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180193
  • 上传时间:2021-03-16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8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 湖南省 岳阳市 教学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岳阳市岳阳市 20212021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满分满分 150150 分,用时分,用时 1501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2、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4考生必须保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

    3、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易家人彖辞说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后世的 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 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 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这大致说出了男女的不同活动范围。古人还经常引用周易 来论证这个理论。 左传昭公元年 :近女室,疾如蛊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从一些细 微的地方,如饮食、洗浴、出行等也可以看出两性的隔离, 内则说,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 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

    4、止。另外,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 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这与早期社会中常见 的男子会社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里,为了保守属于男子的秘密,女子很自然地就被排斥在外了。 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原则最先见于孟子离娄上 , 礼记坊记则从礼制 的层面对男女授受不亲作了规范。前面我们在谈到两性初期教育时,已经知道七年,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 坊记所说还可以看到这一原则在现实中的强大束缚力和贯穿两性始终的精神,其中说:姑、 姊妹、女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这是就常时、常事而言,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礼制又有特 殊的规定。 坊记就说

    5、:礼,非祭,男女不交爵。内则所言与之相类:非祭非丧,不相授器。 从内则所记女子的教育中我们看到,女子可以观于祭祀,可以礼相助奠。也正是在祭祀时, 男女才有合法接触的可能。非礼即为越礼。 男女之防,著于叔嫂。礼书中特别对叔嫂之间的接触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如礼记杂记 :嫂 不抚叔,叔不抚嫂。礼记曲礼 :叔嫂不通问。礼记奔丧 :无服而为位者,唯叔嫂。 考仪礼丧服 ,家庭同辈成员如兄弟、兄弟姊妹、娣姒之间,死后皆有相应服制,唯叔嫂无服。古代人 死大殓,哭者必以手抚尸,而杂记所说是人虽死,彼此不得接触。淳于髡与孟子的问答有助于我们进 一步理解男女之授受不亲。 孟子离娄上 : 淳于髡曰: 男女授受不亲,

    6、 礼与?孟子曰: 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 权也。权者,权衡也,权而得中。在遵循礼制精神的同时,可以对礼的某些教条作出变通,这在孟子看 来,并非越礼之举。但淳于髡与孟子的对话正好说明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还是应 该遵循的。可见,这种观念在当时来说,仍然对两性的接触有着规范作用。 (摘选自肖发荣男女有别观念探源 ) 材料二: Oswald Spengler在西方陆沉论里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阿波罗式的 (Apollonian) ,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Faustian) 。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

    7、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 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 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 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 这两种文化观很可以用来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 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这两套精神的差别也表现在两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里。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 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

    8、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 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 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 展,相异的程度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 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 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 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

    9、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 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 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 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 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 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 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 上加以隔离。这隔离不只是有形的,

    10、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 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在社会结构上,因之发生了同性间的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 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的表示。 (摘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女有别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它影响着后世思想家对男女关系的论述。 B. 古代男女不仅居处隔离,言论上也是隔离的,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事实上女子事务男子也不知道。 C. 内则所言:“非祭非丧,不相授器。”言下之意是在祭祀和丧事时,男女

    11、就可以直接接触。 D. 材料一引用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主要是为了证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礼的教条作出变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浮士德文化观来看,两性恋爱的目的不是结婚生子,而是生活经验和生命意义的创造。 B. 乡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阿波罗式的,它追求稳定,拒绝破坏,所以它不欢迎激动的、热烈的感情。 C. 在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成为基本社群,表明当时人们认可同性原则比异性原则更为重要。 D. 阿波罗式的文化认为宇宙安排了一个完善的秩序,人可以适当改变它,但更重要的是接受它、维持它。 3. 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社会的生育率

    12、持续走低、离婚率不断升高等等均可看出我们社会在由传统的阿波罗式向浮士德式转 变。 B. 男女的结合基于异,在此基础上求相互充分了解就困难,而且男女的共同生活,越向着深处发展,相异 的程度愈深。 C. 没有推陈出新,恋爱便难以为继。“恋爱是一项探险”便是对这一观点的形象表达。 D. 乡土社会为了社会的安稳,采取两性隔离的方式,隔离产生距离,甚至筑下鸿沟。这是对个性的抹杀, 作者对此深恶痛绝。 4. 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结合材料, 分析浮士德文化和阿波罗文化对如今“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这一做法可能持有的不同看法。 【答案】1. B 2. D 3. D 4. 首先, 作者指出礼制规定男女性

    13、别隔离体现在居处隔离及言论隔离上; 接着, 论证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 女授受不亲”;最后,论证男女之防,著于叔嫂。 5. “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阿波罗文化是绝对不能接受这一做法的。因为阿波罗文化主张将男女从生 活到心理加以隔离,男子做了女人该做的事就是对稳定社会关系的破坏,这是离经叛道。 “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是浮士德文化所认可和欢迎的。对于浮士德文化而言,追求男女对彼此的充分 了解,男人去做平常女人做的事就是了解女人的途径之一;浮士德文化喜新,求创造,对于他们而言,生 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不断地创新,而“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也可以说是一项“创举”。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

    14、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 “男女有别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错,由第一段“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 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后世的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可以得出“女 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故 A 项错误。 B. 由第一段“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 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故 B项正确。 C. “男女就可以直接接触”错,由第三段“内则所言与之相类:非祭非丧,不相授器。从内则 所记女子的教育中我们看到,女子可以观于祭祀,可以礼相助奠。也正是在祭

    15、祀时,男女才有合 法接触的可能”可以得出“男女就可以直接接触”是错误的。故 C项错误。 D. “可以对礼教条作出变通”错,由第四段“淳于髡与孟子的问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男女之授受 不亲”及“但淳于髡与孟子的对话正好说明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还是应该遵 循的”可知引用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不是为了证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礼的教条作出变通而是证明应该遵循 “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故 D项错误。 故选 B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由“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 生活经验的创造,也

    16、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可以得出是正确的。故 A 项正确。 B.由“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 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 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可以推知。故 B项正确。 C. 由“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的表示”可以得出。故 C项 正确。 D. “人可以适当改变它”于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 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故 D 项错误。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

    17、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D. “作者对此深恶痛绝”错,作者并非对此深恶痛绝,而是在作理性客观的分析。故 D项错误。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本题要求“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即简述材料一论证其观点的过程。材料一第一段通过引述古代著作 中关于“隔离”的句子,论证“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另外,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 上的隔离”;第二段同样通过引用论证“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原则;第三段“男女 之防,著于叔嫂。礼书中特别对叔嫂之间的接触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论证了男女之防在叔嫂间最明 显。 【5 题详解】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浮士德文化和阿波罗文化对如今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这一做法可能持有的不同看 法”, 首先要从文中找到关于浮士德文化和阿波罗文化的观点, 然后根据其观点对“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 的可能产生的不同看法。关于浮士德文化,原文的表述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 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 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根据材料一的论述,乡土社会主张男女隔 离有序,可见,阿波罗文化是不主张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的。

    19、关于浮士德文化,原文的表述是:“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 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而现 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由此可见,浮士德文化是现代的文化,是男女平等,是反乡土文化的,所以,浮 士德文化是赞同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的。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舅二舅 吴标华 前几天回老家,特意去看了二舅。 老表说,二舅老得不行了,成天守着那间老屋,守着那些斧头刨子,闷声不响的,只怕活不长久了。 我赶紧奔向老屋,二舅果然坐在正中间,呆呆地望着墙角的一堆木料,身后的墙上挂

    20、满了斧头、锯子、 长刨、短刨、墨斗、曲尺,整整齐齐,寒光闪闪,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銮宝殿。 我喊了声二舅,他猛地站起了身,眼里放出光芒,大声地说:标伢,你来了!是不是要做点什么, 那个炕桌还在用吗? 我心里一酸,关于二舅的许多清晰的记忆顿时一一浮现。 二舅曾是老家有名的木匠,四乡八里都以请他做活为荣。他做的东西既牢靠又耐看,工钱还比别人低, 一年到头自然是忙忙碌碌,经常是东家还未做完,西家就等着来挑木匠担子了。 当然,二舅最风光的还是替人上梁。大梁是二舅一斧一斧地劈出来的,方方正正,威武无比。二舅站 在高高的墙垛上,一手握鸡,一手挥斧,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声吆喝,斧起鸡头落,炮仗鸣响,大梁 缓

    21、缓升起,糖果纷纷落下。那样的秋日,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也是二舅最风光的。 但是慢慢地,二舅便不那么风光了。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如潮而至。那些没筋没骨、花里胡哨 的东西,虽不耐用,但新潮时尚,价格又出奇的便宜,自然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就连老表结婚,也不 想二舅打家具了,差点把二舅气死。 而做屋更不需二舅忙碌了。土屋已经远去,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需要架梁的程式。就算架梁,也只是 象征性的,没人当一回事了。 开始,还有几个老人请二舅做个盆做个桶,多少还让二舅有些寄托。慢慢地老人一个接一个走了,二 舅几乎就闲着了。一闲着,就乱发脾气,就没日没夜地喝酒。 有一年过年去看二舅,见他落魄的样子,实在不忍,

    22、就想起了请他做一个炕桌。二舅非常高兴,丢下 酒盅,就叮叮当当地忙开了。老表说,那个炕桌二舅做了两天,也开心了两天。 但还有谁会像我一样请二舅做炕桌呢?不说木料,两天的工钱就是两三百,而市面上买一个也就一百 多元,并且远比二舅做的结实好看。 我想,无论二舅怎样地运斤成风,都已无法与现代化的高科技相提并论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我们可以倾听身后悠长的叹息,但不能拒绝前方热情的 召唤。 二舅,好想你转过身来,立在昔日的辉煌里,笑对眼前的世界! (本文选自海外文摘 ,作者系岳阳县一中语文教师)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3、文章写二舅坐在老屋里的情景, “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銮宝殿”, 是说二舅还沉浸在自己过往的世界里, 独守着自己的木匠技艺无法走出来。 B. 文章写二舅被村里的人争相邀请的风光和上梁时的威风凛凛、斧砍鸡头的表现,突出了二舅曾经的那种 被需要被尊重的自豪与满足。 C. 文章写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没筋没骨、花里胡哨”,是为了表现作者对这些“新潮”物品的贬 弃疏远和对二舅的同情。 D. 文章写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写二舅做炕桌的工钱质量,这些都表明相对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 进步而言,二舅确实落伍了。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我”既是

    24、故事的叙述者,作为行文的线索人物,使文章娓娓述来;又是故事的 亲历者,这样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B. 全文对二舅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一位乡村老手艺人 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印象深刻。 C. 全文以再见到二舅时的回忆引出对人物的生平经历的叙写,既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又因“炕桌”而 使故事流畅自然地展开,颇具匠心。 D. 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平实朴素,语言不事雕琢,既有乡土气息,质朴自然,又显得生动活泼,别有 深意。 8. 本文突出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 文章在结尾说“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

    25、。”请结合全 文,从主旨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6. C 7. B 8. 以二舅过往的风光与现在的失落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如今的尴尬处境。以从前村人的争相邀请与 现在的无人问津甚至连二舅自己的儿子结婚也不想让二舅打家具进行对比,突出了新潮物品对传统手艺的 冲击。以“土屋的远去”和“钢筋水泥的楼房”进行对比,写出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二舅为 代表的传统手艺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9. 从理智角度看,时代必然进步,二舅的木匠手艺必将被新的科技淘汰,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唯有接 受。从情感角度看,希望二舅能走出自己曾有的辉煌,与时俱进,不在失落中自我颓废,能够重新振作。 从社会关怀角度看,我

    26、们要关注老一辈手艺人的处境,既要同情他们,更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更好地 适应社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 C.“是为了表现作者对这些新潮物品的贬弃疏远和对二舅的同情”错误,应是为了表现像二舅这样的 传统手艺人对新潮物品的看法,并不表示作者的态度。 故选 C。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错误,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手法的能力。 “二舅曾是老家有名的木匠,四乡八里都以请他做活为荣。他做的东西既牢靠又耐看,工钱还比

    27、别人低, 一年到头自然是忙忙碌碌”“当然,二舅最风光的还是替人上梁。大梁是二舅一斧一斧地劈出来的,方方 正正,威武无比”“但是慢慢地,二舅便不那么风光了。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如潮而至”,以二舅 过往的风光与现在的失落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如今的尴尬处境。 “经常是东家还未做完,西家就等着来挑木匠担子了”“那些没筋没骨、花里胡哨的东西,虽不耐用,但 新潮时尚,价格又出奇的便宜,自然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就连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了,差点 把二舅气死”,以从前村人的争相邀请与现在的无人问津甚至连二舅自己的儿子结婚也不想让二舅打家具 进行对比,突出了新潮物品对传统手艺的冲击。 “土屋已经远去,

    28、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需要架梁的程式。就算架梁,也只是象征性的,没人当一回事了”, 以“土屋的远去”和“钢筋水泥的楼房”进行对比,写出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二舅为代表的传 统手艺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章主旨的能力。 “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理解这句话,从主旨的角 度分析。 从理智角度看,结合“我想,无论二舅怎样地运斤成风,都已无法与现代化的高科技相提并论了”,可知 时代必然进步,二舅的木匠手艺必将被新的科技淘汰,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唯有接受。 从情感角度看,结合“二舅,好想你转过身来,立在昔日

    29、的辉煌里,笑对眼前的世界”,可知希望二舅能 走出自己曾有的辉煌,与时俱进,不在失落中自我颓废,能够重新振作。 从社会关怀角度看, 结合“有一年过年去看二舅, 见他落魄的样子, 实在不忍, 就想起了请他做一个炕桌”, 可知我们要关注老一辈手艺人的处境,既要同情他们,更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 司空 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弱冠 举秀才 ,不行。曾游河内北山,

    30、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稍迁国子博 士,领尚书仪曹郎中,转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国史。迁国子祭酒,转秘书监、兼七兵尚书。 迁太常卿。孝庄初,太尉元天穆北讨葛荣,以琰之兼御史中尉,为北道军司。还,除征东将军,仍兼太常。 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 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 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 帝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

    31、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 州刺史,谥 曰文简。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精, 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 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尝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 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此乃天性,非为 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自以为不及也。 ( 魏书李琰之列传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2、( ) A. 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B. 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C. 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D 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其中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 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33、故称“弱”。 C. 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前者,意被地方举荐。 D. 谥或谥号,是古代皇帝、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琰之早年淡泊,无意功名。曾游河内北山,有归隐之意;出来做官,也是受人举荐。 B. 李琰之虽为文人,却尚武德。常说他家世是将帅之种;为官后很喜欢射猎,以示威武。 C. 李琰之喜欢读书,不求虚名。他说搜寻奇闻异见,是其本性所为,所以从不觉得劳累。 D. 李琰之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王延明以博学闻名,却虚心向他请教,自认为比不上他。 1

    34、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 (2)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 14. 李琰之的不足是什么?请略举两例说明。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吧?” (2)评论的人赞同他的学识渊博,不赞同他的学识精湛。当时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 14. 喜欢自夸。夸自己是将种,夸自己精而且博,夸自己文章写得好。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的意思是“南阳太守赵修延以李琰之是庄帝外

    35、戚,诬告李琰之打算逃奔萧衍,袭击州城,于是李琰 之被抓了起来,赵修延便自己代理州中事务”。 “诬琰之规奔萧衍”,“规奔萧衍”是“诬”的具体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 AD; “规奔萧衍”和“袭州城”是两个行为,之间断开,排除 A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 D.“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有褒也有贬。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所以从不觉得劳累”错误,原文“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意思是“哪里是为了自家声誉而劳碌七尺之 躯呀”,“故从不觉得累”错。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

    36、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雅”,很、极;“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其”,大概。 (2)中“许”,赞同;“物议”,舆论;“咸”,都。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李琰之喜欢自夸。 “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意思是“李琰之虽以读书耕种作为 自己谋生之业,但他每次与人谈到家世,总是说我家本是将种,自己还说自己身上还带有关西风气”,即 夸自己是将种; “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意思是“崔广博而不精湛,刘精湛而不广博,我 既精湛且广博,学识包括二人之长”即夸自己精而且博; “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

    37、”,意思是“李琰之又夸耀自己的文章,堂姨兄常景只是微笑,并不 附和”,即夸自己文章写得好。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 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 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他 为神童。叔父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 吧?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他)同于自己的孩子。刚满 20 岁李琰之就被推荐为秀才, 不愿前往。曾

    38、经游历河内北山,便产生了隐居的念头。恰逢彭城王勰征他为行台参军,苦相邀请。不久又 被李彪推荐兼任著作郎,编修国史。逐渐升迁为国子博士,领任尚书仪曹郎中,转任中书侍郎,司农少卿、 黄门郎,修编国史。又升任国子祭酒,转任秘书监,兼七兵尚书。升任太常卿。孝庄帝初年,太尉元天穆 北伐葛荣,任命李琰之兼御史中尉,任北道军司。师还,升任征东将军,仍兼太常职。李琰之出任卫将军、 荆州刺史。不久,兼任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很快又加授散骑常侍。李琰之虽以读书耕种作为自 己谋生之业,但他每次与人谈到家世,总是说我家本是将种,自己还说自己身上还带有关西风气。等他到 州上任之后,非常喜好射猎,用来显示威武。尔朱

    39、兆进入洛阳,南阳太守赵修延以李琰之是庄帝外戚,诬 告李琰之打算逃奔萧衍,袭击州城,于是李琰之被抓了起来,赵修延便自己代理州中事务。城内人斩了赵 修延,还是推举李琰之到州上任。出帝初年,朝廷征拜他兼任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李琰之于永熙二年(533)逝世。朝廷赠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称文简。李琰之少 年机警,擅长言谈,经史百家书籍无所不看,朝廷遇到疑难事情经常征询他的意见。李琰之经常说:崔 广博而不精湛,刘精湛而不广博,我既精湛且广博,学识包括二人之长。崔、刘指的是崔光、刘芳二人。 评论的人赞同他的学识渊博,不赞同他的学识精湛。当时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李琰

    40、之又夸耀自己的文 章,堂姨兄常景只是微笑,并不附和。每当官休之日,总是闭门读书,不交来接往。曾经对人说:我喜 欢读书的原因,不是求取身后之名,只是奇闻异见,是我心之所好,所以我孜孜不倦、搜寻探讨,欲罢而 不能。哪里是为了自家声誉而劳碌七尺之躯呀?这是天性,并不是强己为之。李琰之前后两次任史官, 无所编撰。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但是每有疑难问题,总是找李琰之为其辨析,自认才识不如李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代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中吕朝天子朝天子邸万户席上(节选)邸万户席上(节选) 刘时中 柳营,月明,听传过将军令。高楼鼓角戒严更,卧护得边声静。横槊吟情,投

    41、壶歌兴,有前人旧典型。 战争,惯经,草木也知名姓。 【注释】万户:元代三品世袭军职。 1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营,即汉将周亚夫屯军的细柳营,此处用典,意在赞扬邸万户治军严明。 B. 月明,月光明亮皎洁,此处写景,用月色之美衬托邸万户军营的庄严肃穆。 C. 横槊,用曹操“横槊赋诗”的典故,以赞美邸万户有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 D. 投壶,古时一种游戏,投物入壶,以投中多少定输赢,此处不一定是实指。 16. 诗中的“卧护”有人解释为卧着守护,有人解释为病中监护。你认为哪种解释较为合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解释为“卧着守护”较为合理。其一,“

    42、卧着守护”有藐视敌人的意思,能表现邸 万户守边的从容、英勇。其二,卧着不是因为病痛,而是因为轻松,能为后文赞美邸万户的诗情、雅兴、 善战作铺垫。解释为“病中监护”,能表现将军以守边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情怀,但与后文对邸万户 的诗情、雅兴、善战的赞美不协调。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C. “以赞美邸万户有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错,用典是为了赞美邸万户身为武将却有文人的情怀。故 C项 错。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题干中提供了两种理解“诗中的卧护有人解释为卧着守护,有人

    43、解释为病中监护”,高楼上响起更鼓 和号角,半夜还在戒严。在将军的守护下,边塞上一片宁静。两种理解方式都能解释得通,但是,“卧着 守护”相比之下会更符合整首曲的风格。这首曲子在下文中“横槊吟情,投壶歌兴”,“横槊”化用的是 三国曹操典故,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曾称赞其“横契赋诗,固一世之雄”;“投壶“的典故则出自宋代 名将岳飞,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曹、岳二人,都是历史上文武双 全的政治家和将领,作者以万户和此二人并列,对将军的文韬武略可谓推崇至极。可见这首曲是在赞赏将 军的文武双全,表现出他的儒将风范。如果解释成“病中监护”,只能体现将军为守护边疆的忘我牺牲精 神。故解释为

    44、“卧着守护”更好。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杜甫在春望中用“_”写出了在连绵战火中亲人的书信对自己的重要性,可现实却 是“亲朋无一字”,自身命运的悲苦和“戎马关山北”的国运,让诗人心中万分忧虑,以致白发增多,这 种情况在登高里“_”这句诗中表现出来。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 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种感受,这两句是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 (1). 家书

    45、抵万金 (2). 艰难苦恨繁霜鬓 (3). 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只是朱颜改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抵、繁、鬓、雕栏、砌、落红。 三、语言三、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车一出关,李昌有的三个孩子就呜呜地哭。李昌有是没什么可哄他们的了,就兀自叹了口气朝窗外 望去。然而火车恰在此时杀回了他的目光,一头钻进了一条漆黑的山洞,孩子们哭得更肆无忌惮了。 黑暗中,李昌有听见小女儿怯怯地问:爹,不回关里了? 关里 二字令李昌有的心抖了一下,他的眼睛随之一辣

    46、,然后咬咬牙说:不回了。 小女儿的哭 声在三兄妹中就跟她身上的花衣裳一样突出了。 火车钻出隧道后,就像一个淘气孩子从炕洞里爬出来似的满面尘垢。窗外是荒凉的,窗外是少见人烟 的。 这么多的地都没人种,李昌有心里想,开他几亩荒,点上种,秋天时仨孩子就饿不着了。 可他转而又一想:种子在哪里呢? 李昌有想到种子的困难时心情更加沉郁了,而大儿子正哭得如 醉如痴,他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得大儿子气噎了一下,咯地笑了一声,然后就不哭了。老大不哭,老 二老三也就不哭了。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B. 这

    47、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 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19.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窗外是荒凉而少见人烟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D 19. A 20. 句

    48、式节奏不同:改句成为长句,失去了节奏感;原句为短句,节奏舒缓,适合表现李昌有的心情。 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句将“荒凉的”“少见人烟的”组成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浓;原句用“荒凉 的”“少见人烟的”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突出窗外的荒凉。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 A表示引用话语。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否定、讽刺。 D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原文中“关里二字令李昌有的心抖了一下”,是突出强调了上文中小女儿的话中的词语,起强调作用。 故 D 项与原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

    49、为比喻,“大弦”“小弦”的声音是本体,“急雨”“私语”的声音是喻体。 B. 运用借代,“樯橹”代指战船,以部分代整体。 C. 没有修辞手法。 D. 拟人,“鸟雀”具有了人的动作,“呼晴”“窥”“语”均为人的动作。 原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本体是刚钻出隧道的火车的样子,喻体是“从炕洞里爬出来”“满面尘 垢”的孩子的样子。故 A项与原文中句子的修辞相同。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语义上看基本相同的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解答本类试题要从句式的长短整散、强调的重 点、与语段的风格上去分析。本题原文中的句子“窗外是荒凉的,窗外是少见人烟的”是两个短句,而改 句是一个长句,原句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心情的舒缓,改句则不能;从强调的重点上看,原句更能体现出“荒 凉”“少见人烟”,而改句无法体现这种强调;从整体风格上看,原文以短句居多,原句更符合语段的整 体语言风格。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不少全民健身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上健身赛事的潜力正在被激发。 截止 2020 年 10 月,国内举办的线上马拉松活动共有 368 场,参与人次达到 5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801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