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2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2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大海之歌)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2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 扬州市 2021 届高三 下学 期期 调研 测试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1 20202021 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 语语 文文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02102 一、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劳动与教育是自人类社会诞生起就存在的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二者自古以 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基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来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 从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缺失,到近代劳动教育的起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的发展, 劳动教育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学校系统接受。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转折点,此时百家争鸣、学术繁荣,
2、许多思想观点、文化 传统都在这个时期被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在秦汉以降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得以保存和延续。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大巧若拙” “朴散为器” ,将手工业者的匠心与逐利者的心机联系在一 起,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后世知识分子对“奇 技淫巧”嗤之以鼻,将手工业者视为只会钻营的小人,盖是受此影响。 “君子”是儒家学说体 系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德才兼备的从政者,其与从事生产劳动的“小人”有着不同的社会 分工。 论语中“樊迟问稼”一事反应了孔子对稼圃之类体力劳动的轻鄙,此后孟子的“劳 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以及荀子的“君子以德,小人以力”(荀 子
3、国富篇)都是对孔子态度的继承,他们将劳心者与劳力者分野,使之在社会地位与人生 价值上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秉承这种态度,儒家学者重视个人德行与治学态度的培养,将生 产劳动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其他诸子在对待劳动者的态度上与儒家大多一致,包括与儒家 互绌、代表中下阶层的墨家也认为不从事生产劳动的上说下教者“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 织也”(墨子鲁问)。儒墨两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其对劳动及劳动者的轻视基本代表了 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均忽视劳 动教育,日常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常态。 人工智能的崛起让劳动的基础作用以及劳动教育的现代价值在后工业化社
4、会遭到了新 一波质疑。这些质疑实则是对劳动内涵的误读,将劳动窄化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对劳动 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理解,将劳动教育窄化为技能训练的方式。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自己,也 在劳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劳动不仅是人类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也是人 提高审美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途径。如果整个社会仅将劳动视为获取 物质利益的方式,忽视它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的功能,那么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的社会乱 象就可能频繁出现。 尽管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以有很多,如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提高独立意识等,但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5、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 。 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 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 自己,切不可舍本逐末,片面地将劳动教育视为技术训练的手段。 (摘编自申国昌、申慧宁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 材料二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为工业制造、商品生产提供了高质 量的专业人才。 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阶段, 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2 劳动技能以及职业追求,对世界其他国家劳动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下表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颁布的主体中学 7/8 年级劳动技术教学大纲
6、,从中可以看 出 7/8 年级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路向。该大纲力图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不同领域知识学习与 能力训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多方面知识的行动力。 家政 技术 经济 生活规划 营养学、卫生与家庭食品安 全;可持续发展、健康与经济 背景下的家庭饮食; 厨房的个 性设计;他人饮食习惯与需 求;个性化的饮食文化;具有 文化差异的饮食习惯。 不同的安全守则; 家用电器的 使用规则; 家用电器的节能使 用;传统与生态性的发电原 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可持续 发展、生态健康、融资背景下 的消费行为; 基于个体经济与 生活领域内个人、他人的需 求; 个人生活目标的定位与发 展;家庭与职业之间的
7、和谐 (男性、女性)。 职业导向 性别歧视视域下个人进入家 庭工作; 性别观念下的社会与 家庭事务价值观。 青少年职业选择; 技术型企业 中的工作安全、组织与计划; 相关设备与机器的使用; 原料 加工与处理的操作技巧。 个人的职业规划;男性、女性 的职业选择; 雇佣与企业身份 认同训练; 企业生产环境保护 的意义;生态导向性生产活 动;个人参与企业共同决议。 (摘编自任平、贺阳德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嬗变、特征与启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劳动教育历时弥久才被学校系统接受, 这是对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而得出的 结论。 B. 儒家和
8、墨家受道家思想影响, 认为体力劳动者是逐利的小人, 所以轻视劳动和劳动者。 C. 仅将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 和仅将劳动教育作为技能训练的方式都是当下对劳动的误 读。 D. 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劳动技能以及职业追求作为其重 点。 2. 下列对材料二表格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大纲关注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涉及家政、技术、经济三大领域,对生活规划与职 业导向两个主题的教学内容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B. 就家政领域而言,大纲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个人的饮食,分析性别对家政的影响,树 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下的社会与家庭事务价值观。 C. 就职业导向而言,大纲引导
9、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与规划,培养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等, 增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参与意识等。 D. 大纲除了教育 7/8 年级学生了解和掌握某些职业技能外, 还注意引导学生在进行个人 职业规划时,首先考虑性别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一,选出下列教育活动中不能体现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目标的一项(3 分)( ) A. 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一年级开展刺绣、雕刻、泥塑等兴趣活动。 B.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实习等,组织学生参观“十三五”劳动成果展。 C. 学校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懂得紧急避险。 D. 学校用宣传标语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时代意义,树立“劳动最
10、光荣”的意识。 3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段的行文脉络。(4 分) _ _ 5. 请结合两则材料阐释下列这幅漫画的内涵。(6 分) _ _ (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盲 人 夫 妻 迟子建 吴自民和王瑶琴是一对盲人夫妻,吴自民是十六岁的一场大病后失明的,而王瑶琴则先 天失明。为了弥补王瑶琴的不幸,吴自民常常向妻子讲解颜色,他把绿说得更绿,红说得更 红,而王瑶琴对那变幻多姿的颜色仍然困惑不已。 早饭后他们到长虹街口卖报去。报纸无非写着最具刺激性的一些话题,由乞丐摇身一变 成为富翁的秘诀呀,银行发生特大抢劫案等等。 黄昏时分吴自民回到家,
11、推开门,没有闻到饭菜的气味,他心里紧张一下,放下报夹和 报纸就召唤妻子。 “怎么哭了?”吴自民抚摸着妻子的脸颊。 “我怀孕了,我担心这孩子生下来是个瞎子, ”王瑶琴的眼泪又纷纷下来了, “我不能让 他失明。 ” “医生说这病遗传吗?”吴自民说, “我是后天失明的。 ” “可我是先天失明。医生说是不遗传,可现在哪有不遗传的病?”王瑶琴说, “我们不能 造孽啊。 ” 吴自民用手指揩干妻子的泪痕,他想起了十几年前可以尽情享受光明的日子,他不能想 象他的孩子会永远看不见这些颜色,这颜色可是上帝赐予的呀! “你说句实话,人能看见一切究竟有什么好?”王瑶琴用下巴颊抵了抵丈夫的肩膀。 “其实也没什么好的,街
12、道又脏又乱,人们脸上挂着阴险的笑容,到处是无聊的应酬。 ” 吴自民觉得这样答话会增强妻子的信心。 “咱们假设这个孩子是个瞎子,该怎么办?”王瑶琴问。 “给他治,给他换最好的眼睛。 ”吴自民脱口而出。 “你不是希望这孩子能看见东西吗?” 王瑶琴叹了口气, “我们上哪弄那么多钱给他换眼 睛?” “卖报。 ”吴自民想起了他自己的眼睛。 “我们应该募捐。 ”王瑶琴忽然想起了一个好办法, “前段不是有个孩子得了白血病没钱 医治,家长公开向社会募捐吗?听说一下子筹到好几万元! ” 4 “可咱这孩子还没生下来,不知是不是盲人呢。 ” “等到知道他是个盲人就晚了。 ” “万一不是盲人,我们筹钱不是昧良心了吗?
13、” “那有什么,我们把钱再捐给其他盲人儿童。 ”王瑶琴的思路来得很快。 几天后, 长虹街口的盲人报摊前果然挂出了一则告示。 告示下方是一个装鞋用的空纸盒, 人们在买报的同时也顺便看上一眼,有的发了恻隐之情就势投进去几个零钱,有的满怀蹊跷 地望着女盲人的身影摆动而去。 整整一个秋天,他们为这个孩子而操碎了心。孩子出生后该起什么名字,穿什么样式的 衣服,孩子受了欺负该怎么办。当然,他们想得更多的仍是盲与不盲的问题。他们期望孩子 的眼睛是光明的,可这与他们背道而驰的光明却令他们深深恐惧。 “也许,孩子是个盲人会更好。 ”王瑶琴吐着新鲜的山楂籽说, “孩子会以为全世界的人 都是黑暗中生活的,因为他的父
14、母就是这样子的。 ” “可这孩子不能总生活在你我之间,孩子会接触社会,当孩子明白他与别人不一样时, 他会自卑和绝望。 ”吴自民发自肺腑地长叹一声。 “我们还是不要这孩子了吧。 ”王瑶琴哭了起来,忙乱中她竟然吞下了几粒山楂籽。 盲人报摊的生意一直很红火,募捐者倒是寥寥无几了。半个月下来,只筹措到了二十多 元钱,对于医治眼睛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他们为此忧心忡忡。 院里出事了,刘奶奶用剪刀挑了她孙子的前胸。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强强是独生子, 娇生惯养,整日指东要西,一家人供若神灵。刘奶奶这晚上要喝稀的,可孙儿偏要吃饼,儿 媳妇便去烙饼,刘奶奶就多说了一句: “现在的孩子可真了不得! ” “老不死的
15、! ” 强强接过话头骂自己的奶奶,“你这个白吃闲饭的! 我妈说你咋不早死呢! ” 奶奶将剪子朝强强扎去,原想吓唬一下,不想因为怀了怨气,就假戏真做了。强强被送到医 院,晚上老太太寻了短见。 吴自民和王瑶琴决定不再为未来的孩子搞募捐。 “不能把孩子的一切都给准备好了, ”王瑶琴抚摸着腹中的胎儿说, “要让他有点什么不 足,缺陷会使人更加努力。 ” “就像我们一样。 ”吴自民说, “全院子只有我们是不吵嘴的夫妻,因为我们相互看不见, 在我心目中,你是世上最美最好的女人。 ” “你也一样。 ” 失明的痛苦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孩子不管是不是盲人,都是上天赐予的,他们会加倍 爱惜那孩子的。 那一夜王瑶琴
16、做了一个梦。梦见街道两侧排布着一座座紫色的房屋,浓绿的太阳青翠欲 滴,使人间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她和吴自民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夹着猩红色的报夹,报纸则 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他们要卖的报纸全是有关他们孩子的。 盲人的梦里竟是一片光明灿烂。 (选自逝川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以“颜色”为线索, 写了盲人夫妻吴自民和王瑶琴对颜色的追求, 给读者以思考 回味的空间。 B. 吴自民把街道说得又脏又乱, 把“能看见”说得很不好, 希望妻子不要为孩子可能是 盲人而忧虑。 C. “忙乱中她竟然吞下了几粒山楂籽”这一细节体现出王瑶琴内心世界的
17、犹豫、慌乱、 纠结和不安。 D. 小说中写“刘奶奶用剪刀挑了她孙子的前胸”为盲人夫妻思想的转变作铺垫, 推动了 5 情节的发展。 7. 下列评价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A. 迟子建的小说中常采用上帝视角, 叙述者是无所不知、 无处不在的, 既能够看到人物、 事件的外部状态,也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感知其所思所想。 B. 迟子建坚守着民间立场的写作原则, 对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现了极大的关注, 她的作 品钟情于书写小人物在他们平凡的生命历程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C. 迟子建不仅是向我们推演一个个悲剧, 更是在寻觅悲剧背后的原因。 比起简单的描写 底层生活的小说,她的作品显然
18、超越了表象的痛苦,直抵命运的本质。 D. 迟子建竭力批判城市阴暗的一面, 渴望以乡土文明的纯净来抵抗城市文明的浮华。 她 想要在文学作品中构筑一个完美的乡土世界,以作为她精神上的故乡。 8. 小说的结尾写王瑶琴“光明灿烂”的梦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请简要分析。(4 分) _ _ 9. 孙绍振认为:“情节的功能,就是把人物打出常规把人物隐藏在深层的心态甚至 潜意识心态揭示出来。”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哪些情节体现了“把人物打出常规”。(6 分) _ _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人。天启二
19、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故事, 必膝行前,道周独否,魏忠贤目摄之。未几,内艰 归。崇祯二年起故官,进右中允。三疏救 故相钱龙锡,降调,龙锡得减死。旋进右谕德,掌司经局,疏辞。因言己有三罪、四耻、七 不如。三罪、四耻,以自责。七不如者,谓“品行高峻,卓绝伦表,不如刘宗周;至圜 土 累系之臣,朴心纯行,不如李汝璨、傅朝佑;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鄤。 ” 鄤方被杖母大诟,帝得疏骇异,责以颠倒是非。道周疏辩,语复营护鄤。帝怒,严旨切责。 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公卿多畏而忌之,乃藉不如鄤语为口实。其 冬,择东宫讲官。张至发当国,摈道周不与。其同官项煜、杨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