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2021年3月份人民日报时评汇编(03.01-03.07).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2021年3月份人民日报时评汇编(03.01-03.07).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作文 素材 月份 人民日报 时评 汇编 03.01 03.07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2021 年年 3 3 月份人民日报时评汇编月份人民日报时评汇编 (03.0103.01- -03.0703.07) 目录:目录: 1.1.稳就业彰显信心底气稳就业彰显信心底气 2.2.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3.3.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4.4.乘势而上乘势而上 再接再厉再接再厉 接续奋斗接续奋斗 5.5.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 6.6.让脱贫攻坚精神放射新光芒让脱贫攻坚精神放射新光芒 7.7.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 8.8.以新状态新作风开启新征程以新状态新作风开启新征程 9.
2、9.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 10.10.得其本者生,得其道者成得其本者生,得其道者成 11.11.爱国者治港,香港会更好爱国者治港,香港会更好 12.12.“一字千金”,香港是时候抓住机遇了!“一字千金”,香港是时候抓住机遇了! 1.1.稳就业彰显信心底气稳就业彰显信心底气 3 3 月月 1 1 日日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超额完成 900 万人的目标任务;12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 5.2%,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前不久,2020 年中国就业“成绩单”发布,就业形势总体稳 定、好于预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就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十分 珍贵。 受疫情影
3、响, 2020 年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 2 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下降 5400 万人,2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 6.2%。再加上,202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874 万人,就业压力之大可以想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仅用 1 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 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率先复工复产; 在 3 月份就实现了湖北之外地区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 率超过 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达 80%。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就业岗位逐步恢复, 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长。2020 年 6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 5.7%,同比上升幅度收窄至 0.6 个百分点。可以说,稳就业经受住了疫情的“压
4、力测试”,这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效,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发展的民生温度。 前段时间,中国 2020 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公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季度 V 形曲 线在社交媒体刷屏。事实上,稳就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2020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 800 亿件,增速超 30%,新增社会就业 20 万人以上;外贸规模再创 历史新高。2020 年中国经济运行逆势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带动 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向好。反过来看,稳就业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复苏 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为经济持续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业是民生
5、之本,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 “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发展经济,无论是做好“六稳” 工作还是落实“六保”任务,稳就业都被摆在突出位置,都获得了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面 对艰巨的保居民就业任务,相关部委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2020 年 2 月至年底,企业养老、失业、工伤 3 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和个人减负 1.54 万亿元,2020 年 共向 608 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 1042 亿元,支出就业补助资金和专项奖补资金 1000 亿元。 应出尽出的保就业举措,能用尽用的拓岗位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劳动力市场波动,我国
6、就业 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 稳就业不仅稳住了就业总量,而且优化了就业结构,增加了就业的可能性,为人们提供 了更多职业选择。数字化运营师、互联网在线教育培训师日益受市场青睐;食品造型师、旅 游体验师、健康管理师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当前,我国新就业领域和就业方式不断拓展, 新业态欣欣向荣,新岗位层出不穷,开辟了更宽更广的就业渠道,也为就业增添了新潜力、 新韧性。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稳就业,不仅为 亿万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力基础。 对我们这 样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至关重要。
7、展望“十四五”, 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我们有良好基础,有信心底气。 2.2.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3 3 月月 1 1 日日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10 多年技术储备,3 年攻关,一朝突破 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为研制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单晶三元材料而走过的历程。 中国企业在关键 材料上的技术突破,不仅让动力电池这颗“心脏”更加强劲,也充分彰显了我国新能源汽车 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绿 色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成交量连续 5 年居全
8、球 第一,累计推广超 480 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市场受 到较大冲击, 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7.5%和 10.9%, 全行业披露融资总额首次突 破千亿元,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强势崛起,成为促进汽车产业回暖、推动经济复苏的一 支重要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汽车工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汽车工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尽 管取得巨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存在一定 差距,还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在于包括动力电池、 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在内的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
9、了全新赛道, 为后来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同时,我国在充换电站、5G 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 有优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作依托,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深踩油门”“快速突围”的 条件。 从消费和使用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之“新”,不仅新在能源,更新在对交通出行方式的 改变。 电动化、 智能化、 网联化趋势不可阻挡, 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 “四个轮子、 两排沙发” , 更是能够自动更新的智能终端,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更清朗的天空。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 从人车交互到远程操控,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打造出更加舒适、便捷、智慧的 驾乘体验。 数据显示, 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比例已升至近 70%,
10、越来越多消费者把环保、 科技含量作为选购汽车的重要考量因素。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中 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从供给和生产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是行业之变,更是“生态”之变。新能源 汽车产业正由零部件、 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 “链式关系” , 逐步演变成汽车、 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当前,国内整车厂商与互联网 公司展开深度合作的案例并不鲜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正在带动产业链上的制造业企业转 型升级,实现更多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成为撬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新能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11、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诸多 优势,但在汽车芯片、制造工艺等领域也存在短板。去年底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 划(20212035 年),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列为 5 项战略任务之首。扎扎实实提升 工艺,心无旁骛升级技术,全心全意完善服务,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必能在市场竞逐中脱颖 而出,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亮眼名片。 3.3.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3 3 月月 1 1 日日 湖南将选取部分县重点帮扶乡村振兴, 支持湘赣边区创建有效衔接示范区; 安徽提出实 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打造千亿级产值农业产业化集群;四川围绕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统筹
12、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在近段时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关注点。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 面胜利”。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 移。历史性转移,首先源于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 任务如期完成, 不仅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更夯实了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的根基, 为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脱贫攻坚 中,我们进一步彰显了
13、制度优势、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精气神,这构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 章的信心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终点”与 “起点” 的转化,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辩证要求, 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观察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征程不难发现, 既立足当下解决好 “两 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从体制机制、政策实施、资源投入等方面促进脱贫攻坚 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脱贫成果不断巩固的重要原因。就易地扶贫搬迁来说, “十三 五”期间,96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乔迁新居,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 与此同时
14、各地强化帮扶举措, 通过壮大产业、 增加工作岗位、 发展旅游经济等实现 “搬得出、 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正是因为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 帽不摘监管”的长远谋划,坚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脱 贫的质量、提升脱贫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 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回首来路,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继往开来、砥砺奋进,意味着要在不同时 期,根据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和内外部环境,审时度势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并一以贯之抓好 落实。 从党的十九大擘画乡村振兴战略, 到制定出台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15、 (20182022 年) ,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推动贫困地区步入发 展“快车道”,跑出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 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 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唯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让农业高质高 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
16、目标变成现实。 “好比一首壮丽的大地颂歌,磅礴了万水千山,震撼了亿万心灵。”电视专题片从十 八洞村出发讲述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蝶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但正如 专题片所讲述的,“从十八洞出发,从十八盘向上,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乡村振 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还要征服和战胜很多艰难险阻”。增强“过了一山再登一峰” 的担当, 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我们必将绘就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让老 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4.4.乘势而上乘势而上 再接再厉再接再厉 接续奋斗接续奋斗 3 3 月月 1 1 日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 新奋斗的起点。 ”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
17、结表彰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 续奋斗”,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 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 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另一方面,要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必
18、须深刻 认识到,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 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 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 裕富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 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但 也要清醒地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19、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 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 民、 一切依靠人民,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 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 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
20、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今年,我们要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是 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继 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 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绝对
21、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新的更大 奇迹需要我们奋力创造, 新的更大胜利我们一定能够赢得。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坚定信心决心,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5.5.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情 3 3 月月 2 2 日日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期,文艺创新创 造活力显著增强,从小说、戏剧、音乐到美术、电影、电视,从传统文艺到新兴网络文艺, 各门类各品种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
22、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演出好戏连台,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2021 年伊始,电视剧山海情便成为现象级的作品,观众盛赞这部“隔着屏幕都能 闻到土味儿”的电视剧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新 时代的火热实践,感受时代风气的变化、触摸时代脉搏的跃动,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承担起 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当下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发 现创作的主题、 捕捉创新的灵感,文艺界掀起了一股现实主题创作热潮。扶贫、住房、教育、 医疗、环保等在新时代备受群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文艺作品中都有生动表现,“接地气” “真实”等成为群众评价作品时
23、的高频词。 文艺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真实地描绘了生活,真实地传递了群众心声,自然就能触 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感动源于真实,而真实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做到的,不是 闭门造车就能实现的,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就能再现的。只有熟悉生活,才能真实地表现 生活。近年来,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 走向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演出慰问、结对帮扶。在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中,在与群众的密切 接触里,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创作态度更加踏实。而这一切最终 凝聚在层出不穷的优秀之作里,成为新时代的画像和标识。 在作品质量提升的同时, 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24、也在持续增强。 目前我国每年推出新 书 40 万余种、童书 4 万多种、电影 600 多部、电视剧 300 多部、动漫 400 多部众多文 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演出市场持续繁荣,从 2016 年到 2019 年,国内艺术表演 团体年演出场次从 230 万场增长至 296 万场, 国内观众从 11.81 亿人次增加至 12.3 亿人次, 其中农村观众超过 7 亿人次。文艺创作生产佳作不断、量质齐升,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和 强大的创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 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社
25、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今天,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和 文化产品的质量、 风格、 品位的要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对思想精深、 艺术精湛、 制作精良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进入“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 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广阔舞台。 时代的 号角已经吹响,生活的热土更加滚烫,文艺文化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收获期。 6.6.让脱贫攻坚精神放射新光芒让脱贫攻坚精神放射新光芒 3 3 月月 2 2 日日 时间是最客观的尺度,丈量着前行的步履,标注着奋斗的艰辛,沉淀着精神的价值。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