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必修下册优质作业: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大海之歌
  • 文档编号:1173993
  • 上传时间:2021-03-14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6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必修下册优质作业: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大海之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必修下册优质作业: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优质 作业 西华 齐桓晋文 庖丁解牛 Word 解析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1 - 第 1 单元 1 【基础测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 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B若无罪而就 死地 就:就是 C族 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 委:卸落 【答案】B 【解析】就:走向。 2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答案】A 【解析】A.状语后置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 由也为 之 B而刀刃若新发于 硎 王坐于 堂上 C而 刀刃者无厚 有牵牛而 过堂下者 D可得闻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答案】D 【解析

    2、】A.介词,给,替/动词,治。B.介词,从/介词,在。C.连词,可是/连词,表修饰。 D.均为语气助词,可译为“吗”。 4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牛何之 莫之 能御也 反而求之 舆薪之 不见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 然 后驱而之 善 A/ B/ C/ D/ 【答案】C 【解析】动词,到,往。代词,它(他)。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助词,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进乎 技矣 依乎 天理 - 2 - B. 臣以神遇而 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 刀刃若新发于硎 C. 以若 所为 其若 是,孰能御之 D. 因 其固然 因 地制宜 【

    3、答案】C 【解析】A.均为介词,相当于“于”。B.均为连词,但,却。C.代词,如此/动词,像。 D.均为介词,依照。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言志的方式一点都不谦让,有 违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孔子的批评是委婉含蓄的,既保护了子路的自尊心,又表现了 自己的豁达。 B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 政”思想。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C 庖丁解牛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 后的对比,一为庖

    4、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 庖丁解牛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 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案】C 【解析】只有两种对比,无“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 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答案】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

    5、(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 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手掌上转动。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 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4)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答案】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 而精神在活动。 (5)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3 - 【答案】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大宗

    6、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 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 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 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 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 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颡頯;

    7、凄然似秋,煖然似 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行名失己,非士也;亡 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 、伯夷、叔齐 、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 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 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 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 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 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

    8、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 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选自庄子 大宗师)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B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C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D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答案】B 【解析】根据“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对称原则,排除 A、D。再根据文言虚 词“者”进

    9、行断句,排除 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宗师”的“宗”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 所效法。 B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 C狐不偕为尧时贤人,尧让天下于他而不受,投河而死。务光为舜时人,汤要让帝位给 - 4 - 他,他不接受,负石沉于房水。 D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因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阳山, 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答案】C 【解析】“务光为舜时人”错,务光为夏时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用浪漫、神妙的笔法

    10、向我们直接阐述了真人的特征。庄子的“真”强调的是追求 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B真人的表现从内在德行的角度来说,不以众欺寡,不居功自傲,不思虑图谋,不为过 懊悔,不为赢得意。 C真人不在乎生死,无拘无束地面对自然中的一切,从内心上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容颜 淡漠安闲。 D在论述了真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后,庄子对“古之真人”概括为,那就是“天与 人不相胜也”。 【答案】A 【解析】“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错,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答案】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

    11、自然,这就 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 (2)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答案】那些同一的东西跟自然同类,那些不同一的东西跟人同类。自然与人不可能相 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作“真人”。 【参考译文】 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 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能认定是否恰当,而有所依凭的东西(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 定的。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 不是出于自然呢? 况且有了“真人”方才有真知。什么叫作“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

    12、,不倚众凌寡, 不自恃成功恐吓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 像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战栗,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只有智慧能通达大 道境界的人才能这样。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忧愁,他吃东西时 不求甘美,他呼吸时气息深沉。“真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根,而一般人呼吸靠的只是 喉咙。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语。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 的智慧也就很浅。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 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 - 5

    13、- 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 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这样的人就叫作“真人”。像这样的人, 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 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 精神世界的真谛。 所以古代圣人使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掉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 是为了偏爱什么人。办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身躯却与自己的真性 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 这

    14、样的人都是被役使世人的人役使,都是被安适世人的人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 人。 古时候的“真人”,神情嵬峨而不矜持,好像不足却又无所承受;态度安闲自然、特立 超群而不执着顽固,襟怀宽阔虚空而不浮华;怡然欣喜像是格外地高兴,一举一动又像是出 自不得已,容颜和悦令人喜欢接近,与人交往德形宽和让人乐于归依;气度博大像是宽广的 世界,高放自得从不受什么限制;绵邈深远好像喜欢封闭自己,心不在焉的样子又好像忘记 了要说的话。把刑律当作主体,把礼仪当作羽翼,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用道德来遵 循规律。把刑律当作主体的人,那么杀了人也是宽厚仁慈的;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用礼仪 的教诲在世上施行;用已掌握

    15、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出于不得已;用道 德来遵循规律,就像是说大凡有脚的人就能够登上山丘,而人们却真以为是勤于行走的人。 所以说人们所喜好的是浑然为一的,人们不喜好的也是浑然为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是浑一 的,那些不同一的东西也是浑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跟自然同类,那些不同一的东西跟人同 类。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作“真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 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

    16、傍。其嬉游乃设俎豆 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 ,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诗云:“彼姝者子,何 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 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 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 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 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 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 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17、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 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 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 - 6 - 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 不亦远乎!”孟子谢 ,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 之道。 (选自后汉书 列女传)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去 舍市傍 去:离开 B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化:教化 C宁能衣 其

    18、夫子 衣:穿衣 D孟子谢 ,遂留其妇 谢:感谢 【答案】D 【解析】谢:道歉。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 徙舍学宫之傍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妇辞孟母而求去 孟子谢,遂留其妇 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A B C D 【答案】C 【解析】孟子的妻子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是孟母迁居到 市场附近后,孩子游戏的内容,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B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包括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也可指中国

    19、古代 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C妾,主要指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 的谦称,类似于男子自称的“仆”。 D姑母,旧时妻称夫的母亲为“姑”或“姥”,夫之父母合称“翁姑”“公姥”。选文 中的“姑母之道”指的是“婆婆与儿媳母亲的相处之道”。 【答案】D 【解析】“婆婆与儿媳母亲的相处之道”错,应是“婆婆与儿媳的相处之道”。 1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

    20、子若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盗,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答案】C 【解析】孟母认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偷盗,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7 - (1)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答案】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 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2)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答案】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 【参考译文】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

    21、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 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 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带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学玩起了 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 孟母又说: “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于 是)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 进退法度(等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 方。”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22、等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 境)渐染教化(孩子)。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 这件事。 孟子小的时候, 有一次放学回家, 孟母正在织布, (见他回来)便问道: “学习怎么样了?” 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 断。孟子见状害怕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 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 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以避免祸患。 这

    23、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 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 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害怕了,(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 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诗经 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看见)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 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 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 有不住在别人家里(的说法),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上 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 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 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道歉,于是挽留 了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必修下册优质作业: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73993.html
    大海之歌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