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185554
  • 上传时间:2021-03-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及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北京市 房山区 2020 2021 学年度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练习 语文 答案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北京市房山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 12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当一件艺术品完成时,作者往往会在作品适当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 号并加盖印章,以此作为本作品的标记,同时也起到区别于他人作品的作用,是体现作者个人 智慧和成果的标志与象征。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综合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题款和钤 印,将书法、篆刻、文学与绘画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题款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款,

    2、又称落款、款记、题画、款识等。中国画的题款,就是画 家在画上题的字,简单的就写个名字,并加上创作时间; 复杂的可以是长篇大论,如记述作画 的原委, 或评画, 或题诗。 中国画题款内容极为丰富, 更重要的是, 题款与绘画本身关系密切, 优秀作品的款与画相得益彰。 追溯其渊源,中国画上的题款来自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画家借鉴了钟鼎器物上的 铸刻款识,然后创作出更精妙的艺术品。印章在中国绘画中的使用,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补充 了画面章法之不足,形成了美好的视觉感受,启迪了观者对画面诗意构思的理解,使作品与欣 赏者产生了美好的共鸣。 题款和钤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多样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既蕴含着深厚

    3、的文学底蕴, 又能够体现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审美,通过诗、书、画、印的结合,显示出中国画独有的艺 术特色。画家利用题款和钤印来完善构图,阐发主题,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具有 艺术韵味。印章可以体现中国画的诗意构思,有时亦能拓展意境,启迪欣赏者的审美境界,使 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作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题款和钤印在中国画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点睛的妙用, 它们与画面息息相关。只有它们与画面主体相协调时,画面的布局才能完整,作品的主题才能 突出, 而这些又体现了画有章法又无定法的哲学思想。 这是画家在创作时需提前考虑的。 此外, 黑色题款与红色钤印使绘画色彩丰富而和谐,使主题突出。 (

    4、取材于王虹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题款就是画家在画上所题的字,可简单,可复杂,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B.中国画上的题款、钤印无一例外都来自于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 C.钤印可以体现中国画的诗意构思,拓展意境,启迪欣赏者的审美境界。 D.红色钤印,它与黑色题款搭配,可使画作色彩产生丰富而和谐的效果。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画将书法、篆刻、文学与绘画融合的艺术特色是西方画所不具备的。 B中国画的题款与绘画关系密切,优秀作品的题款与绘画可以互相促进。 C中国画主要是靠题款和钤印丰富画作文化内涵,使画作更具审美价

    5、值。 D中国画要提前考虑如何使用题款和钤印,要使其与画面主体协调一致。 材料二 中国画并非一开始就有题款的传统。元代开始,以赵孟頫为首的文人群体,才有意识地在 自己作品上题款,内容包括名款、日期、诗文等,为后世文人画的题款树立了典范。纵观中国 绘画史, 题款是作者自我意识、 身份意识的彰显。 题款, 不仅彰显了作者高深的诗文书法水平, 也拓展了画面的意境。绘画诉诸视觉形象,表现力毕竟有限,如果配以诗文、书法、印章,作 品的整体意境和表现力无疑会大大提升。 题款,从功能方面看,一是记录内容,一是阐发画意。记录内容包括题赠人、年月日、作 者名号、印章等; 阐发画意,包括议论、记叙、诗词等。当然,具

    6、体到创作和作品,题款可繁 可简,内容顺序灵活多变,这些完全视作者的需要和用意而定。题款可以简单到一句话,或评 画,或发感慨,或议论。这类款一定要切中要害,要有审美意趣,有它,画面马上活灵活现, 提升了一个层次,产生画龙点睛之效,凸显出画家想要在画作中表达的主旨。所以,巧妙的题 款就可以称之为“画眼” 。 题款的内容往往通过诗词表现,寄情抒怀,表达画意。题画诗在画作中起到概括主题、统 领画面的作用,体现作品的品位。在中国绘画中,题画诗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承载了 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 创作题画诗需要画家具有更高更多样的才华。根据画面章法的需要,画家把题画诗题在画 面合适的位置

    7、上,使其与画面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画家往往用题画诗来详尽地表达自己的意 愿,完善艺术构思,表现内心独白。但题画诗比文学史上的名家作品读来更平易亲切,欣赏者 不需要具备高深的文学素养就能读出画作的意趣。 纵观画面的整体布局, 中国画构图中, 所绘物象为实, 所留空白为虚, 由于物象形态各异, 组合变化万千,画面留下的空白也会随之而变。所以,根据这些布局特点,画家要巧妙地设计 题款和钤印,利用画面中的空白,使画面疏密有致,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精妙的题款和钤印 可进一步充分阐释画意,使图文相衬,意境凸显。 (取材于赵纲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在创作文人画

    8、时,画龙点睛的唯一途径是题写诗词。 B.画家往往通过题画诗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C.创作题画诗需要画家具有绘画、诗文、书法等艺术素养。 D.画家可以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设计题款和钤印来阐释画意。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详细地介绍了题款与钤印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B.材料二以题画诗为中心,以介绍题画诗的文字统领全篇。 C.两则材料都指出了题款和钤印可提升画作的艺术表现力。 D.两则材料都提到了题款和钤印的渊源及其历史发展进程。 5.王冕墨梅图上的题款和钤印与画面相得益彰,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 ,并根据材料 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墨梅图题

    9、款和钤印对画面的作用。 (6 分) 【链接材料】 王冕墨梅图 ,元代中国画。 墨梅图神韵秀逸,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1 题。 (共 18 分) 论为政之要 【1】 陈子昂 今百度已备, 但刑急罔密, 非为政之要。 凡大人初制天下, 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 我驱除, 以 明天诛。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盖刑以禁乱,乱静而刑息 ,不为 承平设也。太平 之人,乐德而恶刑,刑之所加,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 刑也。诚宜广恺悌 【2】之道,敕法慎罚,

    10、 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 务也。 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然君子小人各尚其类。若陛下好贤而不任,任而不能信,信而 不能终,终而不赏,虽有贤人,终不肯至,又不肯劝。反是,则天下之贤集矣。 议者乃云“贤不可知,人不易识” 。臣以为固易知,固易识。夫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 正者无邪朋,廉者 憎贪,信者疾伪,智不为愚者谋,勇不为怯者死,犹鸾隼不接翼,薰莸 【3】 不共气,其理自然。智者尚谋,愚者所不听;勇者徇死,怯者所不从。此趣向之反也。诚 能信 任俊良,知左右有灼然贤行者,赐之尊爵厚禄,使以类相举,则天下之理得矣。 陛下知得贤须任,今未能者,盖以常信任者不效。如裴炎、刘祎之、周思茂、骞味道固 蒙用矣,皆

    11、孤恩前死,以 是陛下疑于信贤。臣固不然。昔人有以噎得病,乃欲绝食,不知食绝 而身殒。 贤人于国, 犹食在人, 人不可以噎而止餐, 国不可以谬一贤而远正士, 此神鉴所知也。 圣人大德,在能纳谏,太宗德参三王,而能容魏征之直。今诚有敢谏骨鲠之臣,陛下广 延顺纳,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 臣闻劳臣不赏, 不可劝功; 死士不赏, 不可劝勇。 今或勤劳死难, 名爵不及; 偷荣尸禄, 宠秩妄加,非所以表庸励行者也。愿表显徇节,励勉百僚。古之赏一人,千万人悦者 ,盖云当 也。 今事之最大者, 患兵甲岁兴, 赋役不省。 兴师十万, 则百万之家不得安业。 自有事北狄, 于今十年,不闻中国之胜。以庸将御冗兵,徭役日

    12、广,兵甲日敝 。愿审量损益,计利害,势有 不可,毋虚出兵,则人安矣。 虺贼 【4】干纪,自取屠灭,罪止魁逆,无复缘坐,宗室子弟,皆得更生。然臣愿陛下重 晓慰之,使明知天子慈仁,下得自安。臣闻人情不能自明则疑,疑则惧,惧则罪生。惟赐恺悌 之德,使居无过之 地。 (取材于新唐书陈子昂传 ,有删改) 注释: 【1】武则天召见陈子昂,使之论为政之要,陈子昂遂作此论。 【2】恺悌:和乐平易。 【3】薰莸:香草和臭草。喻指善恶、贤愚、好坏等。 【4】虺贼:虺(hu) ,毒蛇。虺贼,指 凶残、狠毒的叛乱之人。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乱静而刑息 息:停止 B.故圣人贵措

    13、 刑也 措:举措 C.诚 能信任俊良 诚:果真,如果确实 D.兵甲日敝 敝:破旧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 我驱除 不为 承平设也 B.以 明天诛 以 是陛下疑于信贤 C.此太平安人之 务也 使居无过之 地 D.廉者 憎贪 千万人悦者 ,盖云当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 凶徒叛贼业已消灭后,就要顺应民心,赦免罪过。 B.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 做官的人只有贤明,政治才能够被治理。 C.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 来光大崇高的品德,就会万代传颂。 D.偷荣尸禄,宠秩妄加 偷取荣华

    14、、空占职位、享受俸禄的人,君主却随意地给予他恩宠、提升他官职。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论及的“为政之要”大多是指向为政之失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 B.作者认为太平时代要广施和乐平易之策、慎用刑罚、清理冤案,以安定民心。 C.在为政问题上,作者很看重贤才的作用,主张对贤才要好、任、信、终、赏。 D.文章最后,作者指出宗室子弟作乱是君主逼迫所致,与开头相呼应。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2 分) 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岁兴,赋役不省。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第段“为政之要”的具体内容。 (4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 (共 6

    15、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论语为政 )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 论语述而 ) 颜渊、 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怀之。 ” ( 论语公冶长 ) 请综合以上材料,分别简述孔子及其弟子的“志”包含哪些内容,并就其中一人之志谈谈 对你的启示。 (6 分)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

    16、5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15 题。 (共 12 分) 哀江头 【1】 杜 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 【1】 唐肃宗至德元年秋, 安禄山攻陷长安, 杜甫被叛军抓获。 第二年春, 杜甫脱逃, 沿长安曾经的风景胜地“曲江”潜行,因事感怀,创作此诗。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17、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诗题冠以“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中回荡着抚时感事的哀痛之情。 B.全诗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之情,以及深沉的国破家亡之痛。 C.从“霓旌下南苑”的欢愉到“血污游魂”的悲惨结局中寓有深刻的教训之义。 D.从结构上看,全诗是先从追溯对昔日的回忆写起,之后再从回忆转到现实。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细柳新蒲为谁绿”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B.“苑中万物生颜色”写御驾游苑使花木生辉,直接描绘了帝、妃游苑的欢乐情景。 C.“明眸皓齿”一词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

    18、象。 D.“人生”两句以无情反衬有情,意谓江水江花无情,而人生有情、泪沾胸臆。 15.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杜甫的 哀江头 和 登高 这两首诗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6 题。 (共 8 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 分) (1) 劝学中,作者用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来证明用心专一的重要作用;同时 又用反面的事例“ , ” ,来揭示用心不专之弊。 (2)在书愤中,陆游借“_,_”两句,书写自己年轻时的满腔愤恨和收复中原失 地的豪情壮志。 (3)我们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上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要亲疏有别,就像诸葛亮在出 师表中所说的, “_,

    19、_。 ” (4)毕业分手之际,同学们情深难舍,感怀落泪,老师见状,劝道: “同学之谊是可贵的,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_,_ ,让我们收起眼泪,拥抱未来! ”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 17 题。 (共 5 分) 17.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政猜完四春的灯谜后,心内沉思道: “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有人说,贾府的命运与元春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原著情节,谈谈你对 这一说法的理解。 (5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821 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

    20、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 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 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 100 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 30 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 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 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 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

    21、 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 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 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儿,秋天金黄璀 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有许多孩子从桥墩上往 河里跳水, 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 我曾经在桥下淘米, 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 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

    22、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 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又听说洛舍是移来此地的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 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 柔和淡泊, 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 香樟树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 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 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

    23、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 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 群山。 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 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 偶有暖泉顺坡溢流, 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 的 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 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 烟缠绵缭绕, 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 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

    24、,消失于密林深 处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 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 19 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 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 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 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 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 那里的一

    25、切粗犷而质朴。20 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 得柔韧而坚实起 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 的家园。 (取材于张抗抗的同名散文,有改动)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我漂泊 不定、浪迹天涯 漂泊:比喻居无定所,东奔西走 B.想起笼罩在雾霭 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 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C.静谧 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 静谧:形容静寂无声 D.磨砺 得柔韧而坚实起来 磨砺:把有尖、刃的金属用工具磨锐利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展

    26、现了作者对自己现实中有形的故乡及内心中无形的故乡探寻的心灵之旅。 B.外婆家所在的洛舍镇充满了江南生活气息,那里的一景一物常出现在作者梦中。 C.作者离开出生地杭州城后,对杭州有着一种既日夜思念又敬而远之的复杂心理。 D.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几个故乡的情感体悟,表达了对“故乡”深层意蕴的思考。 20.作者为什么会时时想起那遥远的冰雪之地的北方?(6 分) 21.作者在倒数第二段中先说“我已没有了故乡”,又说“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而文 章题目则是“故乡在远方”,这些说法看似矛盾却蕴含深意。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说明。 (6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

    27、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发展 和创造 了多姿多彩的文明。面对多样的文明,中国主 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 、以文明平等超越文明 。不同国 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应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共同构建“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一花独 放不是春, 五彩斑斓 春满园。 各国人民由于生活地域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成长环境、 文化和历史各异,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自然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 并不必然导致冲突, 反倒可以带来更高层次的和谐,关键在于相互欣赏、相互包容。我们要尊重和珍惜人类的任 何一种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第句中的“发展”

    28、和“创造”这两个词应互换位置。 B第句中的“五彩斑斓”换为“百花齐放”更贴切。 C第句中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应移至下一小句之后。 D第句中的“这种不同”是指各国人民生活地域的不同。 将下列三个词语依次填入第句空白处,其顺序应是(只填序号) 、 、 。 (2 分) A 优越 B 隔阂 C 冲突 23.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请从呐喊 边城 红岩 平凡的世界 老人与海中 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原著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写出人物姓名,符合原著,言 之有据。150 字左右。 (2)同学聚会,为了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请你

    29、提前写一段倡议性文字发到聚会群中, 呼吁大家理性点餐,推行光盘行动。要求:语言得体,有号召力。150 字左右。 (3)请以“灯”为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抒情文字 150 字左右,小诗不超过 150 字。 24.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北京时间 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经历 23 天太空之旅的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 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它推动着科技发展,激励人类为共同的 梦想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远行。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

    30、,自选角度,以“探索与发展”为 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落叶归根,游子归乡。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 2020 年 9 月 27 日,117 位抗美援朝英烈遗骸被迎接回国,魂归故土。 请以“回归”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房山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阅建议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31、分。 1.(3 分)B(从原文来看,只表现了“题款”来自于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并未表现 “钤印”来自于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再有, “无一例外”属以偏概全。 ) 2.(3 分)C( “主要”之说致使主次关系错误。 ) 3.(3 分)A( “唯一”之说不当。 ) 4.(3 分)C(A 项,首先, “详细地介绍”的说法不准确;其次,材料一介绍了“题款”的内 容,并未介绍“钤印”的具体内容;再次,材料一提到了题款和钤印有多样的外在表现形式, 但并没有具体介绍其表现形式。B 项,题画诗并非材料二的中心;介绍题画诗的文字并非统领 全篇,它与介绍其它内容的文字之间是并列关系。D 项,材料一提到了

    32、题款的渊源,材料二提 到了题款的历史发展进程。 ) 5.【答案要点示例(简洁版) 】墨梅图的题款和钤印标志出该作品是王冕的成果,题画 诗彰显了王冕诗词佳、书法好等“多样的才华” 。题款和钤印分布在墨梅周围, “与画面主体 相协调” ,使画面布局完整;并“利用画面中的空白,使画面疏密有致” ,构图完善。题画诗 “个个花开淡墨痕”句和画面颜色相应, “只留清气满乾坤”道出了墨梅的清雅,有“进一步 充分阐释画意”的作用。 【评阅建议】6 分。上述 3 个要点,每答对 1 点得 2 分;答出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得分,本题 最高得分为 6 分。 【答案要点示例(细化版) 】布局完整,构图完善。 墨梅图中的

    33、题款和钤印巧妙地利用画 面中的空白设计、安排, “使画面疏密有致” ,布局完整。题款的位置在梅花枝头,而多个钤印 的位置则穿插(分布)在画面的空白处,构图完善。突出主题,画龙点睛。 墨梅图中, 墨梅的黑色、题款的黑色与钤印的红色搭配, “使绘画色彩丰富而和谐,使主题突出” 。题画诗 中的 “只留清气满乾坤” 写出了 墨梅图 高洁的主题,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意境凸显, 艺术表现力提升。 墨梅图中的题款和钤印很精妙, “可进一步充分阐释画意,使图文相衬, 意境凸显” 。题画诗“个个花开淡墨痕”和墨梅的“淡墨色”照应,突出了梅花的疏、瘦、清、 斜之美,营造了清新淡雅的意境,提升了艺术表现力。寄

    34、情抒怀,彰显自我。 墨梅图题 款和钤印上的名号是画家“个人的智慧和成果的标志与象征” ,是画家“自我意识、身份意识 的彰显” , 并 “承载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 。 题款和钤印中都有王冕的名号, 标志出这是王冕自己的作品,并表现了画家借墨梅来彰显自己高洁的志趣之意。彰显画家更 高更多样的才华。 墨梅图中的题画诗“平易亲切” ,彰显了作为画家的王冕同时拥有高超的 诗歌创作才华;题画诗书写精美,彰显了王冕拥有高超的书法才华。再有,王冕诗词佳、书法 好也彰显了他有着多样的才华。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6.(3 分)B(应解释为:废弃) 7.(3 分)C(A 项,

    35、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介词,给,替。B 项,连词,来;介词, 因为。C 项,助词,的。D 项,代词,的人;代词,的原因。 ) 8.(3 分)B(应译为:任人为官只选有德才的人,是使政治清明的方法。 ) 9.(3 分)D(文中无论是结尾还是开头都没有表现“宗室子弟作乱是君主逼迫所致”之意。 ) 10.【参考答案】当前最大的事,是担忧年年派兵打仗,赋税劳役不能减少。 【评阅建议】2 分。译出句子的整体大意,得 1 分; “事之最大者”中的定语后置现象和“岁” 翻译准确,各得 0.5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1.【答案要点】要相信、任用有德才的人(或:贤才、正士) 。要广泛纳谏。要大力奖 赏

    36、功臣、勇士。在兴兵问题上,要慎重地权衡利弊得失,不要徒然出兵。 【评阅建议】4 分。上述 4 个要点,每答对一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 【第一问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 (简洁版) 】 孔子: 志在学习知识、 技能等, 确立仁德思想等, 追求百姓人人无欺、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社会理想。 (2 分)子路:志在为人慷慨大方,重 友情,不吝惜物质方面的东西。 (1 分)颜渊:志在谦逊、低调,不夸耀自己的善行(长处) 与功劳 。 (1 分) 【第二问答案示例与赋分建议】孔子之志使我认识到立志既要历练自我, (1 分)又要胸怀他 人与社会,并借自我提升推动(促进)社会发展。 (1 分) 【评阅建

    37、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第一问参考答案(细化版) 】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 ,他重友情,为人慷慨大方,不吝惜 物质方面的东西,能够达到“舍物”层面。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 ,谦逊、低调,不夸耀 自己的善行(长处)与功劳,摆脱了身外之物的束缚,到达了“舍己”层面。而孔子的志向则 是“仁(圣)者之志” ,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 的仁(圣)道境界;他学习知识、技能是为了确立仁德(圣哲)思想,追求百姓人人无欺、安 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社会理想。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13.(3 分)D(全诗是从眼前写到回忆,再从回忆回到现实。 ) 14.(3

    38、分)B( “直接描绘了”错。 ) 15.【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简洁版) 】相同点:两首诗都写出了忧国之情。 (1 分)如: 哀江 头中“欲往”句表现了诗人因叛军横行而心烦意乱、不辨南北,满含为国运担忧的哀痛; 登 高中“艰难”句隐含对国势衰微的忧虑。 (1 分)不同点: 哀江头包含着对长安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 (1 分)流露着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 (1 分) 登高包含着诗人年老 体弱、穷困潦倒的孤苦之情, (1 分)以及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愁苦之情。 (1 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细化版) 】相同点:两首诗都写出了忧国之情。哀江头写黄昏来临,叛军 纷纷出动,以

    39、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诗人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表达了 为国运担忧的深哀巨痛。登高中的“艰难”句,既是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感叹,也是对国 势衰微的感叹,同样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不同点:哀江头中“江头”两句描绘了长 安在遭到安史叛军洗劫后的萧条冷落景象, “忆昔”八句回忆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曲江的盛 事, 将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进行对比, 表达了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 哀 江头中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之时,也流露出 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哀江头中蕴含“君王骄奢淫逸的生活导致了国家战乱、百姓疾 苦”之思,表现了为国事谋虑之情。登高

    40、颈联表达了时值深秋,诗人离乡万里,独在异 乡,漂泊无依,年老体弱,穷困潦倒的孤独愁苦之情。登高尾联写诗人因自身命运和国 难而愁绪万千,白发日多,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和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愁苦之 情。 16.【答案】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 如山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评阅建议】8 分。每填对一空得 1 分;第题答出其它古诗文篇目中适用于考题语境的句子 亦可,且不限于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篇目。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不可得分。 17.【答案示例一】元春身为皇妃,贵不可言,贾府因元春被封为贵妃,愈加显赫,元妃省亲, 正如爆竹飞天

    41、,盛极一时。但是,这一切注定只是烈火烹油,昙花一现,元春暴病而亡,贾府 不久便被抄家,正如爆竹燃尽,灰飞烟灭。可见,爆竹灯谜及原著情节确实向我们昭示了贾府 的命运与元春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答案示例二】元春封妃,并没有给贾府带来政治上的荣耀及社会地位的提升,贾府中的男子 并没有因为元春封妃而加官进爵; 忠顺亲王府中的小小府官在索要琪官时, 对贾政都毫不客气。 元春封妃前后,贾府的荣华只是表面的,后来的衰败在于其自身的奢靡,元妃归省时叮嘱“万 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也表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贾府的命运与元春的命运并非紧密相连, 爆竹灯谜不过是暗示了元春的个人命运。 【评阅建议】5 分。意思对即可

    42、得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8 (3 分)D(“把有尖、刃的金属用工具磨锐利”是“磨砺”的本义,“磨砺”在文中比喻 的是“人经受磨练或锻炼”。) 19.(3 分)C(没有“敬而远之”的心理,有的是“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 20.【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简洁版) 】因为那里的群山、山泉、青草、小清雪等景物令作者沉 醉,(1 分)那里燃木取暖、炊烟缭绕的生活情景令作者回味,(1 分)那里神秘的森林居民 (不知名的小动物)令作者感到亲切,(1 分)那里的土地融进了作者的青春血汗,(1 分) 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1 分)那里使作者成长得柔韧而坚实,作者在情感上已经把那里当

    43、做了自己的一个故乡。(1 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细化版) 】因为那里的群山、山泉、青草、小清雪等景物组成的冬日静谧雪景 令作者沉醉。那里燃木取暖、炊烟缭绕的宁静寒冷但磨砺人的生活情景令作者回味。那里 神秘的森林居民(不知名的小动物)令作者感到无比亲切,领悟到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那 里的土地融进了作者的青春血汗与青春年华。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那里把作者这样一 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 作者在情感上已经把那里当作了自己的一个故乡精 神家园。 21. 【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 (简洁版) 】 因为作者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1 分)对祖籍新会

    44、、外婆家洛舍、出生地杭州,都缺乏故乡之感。所以作者说“我已没有了 故乡”。 (1 分)而作者总是在走,边走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落地生根, (1 分) 她走过太多的地方,所以说“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1 分)题目说“故乡在远方” ,是 因为作者一直在流浪,之前的故乡已被抛在了身后的远方;(1 分)以后的日子,则要到远方 寻觅、创造自己心之所居的故乡精神的家园。(1 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 (细化版) 】 因为作者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对祖籍新会, 已无故园的感觉, 感受是陌生的; 对外婆家洛舍, 感觉外婆过世就带走了故乡, 不知何

    45、为故乡; 对出生地杭州,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过客,有“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对献出青春岁月的北 大荒,感到北方粗犷而质朴的原野已经融进了自己的青春血汗,自己被磨砺得柔韧而坚实。作 者一直在流浪,之前的故乡已被抛在了身后的远方,所以作者说“我已没有了故乡”。但是作 者的精神成长需要更多的家园,于是作者“总是在走,边走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 落地生根,走过太多的地方”,所以作者说“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而精神成长的追求 是无止境的,是愈来愈高远的,所以以后的日子,则要继续到远方寻觅、创造自己心灵所居的 故乡精神成长的家园,所以文章题目说“故乡在远方”。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46、分。 22.(3 分)D(应指“对一些问题认识和看法”的不同。 ) 【参考答案】B C A 【评阅建议】2 分。填对一处得 1 分,三处都填对得 2 分。 23.答案从略。 【评阅建议】10 分。以 6 分为基准分进行评阅。 24.答案从略。 【评阅建议】50 分。评阅中,要特别注意树立一个以 37 分为平均分的意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如今各种法律制度已很齐备,但刑罚严急、法网细密,不是主持朝政的要领。凡是德行高 尚的人开始掌控天下, 必然会有凶恶作乱、 反叛谋逆的人被我们驱逐排除, 来显示帝王的惩罚。 凶徒叛贼业已消灭后,就要顺应民心,赦免罪过。刑罚是用来制止祸乱的,祸乱平息,刑罚就 要

    47、停止,它不是给太平时代设置的。太平时代的百姓,喜欢恩德而厌恶刑罚,刑罚使用到谁身 上,这个人必然会痛苦悲伤,所以圣人非常重视废弃刑罚。实在应当广施和乐平易之策,整饬 法纪、慎用刑罚,明察诬陷之事,还蒙冤者清白,这是太平时代安定民心的当务之急。 任人为官只选德才兼具的人,是使政治清明的方法。然而君子小人各自推崇他的同类。如 果陛下喜爱德才兼具的人却不任用,任用却不能信赖,信赖却不能坚持到底,坚持到底却不能 奖赏,即使有德才兼具的人,终究不肯前来,更不肯效力。反之,那么天下德才兼具的人就聚 集在朝廷了。 奏议之人竟然说: “德才不可知晓,人心不易识别。 ”我认为本来容易知晓,容易识别。崇 尚德行的

    48、人没有凶险的行为,致力公正的人没有不正派的朋友,廉洁的人憎恶贪婪,诚信的人 痛恨虚伪,聪明的人不为愚蠢的人谋划,勇敢的人不为怯懦的人献身,就像鸾凤与凶隼不并翅 共飞,香薰与臭莸不同气相合,其中的道理是很自然的。聪明的人尊崇谋略,愚蠢的人不听这 些;勇敢的人乐于献身,怯懦的人不做这些。这是由于他们的旨趣取向是相反的。如果确实能 够相信任用德才出众的人,就可以知道他周围有显赫的贤德之行的人,赐给他尊贵的爵位、优 厚的俸禄,使他推荐与他类似的人,那么天下的清明安定就实现了。 陛下本来知道得到贤才必须任用,如今没有能这样做的原因,大概是由于往常所相信任用 的人没有成效。例如裴炎、刘祎之、周思茂、骞味道

    49、原本承蒙任用,都辜负恩德早早死去,因 为这个,陛下对信任贤才产生了怀疑。我坚持认为不应这样。从前有个人由于食物堵塞咽喉得 了病,就想不再吃东西,不知道不吃东西就会饿死。贤才对于国家,就像食物对于人,人不能 因为食物堵塞了一次咽喉就停止进餐,国家不能因为看错了一次贤才就疏远正直人士,这是明 察如神的陛下知道的。 圣贤的崇高品德,在于能够接纳劝谏,太宗皇帝品德跟夏禹、商汤、周文王一样崇高,因 而能容纳魏征的刚直劝谏。现今如果确实有敢于劝谏的正直臣子,陛下广泛地接收他们、和顺 地采纳他们的意见,来光大崇高的品德,就会万代传颂。 我听说不奖励有功之臣,就不能鼓励人们建功立业;不奖励敢于献身的勇士,就不能鼓励 人们英勇作战。 现在有的人劳苦功高、 死于国难, 荣誉爵位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偷取荣华、 空占职位、享受俸禄的人,君主却随意地给予他恩宠、提升他官职,这不是用来表彰功劳鼓励 德行的方法。希望表彰以命守节的人,以勉励百官。古代奖赏一人,千万人高兴的原因,是因 为奖赏得当。 当前最大的事,是担忧年年派兵打仗,赋税劳役不能减少。动用十万兵众,就会有百万户 人家不能安居乐业。自从跟北方的狄族打仗,至今已有十年,没有听说中国胜利。用平庸的将 领带散漫的军队,劳役一天天增多,武器装备一天天破旧。希望慎重地考虑利弊,计议得失, 形势如果存在不可能性,就不要徒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8555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