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老子》四章 导学案 .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老子》四章 导学案 .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老子四章 导学案 统编 高中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语文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老子四章 导学案(含答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二、预习检测 1.老子,姓李名耳,字 ,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末期人。 中国古 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 庄子并称 “老庄” 。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 称 “太上老君” 。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 。老子传世作品 (又称老子 ) , 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字词注音 毂 埏埴 牖
2、 矜 赘 泮 3.词语释意 毂: 埏埴: 器: 牖: 企: 彰: 伐: 矜: 长: 物: 处: 泮: 累: 几: 复: 过: 三、文本探究 1.阅读四章文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翻译,请结合注释翻译老子四章,并做好批注。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3、,死而不亡者寿。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 敢为。 3.这四章各写了什么内容?思考后回答。 第十一章主要讲 。 第二十四章阐述了 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 。 第六十四章谈 4.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 “无”? 5.第二十四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7.
4、第六十四章蕴含什么道理? 8.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学习过的荀子劝学中有这几句话: “积土 成山” 、 “积水成渊”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讲 的道理有什么不同? 9.阅读老子四章,联系现实,谈谈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四、课后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 自司马迁 史记 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 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 ,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 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 真相大白, 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
5、贯始终不明, 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 的衡量标准, 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 老子 的古书, 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 年代确不可疑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 、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但这几本 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 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 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 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
6、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 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 、 “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 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 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 面的 黄帝书 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 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 黄帝书与申子 、 慎子 、 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 慎到、 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 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 皇帝书 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 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 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
7、玄德” , 什么是“玄德” ,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之谓玄德。 ”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 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 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 明“ 老子成书早于论语 ” 。如论语卫灵公 : “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 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 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 论语宪 问 : “或曰: 以德报怨,何
8、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朱熹指出: “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 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 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 老子的年代 )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 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 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 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 韩非子 、
9、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 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 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 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 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 ,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 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
10、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 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 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 “黄” 、 “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 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 系。 D 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
11、明老子 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 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 【注】泮:通“判”,散,解。 4.选段涉及了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试加以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