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考统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素养微专题4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老高考统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素养微专题4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高考统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素养微专题4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 统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课件 核心 素养 专题 动力学 动量 能量 观点 综合 应用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物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科科 学学 思思 维维 本专题为力学综合问题,涉及动力学、功能关系,解此类题目关键要做好“五选择”: (1)当物体受到恒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且又涉及时间时,一般选择用动力学方法解题。 (2)当涉及功、能和位移时,一般选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解题,题目中出现 相对位移时,应优先选择能量守恒定律。 (3)当涉及多个物体及时间时,一般考虑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4)当涉及细节并要求分析力时,一般选择牛顿运动定律,对某一时刻的问题进行求解。 (5)复杂的问题一般需综合应用能量的观点、运动与力的观点解题。 示例 (2019高考全国卷)静
2、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B,质量分别为mA1.0 kg,mB4.0 kg;两者之 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1.0 m,如图所示。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 使A、B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Ek10.0 J。释放后,A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B与地 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0。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A、B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 撞时间极短。 (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B速度的大小。 (2)物块A、B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A和B都停止后,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解析 (1
3、)设弹簧释放瞬间设弹簧释放瞬间 A 和和 B 的的速度大小分别为速度大小分别为 vA、vB。以向右为。以向右为 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0mAvAmBvB Ek1 2mAv 2 A 1 2mBv 2 B 联立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A4.0 m/s,vB1.0 m/s (2)A、 B 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 相等,设为相等,设为 a。假设。假设 A 和和 B 发生碰撞前,已经有一个物块停止,此物块发生碰撞前,已经有一个物块停止,此物块
4、应为弹簧释放后速度较小的应为弹簧释放后速度较小的 B。设从弹簧释放到。设从弹簧释放到 B 停停止所需时间为止所需时间为 t,B 向左向左运动的路程为运动的路程为 sB,则有,则有 mBamBg sBvBt1 2at 2 vBat0 在时间在时间 t 内,内,A 可能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可能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 A 将向左运动,碰撞并将向左运动,碰撞并 不改变不改变 A 的速度大小,所以无论此碰撞是否发生,的速度大小,所以无论此碰撞是否发生,A 在时间在时间 t 内的路程内的路程 sA都可表示为都可表示为 sAvAt1 2at 2 联立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sA1.7
5、5 m,sB0.25 m 这表明在时间这表明在时间 t 内内 A 已与墙壁发生碰撞,但没有与已与墙壁发生碰撞,但没有与 B 发生碰撞,此时发生碰撞,此时 A 位于出发点右边位于出发点右边 0.25 m 处,处,B 位于出发点左边位于出发点左边 0.25 m 处,两物块之间的处,两物块之间的 距离距离 s 为为 s0.25 m0.25 m0.50 m (3)t 时刻后时刻后 A 将继续向左运动,假设它能与静止的将继续向左运动,假设它能与静止的 B 碰撞,碰撞时速度碰撞,碰撞时速度 的大小为的大小为 vA,由动能定理有,由动能定理有 1 2mAvA 2 1 2mAv 2 A mAg(2lsB) 联
6、立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A 7 m/s 故故 A 与与 B 将发生碰撞。设碰撞后将发生碰撞。设碰撞后 A、B 的速度分别为的速度分别为 vA和和 vB,由动量,由动量 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A(vA)mAvAmBvB 1 2mAvA 2 1 2mAvA 2 1 2mBvB 2 联立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A3 7 5 m/s,vB2 7 5 m/s 这表明碰撞后这表明碰撞后 A 将向右运动,将向右运动,B 继续向左运动。设碰撞后继续向左运动。设碰撞后 A 向右运动距向右运动距 离为离为 sA时停止,时停止,B 向左运动
7、距离为向左运动距离为 sB时停止,由运动学公式有时停止,由运动学公式有 2asAvA2,2asBvB2 由由式及题给数据得式及题给数据得 sA0.63 m,sB0.28 m sA小于碰撞处到墙壁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两物块停止后小于碰撞处到墙壁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两物块停止后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 ssAsB0.91 m 答案答案 (1)4.0 m/s 1.0 m/s (2)物块物块 B 先停止先停止 0.50 m (3)0.91 m 易错警示 “三大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四点注意 (1)弄清参与运动的物体,划分物体的运动过程,如示例中分成“弹簧的反弹”“物块的滑动”“A与墙的碰撞” 及“A与B的碰
8、撞”多个阶段。 (2)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运动特点,如示例中“弹簧的反弹”满足动量和能量守恒,“物块的滑动”应用动力 学规律及动能定理。 (3)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或沿光滑的曲面下滑,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 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 (4)含摩擦生热的问题,一般考虑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应用提升练 1如图所示,一质量m10.45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车顶右端放一质量m20.5 kg的小物块, 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现有一质量m00.05 kg的子弹以v010
9、0 m/s的水平 速度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车中,子弹与车相互作用时间很短。g取10 m/s2,求: (1)子弹刚刚射入小车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1; (2)要使小物块不脱离小车,小车的最小长度。 解析:解析:(1)子弹射入小车的过程中,子弹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子弹射入小车的过程中,子弹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 动量守恒定律得动量守恒定律得 m0v0(m0m1)v1 解得解得 v110 m/s。 (2)子弹、小车、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子弹、小车、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当小物块与车共速时,设当小物块与车共速时, 共同速度为共同速度为 v2,两者相对位移大小为,两者相对位移大小为
10、 L,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m0m1)v1(m0m1m2)v2 m2gL1 2(m0 m1)v2 1 1 2(m0 m1m2)v2 2 解得解得 L5 m 故要使小物块不脱离小车,小车的最小长度为故要使小物块不脱离小车,小车的最小长度为 5 m。 答案:答案:(1)10 m/s (2)5 m 2质量为mB2 kg的木板B静止于光滑 水平面上,质量为mA6 kg的物块A停 在B的左端,质量为mC2 kg的小球C 用长为l0.8 m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 现将小球C及轻绳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 静止释放,小球C在最低点与A发生正碰,碰撞作用时间很短为t110
11、2 s,之后小球C反弹所能上升的最大高 度h0.2 m。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0.1,物块与小球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小球C与物块A碰撞过程中所受的撞击力大小; (2)为使物块A不滑离木板B,木板B的最小长度。 解析:解析:(1)C 下摆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下摆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Cgl1 2mCv 2 C 所以所以 vC 2gl4 m/s C 反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反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Cgh01 2mCvC 2 vC 2gh2 m/s。 取向右为正方向,对取向右为正方向,对 C 根据动量定理,有根据动量定理,有 FtmCvCmCv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