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2 新教材 新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第二 板块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诗歌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二板块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语语 文文 2022 内 容 索 引 文类特征与读诗策略 学案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学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学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案四 赏评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学案五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文类特征与读诗策略文类特征与读诗策略 基于弘扬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古代诗歌阅读 了解文类特征了解文类特征 我国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 (一)古代诗歌体裁 我国古代诗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种。 1.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 行”“引”“曲”“吟”等古诗
2、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 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 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 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2.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 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 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 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3.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 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
3、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 令、套数(套曲)两种。散曲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 介,便于清唱。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 诗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 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 抒情(主) 有的诗 讲究起 承转合 词 上片(阕) 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写景(次) 下片(阕):抒情(主) 曲 杂剧 散曲 小令: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 套曲: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连缀 而成的组曲 (三)古诗题材类别 1.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在诗 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
4、品,一花一木皆关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目。 意象 一般是单纯的某物(如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 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 精神进行吟咏。 情感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 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 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表现手 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 看,主要是托物
5、言志。 链接 教材 咏柳(贺知章)、卜算子 咏梅(陆游)、石灰吟(于 谦)、望岳(杜甫)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惜 花 韩 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皱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 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随着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 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
6、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 不教人满怀怅恨? 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 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诗人借花寄慨,将咏 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 “委婉含蓄”的说法不准确,“犹慰意”“更伤心”,情感表达较为直白。 (2)全诗围绕“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首联写枝头残花即将凋零,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怜惜和同情。颔 联写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将诗人对风雨的怨恨和对花朵的同情融 合无间。颈联写诗人希望花朵凋零之
7、后有一个较好的结局,表现了对落花 的怜惜。尾联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树荫倒映池塘,表达诗人的悲凉之情。 全诗从花残、花落、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花落尽的情景,紧扣“惜”字反 复渲染,反复加深,表达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哀痛心情。 解析 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全诗从残花、落花、花 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 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 表达自己的哀痛心情。 2.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 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或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
8、, 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以及古人名等字眼。 意象 都城,如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 大事件的地点,如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 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如乌衣巷、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 如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如吴钩、 “后庭花”。 选项 突出特点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 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 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技法
9、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 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讽喻国事。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链接 教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哀郢二首(其一) 陆 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 黜回乡。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后
10、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 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灵均: 屈原的字。 答案 C 解析 C项,“想象当年”理解错误,应是写眼前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鼎盛时期,曾和齐晋 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 气象也与往日相同。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 了狐兔藏身之所。 D.尾联是诗人对楚之衰亡所作的结论,也是全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 诗歌前三联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今
11、天的衰落败亡进行对比,抒 发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尾联以“灵均恨”的典 故,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及忧国之心,诗人与屈原经历相似而产 生强烈共鸣,故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诗歌的内容看,前三联对比,写昔盛 今衰,后一联运用屈原典故,借屈原之口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2)诗中是怎样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的?请简要赏析。 3.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 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
12、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以及“元宵 ”“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 声、油灯等。 情感 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 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
13、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 者的苦恨离情。 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链接 教材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 秋思(马 致远)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 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唐公:即张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 晋书 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 鲈鱼脍,说:“人生贵
14、得适志。”当日辞官归乡。 (1)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题目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 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 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 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影同孤”表明形单影只,诗人 虽志向远大却不免有孤寂之感。 答案 B 解析 “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国事之忧和思家之愁。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
15、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地表达自 己复杂的思想感情;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诗人 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解析 分析这一联的情感,既要结合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又要结合全诗,理 解“慷慨”“悲歌”的原因,还要注意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间的 关系。 4.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 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 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16、字词。 意象 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 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选项 突出特点 情感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 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 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 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技法 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互文、用典等。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
17、法。 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链接 教材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 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塞下曲四首(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 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 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
18、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是秦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 地区。 D.此诗构思上从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场景,而是通 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答案 B 解析 “清新绮丽”错,应为“苍凉空阔”或“昏暗悲凉”。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前四句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边塞自然条件艰苦。后四句 表现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空旷苍凉的景 象,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戍边将士的艰辛;后四句将“意气高”和眼前的黄尘
19、白骨形成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穷兵黩武的当权者的批判。 5.送别怀人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 情有的是感激送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 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 (舟)、古道、夕阳、
20、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 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选项 突出特点 情感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 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 章。) 技法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多采用烘托、虚实结合的手 法。 链接 教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雨霖铃(柳永)、芙蓉 楼送辛渐(王昌龄)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杨瑗尉南海 岑 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
21、宝玉,慎莫厌清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的南海 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B.“邑里杂鲛人”,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C.颈联写出南海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 开如春。 D.尾联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答案 A 解析 A项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拔高了,首联“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是 说友人为奉养双亲,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 分析
22、。 参考答案 本诗首联写友人为奉养高堂不辞偏远去做县尉,表现出诗人 对友人孝顺的赞赏和对其处境的同情;颔联写出南海的条件恶劣,隐含了 诗人的担忧;颈联描写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四季如春的景象,表达对 友人的安慰;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语重心长的警示,表达对友人执政为民、 清正廉洁的期望。 解析 首联在赞美杨瑗孝顺双亲的同时,已经暗含了不宜前去南海为官的 意思。颔联是说南海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地不相同,以形容其地荒蛮,表 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颈联描写南海的风物,感情色彩则趋于明朗,表达安 慰之意。尾联是对友人的亲切嘱咐,从中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殷切珍重的关 怀之意,也表达期望之情。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
23、具体解答。 6.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意象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歌等。 情感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24、 悠然自得之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选项 突出特点 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乐景写哀情 (反衬)。 链接 教材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一)(陶渊明)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燕居即事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
25、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注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闲居。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 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了诗人的主 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宁静,无 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 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而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 然不着痕迹”。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