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考统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素养微专题8 实验创新与设计.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老高考统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素养微专题8 实验创新与设计.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高考统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素养微专题8 实验创新与设计 高考 统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课件 核心 素养 专题 实验 创新 设计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物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实验创新与设计 科科 学学 思思 维维 一、力学创新实验 1力学创新实验的三种类型 (1)实验器材的等效与替换 用电子秤或已知质量的钩码替代弹簧测力计; 气垫导轨替代长木板; 用光电门、闪光照相机替代打点计时器。 (2)实验结论的拓展与延伸:主要通过一些实验装置得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阻力 或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情境的设计与变换:近几年在试题情境的设计上进行了较多的创新,不过考查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处理方法仍 然不变,因此只要把最根本的方法从新情境中分离出来,找出与常规实验相同之处就可以。 2创新实验题的解法 (1)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
2、定律设计实验; (2)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图像法、逐差法,融入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 (3)根据题目情境,提取相应的力学模型,明确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应用原理公式或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结合物体实际受力情况和理论受力情况对结果 进行误差分析。 示例1 (2019高考全国卷)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 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3、)。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 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 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结果保留两 位小数)。 解析解析 (1)铁块受重力、木板弹力及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铁块受重力、木板弹力及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FNma 且且 FNmgcos 解以上两式得解以上两式得 gsin a gcos 。 (2)由逐差法求铁块加速度:由逐差法求铁块加速度: a( (x
4、5x6x7)()(x1x2x3) 12T2 ( (76.3931.83)20.90 120.12 10 2 m/s2 1.97 m/s2 代入代入 gsin a gcos ,得,得 0.35。 答案答案 (1)gsin a gcos (2)0.35 创新点评 本题的创新点在于实验情景及实验结论的拓展延伸,根据题目情境,提取相应的力学模型,明确实 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中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探究等素养要素。 应用提升练 1(2020山东烟台4月检测)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既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又可以测量当地的重 力加速度。装置中的物块下端连接纸带,砂桶
5、中可放置砂子以便改变物块所受到力的大小,物块向上运动的加 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物块质量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 a、F值(F为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等于悬挂滑轮绳子的拉力),不计滑轮的重力。 (1)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aF关系图线如 图乙所示,则由该图像可求得物块的质量m _ kg,当地重力加速度g 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改变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使物块获得不同大小的加速度a,则实验得到的加速度a的值可能是_(选填选 项前的字母)。 A12.0 m/s2 B10.0 m/s2 C6.5 m/s2 D8.2 m/s2 解析:解
6、析:(1)对物块分析可得对物块分析可得 FTmgma,对滑轮应有对滑轮应有 F2FT,联立以上,联立以上 方程可得方程可得 a 1 2m F g,可得图线的斜率,可得图线的斜率 k 1 2m 10 4 kg 1,解得 ,解得 m 0.20 kg,纵轴的截距,纵轴的截距g10 m/s2,解得,解得 g10 m/s2。 (2)对物块分析可得对物块分析可得 FTmgma,对砂桶和砂分析可得,对砂桶和砂分析可得 MgFTMa, 联立可得联立可得 aM m mM g,可得 ,可得 a 一定小于一定小于 10 m/s2,故可能的值为,故可能的值为 C、D。 答案:答案:(1)0.20 10 (2)CD 2
7、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甲同学将木板固定在竖直墙上,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了白纸,在木板等高处钉两个钉子。把三根相同的橡皮筋 的一端系在一起(结点O),另一端分别系一个细绳套(绳套长度相同),将任意两根橡皮筋上的绳套分别套在两钉 子上,将重物挂在剩下的一个绳套上,如图(a)所示。若结点O上方的两根橡皮筋之间的夹角为74,伸长量相同, 都是x,则当结点O下方的橡皮筋伸长量为_时,即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若重物质量为m,则橡 皮筋的劲度系数k_。(已知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cos 370.8) (2)乙同学采用如图(b)所示的器材和方法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
8、边形定则。在圆形桌子透明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 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滑轮,其中,滑轮P1固定在桌子边,滑轮P2、P3可沿桌边移动。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 定数量的钩码,并使三根轻绳的结点O静止;在白纸上描下O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O点为起点,作出 三个拉力的图示;OP1、OP2、OP3三根绳子的拉力分别用F1、F2、F3表示,以F2、F3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作出以O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则以下关于F2、F3 两个力为邻边作出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L1和F1的图示的长度L2及方向,说法可能正确的是_。 AL1一定等于L2,方向一定
9、相同 BL1一定等于L2,方向稍有不同 CL1稍小于L2,方向一定相同 DL1稍大于L2,方向稍有不同 解析:解析:(1)橡皮筋的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 k,根据力,根据力 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结点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结点 O 上方的两根橡皮筋的拉力的合力上方的两根橡皮筋的拉力的合力 F2kxcos 37 1.6kx。 设结点。 设结点 O下方的橡皮筋伸长下方的橡皮筋伸长量为量为x, 由平衡条件可知, 由平衡条件可知 kx 1.6kx,解得,解得 x1.6x,所以当,所以当 O 点下方的橡皮筋伸长量为点下方的橡皮筋伸长量为 1.6x 时
10、,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若重物质量为时,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若重物质量为 m,则结点,则结点 O 下方的橡下方的橡 皮筋受到的拉力为皮筋受到的拉力为Fmg, 由, 由Fkx, 解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解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5mg 8x 。 (2)由于实验操作存在误差,所以由于实验操作存在误差,所以 L1不一定等于不一定等于 L2,方向也不一定,方向也不一定相同,相同, 选项选项 D 正确。正确。 答案:答案:(1)1.6x 5mg 8x (2)D 3某同学为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将白纸固定在制图板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A系一小段轻绳(带
11、绳结);将制图板竖直 固定在铁架台上。 将质量为m100 g的钩码挂在绳结上,静止时描下橡皮筋下端点的位置A0;用水平力拉A点,使A点在新的位 置静止,描下此时橡皮筋端点的位置A1;逐步增大水平力,重复5次。 取下制图板,量出A1、A2、各点到O的距离l1、l2、;量出各次橡皮筋与OA0之间的夹角1、2、。 在坐标纸上作出在坐标纸上作出 1 cos - l 图像如图乙所示。 图像如图乙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当橡皮筋与,当橡皮筋与 OA0间的夹角为间的夹角为 时,橡皮筋所受时,橡皮筋所受 的拉力的拉力 T 的大小为的大小为_。(用用 g
12、、m、 表示表示) (2)取取 g10 m/s2,由图乙可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由图乙可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 k_N/m,橡皮,橡皮 筋的原长筋的原长 l0_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解析:(1)对结点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对结点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 mgTcos ,解得,解得 T mg cos 。 。 (2)在竖直方向, 合力为零, 则在竖直方向, 合力为零, 则 k(ll0)cos mg, 解得, 解得 1 cos k mg(l l0), 故图像斜率故图像斜率 k k mg,由图像可知 ,由图像可知 kmgk1.0102 N/m;由图像可知;由图
13、像可知, 1 cos 1 即即 0 时,时, l0.22 m, 此, 此时时 k(ll0)mg, 解得原长, 解得原长 l00.21 m。 答案:答案:(1) mg cos (2)1.0 102 0.21 4某同学设计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所用器材:固定有光电门的长木板、数字计时器、一端带有遮光片 的滑块A(总质量为M)、粘有橡皮泥的滑块B(总质量为m)等。将长木板水平放置,遮光片宽度为d(d很小),重力加 速度为g,用相应的已知物理量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使A具有某一初速度,记录下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和A停止滑动时遮光片与光电门的距离L, 则A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
14、表示为v_,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 (2)如图(b)所示,仍使A具有某一初速度,并与静止在正前方的B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撞后粘在一起继续滑 行。该同学记录了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0,A、B撞前B左端距光电门的距离s1以及A、B撞后它们一起滑行的 距离s2。若A 、B材料相同,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用字母表示,如需验证A、B系统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定 律,只需验证_成立即可。 解析:解析:(1)由于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由于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 速度,故速度,故 vd t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公式有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