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六三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3课时).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六三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共3课时).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与动植物 2021 六三制 青岛 一年级 科学 下册 第四 单元 土壤 动植物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一年级下册_青岛版(六三制)(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土壤与动植物全部教案 12.12.土壤与植物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土壤与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土壤与动植物单元的 第一课时。 本课在学生对周围的植物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 哪些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活动的指向:搜集一些在土壤里生长的植 物图片,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教科书呈现 了一幅土壤上生长着各种植物的图片。 这些植物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目的是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 引发他们深入思考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情 境图还暗含着另一个指向, 暗示学生在课前观察或者搜集周围土壤上生活着哪些植物的图片 或资料,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旨 在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讨论交流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做好充 分的铺垫。活动二:教科书图示了学生观察校园草坪的情景图。图中展现了学生观察、记录 土壤上生长着哪些植物的方法,如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用尺子测量茎的粗细、观察小 草的根等。学生语言“小草的根长在”,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根与土壤的关系,理 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
3、壤。“我来数一数”,提示学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数量很多, 进一步理解土壤上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土壤是它们的家。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到菜地 里取一些土壤放在花盆里,定时浇水,过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植物长出来”的活动指向, 这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延伸, 意在提示学生通过种植活动, 课后继续跟踪观察土壤与植物的 关系。从推测土壤里可能有植物的种子,到实际动手种植,再到观察有没有植物长出来的过 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中长期探究的习惯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还都比较贫乏;从 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
4、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 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土壤与植物一课,初步学会运用感官或 简单的器材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会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能通过观察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感官或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土壤与植物的实验,并做好 记录。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土壤与植物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
5、爱大自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或简单的器材对物体进行观察、辨认。 2.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重【重 难难 点】点】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植物图片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放大镜、小铁铲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PPT 2 出示 谈话: 同学们, 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土壤上生长植物的图片, 你们带来了吗? 学生自由回答。 2.谈话:请同学们借助带来的图片交流:你有你的家,植物也有家,你知道 植物的家在哪里吗?我们今天就一起给植
6、物找找家好不好?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植物与土壤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 活动活动一:一:土壤中生长着哪些植物? 1. PPT 3 出示 谈话:仔细看看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交流。 2.PPT 4-9 出示谈话:土壤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 是生活在土壤里呢? 师生交流。 3. PPT10 出示总结:土壤里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土壤是植物的家。 活动活动二:二:观察校园的土壤里生长着哪些植物。 1.谈话:我们的校园的土壤里长着哪些植物? 师生交流。 2.谈话: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大花园,我们去观察这些植物好不好? 3.制定观察计划。 (
7、1)谈话:你们小组打算观察哪里?我们去观察之前,应该怎么做? (2)PPT 11、12 出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制定观察计划。 去哪里观察?观察什么植物?怎样观察?观察时注意什么? (3)小组汇报观察计划。 4.PPT13-17 出示学生去校园里实际观察各种植物,进一步理解土壤里生长着 许多植物,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5.回到教室后,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三三、拓展拓展活动活动 1.PPT18 出示拓展活动:课后到菜地里取一些土壤放在花盆里,定时浇水, 过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植物长出来。 2.谈话:课后请同学们持续进行观察,看看谁的发现多,在整个观察活动中 把发现拍下来,黏贴在活动手册
8、中,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板书设计: 12.土壤与植物 土壤上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 土壤是植物的家 13.13.蚯蚓的家教学设计蚯蚓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蚯蚓的家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土壤与动植物单元的第 二课时。 本课在学生对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探究蚯蚓喜欢什 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活动的指向:教科书用图片的形式提示了 本课探究需要准备的材料:蚯蚓、干土、湿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为 课堂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和心理上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
9、在哪 里能找到蚯蚓。教科书图示了学生找蚯蚓的情景图,意在提示学生在田地、菜园等地方容易 找到蚯蚓。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哪里能找到蚯蚓,感知 蚯蚓的生活环境,以便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做出假设性猜想。警示语“不要伤害蚯蚓”,提示 学生要爱护蚯蚓,珍惜生命。活动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讨论的 情景图,桌上放着干土、湿土等,三个学生正在讨论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学生语言 “我认为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 ”提示了学生实验的方法和探究的思路,创设干湿不同环境 的“家” , 探究蚯蚓喜欢哪个家。 “我认为”启发学生针对蚯蚓喜欢的家,提出可能的 答案,作出假设,
10、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活动三:我把蚯蚓送回家。通过一幅把蚯蚓送回花 池土壤中的图, 提示学生做完实验后把蚯蚓送回家的正确方法。 旨在提示学生要关爱小动物, 不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玩物,要放归大自然。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雨后去观察蚯蚓, 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的活动指向,意在提示学生课后继续跟踪、观察、研究蚯蚓,了解它与 土壤、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中长期探究的习惯。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还都比较贫乏;从 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 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学习
11、蚯蚓的家一课,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对 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在探究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