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ppt

  • 上传人(卖家):永遠守護你
  • 文档编号:1170653
  • 上传时间:2021-03-12
  • 格式:PPT
  • 页数:70
  • 大小:4.5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ppt》由用户(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案 年级 语文 下册 部编版 20 古代 诗歌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20 20 古代诗歌五首古代诗歌五首 第第1 1课时课时 第第2 2课时课时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陈子昂 第第1 1课时课时 战国时期,燕昭王修筑幽州台招徕天下贤战国时期,燕昭王修筑幽州台招徕天下贤 士,由此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幽州台士,由此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幽州台 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许多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许多 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 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 的的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看看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看看他发出了

    2、怎样的感慨。 陈子昂陈子昂(661661702702),字伯玉,梓(),字伯玉,梓(zz) 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 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他是唐代诗歌革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他是唐代诗歌革 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其诗标举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其诗标举 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 陈伯玉集陈伯玉集。 本诗选自本诗选自陈子昂集陈子昂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601960年版),年版),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696),当时,武),当时,

    3、武 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 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军事。武攸宜缺乏谋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 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 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 写下了这首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前 不 见 古 人 , 后 不 见 来 者 。前 不

    4、 见 古 人 , 后 不 见 来 者 。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陈子昂 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 望去,)向前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向望去,)向前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向 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广阔、宇宙永恒,不后望不到明主。想到天地广阔、宇宙永恒,不 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禁感到

    5、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古人”指谁? “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来者”指谁?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前不见前不见古人古人,后不见后不见来者来者。 时间无休止时间无休止 古人:古代那些古人:古代那些 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来者: 指后世的贤指后世的贤 明君主。明君主。 时间角度(前、后)时间角度(前、后) 这两句诗写了时间的长河无尽,而诗人自这两句诗写了时间的长河无尽,而诗人自 己的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生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 己的才华

    6、,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诗人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诗人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表达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遇,表达 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孤寂之情。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时空角度(天、地)。在无限的时间与广阔时空角度(天、地)。在无限的时间与广阔 的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的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 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面对眼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面对眼 前之景,想到自己的境遇,诗人心生感慨,悲伤前之景,想到自己的境遇,诗人心生感慨,悲伤 落泪。落泪。 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

    7、么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 见此景而涕下?见此景而涕下? 诗人当时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贬,眼看报诗人当时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贬,眼看报 国宏愿化为泡影,登上这座古时招纳贤士的幽州国宏愿化为泡影,登上这座古时招纳贤士的幽州 台,却不见贤君,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台,却不见贤君,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惆怅、悲伤心理和对贤明君王的渴盼,也流酬的惆怅、悲伤心理和对贤明君王的渴盼,也流 露出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露出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诗中描绘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 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 互为映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互为映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 的渺小、孤单、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的渺小、孤单、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 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 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 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 用,面对无尽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用,面对无尽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 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的时

    9、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 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 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 哲理。哲理。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通过宏大的事物来衬托人的 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孤单渺小,表现诗人的孤独、悲伤之情,进而产 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生生命短暂、人生有限的思考。这首哲理诗,采 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用融理入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 苦闷的情怀。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苦闷的情怀。悲怆中

    10、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 深思,大有“汉魏风骨”。深思,大有“汉魏风骨”。 俯仰古今俯仰古今 登台远眺登台远眺 时间悠悠时间悠悠 空间辽阔空间辽阔 (寂寞、苦闷)(寂寞、苦闷)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望望 岳岳 杜杜 甫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五岳之首的泰山“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五岳之首的泰山 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山体,苍松巨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山体,苍松巨 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 穆中透着神奇。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穆中透着神奇。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 纷至

    11、沓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留下了许多诗文名纷至沓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留下了许多诗文名 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望岳,看看杜甫游览泰,看看杜甫游览泰 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杜甫杜甫(712712770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 衰的巨变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衰的巨变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他的诗作望岳望岳登高登高 以及“三吏”以及“三吏” (石壕吏石壕吏潼关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安吏),),“三

    12、别”三别” (无家别无家别垂老别垂老别新婚别新婚别)等都是脍炙)等都是脍炙 人口的名作。人口的名作。 本诗选自本诗选自杜诗详注杜诗详注卷一(中华书局卷一(中华书局19791979年年 版)。杜甫的版)。杜甫的望岳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 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首描写的是东岳泰山。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首描写的是东岳泰山。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736),),2424岁的杜甫开始过岁的杜甫开始过 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漫游途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漫游途 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经泰山时

    13、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 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那种蓬勃的朝气。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那种蓬勃的朝气。 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从句式方面看,五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从句式方面看,五 言古诗一般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言古诗一般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 本诗的句式有:“岱宗本诗的句式有:“岱宗/ /夫夫/ /如何?齐鲁如何?齐鲁/ /青青/ /未未 了。”“会当了。”“会当/ /凌凌/

    14、 /绝顶,一览绝顶,一览/ /众山众山/ /小。”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 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 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泰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泰 山的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山的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

    15、关工具书,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来?看出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雄伟高大、神奇秀丽雄伟高大、神奇秀丽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 景象。景象。(远望)(远望) 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 的景象。的景象。(近望)(近望) 诗题叫诗题叫望岳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但全诗没有一个“望” 字,却句句都是写“望

    16、”字,并且角度有别。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 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 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细望) 尾联:想象登上泰山顶峰,将四周群山看尾联:想象登上泰山顶峰,将四周群山看 遍之景。遍之景。(想象)(想象)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再由细望到想象将来诗人由远望到近望,再由细望到想象将来 登上泰山顶峰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串,登上泰山顶峰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串, “望”字是全诗的线索。“望”字是全诗的线索。 钟钟“钟”是聚集之意,

    17、这里运用了拟人钟”是聚集之意,这里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 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 喜爱之情,从侧面体现出泰山风景的神奇秀丽。喜爱之情,从侧面体现出泰山风景的神奇秀丽。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 “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割割“割”字化静为动,描绘了泰山将割”字化静为动,描绘了泰山将 天色分割,山南山北昏晓分明的画面,写出了天色分割,山南山北昏晓分明的

    18、画面,写出了 泰山参天矗立、遮天蔽日的雄姿,使静止的山泰山参天矗立、遮天蔽日的雄姿,使静止的山 峰充满了活力。峰充满了活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直抒胸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直抒胸臆,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魄,反映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心和气魄,反映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之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之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 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尾联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

    19、尾联 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 启示和哲理?启示和哲理? 它告诉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它告诉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这样不但能望得远,而且可以俯视一切。这样不但能望得远,而且可以俯视一切。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积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积 极进取。极进取。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豪情勃发,壮志凌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豪情勃发,壮志凌云,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气概,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的杜

    20、甫。的杜甫。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 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望岳望岳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 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 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 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望 岳 望 岳 敢 攀 顶 峰 敢 攀 顶 峰 不 怕 困 难 不 怕 困 难 远望远望 近望近望 细望细望 愿

    21、望愿望 望望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王安石王安石 读杜甫的读杜甫的望岳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我们感觉到的不仅 是诗人对泰山美景的赞颂,更是诗人勇攀绝是诗人对泰山美景的赞颂,更是诗人勇攀绝 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 起学习王安石的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登飞来峰,看看他在登,看看他在登 上高山之后,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情怀。上高山之后,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情怀。 王安石王安石(1021102110861086),字介甫,号半山,),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22、一。官至宰相,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又称“临川先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又称“临川先 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逻辑严密;诗歌遒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逻辑严密;诗歌遒 劲清新,擅长说理;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今劲清新,擅长说理;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今 存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临川集拾遗等。等。 本诗选自本诗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八卷四十八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010年版)。宋仁宗庆历七年版)。宋仁宗庆历七 年(年(10471047),王安石任鄞(),王安石任鄞(ynyn)县(今浙江)县(今浙江 宁

    23、波)知县。当时他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宁波)知县。当时他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 负不凡。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负不凡。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 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飞来峰上耸立应天塔高耸入云,听说在鸡叫飞来峰上耸立应天塔高耸入云,听说在鸡叫 时可以望到旭日初升。不怕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时可以望到旭日初升。不怕有浮云遮住了远

    24、望的 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 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的应天塔。虚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的应天塔。虚 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 “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应天塔之高,“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应天塔之高, 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 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25、?看到了什么?感 受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 “闻说”一词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闻说”一词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 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而“鸡鸣见日升”则是说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而“鸡鸣见日升”则是说 鸡一鸣就见到太阳,从侧面渲染塔之高。此句与鸡一鸣就见到太阳,从侧面渲染塔之高。此句与 开头一句,一起造成峭拔之势。开头一句,一起造成峭拔之势。 “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借代奸邪小“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借代奸邪小 人。这首诗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浮的人。这首诗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

    26、浮的 云,也指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云,也指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应天塔的最高层,实则“最高层”字面上指应天塔的最高层,实则 指政治决策的最高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指政治决策的最高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 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 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 读出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读出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 的政治理想,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的政治理想,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

    27、出了怎样 的诗人形象。的诗人形象。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 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 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中诗人虚写了富有朝气的登中诗人虚写了富有朝气的登 高望远之景,寄寓了高瞻远瞩的道理,表现了高望远之景,寄寓了高瞻远瞩的道理,表现了 诗人的雄心抱负与改革决心。诗中运用寓情于诗人的雄心抱负与改革决心。诗中运用寓情于 景的写法,传达出积极向上的

    28、人生态度。景的写法,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三首诗。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三首诗。 查阅资料,为剩余两首诗歌“知人论世”搜集查阅资料,为剩余两首诗歌“知人论世”搜集 相关信息。相关信息。 登 飞 来 峰 登 飞 来 峰 写景写景 抒情抒情 千寻之塔千寻之塔极言其高极言其高 鸡鸣见日鸡鸣见日衬塔高耸衬塔高耸 不畏云遮目不畏云遮目站高望远站高望远 身在最高层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语意双关 高瞻远瞩高瞻远瞩 胸怀抱负胸怀抱负 不畏艰难不畏艰难 游 山 西 村 游 山 西 村 陆陆 游游 第第2 2课时课时 你们知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两个你们知道“山重水复

    29、”“柳暗花明”这两个 成语是什么意思吗?成语是什么意思吗?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河流盘曲。形容“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河流盘曲。形容 重重山河阻隔。“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重重山河阻隔。“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 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 看到希望。看到希望。 陆游陆游(112511251210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题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题材 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政治抱负,反

    30、映人民 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 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代表作有代表作有示儿示儿书愤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大作等。著有等。著有剑南诗稿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渭南文集等。等。 本诗选自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卷一(上海古籍出版 社社19851985年版)。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年版)。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1167)初)初 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 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

    31、“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 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 不平。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不平。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 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 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全班

    32、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古诗讲究平仄有序,音韵和谐,尤其是律诗,古诗讲究平仄有序,音韵和谐,尤其是律诗, 格律要求更严格。格律要求更严格。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韵字是:豚、村、韵字是:豚、村、 存、门。存、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不要笑话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 肉款待客人。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肉款待客人。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 走时,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的村庄。将近社日,走时,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的村庄。将近社日, 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着简朴,古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着简朴,古 风尚存。从今以后

    33、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风尚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 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叩门。 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陆游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34、拄杖无时夜叩门。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民的热情好客村民的热情好客 优美的景色优美的景色 淳朴的风土人情淳朴的风土人情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村民淳朴这首诗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村民淳朴 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村民、农村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村民、农村 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热爱。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 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其中的妙处。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其中的妙处。 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

    35、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 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 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 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 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片村庄。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片村庄。 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 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也写出了诗人在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也写出了诗人在 “疑无路”后,“柳

    36、暗花明”时的豁然开朗与喜悦之“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的豁然开朗与喜悦之 情。此句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豁然开朗情。此句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豁然开朗 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 诗紧扣“游”字,按照“叙事诗紧扣“游”字,按照“叙事写景写景抒情”抒情” 的顺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的顺序,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 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村风光图,表

    37、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 恋和热爱之情。恋和热爱之情。 游 山 西 村 游 山 西 村 首联:首联: 颔联:颔联: 颈联:颈联: 尾联:尾联: 热情好客热情好客 山村美景(对偶)山村美景(对偶) 纯朴民风(对偶)纯朴民风(对偶) 抒写远望抒写远望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其五)(其五) 龚自珍龚自珍 清道光十九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1839),鸦片战争发生的前),鸦片战争发生的前 一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这一年,有一一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这一年,有一 位诗人兼朝廷命官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位诗人兼朝廷命官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 挤,愤然

    38、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 中,写成七绝中,写成七绝315315首,题为首,题为己亥杂诗己亥杂诗。这位诗。这位诗 人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人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中的其中一首。中的其中一首。 龚自珍龚自珍(1792179218411841),字璱(),字璱(ss)人,)人, 号定盦(号定盦(nn)。浙江仁和)。浙江仁和( (今杭州今杭州) )人,清代思人,清代思 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 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略,曾全力支

    39、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 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 明良论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乙丙之际箸议,后人辑有,后人辑有龚龚 自珍全集自珍全集。 本诗选自本诗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第十辑(上海古籍 出版社出版社1999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年版)。清道光十九年(18391839)是己)是己 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 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315首,总题为首,总题为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内容或直抒

    40、胸臆,或回忆往事, 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己 亥杂诗亥杂诗的第五首。的第五首。 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满怀无限愁绪看着太阳西下,扬鞭东去从满怀无限愁绪看着太阳西下,扬鞭东去从 此辞官赴天涯。落红纷纷绝不是无情之物,愿此辞官赴天涯。落红纷纷绝不是无情之物,愿 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新花。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新花。 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

    41、相关工具 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 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 片入侵,清朝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片入侵,清朝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 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忤其长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忤其长 官”,辞官回乡。官”,辞官回乡。 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 珍的心情?珍的心情? 同时以夕阳同时以夕阳 西沉、暮色苍茫西沉、暮色苍茫 的气氛衬托离愁,的气氛衬托离愁, 表现了诗人愁之表现了诗人愁之 深之切。深之切

    42、。 浩荡浩荡离愁白日斜离愁白日斜 本指水本指水 势浩大,在势浩大,在 这里喻“愁”这里喻“愁” 马鞭一挥,离京马鞭一挥,离京 远去,直至天涯,足远去,直至天涯,足 见诗人离京的决绝,见诗人离京的决绝, 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放 洒脱。洒脱。 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愤而辞官后,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的龚自珍愤而辞官后,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的 命运呢?命运呢? 不是,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是,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中可以看出。这两句写落红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两句中可以看出。这两句写落红并不是没有感情的 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43、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移情于物,以“落红”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移情于物,以“落红” 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这两句正是诗人一片拳拳忠君、爱的前途和命运。这两句正是诗人一片拳拳忠君、爱 民之心的形象体现。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 样的形象?样的形象?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坚定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坚定 执着的诗人形象。执着的诗人形象。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离京南(其五)抒发了

    44、诗人离京南 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 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 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 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两首诗。背诵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默写这两首诗。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发挥想象,写成一篇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发挥想象,写成一篇 文章。(文章。(500500字左右)字左右) 己 亥 杂 诗 己 亥 杂 诗 其 五 其 五 关心国家命运、关心国家命运、 为国效力为国效力 夕阳西下夕阳西下浩荡离愁浩荡离愁 吟鞭东指吟鞭东指豪放洒脱豪放洒脱 落红自比落红自比甘心奉献甘心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70653.html
    永遠守護你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