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9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155701
  • 上传时间:2021-03-07
  • 格式:DOC
  • 页数:38
  • 大小:2.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9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教学 专题 生态建设 区域 可持续发展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丏题九 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 考情报告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是高考的必考点。 其考查方式主要以具体案例为背景,结合区域图、表格等进行综合考查。侧重考 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题型灵活多样。 (2016 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9 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 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 (1)(3)题。 (1)该固定沙丘( )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 月土壤含水量低 68 月土壤含水量高 A B C D (2)68 月,该

    2、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量较少 A B C D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C (2)B (3)D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 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 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盐碱化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退:退耕

    3、还林、还草、还湖。 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淤地坝工程等。 改:改变经济结构,改坡为梯。 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考向 1 根据区域特征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 12 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臭氧层破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B 解析 水土流失发生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且坡度大、 降水多的地区, 图示该 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该地区降水少, 加之过度的经济活动, 地表植被大量减少,荒漠化严重,A 项错误,B 项正确;臭氧层破坏是人为排放 的氟氯

    4、烃消耗了臭氧形成的,主要发生在两极上空及青藏高原上空,C 项错误; 新疆并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多的区域,D 项错误。 2为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 B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 C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答案 D 解析 结合上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问题,为避免其加剧,应科学合 理安排产业活动。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会导致过度放牧,加剧荒漠化;增修 引水工程用于灌溉, 扩大绿洲农业面积不仅会导致过度农垦, 还会加剧用水紧张; 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会加剧环境

    5、问题;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解决生活能源 问题,可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缓荒漠化。 考向 2 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2020 江西靖安中学月考)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 全球打喷嚏”形象比喻三 江源生态的重要性。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 B图中长江流程长,河源区面积最大 C人口少,民族众多,影响经济发展 D距海远,深居内陆,致使该区以荒漠和草原景观为主 答案 A 解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 海拔高, 气候高寒, 生态环境脆弱, A 项正确;长江流程长,其河源为沱沱河,

    6、河源区面积最小,B 项错误;三江源 地区人口稀少,以藏族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限制经济开发,C 项错误; 三江源地区气候高寒,湿地广布,植被以草甸和草原为主,D 项错误。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 好的生存空间 调蓄了长江、 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是我国淡水资源 的重要补给地 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三江源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在它的生态价值, 湿地面积广大可为 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正确;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 河和澜沧江的源头,

    7、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正确;三江源地区自然环 境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 模的人类活动,错误;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无法调蓄 下游地区的洪水,错误。故选 C 项。 考点二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考情报告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 必考点。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侧重 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 维和区域认知。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20 浙江 7 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

    8、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 5 570 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 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 2 500 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 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 2000 年至 2017 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 68 月。条件:降水量丰富, 径流量大;

    9、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1水土流失成因以及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一般成因 自然原因 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 气候:夏季多暴雨 植被:植被稀少 土质: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工程建设和开矿 (2)一般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 2荒漠化成因以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地区。 (2)土地荒漠

    10、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基础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 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 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 地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 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 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 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 体系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 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 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11、设臵沙障 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臵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 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 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考向 1 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2018 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 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的地区,林 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 400 毫米的地区(地表 1 米以下一般存在 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

    12、弯曲,根基不 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 400 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地表 1 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 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 (“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

    13、,导致区域环 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 第(1)题,树木生长需水量大。据材料可知,该地降水少,地下存在 干土层,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风力强。第(2)题, 降水少的区域, 不利于树木生长, 不能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 树木生长需水量大, 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据材料可知,降水较多的地区 树木生长较好,降水较少的地区树木生长较差,故应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减 少人类干预,重视自然生态恢复。 考向 2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2020 四川泸县五中高

    14、三二模)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干流河段长 725 千 米,流域面积 11 万平方千米,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流域面积在 1 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有 21 条, 打坝淤地是该区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将流域现存大型淤地坝数量和大型淤地坝布设潜力的比值称为淤地坝布设强度。 下图示意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与限制区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由于( ) A年降水量丰富 B河网密度大 C土壤易受侵蚀 D植被类型单一 答案 C 解析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 水容易发生湿陷,土壤易受侵蚀,所以,水土流失严重,C 项正确

    15、。年降水量在 400500 mm 左右, 年降水量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A 项 错误; 河网密度大、 植被类型单一均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B、D 两项错误。 2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 ) A中部地区最高 B由东向西增大 C南部高于北部 D随河流密度增大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 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中部地区最高, A 项正确。 3对于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淤地坝工作的重点是( ) A合理规划 B加固除险 C开发耕地 D植树造林 答案 B 解析 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 淤地坝工作的重点是加固除险, 避免因 打坝淤地蓄水而造成安全隐

    16、患,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B 项正确。 考点三 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森林、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考情报告 森林、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合理开发及保护是高考的主要命 题点。多以区域图、统计图表、文字材料(相关热点新闻)等为背景,或图文结合, 考查森林、湿地的合理开发及保护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和区域认知。题型灵活多样。 (2020 浙江 1 月选考)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 种子可随海浪 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 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 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 海岸。完成(1)(2)题

    17、。 (1)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滩护岸 B消除海滩污染 C增加鱼饵 D防止航道阻塞 (2)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 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生物多样性减少 滩涂大量减少 海水质量下降 滩涂养殖条件 改善 A B C D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A (2)C 1湿地 (1)湿地的成因分析 湿地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 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现举例如下: 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

    18、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 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 降水丰富; 河湖较多, 地表水丰富; 地势低平, 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的生态效益 (3)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 退田还湖、 退田还沼泽、 退耕还林还草、 防治水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 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具体如下 所示: 2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地区 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

    19、候 交通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地球之肺”,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全 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考向 1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 高温高湿 的热带雨林,物种极为丰富,美丽的刺葵群落,高大的乔木,成群的野象其 下还是大型真菌的理想家园。 可如今的原始森林早已锐减到了远山的保护区, 林 地满是整齐划一的橡胶林,林下草木不生,除草剂和农药铲除了大量原生生物。 材料二 近些年, 云南省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被 频繁提及,而亚洲象是其中矛盾激化最为严重

    20、的例子。下图是我国亚洲象 40 年 来分布范围变化图。 (1)试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双版纳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原因。 (2)用整体性原理简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转化过程。 (3)读图描述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4)试分析橡胶林面积持续扩大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纬度低,温度高,热量充足;位于云贵高原南侧,北部有高原、 山脉阻挡, 受冬季风影响小; 有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带来的充足水汽, 降水丰富。 (2)湿热的气候有利于植被生长,植被提供大量的枯枝落叶,湿热气候条件 下微生物分解作用强,产生大量腐殖质;腐殖质又为植物提供养分。 (3)特点:分布范围变小;分布地区

    21、发生割裂,被分割成了一座座孤岛。原 因:大面积开垦原始森林,种植经济作物(橡胶、茶树);水库与道路等基础设施 的建设。 (4)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剧; 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破坏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 第(1)题,主要从纬度、地形、冬季风和夏季风方面进行分析。第(2) 题,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气候对植 被、土壤产生很大的影响。第(3)题,读图可知,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小;分布地 区发生割裂,被分割成了一座座“孤岛”。原因主要从森林面积、人类活动方面 分析,该地区大面积开垦原始森林,种植经济作物(橡胶、茶树);

    22、水库与道路等 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压缩了亚洲象的栖息地空间。第(4)题, 由题中信息“橡胶林下草木不生, 除草剂和农药铲除了大量原生生物”可知, 橡 胶林面积的扩大,会导致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农药、化肥使用增多, 环境污染加剧;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破坏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考向 2 湿地的退化和保护 (2020 安徽池州高三二模)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 泥沙沉积 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 定、芦苇广布的扎龙湿地。然而近年来,湿地面临着退化的威胁。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完成 13 题。 1有关乌裕尔

    23、河及其流域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南麓 B流域内蒸发量约等于降水量 C河流含沙量较小 D扎龙湿地的盐分保持稳定 答案 B 解析 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南麓,A 项错误。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纬度较高,多季节性冻土,初春冰雪和表土层反复昼融夜冻,使本来疏松的黑土 更松散; 春季大风, 土随风走, 尘土飞扬甚至飞沙走石,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较大,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 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 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 大,蒸发量

    24、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 项正确。 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 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 且受全球变 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 难以排出,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D 项错误。 2近年来扎龙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河流上游水库拦水 核心区毁湿开荒 旅游开发 湿地大火频发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乌裕尔河上游水库拦水, 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 使得扎龙湿地水源 补给减少;核心区居民毁湿开荒种玉米,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发展旅游 业修建道路、饭店对湿地破坏也较大;湿地芦苇广布,当地农民点火烧荒

    25、引燃芦 苇导致大火频发,破坏湿地生态。故选 D 项。 3针对扎龙湿地退化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有( ) A保护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 B建防护林,防止风沙入侵 C从嫩江调水,注入湿地 D核心区居民搬迁 答案 C 解析 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缺水, 因此针对扎龙湿地退化最有效的解决措 施是从嫩江调水,注入湿地。故 C 项正确。 微丏题 9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 1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分布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 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行政区域涉及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 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 广西、重

    26、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 2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主要类型及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 生态脆弱区 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 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 生态过渡带特征明显,群落结构复杂,环境异质 性大,对外界反应敏感等 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 盖度低,容易受风蚀、水蚀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 响 续表 生态脆弱区 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 西北荒漠绿 洲交接生态 脆弱区 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区,呈非地带性岛状或片状分布,环境异质性 大,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极度短缺, 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土地荒漠化严重 南方红壤丘 陵山地生态 脆弱区

    27、 土层较薄,肥力瘠薄,人为活动强烈,土地严重过垦,土壤质量 下降明显,生产力逐年降低;丘陵坡地林木资源砍伐严重,植被 覆盖度低,暴雨频繁、强度大,地表水蚀严重 西南岩溶山 地石漠化生 态脆弱区 全年降水量大,溶水侵蚀严重,而且岩溶山地土层薄,成土过程 缓慢,加之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造成严重水 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西南山地农 牧交错生态 脆弱区 地形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明显,土层发育 不全,土壤瘠薄,植被稀疏;受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区域生态 退化明显 青藏高原复 合侵蚀生态 脆弱区 地势高寒,气候恶劣,自然条件严酷,植被稀疏,具有明显的风 蚀、

    28、水蚀、冻蚀等多种土壤侵蚀现象,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的地区之一 沿海水陆 交接带生 态脆弱区 潮汐、台风及暴雨等气候灾害频发,土壤含盐量高,植被单一, 防护效果差 3对策措施 (1)完善生态脆弱区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 (2)强化生态督查,促进生态脆弱区保护与建设。 (3)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建立多元化社区共管机制。 (4)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脆弱区保护资金。 (5)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脆弱区生态保护。 (6)探索产业准入管理,从源头遏制脆弱区生态退化。 (2020 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 1 356 km2(图一), 是黄河粗

    29、泥 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 年 5 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 授指导下, 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 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 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 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 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 穿过 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 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 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

    30、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 量变化图(图二),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 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 西柳沟 3 月的流量与 7 月、 9 月的相近, 但 3 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 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 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 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 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 富沙源;夏秋季节

    31、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 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 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 月 份和 9 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 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 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臵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微丏题特训 9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

    32、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2020 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下图中阴影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 读图,完成 12 题。 1目前( ) A我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答案 C 解析 目前,我国内流区、外流区均有生态脆弱区分布,A 项错误;我国生 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类型较复杂,B 项错误;新疆天山南北 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 环境脆弱,C 项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 泥石流多

    33、发,生态不稳定,D 项错误。 2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 D 解析 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A 项错误; 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B 项错 误;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 被,C 项错误;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原因是人类过 度开垦、过度樵采,D 项正确。 (2020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一模)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壤侵 蚀造成土

    34、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我 国某红壤山地丘陵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受流水强烈侵蚀后呈现“千沟万 壑”的景象。下表为该地区某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km2)在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 35 题。 不同海拔下土壤侵蚀面积/km2 3该山地丘陵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浙闽丘陵 答案 D 解析 读题干可知, 该地区是我国某红壤山地丘陵区。 山东丘陵地带性土壤, 从东向西有规律地分布着棕壤(棕黄土)和褐土(黄土)两个类型, A 项不符合题意; 黄土高原的土壤类型是黄土,B 项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区气候干旱,不是红壤 分布区,C

    35、项不符合题意;浙闽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红壤,降水量大,侵 蚀作用强,D 项正确。 4根据材料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的增加,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减少 B高程小于 300 m 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大,450500 m 的侵蚀面积最小 C轻度以上土壤侵蚀先增加后减少 D 300400 m 的区域为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区域, 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区域 答案 B 解析 据图表可知,随着海拔的增加,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减少,A 项不符合 题意;在 300350 m 处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大,在500 m 处的土壤侵蚀面积最 小,B 项符合题意;轻度以上土壤的侵蚀,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面积

    36、先增大,后减少,C 项不符合题意;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 300400 m 区域,当 地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人类活动多,对植被的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为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D 项不符合题意。 5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分配均匀 B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被侵蚀 C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地表侵蚀强烈 D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 C 解析 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大,A 项错误;该地 为红壤,土壤黏重,B 项错误;东南丘陵,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植被破坏后,容易导致地表侵蚀强烈,C 项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密

    37、集, 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严重,但放牧较少,D 项错误。 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 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 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据此完成 68 题。 6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A 解析 风沙活动的产生要有较强的动力和丰富的松散沉积物。 当地春季多大 风,土地解冻且植被尚未复苏,土壤干燥,多风沙活动,故 A 项正确。 7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减风力 B防治水土流失 C减轻沙尘暴 D增加河流流量 答案 B 解

    38、析 注意关键信息“沟壑区”,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苏达尔沟的上 游,由此可以判断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则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 故 B 项正确。 8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 ) A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 B有效增加大气降水 C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 D河流结冰期缩短 答案 C 解析 由于该地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 且没有高大山地带来的冰川融水 补给,因此无法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A 项错误;对于干旱地区来说,植被 的增加带来的蒸腾作用较弱,大气中水汽增加不明显,无法有效增加大气降水,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苏达尔沟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说明苏达尔 沟实行小流域综

    39、合治理的主要目的是抑制荒漠化发展速度,C 项正确;河流结冰 期与植树种草无关,D 项错误。 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 立后,几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臵示意图。据 此完成 911 题。 9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 塞罕坝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 地处温带 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降水量少,不适宜种植需水量大的树种,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 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 常绿 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

    40、植被, 结合选项及塞罕坝的位臵可知, 该地区适宜种植针 阔混交林,D 项正确。 10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 8%的自然原因有( ) 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靠 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塞罕坝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不足,适宜生长期较短, 正确;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正确;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易受 低温冻害影响,正确;与野生动物关系小,排除。故 C 项正确。 11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 净化空气 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A B

    41、C D 答案 B 解析 塞罕坝林区能够防风固沙,减轻风沙危害,涵养水源,保护农田,调 节气候,有利于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符合题意;净化空气、保持生物的多样 性不属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排除。故 B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 (2020 湘赣皖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30 分)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 40 毫米,但沙 漠中的湖泊竟多达 100 多个,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湖泊水的物理化学成分与青藏 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 材料二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 4 000 米以上的

    42、山地 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 它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 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 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但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加速向南入侵,河西走廊绿洲 沙漠化日趋严重。 材料三 黄蘑菇又称“皇菇”,是青藏高原上有名的山珍,营养丰富,药用 价值突出。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与高海拔草原共生,生长周期较短,人工种植 难度大,长期以来以家庭生产为主。祁连县是黄蘑菇的著名产区,主要分布于半 山坡一带无污染地区。2008 年“祁连黄蘑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及成因。(6 分) (2)为什么说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8 分) (3)提出改善河西走

    43、廊生态环境的措施。(8 分) (4)有人建议,祁连县应当顺应当前产业化趋势,加大黄蘑菇的开发力度。 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8 分) 答案 (1)主要水文特征:多为咸水湖;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冬季无结冰 期。 成因:地处内陆,降水少而蒸发旺盛;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 下水可通过深大断裂带补给湖泊,地下水补给来源稳定;地下水水温较高。 (2)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周围多荒漠景观;海拔高,发育众多冰川和河 流,为绿洲提供水源;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多山地降水,降水较周边地区多, 形成一个呈西北东南向的较湿润地带;山区草原、森林广布。 (3)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用水,推广喷灌

    44、、滴灌技术,发 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4)赞同。祁连县海拔高,草原广阔,环境洁净,适宜生长黄蘑菇;黄蘑菇 营养丰富且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祁连黄蘑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 或不赞同。祁连黄蘑菇需与高海拔草原共生,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人工种 植难度大,种植成本高;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加大开发易破坏生态环境;生态 环境破坏会导致黄蘑菇产品质量下降

    45、甚至资源枯竭。 解析 第(1)题,根据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周围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水源 补给分析即可。主要水文特征:多为咸水湖;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冬季无结冰 期。成因: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处内陆,年降水量不足 40 毫 米, 降水少而蒸发旺盛, 所以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多为咸水湖。 青藏高原冰雪融水、 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可通过深大断裂带补给湖泊, 地下水补给来源稳定, 所以巴 丹吉林沙漠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地下水水温较高, 所以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冬季 无结冰期。第(2)题,该区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周围多荒漠景观。祁连山 海拔高,发育众多冰川和河流,为绿洲提供水源;祁连山东南部夏季

    46、受东南季风 影响,带来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形成较多的山地降水,降水较周边地区多,形成 一个呈西北东南向的较湿润地带;山区草原、森林广布。所以祁连山像是“伸 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第(3)题,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措施可以从调整农业 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风沙,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环保法规和提高人口素 质等方面分析。第(4)题,赞同或不赞同皆可,需要给出明确观点,并给出理由。 若赞成,可从该产业促进居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若不赞同, 可从黄蘑菇生长条件苛刻,不合理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 13(2020 河南新乡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巴音布鲁克国家

    47、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龙路都斯盆地的沼泽, 伊 犁谷地东南部,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 2 500 m,该区低温湿润,春秋相连,雨 雪较多,山泉密布,水草丰富,有宽广的天然牧场,年平均气温4.6 ,极端 最高气温仅 25.4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40.5 。自然降水较多,年降雨量 270 mm 左右,常年都有降雪,积雪厚度大,无霜期极短,最长无霜期仅 28 天,20 的积温不到 1 300 。该区域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大雪、冻害、干旱等。下图 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臵及范围示意图。 (1)分析该保护区内低温湿润的原因。(4 分) (2)分析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条件。(4

    48、分) (3)简述该保护区可能存在的生态问题。(6 分) (4)说明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的措施。(12 分) 答案 (1)地处我国西北中纬度,且位于天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 弱;山间盆地,冰雪融水充足,河流较多,水汽充足。 (2)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 长缓慢。 (3)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 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 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虫害与鼠害的防治;工程建设的同

    49、时注重 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保护区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盆地的沼泽,伊 犁谷地东南部,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 2 500 m,说明地处中纬度、海拔高、气 温低,蒸发弱,西风会把湿润气流带入伊犁河谷,山间盆地,迎风坡多降水,冬 季积雪量大,冰雪融水充足,发育的河流较多,水汽充足。第(2)题,该地位于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长 缓慢,植被覆盖率较低,自然环境恶劣。第(3)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 盖率低;位于天山山区,地形起伏大,夏季伴随冰雪融水和降水的产生,水土流 失加剧,西北地区由于自

    50、然和人文的双重原因,荒漠化加剧,生态的破坏会使生 物多样性减少。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过 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生产不合理等。采取的措 施: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 场建设, 减轻天然草场压力, 恢复草地植被。 增加新能源的利用、 改变能源结构, 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虫害与鼠害 的防治,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复垦工作,合理利用水 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丏题检测九 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共 11 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9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55701.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