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宇zoey
  • 文档编号:1176270
  • 上传时间:2021-03-15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130.1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由用户(宇zoe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苏教版 六年级 科学 上册 实验 教案 下载 _旧教材(2001版)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实实 验验 教教 案案 六(六(1)班)班 任课教师:杨昌慧任课教师:杨昌慧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显微镜下的世界 1. 1. 水滴里的生物水滴里的生物 授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概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 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认识微生物、了解微 生物的发展史和概貌。 预期 学习 结果 1、 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 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 了解列文虎克世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观察、人事微生物。 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烧杯 学生准备:抹布、水样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观 察 水 样 引导学生 取出水样, 交流水样的 采集地点, 肉眼观察的 发现和想进 一步了解的 知识。 二、用显微 镜观察水样 带 领 学 生认识显微 镜的构造和 使用方法, 并尝试用显 微镜观察水 滴 里 的 生 物。 1、出示水样,要求学生 把采集的水样由瓶子倒 进烧杯,提醒保持桌面整 洁。 2、请学生观察水样。 3、教师

    3、质疑学生发现: 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 可以看见的小颗粒外还 有有其他的吗?借助什 么 来 观 察 可 能 会 有 收 获? 4、教师示范用法。强调 轻拿轻放。 5、教师强调: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 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 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 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 1、倒水 2、学生有序观察观 察,然后进行交流。 显微镜: 3、生按顺序进行观 察,并做好记录。 4、小组汇报交流, 目镜(对着眼 物镜(对着标 载物台(放置 反光镜(反射光线、 调节螺旋(调 节焦距、看清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三、认识微 生物,了解 列文虎克 交 流 用 显微镜观察 水滴之后的 发现,用

    4、语 言文字或图 画的方式记 录所观察的 现象。了解 列文虎克的 故事。 四、拓展 了 解 微 生物的分布 情况。 和物镜。 6、教师小结:在一 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 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 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 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 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 生物。 (板书:微生物) 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 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 是水藻,有蓝藻、团藻、 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 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 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 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 物细菌,细菌一般也 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 状的、螺旋状的。 7、简单介绍列文虎克的 故事。 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 找到微

    5、生物?怎么证明 他们的存在? 选取代表进行全班 交流。 5、学生观察投影中 的的微生物,了解微 生物的特点。 6、学生读列文虎克 的故事。 7、请学生小组为单 位课后解决。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显微镜下的世界 2. 2. 做酸奶做酸奶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地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细菌。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 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在设计上,本课以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 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 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

    6、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预期 教学 效果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地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做酸奶地活动。 难点: 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时 2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酸奶、存牛奶、保温壶、小盆、白糖 学生准备: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谈话引出 课题 二、指导学生 制作酸奶 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 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 的吗?想动手尝试

    7、吗? 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 法。 提醒学生注意: 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 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帮 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 到 3540 加入酸奶后要保温 56 小时。 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 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 不可以饮用。 惊喜 学生回去后有条件的 尝试制作。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 、 品 尝 酸 奶。 二、认识酸奶 的制作原理。 三、体验其惊 人 的 繁 殖 速 度。 四、认识细菌 的功与过。 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 做成的酸奶拿出来进行 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 评委

    8、。 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 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 有头发丝那么粗) ,有三 种基本形态(杆菌、球 菌、螺旋菌) ,繁殖迅速 (几小时内可以繁殖出 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 代) 。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 量。 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 呢? 教师进行小结。 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 我们认识了细菌的特 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 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 作用?又有哪些危害 呢? 1、品尝酸奶,评选出最 好的。 2、学生可以就自己对细 菌的了解进行介绍。也 可以提出自己想知道 的? 3、学生阅读资料,学习 操作。1248 16 32 64 128 25651210242048 4096819

    9、216384 32768 65536 ( 16 代)131072 262144524288 10485762097152(21 代) 4、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7、交流汇报:捂住鼻子 打喷嚏、勤洗手、用热 水冲洗筷子等。 引发我们生病 的细菌我们称 之为病菌,你有 哪些好的办法 帮助我们预防 它们?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显微镜下的世界 3. 3. 馒头发霉了馒头发霉了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 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一、观察,认识霉有不同形态。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

    10、物体 发霉的条件。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处,尤 其是抗生素。 预期 教学 效果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指导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种。 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 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教时 2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 教 学

    11、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 析 一、用肉眼和 放大镜观察, 了 解 到 霉 有 颜色差异。 二、用显微镜 观察,认识到 霉 有 形 状 差 异。 三、探讨发霉 的条件。设计 实 验 进 行 研 究。 1、出示发霉的馒头, 请学生观察。 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 进行观察。 3、分发显微镜,要求 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 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师给于肯定,提出 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 情 况 下 最 容 易 产 生 呢?根据是什么? 5、让学生做出预测, 1、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 食物,比较其颜色,认识 到颜色多样:黄、绿 等 2、汇报发现:在放大镜 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

    12、则丝状等等。 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 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 后汇报。 4、引发学生的讨论。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 寒冷潮湿?寒冷干燥? 5、学生根据预测,小组 讨论如何实验。 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 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 谁最快发霉,发霉最 多? 6、师分发同样对的同 一时间生产的馒头。 6、进行实验。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 析 一、展示霉菌 生长情况,比 较得出:温暖 潮 湿 的 环 境 中 最 容 易 发 霉。 二、讨论食物 和

    13、其 他 物 品 防 止 发 霉 的 办法。 三、霉的功与 过。 1、请同学们出示各小组 地馒头发霉情况,比较 生霉的多少。 2、师小结:霉菌在温暖 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滋 生与生长。 3、引发讨论:那么我们 该怎么来防止发霉? 4、介绍其他一些防止生 霉的方法:真空包装、 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 阳曝晒。 5、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 么意义? 6、霉菌在生活中经常可 见,我们有时要运用它, 有时要避开它。介绍霉 的功与过。 (制酱、做腐 乳、生产农药、发酵饲 料、孚莱明青霉菌 青霉素,使食物霉变) 1、小组展示并介绍馒头 是在什么环境中。 2、进行记录。 3、讨论得出:寒冷、炎 热、干燥的环境中都不

    14、易发霉。 4、黄梅天气后晒衣服, 食物的存放等等。 5、学生自学。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显微镜下的世界 3. 3.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 内容 分析 学生认识植物构造,是由宏观逐渐走向微观的。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组成 单位,认识到细胞的重要作用。内容有:一、说明细胞就好像是构成人体的“积木” 。 二、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及特点。 三、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植物细胞的不同。四、阅读资料,进一步了 解细胞及其发现。 预期 教学 效果 1、能有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2、

    15、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拨并进行比较。 难点: 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 学生准备:洋葱、小刀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 析 一、认识细胞 的形状、结构 和特点。 二、借助显微 镜 比 较 洋 葱 表 皮 细 胞 和 人 体 表 皮 细 胞的区别。 三、进一步了 解 细 胞 有 着 不同的功能。 1、通过谈话(积木) 引出细胞,请学生观察 书中的插图,认

    16、识各种 细胞。 2、组织讨论:细胞有 些什么特点? 3、组织学生观察洋葱 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 细胞。教师具体介绍洋 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制 作方法,及观察方法、 注意事项等等。 4、教师到小组中巡视, 具体指导有困难的小 组完成实验。 5、组织汇报。 6、提供人体表皮细胞 1、学生观察,交流发现的 特点。 2、让学生观图讨论,汇报 得出:细胞很小(除了蛋 黄) ,细胞各种各样,各不 相同,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 最基本单位。 3、学生提出疑问。 4、学生领取材料和仪器。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5、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进 行记录。 新课|标第|一|网 6、学生观察人体表皮切片。 7、学生自学资料,并向

    17、全 班同学介绍自己查找到的 切片给小组进行观察。 7、引导学生自学资料 “胡克发现了细胞” 。 8、了解细胞的特殊作 用。 9、教师补充介绍有关 细胞的简单知识。 有关细胞的资料。 8、由学生自学资料“伤口 化脓是怎么回事” 。 ww w.x k b1.co m 教学 内容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地球 4 4、 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 教学 内容 分析 火山和地震是显著的地质变化,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本课从实例出发,引导 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人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监测和保护自 己的方法。内容有:一、了解火山。二、研究地震。 预期 教学 效果 1、知道火山与地

    18、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 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 分析 一、导入 二、探究火上 喷发的原因 1、复习:你能向大家 介绍一下地球是由哪 些部分组成的么? 2、谈话因为地球内部 的运动使得地球表面 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 火山爆发和地震,今天 我们

    19、来研究。 3、播放录像火山爆 发。 4、组织谈话:看了刚 才的录像,你对火山又 有了哪些了解?心中 还有哪些疑问? 5、教师对于学生的叙 述适时给予补充介绍。 6、火山爆发时是什么 样子的呢?我们来做 一个实验,指导学生做 1、学生:地核、地幔、地壳。 2、生说自己对于火山和地震的 认识。 3、生观看录像。 4、火山爆发的原因和火山的结 构。 5、生领取材料根据教师要求进 行实验。师进行巡视指导。小 组交流观察的收获。 6、火山冒烟、地热、鸡犬不宁、 三、探究地震 形成的原因。 四、谈谈安全 教育。 火山爆发模拟实验。 7、组织汇报交流:火 山在即将爆发的时候 有些什么征兆? 8、火山很可怕,

    20、地震 也很可怕,而且我国是 一个地震很多的国家。 引导观看录像。 9 、 师 介 绍 我 国 1976.7.28 发生的唐山 大地震。 10、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呢? 11、师做演示实验。 12、我们国家是一个多 地震的国家,对于地震 的研究也很早。师介绍 张衡和地动仪。 13、地震来临我们该怎 么做呢? 火山灰落下等。 7、生看录像。 8、学生补充对于唐山大地震的 了解,或是其它大地震。 9、生阅读资料。 师补充介绍。 10、生观察并描述。 11、 生可以补充介绍有关张衡的 资料。 12、生小组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师做小结:在 室内应该躲在空间狭小的地 方,在室外应该跑到空旷的地 带,远离高

    21、大的建筑物。 教学 内容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地球 5 5、 地表的变迁地表的变迁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 一、 从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 况。二、研讨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欣赏千姿百态的地表风光。三、教材以由小到大排 列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风化作用。四、通过模拟实验和研讨,认识侵蚀作用。 预期 教学 效果 1、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之奥什么叫风化。 4、知道什么叫侵蚀。 5、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会使地表产生变化。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 难点:

    22、 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导入推测 喜 马 拉 雅 山 的过去。 二、初步探究 是 什 么 力 量 使 地 球 表 面 变迁。 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 图片,引导学生观赏。 2、师质疑:为什么喜 马拉雅山上能找到鱼 龙、蚌壳的化石呢? 3、有什么证据证明你 们的猜测? 4、喜马拉雅山只是地 球上的一个地表现象, 还有很多地表形态,是 什么力量使他们形成 的呢? 5、引导学生观赏书中 的插图:石林、火山口 湖、风蚀石、海边礁石 等,并质疑学生它们

    23、的 形成可能性? 1、生观赏,阅读书中资料。 2、 生小组讨论交流。 并汇报: 这里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 3、化石是以前生物留下来的 痕迹,是我们认识过去的重 要依据。 4、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火 山、地震、风吹日晒雨淋等 等自然界的力量。 5、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形成 共识:石林是因为风、流水、 碳酸盐石材分解形成,风蚀 石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 形成的。 6、生课后完成。 三、了解家乡 地表的变迁。 四、探究自然 界 的 风 化 和 侵蚀作用。 五、了解人类 活 动 对 地 表 的影响。 6、我们家乡有些怎样 的地貌呢?它们又是 怎样形成的呢?建议 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 释。 7、大自然真有这

    24、么巨 大的力量吗?我们借 助实验来验证。 8、组织交流,指导学 生实验:日张冷缩影响 岩石。 9、汇报实验收获。 10、当岩石因为日张冷 缩而变成沙粒和泥土 后会怎样呢?指导实 验:水流对沙石泥土的 搬运。 11、引导:其实我们人 类也在促使大自然发 生变迁,你知道人类有 哪些行为使得大自然 在变迁吗? 7、小组交流如何来验证日晒 雨淋的力量。 8、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 师提醒注意安全。 9、学生进行实验,小结:越 细小的沙石越容易被搬运。 10、小组讨论并形成共识: 砍伐森林、拦河筑坝、围海 造田、开采煤矿 组织汇报后教师补充“三峡 大坝带来的影响” 、 “砍伐森 林带来的影响”等。等。

    25、教学 内容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物质在变化 1. 1. 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 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安排内容有: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 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变化,二、有根据的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三、学 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化。 预期 教学 效果 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ww w.x k b1.co m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

    26、有变化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 生新的物质。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蜡烛、白瓷碗、烧杯、醋、鸡蛋、 学生准备:易拉罐、干净的吸管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 分析 一、认识事物 的两大变化。 1、出示一支蜡烛,并 点燃。引导学生观察, 蜡烛根据你的经验,蜡 烛 会 有 哪 些 现 象 发 生? 2、组织交流,并适时 追问:蜡烛为什么会有 蜡油流下来?蜡油从 何而来?为什么又会 结成块? 3、对于有价值的回答

    27、及时表扬,并总结、板 书:这叫受热熔化、遇 冷凝固。这是蜡烛的一 种变化。 4、我们看到蜡烛越烧 越短,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蜡烛变短、蜡烛燃烧 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蜡油留下 来,并在蜡烛上结成块、蜡烛 的火焰有时候会跳跃或者抖 动、蜡烛的灯芯也会变短 2、生:蜡烛本来是不会流下来 的,可是火焰把它烤了就化了, 然后就流下来了,因为没有一 直烤它所以就结成硬硬的块 了。 3、 按小组进行观察, 边看边画, 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 4、小组讨论,汇报:蜡烛燃烧 消耗了蜡烛(蜡油) ,所以越来 越短。 5、学生观察发现,出现黑烟、 和产生烟雾,这就是变化成的 新物质。 二、有根据的 分 析 辨 别

    28、 变 化的所属。 三、试验中观 察,并分析得 出所属变化。 5、师追问:看来这也 是一个变化,那么蜡烛 变成什么了呢?我们 来研究。师做演示实 验。烧白瓷碗底、用烧 杯罩住。发现了么? 6、总结:物质的变化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形 态的变化,二是产生新 物质的变化。 7、引导看 31 页的图, 小组讨论这分别是属 于那一种变化? 8、我们生活中有很多 变化,分别属于那一种 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9、根据学生汇报进行 评价。 6、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 7、 学生: 把易拉罐挤压至变形。 用吸管朝澄清的石灰水中吹 气。汇报出现情况和分析得出 所属变化类别。 、师示范实验:把生鸡蛋放入 醋中,组织学生

    29、预测出现情况, 展示,并总结:生鸡蛋变软, 且出现气泡,所以生活中变化 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一定能准确的区分它们。聪明 的人是不会被表象蒙蔽双眼 的,总能认识真实的一面。属 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 内容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物质在变化 2 2铁钉生锈了铁钉生锈了 教学 内容 分析 钢铁会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据估计,全世界一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四分之 一被锈“吃”掉了;不仅如此,设备还会因锈蚀而损坏,引起停工停产,使产品质量下 降,对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损失!锈是钢铁的大敌。因此,研究钢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生 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铁生锈是个复杂的过程。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铁

    30、生锈与铁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水分 以及各种酸碱盐等类物质有关。就其实质来说,是铁在接触有关气体或液体时发生了化 学反应,结果使铁从外向里逐步转化成各种铁的化合物。铁锈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容 易剥落,使铁受损,本课是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铁钉生锈的 过程,了解钢铁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 预期 教学 效果 寻找家中厨具、家具、工具、家电,采取了哪些防锈措施。这是一个拓展活动,目的是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

    31、师准备: 烧杯 学生准备: 脏布条、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等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导入 二、进行假设 X-k-b-1.-c-o- m 三 、 讨 论 变 量,制定实验 教师可出示各种生锈 的铁器让学生观察,然 后问学生;这些铁器有 什么共同的特点?继续 问学生:你曾在哪里见 到过生锈的物品?铁生 锈是什么样子?由铁生 锈的事实, 你想到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 验对铁钉生锈的原因 进行猜想,因此,花一 点时间让学生说说”在 哪里见到过生锈的物 品”很有必要。 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影响铁 钉生锈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 空气中的

    32、氧气,设计前,可 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待 所有的学生都选定影响铁钉 生锈的某一个因素后,再分 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可 发给每组一份空白的实验方 案(见下表),用以记录本组 的实验计划,并提醒学生参 考教科书第 25 页上 “王刚小 组的计划” 。 提醒教师注意,如果选用 透明塑料袋作为盛放铁钉的 容器, 透明塑料袋要厚一点, 由 于 学 生 的 经验不足,对实 验的器材选择, 有水、无水的环 境创设,有氧、 无氧的条件建 立等许多问题 都会考虑不周。 因此,建议教师 在学生初步完 成设计的基础 上,通过分组汇 报、互相补充的 方案。 四 、 小 组 实 验 , 收 集 证 据。 五、交流研

    33、讨 然后,利用教师准备的 冷却的沸水、植物油、 砂纸等,学生带来的无 锈铁钉、矿泉水瓶或透 明塑料保鲜袋、干燥 剂、细线绳等组装实验 器材,创设所需环境, 以便课后观察研究。 分析:既然钢铁生锈与 水、空气接触有关,那 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钢铁才能不生锈呢?待 学生认识到防锈需要 隔绝水和空气后,教师 再介绍各种防锈方法, 并出示一些图片或实 物。ww w.x k b1.co m 铁钉尖最好用胶带包一下。 创设无水或无氧的环境用塑 料袋最好操作,只需把塑料 袋内的空气放完即可。 交流研讨、得出结论。教 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汇报, 要求学生把实验的装置带 来,让全斑学生都能看到不 同条件下的现象

    34、,由此总结 钢铁生锈的条件。这部分内 容应多花费一些时间,使学 生能够真正理解钢铁生锈的 原因。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 形式,带领学生 初步完善实验 方案。 教学 内容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假设与实验 1.1.假设假设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内容安排有:一、说明猜测与假设的关系。二、介绍“大陆漂移学说”和“恐 龙灭绝假说” ,表明假说是大的完整的假设。三、学生回忆以往做过的假设的内容, 为强调有一句的进行假设做好铺垫。四、强调假设必须要有一句。 预期 教学 效果 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一句地提出假设。 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35、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 1 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 析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提出 假设 三、认识假设 的价值 四、收集关于 恐龙灭绝的假 设的资料 1、谈话:好奇心总是驱使我 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 找到答案。 2、小结:虽然问题不一样, 但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探 索,就能获得答案。 3、利用多媒体出示“三棵小 树”的故事场景。 4、引导观察,思考,并提出 假设。 5、补充介绍让学生了解具体 真实的情况

    36、。 6、过度:提出假设是科学探 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 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7、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出示 魏格纳的假设与做出的努 力。 8、教师出示更多的科学史上 1、学生小组交流讨 论。 2、学生小组交流讨 论。 新-课- 标-第-一- 网 3、读魏格纳的故事。 4、学生根据掌握的 资料,介绍自己的想 法和依据。 阅读书中资料。 6、学生回忆并写下 谈 话 科 学 家 门 提 出 了 哪 些 假 设 呢? 平 时 的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也 提 出 过 很 多假设,你还 记 得 么 ? 有 哪些呢? 我们提出 的 假 设 有 些 经过实验,形 成 正确的结

    37、论,有些经过 实 验 发 现 是 错我的,为我 们 研 究 指 名 五、回忆做过 的假设,说明 假设必须要有 依据 的重大发现,介绍,假设所 做的重要作用。 9、出示恐龙灭绝的假设资 料。讲述:恐龙生活在离我 们现在几千年前,它们曾经 是这个地球的主任,课现在, 我们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 了。提问:你们知道恐龙是 怎么灭绝的么? 曾经做出过的假设。 了新的方向。 教学 内容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假设与实验 2.2.实验实验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介绍模拟实验的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和感受模拟实验 的价值。二、介绍对比实验的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和感受对比实验的价值,三、分析

    38、 既是模拟实验又同时是对比的实验。 预期 教学 效果 1、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 2、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 3、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难点: 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 学 体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情 况 分析 一、导入 新课 二、认识 模 拟 实 验、对比 实验 1、谈话: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 习,我们知道了发明家爱迪生为 了寻找合适的材料,连续 13 个 月实验了 1600 多种矿物

    39、与金属, 进行了 2000 多次实验,终于解 决了电灯灯丝材料的问题。 2、鼓励学生介绍类似的例子。 3、小结: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 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和总要方法。 1、谈话:在科学研究中,有事 受客观条件的先限制,不能对某 些自然能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 时就得人为的创造条件,进行模 拟实验。新课| 标第|一|网 2、我们曾经进行过哪些模拟实 验呢? 3、有时候我们必须同时进行实 验,还得确保,公平,这叫什么 实验呢? 1、学生介绍类似的实 例。 新-课-标-第-一-网 2、回忆我们曾经进行过 的模拟实验。 3、学生说:对比实验。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实验中注意了什么。 5、小组讨论。 我们本学 期进行过哪 些 对 比 实 验?这些实 验中我们注 意些什么? 本学期我 们进行了月 球陨石坑的 形成实验, 你们认为这 是属于哪一 种呢? 教 师 小 结:我们在 研 究 过 程 中,要根据 具体情况进 行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762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