入近代,这些城市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的阵地。 3.工业化城市的出现: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发端,彻底改变了人 类生产的模式,也成为城市增长的强力催化剂城市围绕工厂为中心聚 集发展。此时的城市一般处于交通相对便利、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生产 职能是城市的主要职能。 4.消费性城市的发展:20世纪,城市向健

    24、全城市设施方向发展,人们的娱乐、 健康、教育等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城市逐渐成为国家消费能力最 强的区域,第三产业不断发展,逐渐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真题实战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 真题实战真题实战 1.(2020浙江选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 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 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答案 B 解析 两宋城市中坊和

    25、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突破了空间限制,早 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了时间限制,故选B项;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材料 主旨不是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原有“市”的 管理不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因此需要突破原有限制,排除D项。 2.(2020浙江卷,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 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 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 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 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 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具有比较 完

    26、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可知,“南市” 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故正确;据材料“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 堤下。南市在城外”可知,“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 故错误;据材料“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可知,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 备,故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贸易通宵达旦,故错误,故选B项。 3.(2018海南卷,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 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 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7、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城市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城市的 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A项正确。大众休闲文化的发展是贫 富分化缩小的表现,“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于第一 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工人福利,D项错误。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 1.早期人类经历了由迁徙到定居、由聚落到村落的发展过程。影响村落 形成的根源是(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答案 C 解析 村落是建立在定

    28、居基础之上而形成的聚居场所,原始农牧业的产生 导致人们由迁徙到定居,但其根源均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 2.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 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黄池镇”“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这说明黄池镇经济发达,也 从侧面说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 3.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

    29、合的格局, 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 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 明的是( ) A.雅典城市设计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 B.雅典城市设计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雅典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 D.雅典城市规划足以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 区混合的格局”,可见民主政治影响了城市的设计,同时城市的这种布局也 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二者形成互动效应,故选C项;A、B两项说法都错误, 均排除;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 4.美洲亚马

    30、孙雨林的印第安人民居为圆形的公共居所。影响其建筑风格 的原因是( ) A.游猎迁徙的生活方式 B.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C.集体生活的劳动方式 D.家庭农耕的生产方式 答案 B 解析 亚马孙雨林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需经常迁徙,故其居民为 圆形的公共居所,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只在两根立柱间有自己的区域, 故选B项。 5.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 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或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 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激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 D 解析 由“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时期 的状况;由“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或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 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知,当时人们只顾追求 财富,而忽视了社会道德和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本课结束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89070.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