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版政治部编版必修三课件:第七课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22版政治部编版必修三课件:第七课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2版政治部编版必修三课件:第七课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新教材 2022 政治部 必修 课件 第七 第一 我国 法治 建设 历程 下载 _必修3 政治与法治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历程 灋 獬豸(獬豸(xie zhixie zhi) 为全面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 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1.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明确法的本质
2、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明确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起源和发展规律。 2.2.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1.知道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知道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政治认同)(政治认同) 2.2.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 所决定的。所决定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 3.3.树立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科学精神)(科学
3、精神)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让我们一起 吧!吧! 进进 走走 课课 堂堂 思考:思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一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 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1 1法律的产生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 2法律的本质法律的本质 思考
4、:思考:结合我国古代法律发展历程,分析为什么近代一些仁人结合我国古代法律发展历程,分析为什么近代一些仁人 志士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都破灭了?志士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都破灭了? 春秋春秋 战国战国 时期时期 西汉西汉 时期时期 唐朝唐朝 时时 18401840年年 鸦片战鸦片战 争以后争以后 3 3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开始制定开始制定 成文法成文法 儒家思想成儒家思想成 为政治生活为政治生活 的主导思想,的主导思想, 强调礼法结强调礼法结 合合 形成了较为形成了较为 完备的封建完备的封建 法典,并为法典,并为 以后历代封以后历代封 建王朝所传建王朝所传 承和发展承和发展 一些仁人志
5、士试图将近代西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 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 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 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思考:思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感悟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感悟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如 何理解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性因素?何理解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性因素? 主题探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资本主义法的本质的本质 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资产阶
6、级的生产 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正像你们的法不过 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阶级的意志一样,而一样,而 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阶级的物质生活 条件来决定条件来决定的。的。 ” 二、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法的产生 2.法的决定因素 3.法的历史类型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 产生的,反映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 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
7、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 和社会主义法 4.法的具体内涵 内涵内涵1 1:法是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的一种社会规范。 体现:体现:法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用规定权利和义务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方式规范人们 的行为的行为。法确认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我国的表现:在我国的表现:在我国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 益是一致的益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权
8、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既既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内涵内涵2 2:法是由国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制定: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 制订制订、修改和废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认可: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国家以一
9、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法律 效力的效力的活动活动。 内涵内涵3 3:法是由国家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 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法律规 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等。 法律规范:
10、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现的一种社会规范。保证实现的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 职业规范:职业规范:是个人所从事职业内的行业道德是个人所从事职业内的行业道德, ,它包含了我们的公共道德它包含了我们的公共道德 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各个行业内的基础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各个行业内的基础准则。 思考:思考: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
11、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一案例一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 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 期徒刑期徒刑。 案例二案例二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后双方因 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 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