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大海之歌
  • 文档编号:1177516
  • 上传时间:2021-03-15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13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大海之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 唐山市 一中 2021 届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1 - 唐山一中唐山一中 202020202021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说明: 1.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50150 分。分。2 .2 .客观题请用客观题请用 2B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 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发展经济学是在

    2、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 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 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 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 两者产业结构不同。这一说法似乎有理。因此,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 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斯大林模式”就是这一特点。实际上,二战后拉美、非

    3、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都 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这种政策 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 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 “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 到了 80 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 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单纯靠 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 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

    4、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 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 20 世纪 80、 90 年代广为传播, 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休克疗法” 推行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政府干预,并紧缩政府开支,保持财政收 支平衡,这样才能把市场经济成功地建立起来。 但是,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政策,在实践中往往不成功。比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 - 2 - 大陆等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都是市场经济,或转向市场经济,似乎与新自由主义强调的市 场作用一致,但他们同时都有非常积极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 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

    5、自由主义主张 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 当然,并非违背主流理论制定的政策一定成功,但我们没有看到按照主流理论制定政策 取得成功的。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 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 因此,作为知识分子,如想以我们的努力贡献于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 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不是照搬现成的理论,而是深入分析考察问题的本质和 决定因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之路。 (摘编自林毅夫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 材料二: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来自 MIT 经济系的两位教授 Abhijit

    6、 Banerjee和Esther Duflo 及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 MichaelKremer 共同获得这一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尽管此次诺奖得主的学术背景无可挑剔,且三位也均在学术界享有着至高声誉,但对于 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笔者还是颇有遗憾的。 发展经济学应多多鼓励重要宏观话题、重大实践的深入研究,有时通过常识便可以辨别 的结论,不应代表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方向,获得经济学最高荣誉。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 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田野实验提倡通过大量的微观数据与精心设计自然实验进行问题研究, 虽然研究方法具有创新价值,研究者也需要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作业,十分不易,但由于其 关注点过于细微,

    7、往往依靠常识判断便可得到大致结论,如是否应该通过发放蚊帐解决疟疾 问题,为贫困儿童发放驱虫药物是否会帮助孩子提高上课出勤率等问题,其现实意义和政策 影响都非常有限。缺席对中国、韩国乃至亚洲其他取得经济增长奇迹国家研究的发展经济学 具有天然缺陷。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对全世界脱贫工作贡献最大的 国家,过去 70 年,中国减贫人数达到 7 亿人,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 70%以上。精准脱贫作 为三大攻坚战之一, 中国政策层要求在 2020 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因此,中国政策实践是全世界消除贫困的绝佳案例。中国政策制定者从未通过自然实验来解 决贫困问题,但

    8、在实践的道路上,却根据中国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通过渐进式的政策措施, 由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慢慢积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并根据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 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了脱贫与经济发展目标。如此绝佳的发展经济学案例,却不是诺贝尔经 - 3 - 济学奖的研究方向,这是有缺陷的,很难令人信服。 (摘编自沈建光发展经济学的创新还是歧途?评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 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 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

    9、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 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 C.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 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 D.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 衡,以建立市场经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纯靠政府发展经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也会因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造 成社会不公。 B.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忽略了中国对全世界脱贫工作的贡献,其现实意义和政策 影响是有限的。 C. 发展经济学理论上看是正确的,在实

    10、践中却往往不成功,说明发展经济学本土化问题很重 要,不能照搬。 D. 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些理论要结合实 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 B. 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 C. 巴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D. 中国中部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C 2. D 3. B 4. 发展经济学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

    11、化的现代经济 学的子学科。 - 4 - 5. 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 然后结合实例, 阐述了发展经济学 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 构)问题。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 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 4 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 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 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 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

    12、府有机结合”。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 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 根据材料一第 1 段“发 展经济学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 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 5 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 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 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13、 B 项,“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 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B 项“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 展经济学的范畴。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的方向指向“下定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 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如本题要求考生“结 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 - 5 - 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

    14、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 1 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 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由此可知,发展经 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再由材料二第 3 段“毫无疑问,贫困问作为 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

    15、这一子学 科;接着 2 至 4 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 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并介绍 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 后第 5 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对问题要进行 深入地分析,不能照搬现成的理论。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

    16、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 熊召政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枝丫 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 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 不仅有被春雨 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蛩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 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

    17、坪的伟人住 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 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 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 - 6 - 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 历史总是充满诗意。 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 。尽管 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 领略到七

    18、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 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 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 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 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嘚嘚驰过的马蹄呢?它们 都去了哪里? 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 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 的史诗。一支

    19、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 太轻,太轻。 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 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 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 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 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 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 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

    20、! 正是他和他的 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 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疏!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 、不 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 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 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樟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 - 7 - 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

    21、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 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 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 (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 )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述古民居的屋檐针菲、泥墙苔痕、瓦脊雨燕等,突出其古朴淡雅,最主要的目的是 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B. 文中用“最壮烈”修饰“长征”,既写出了亲人之思、战争之烈,又表现出长征路途之长、 人员之众。 C. 文章写赣南、作者家乡等地的苏区,表明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众多苏区百姓的 大力支持。 D. 文章没有详写战争生活的残

    22、酷激烈,而是着重表现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礼赞红军的乐观 主义精神。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描写大樟树的主干、枝丫、叶子,突出大樟树的盎然生机,为全文营造了昂扬明 朗的氛围。 B. 散文贵在有“我”,文章提到“我”的向往时,用笔与长枪、书与战争作比,表现出尚武 轻文的倾向。 C. 文章虚实结合,借大樟树与十送红军 ,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在现实描写与历史回 忆间自如转换。 D.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樟树根须始终抓住泥土而苍翠依旧,象征着军民之情长在,长征精神 永葆生机。 8. 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 9. 本文是“长征精神赞

    23、”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 点。 【答案】6. A 7. B 8. 以之为题,增强文学性和感染力。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全篇。以之喻指历史与现实 的长征,生动形象。表现先辈革命豪情与浪漫情怀,突出主题。 9. 语言表达:“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充满豪情; 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 8 - 叙述内容: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 业,笔调炽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A 项,“最主要的目

    24、的是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错。结合下文“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 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 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可见,写民居环境旨在表现伟人的胸襟和 浪漫情怀。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 项,“尚武轻文的倾向”错。原文说“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 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作者是遗憾自己没能亲身经历那战斗的岁月, 没有亲手拿枪去保卫国家。不是“尚武轻文”。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句子作用的能力。 句子的作用

    25、与段落的作用一样,也要从内容、结构、手法、主题等角度分析。解答是要结合 具体语境分析,不能只答套路。 “谁持彩练当空舞”,从结构和效果上看有两个作用。一是,它是文章的题目,以诗句做题 目,富有文学的浪漫色彩,有感染力;二是,它在文中反复出现,构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 索,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情感和主题看,“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文章末尾升华 了情感,“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 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这是 用“彩练”表现先辈革命豪情与浪漫情怀;“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 大地舞翩跹

    26、”“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这是以“彩练”喻 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 不挠的中华儿女”,这是英雄的赞歌,歌颂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突出主题。 9 题详解】 - 9 -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及鉴赏文章写作风格的能力。 文章的写作风格是由写作内容、表达方式、运用手法、具体的句式和用词特点等共同构成的。 首先从内容来看,本文写了当年的长征,“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 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 的长征”“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

    27、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寸一寸,不仅沾 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也写了如今的现实,“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 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 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 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还写到了未来,“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 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 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历史与现实交 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 从主题和情感来看,“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

    28、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 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 中华儿女”,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笔调炽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 从语言表达来看,用词宏大壮阔,充满豪情,如“指挥若定”“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 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运用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如“当这 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 我们惊异地发现, 原来这一条彩练, 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谁持彩练当空舞? 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 这些地方都体现出本文“恢

    29、弘磅礴”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 十年,金人犯裹阳, 父宗政时为赵方将,被檄 援枣阳,临阵尝父子相失,珙望敌骑中有素袍白马者,曰:“吾父 也。”急麾骑军突阵,遂脱宗政。以功补进勇副尉。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 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金人遁,以功升下班祗应。十四年,入谒制置使 赵方,一见奇之,辟光化尉。丁父

    30、忧,制置 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一时暂黄州驻扎,朝 - 10 - 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 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 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兼知光州,又兼知黄州。 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 制拜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 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

    31、书 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大元兵至三川,珙下令应出戍主兵官,不许失弃寸土。权开州 梁栋乏粮,请还司,珙曰:“是弃城也。”栋至夔州,使高达斩其首以徇,由是诸将禀令惟 谨。珙以身镇江陵,珙奏:“裹、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 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病遂革,乞休致, 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 ,大星陨于境内, 声如雷。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中学联盟节选自宋书孟珙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 十二年完颜

    32、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 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B.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 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C.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 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D. 十二年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环集城下珙登城射之将士惊服宗政 命珙取它道劫金人破砦十有八斩首千余级大俘军器以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

    33、、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用檄 文晓谕的意思。 B. 制置使,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部署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 金作战,设置渐多,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C. 嘉定是宋宁宗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 所谓“年号”, 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 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 - 11 - 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珙身为人子,谨遵孝道。从军时父子离散,他率骑兵冲入敌阵帮助孟宗政脱险,后来父 亲去世,他为父守

    34、丧,一再拒绝上级的任命。 B. 孟珙身为将领,作战有方。能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深得军士叹服和朝廷的重用,后来 皇帝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C. 孟珙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己,让他们知羞醒悟。 对擅离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 D. 孟珙为官一方,关心士人。襄、蜀两地动荡不安,士人无处安身,他就在公安、南阳建造 两座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 (2)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贷。 14. 文中孟珙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和见识? 【答案】10.

    35、 C 11. A 12. C 13. (1) (孟珙)遭父丧,制置使在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制置使让他安葬父亲 后就来任职,他又推辞。 (2)前来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 14. (1)谦虚退让。孟珙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皇帝的盛德和军 士的付出。 (2)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 (3)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 一事,他建议陛下放宽民力,集聚人才,等待时机。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

    36、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完颜讹可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主语是“完 颜讹可”,谓语是“攻”,宾语是“枣阳”,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B;“宗政命珙取它道劫金人”,“宗政”是本句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排除 D。 本句译为: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骑兵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 - 12 - 珙登上城墙射敌人,将士们都叹服。孟宗政命令孟珙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珙攻破敌人十 八寨,斩杀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器回来。 故选

    37、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 项,“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被檄在本文中是 用檄文晓谕的意思”说法错误。“被檄”解释错误,放入语境也解释不通,应该是“被征召” 的意思。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

    38、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 项,“孟珙身居要职,宽严有度。对因私事而争斗的官员只是当面斥责而己,让他们知羞醒 悟。对擅离职守的手下则严刑处罚”说法错误。原文“驰书责之”的意思是“孟珙立即写信 责问他们”,而并非“当面斥责”。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丁父忧”,遭逢父亲的丧事;“起复”,重新起用;“辞”,推辞;“趣”, 同“趋

    39、”,趋向,奔赴。 第二句得分点:“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来归边民日以千数; “居”,让居住;“赈贷”,救济。 【14 题详解】 - 1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 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 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本题题干“文中孟珙与皇上的一番对话,体现了他什 么样的品格和见识”,结合“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分析 可知,孟珙谦虚退让。孟珙面对皇帝的褒奖,不贪己功把作战取胜的功劳归于皇帝的盛德和 军士的付出。结合“帝问和

    40、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分析可知,孟 珙耿介忠直。对皇上问合议一事,他直言该战。结合“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 蓄人材,以俟机会”分析可知,孟珙见识远大。针对恢复国土一事,他建议陛下放宽民力, 集聚人才,等待时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

    41、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他的四世祖孟安,曾跟从岳飞,立有战功。嘉定十年(1217 年),金人进犯襄阳,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当时是赵方的部将,孟宗政受檄命去救援枣阳,在阵 前父子离散,孟珙望见敌人骑兵中有一个穿素袍骑白马的人,说“是我父亲。”急忙率骑兵 冲入敌阵,使孟宗政脱险。孟珙因功被补为进勇副尉。嘉定十二年,完颜讹可率步、骑兵二 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金兵环列在城下,孟珙登上城墙射敌人,将士们都叹服

    42、。孟宗政命令 孟珙从别的地方劫杀金人,孟珙攻破敌人十八寨,斩杀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器回来,金人 逃走,孟珙因功升为下班衹应。嘉定十四年,孟珙拜见制置使赵方,赵方- -见到他就认为他 是奇才,任命他为光化尉。(孟珙)遭父丧,制置使在他服丧期没满时重新起用他,他推辞, 让他安葬父亲后就职,他又推辞。端平二年,孟珙被授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暂时在黄州 驻扎,他辞别皇上,皇上说:“你是名将的儿子,忠心、勤勉、体恤国家,功绩昭著。”孟 珙回答:“这是宗社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功劳,我有什么能力?”皇上问恢复故 土的事,孟珙回答:“希望陛下放宽民力,积聚人才,等待时机。”皇上问和议的事,孟珙 回答

    43、:“我是军人,应该谈论战,不应该谈论和。”皇上给他丰厚的赏赐。孟珙兼任光州知 - 14 - 州,又兼黄州知州。端平三年,孟珙到黄州,增厚城墙、疏导护城河,搜集军事物资,前来 归附的边境百姓每天有千人,孟珙造了三万间房子让他们居住,对他们多加赈济。皇上下制 任命孟珙为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 互相上书向朝廷告状。孟珙说:“国事这样,把大家的才智和计谋合起来,还怕不能战胜敌 人,你们双方却为私事争斗,难道不愧对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孟珙立即写信责问他们, 他二人看到书信后很惭愧。大元兵到三川,孟珙下令应该出兵戌守的主兵官,不许丢弃一寸 土地。开州的梁

    44、栋因缺粮,请求回制置司,孟珙说:“这是弃城。”梁栋到夔州,孟珙让高 达砍掉梁栋的首级来示众。于是众将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孟珙亲自镇守江陵,孟珙上 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安,襄阳士人 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使那些被没收的田舍隶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 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他的病加重,请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 军节度使后辞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九月廿六日。九月初一,有颗大星陨落在境内, 声音如雷。孟珙去世的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政而追悼他,赠给他丧葬费银绢各 一千多、特赠他为少师,三次赠官后为太师

    45、,封他为吉国公,谥号“忠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疏雨 韩偓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 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注】傅野:殷代名相傅说曾筑室于傅岩之野,后用“傅野”借指贤人隐居的草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迅疾的雷声仿佛是被疏雨送走,“送”字将疏雨描写得富有情趣,极具表现力。 B. 疏雨为小院带来凉意,莓苔如洗,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也孕含了诗人的感受。 C. 诗人卷帘时,燕子

    46、从身旁飞过,洗砚时,鱼儿触手可及,画面宁静祥和,充满生机。 D. 尾联用典,含蓄蕴藉,意在表明诗人想要脱去戎衣,像傅说一样隐居草野。 16. 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二者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诗歌前两联描写环境的清幽和谐,表现闲居生活的美好。后两联抒发济 - 15 - 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欲”“唯将”构成情感上的转折,流露出诗 人闲居于此的不甘与无奈,从而将前后两部分关联起来。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

    47、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 项,“尾联用典,含蓄蕴藉, 意在表明诗人想要脱去戎衣,像傅说一样隐居草野”理解错误,从尾联来看,这一联流露出 诗人闲居于此的不甘与无奈。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手法如何运用, 最后

    48、分析效果。 “但欲”“唯将”构成情感的转折,将前后两部分关联起来。诗歌前两联画 面宁静祥和,充满生机,表现闲居生活的美好 ;后两联“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表达了诗人想扶持危难中的百姓,抒发世 救民、建功立业的渴望;“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 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

    49、分析不当,手法分析 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 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十二章中讲学习的乐趣,即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相互拜访,切磋交流的句子是: _,_。 (2) 庄子逍遥游指出,“_,_”,就像倒 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 16 - (3) 离骚中,“_,_”描述了群小对屈原的 嫉妒及诬陷。 【答案】 (1). 有朋自远方来 (2). 不亦乐乎 (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4). 则 其负大舟也无力 (5).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6).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 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乐”“负”“嫉”“诼”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 合诗句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775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