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0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170815
  • 上传时间:2021-03-12
  • 格式:PPTX
  • 页数:402
  • 大小:4.5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2 新教材 新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第二 板块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诗歌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二板块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语语 文文 2022 内 容 索 引 文类特征与读诗策略 学案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学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学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学案五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文类特征与读诗策略文类特征与读诗策略 基于弘扬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古代诗歌阅读 了解文类特征了解文类特征 我国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 (一)古代诗歌体裁 我国古代诗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种。 1.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 行”“引”“曲”“吟”等古诗

    2、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 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 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 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2.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 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 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 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3.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 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

    3、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 令、套数(套曲)两种。散曲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 介,便于清唱。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 诗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 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 抒情(主) 有的诗 讲究起 承转合 词 上片(阕) 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写景(次) 下片(阕):抒情(主) 曲 杂剧 散曲 小令: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 套曲: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连缀 而成的组曲 (三)古诗题材类别 1.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在诗 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

    4、品,一花一木皆关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目。 意象 一般是单纯的某物(如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 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 精神进行吟咏。 情感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 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 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表现手 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 看,主要是托物

    5、言志。 链接 教材 咏柳(贺知章)、卜算子 咏梅(陆游)、石灰吟(于 谦)、望岳(杜甫)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惜 花 韩 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皱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 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随着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 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

    6、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 不教人满怀怅恨? 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 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诗人借花寄慨,将咏 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 “委婉含蓄”的说法不准确,“犹慰意”“更伤心”,情感表达较为直白。 (2)全诗围绕“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首联写枝头残花即将凋零,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怜惜和同情。颔 联写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将诗人对风雨的怨恨和对花朵的同情融 合无间。颈联写诗人希望花朵凋零之

    7、后有一个较好的结局,表现了对落花 的怜惜。尾联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树荫倒映池塘,表达诗人的悲凉之情。 全诗从花残、花落、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花落尽的情景,紧扣“惜”字反 复渲染,反复加深,表达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哀痛心情。 解析 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全诗从残花、落花、花 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 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 表达自己的哀痛心情。 2.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 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或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

    8、, 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以及古人名等字眼。 意象 都城,如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 大事件的地点,如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 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如乌衣巷、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 如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如吴钩、 “后庭花”。 选项 突出特点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 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 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技法

    9、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 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讽喻国事。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链接 教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哀郢二首(其一) 陆 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 黜回乡。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后

    10、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 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灵均: 屈原的字。 答案 C 解析 C项,“想象当年”理解错误,应是写眼前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鼎盛时期,曾和齐晋 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 气象也与往日相同。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 了狐兔藏身之所。 D.尾联是诗人对楚之衰亡所作的结论,也是全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 诗歌前三联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今

    11、天的衰落败亡进行对比,抒 发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尾联以“灵均恨”的典 故,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及忧国之心,诗人与屈原经历相似而产 生强烈共鸣,故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诗歌的内容看,前三联对比,写昔盛 今衰,后一联运用屈原典故,借屈原之口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2)诗中是怎样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的?请简要赏析。 3.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 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

    12、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以及“元宵 ”“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 声、油灯等。 情感 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 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

    13、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 者的苦恨离情。 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链接 教材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 秋思(马 致远)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 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唐公:即张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 晋书 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 鲈鱼脍,说:“人生贵

    14、得适志。”当日辞官归乡。 (1)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题目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 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 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 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影同孤”表明形单影只,诗人 虽志向远大却不免有孤寂之感。 答案 B 解析 “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国事之忧和思家之愁。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

    15、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地表达自 己复杂的思想感情;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诗人 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解析 分析这一联的情感,既要结合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又要结合全诗,理 解“慷慨”“悲歌”的原因,还要注意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间的 关系。 4.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 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 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16、字词。 意象 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 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选项 突出特点 情感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 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 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 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技法 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互文、用典等。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

    17、法。 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链接 教材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 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塞下曲四首(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 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 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

    18、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是秦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 地区。 D.此诗构思上从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场景,而是通 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答案 B 解析 “清新绮丽”错,应为“苍凉空阔”或“昏暗悲凉”。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前四句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边塞自然条件艰苦。后四句 表现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空旷苍凉的景 象,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戍边将士的艰辛;后四句将“意气高”和眼前的黄尘

    19、白骨形成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穷兵黩武的当权者的批判。 5.送别怀人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 情有的是感激送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 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 (舟)、古道、夕阳、

    20、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 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选项 突出特点 情感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 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 章。) 技法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多采用烘托、虚实结合的手 法。 链接 教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雨霖铃(柳永)、芙蓉 楼送辛渐(王昌龄)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杨瑗尉南海 岑 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

    21、宝玉,慎莫厌清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的南海 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B.“邑里杂鲛人”,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C.颈联写出南海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 开如春。 D.尾联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答案 A 解析 A项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拔高了,首联“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是 说友人为奉养双亲,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 分析

    22、。 参考答案 本诗首联写友人为奉养高堂不辞偏远去做县尉,表现出诗人 对友人孝顺的赞赏和对其处境的同情;颔联写出南海的条件恶劣,隐含了 诗人的担忧;颈联描写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四季如春的景象,表达对 友人的安慰;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语重心长的警示,表达对友人执政为民、 清正廉洁的期望。 解析 首联在赞美杨瑗孝顺双亲的同时,已经暗含了不宜前去南海为官的 意思。颔联是说南海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地不相同,以形容其地荒蛮,表 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颈联描写南海的风物,感情色彩则趋于明朗,表达安 慰之意。尾联是对友人的亲切嘱咐,从中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殷切珍重的关 怀之意,也表达期望之情。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

    23、具体解答。 6.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意象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歌等。 情感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24、 悠然自得之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乐景写哀情 (反衬)。 链接 教材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一)(陶渊明)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燕居即事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

    25、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注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闲居。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 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了诗人的主 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宁静,无 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 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而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 然不着痕迹”。 答案 C

    26、解析 “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颈联意为闲居 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诗人通过描写 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 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解析 闲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 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俗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诗人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7.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

    27、论,抒发自己 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 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为“即事 (景)抒怀诗”。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 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情感 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 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

    28、;衬托(以动衬静、 以乐衬哀);侧面描写;白描与细节描写;对比(特别是这 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 (3)常用的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展开想象,寄托情感;借 景抒情,委婉抒情。 链接 教材 观刈麦(白居易)、一剪梅(李清照)、卖炭翁(白 居易)、石壕吏(杜甫)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夏日途中注 李 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此诗作于李廓落第回家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交代诗人归来时行走在树木夹道的路上,“炎”字表明风是热

    29、的,点明 诗歌题目“夏日途中”。 B.颈联写阳光照在镜子一般的水面上,就像槐膏点在白衣上,斑斑点点的, 衬托出途中的清静。 C.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一事无成回家,心里惭愧,表达了诗人回乡途中因 落第而失落的心情。 D.前六句写景叙事。写景着重突出夏日景物特征,形象传神;叙事简洁,语 言质朴,如叙家常。 答案 B 解析 B项,“衬托出途中的清静”错,结合“欺”和注释可知,应为衬托了作者 的失意。 (2)颔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视听结合,听蝉鸣,观蝶飞,画面灵动活泼。以动衬静,蝉鸣蝶 飞反衬出路途的静。以乐景衬哀情,初蝉数声,戏蝶一团,热闹的场景反 衬出诗人内心的哀伤。 解析

    30、 颔联“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声”与“飞”视听结合,描写动态、乐 景;结合首联“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的环境之热,可知颔联以动衬静;结 合诗下注释“落第回家途中”可知颔联以乐景衬哀情。 8.题(咏)画抒怀诗 题画诗,是指画家本人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有感所作之诗,即赏画者对 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狭义的题画诗 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广义的题画诗,是品评画作之 诗(咏画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的统称。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标题中往往含有题、丹青、画家名号、画作名称等字眼。 意象 根据画作内容而定,属于诗画互补的审美意象。 山水画题画诗中所绘之景

    31、。 人物画题画诗中所画之人。 花鸟画题画诗所状之物。 情感 抒发作者对意象的赞美。 对画作技艺的品判。 对画面意境的咏叹。 借画表心志、抒感慨。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 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变无为有。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 有的景物。 借题发挥。大部分的题画诗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情感,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 虚实结合。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诗情与画意融 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 链接 教材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墨梅(王冕)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32、(2)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杜 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注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亚:同“压”,俯偃 低垂。并州:地名。唐开元中为太原府,州治在今山西太原市,当地制造 的剪刀非常有名。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 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先

    33、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 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壮美, 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 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 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 构图布局和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 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练地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答案 D 解析 D项,

    34、“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 (2)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 参考答案 诗的最后两句意思是: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 也剪来了。这里运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 并论,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画图的巨大艺术感 染力。诗句含蓄简练,精绝无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结合诗句内容,紧扣语言特点 或思想感情具体分析。 9.干谒言志诗 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 文人为求得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 写一些诗歌,十分含蓄地向达官贵 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35、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赠”“献上”和显贵的官名 (姓)等字眼。 意象 诗风不同,意象不定。如朱庆余的诗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 孟浩然的诗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情感 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对推荐 者的赞美;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贫贱骄人、悲愤 难鸣的心情;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比喻。登龙门、折桂比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比 喻自己。 对比。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 示双方地位悬殊。 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比 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里

    36、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 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链接 教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 同事、朋友。楚客:指贾谊。袍:官袍。烟霄:喻显赫地位。扬雄: 擅长词赋写作,曾得大司马王音赏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

    37、”,点出了诗人所处的 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漏刻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名声已很 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 的心绪。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思想内涵、表现 手法的能力。B项,“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错,颔联是说“我”一 直靠读你的诗篇度日,想到今朝别离心惊神伤,这里并不是设想今后的情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

    38、愁。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 官微的慨叹。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 荐的苦闷之情。 解析 答题要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分析。“楚客悲”借贾谊经历,暗 寓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秋霜似鬓”“春草如袍”,用比喻表现“位尚卑”, 是对年长官微的慨叹;“不荐扬雄欲荐谁”,诗人以扬雄自比,借“荐扬雄”的典 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10.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 皇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 家乡亲人的思念或独居闺中对易逝青春的

    39、哀怨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等情感。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 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意象 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兰舟、夜雨、寒月、寒 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 鹊报枝、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情感 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 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思妇空闺、思念亲 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遗憾 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对物的描写起

    40、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 怨,青青杨柳、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 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先扬后抑。往往先表现乐景乐情,而后转入写悲思,抒哀情愁情。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事与想象之景事结合。 链接 教材 声声慢 寻寻觅觅一剪梅(李清照)、菩萨蛮 小山重叠 金明灭(温庭筠)、闺怨(王昌龄)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小 重 山 吴淑姬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 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41、。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 小,难着许多愁。 注吴淑姬:北宋人,生卒年均不详。荼蘼(t m ):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 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 结。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 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B.“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 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C.“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 动波浪的场景

    42、,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D.“愁”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 “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答案 C 解析 C项“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不妥,“一川 烟草浪,衬云浮”是说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 来。 (2)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愁”的缘由是什么?请结 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对青春将逝的感慨。荼蘼将谢,春事将休未休,莺虽老而“声尚 带娇羞”,使主人公自然产生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思念远人的愁绪。 抒情主人公独自伫立妆楼,倚楼凝望远方

    43、,思念远人。眼前之景的触发。 荼蘼将谢,庭槐影碎,莺声将老,一川烟草,满目浮云,自然触发女主人公满腹 愁绪。 解析 从上片所写之景看,春光将逝,莺声将老,给词中的女子以无限的春愁, 表现了伤春之感;从下片写的倚楼眺望看,女子心有所思,结合古代诗歌的 常见情感可知,是对离人的思念;从眼前景、心中事来看,词中的女子感时 伤春,睹景思人,愁情满怀。 掌握阅读策略掌握阅读策略 古代诗歌的阅读技巧 一、读懂“诗家语” 诗歌的语言,即所谓“诗家语”,具有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和抒情性等特 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诗词鉴赏中一定要学会“品读”“咀嚼”,从中读 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用解读其他文学作品的方

    44、法去解读诗歌,就 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1.了解古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 诗歌语言的“含蓄”就是指言近旨远,意在言外;深涵多隐,含而不露;用少量 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读者以无限广 阔的想象空间。诗歌语言的含蓄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重要特 点。 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往往表现在一个普通的词却包含许多的联想意义、 隐含意义,这些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如“空” 字,在不同诗歌中的意义就不相同: 例词 例 句 意 义 空 “空 山新雨后”(王维山居 秋暝) 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突 出其静 “隔叶黄鹂空 好音”(杜甫 蜀相)

    45、徒然、白白地 “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示儿) 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 果的 “空 园白露滴”(马戴灞上 秋居) 空旷、孤寂、荒凉,突出其荒芜 再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暗风吹雨入寒窗”和王安石桂枝香 金 陵怀古“但寒烟衰草凝绿”两例中的“寒”字虽都有“寒冷”之意,但仅仅如 此理解还不完整,“窗”和“烟”怎会“寒冷”呢?这里诗人把自己此时的感受移 于事物之上,让事物也具有了人的触觉和感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之 感。 2.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文言与变形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脱胎于文言文,其语言的文言性不言而喻。文言文的通假、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也同样出现在诗歌中,而且诗歌为了对仗和押韵

    46、, 必然要在文字上有所变动。中国古代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 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形成 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读古代诗歌,首先要结合 已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理解。例如: 孔雀东南飞:“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 情”,而是“可爱”的意思。 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之“章”,不是“文章”,而是指“布 匹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 ”之“思”,不是“思念”,而是“悲伤”。 其次,我们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而这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 点 例 句 解 释

    47、词性改变(即 词类活用)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周邦彦满庭芳) “老”和“肥”本是形容词,但这 里却用作动词,让莺雏变老,让 梅子长肥。 词语的省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 马秋风大散关。(陆 游书愤) 省略动词与介词。意为:在大 雪飘飞的夜里,乘船抢渡瓜洲; 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 刀与敌军厮杀。 特 点 例 句 解 释 句序的颠 倒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流水洗客心,霜钟有余响。这 是主语与宾语的倒置。 互文见义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 在松风吹、山月照的时候,不 必感到孤独寂寞,正可以解带 弹琴。这里的“松风吹”“山月 照”是互文。 对于古

    48、代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 动。”在阅读欣赏时只有了解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作 者的情感。 3.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抒情与暗示的特点 诗歌语言的意义指向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外在事物。如杜 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古今如一, 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乡。诗 人以幻作真,为的就是突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体会诗 人的感情内涵,从诗歌营造的总体意境中把握它要暗示的东西。要避免理 解上的实指性,要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4.把握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综观近五年全国课

    49、标卷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的文本材料都是唐诗和宋诗。 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视唐诗和宋诗,主要基于这两个朝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 展极其重要的阶段,唐诗空前繁荣,宋诗别开生面,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 最高成就。两相比较,唐诗和宋诗又具有多方面不同的特点。 (1)唐诗多具抒情性,宋诗多具哲理性。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 情的方式出现,以情韵取胜;宋诗则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 (2)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 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 要的。 (3)唐诗语言流丽,多含蓄;宋诗语言趋于通俗化,多直露。唐诗意境鲜明、

    50、 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多议论,以文为诗,语言也不像唐诗那 样简洁凝练。 (4)唐诗靠灵感,是诗人之诗;宋诗靠才学,是学者之诗。唐诗多以强烈的激 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多用诗人自己自然平 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 比较喜欢用典,书卷气较浓。 二、找准“解诗路” 1.最直接的三条路径标题、注释和情语 (1)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读”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708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