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1讲 物体的运动 第4节 相对运动(含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1讲 物体的运动 第4节 相对运动(含解析).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1讲 物体的运动 第4节 相对运动含解析 初中 物理 竞赛 自主 招生 专题 讲义 物体 运动 相对 解析 下载 _竞赛相关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四节第四节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总要选择一个参照物作为标准。很多问题中的参照物就是我们认为静 止的地面。在一些问题中,我们也需要选择其他运动着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样会使得解决问题更 加方便快捷。 一、共线的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共线的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个物体,其相对运动又分为两种情况: (1)如图 3.51 所示,若两者同向运动,其中B物体相对于A物体的运动速度 BABA vvv 对 , 若 BA v 对 为正,则B离A越来越远,反之,B离A越来越近。 (2)如图3.52所示,若两者反向运动,其中B物体相对于A物体的运动速度 BABA vvv
2、对 。 上述相对速度的计算也可以将表示A,B两物体速度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画在同一点, 则从 A v的 末端指向 B v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 BA v 对 ,如图 3.53 所示例子。 例例 1 一条船逆流而上航行, 已知河水流速为 0 v,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1 v。 船行至靠近岸边的A 处时一只木箱子掉入水中, 直至 0 t时间后被船员发现, 于是船立即掉头寻找箱子, 并于靠近岸边B处 将箱子捞起。不计船掉头所需的时间,河道笔直,求A,B之间的距离。 分析与解分析与解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1 v并不是船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而是指船相对于河水的速度,下 面我们分别以地面和河水为参照物,来求解这个问
3、题。 (1)以地面为参照物。船逆流而上时对地速度为 10 vv, 掉头后顺流而下对地的速度为 10 vv,木箱顺水漂流对地速度 为 0 v,画出船及木箱的运动示意图如图 3.54 所示。从木箱掉落 的O处到A处,船向上游前进了 100OA svvt的距离,设从 船掉头到追上木箱用时 1 t,则船追赶箱子向下游前进了距离 101AB svv t。从木箱掉落到被捞起,木箱向下游移动的距离为 001OB svtt,则有 100001101 vv tv ttvv t, 解 得 10 tt, 因 此A,B之 间 的 距 离 为 101100AB svv tvv t。 (2)以河水为参照物。无论船向上游还
4、是向下游行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大小总是 1 v,而相对 于水,木箱保持静止,因此,船在木箱落水后 0 t时间返回,则一定又经过 0 t时间找到木箱,从船返 回到找到木箱这个过程,船对地移动的距离即为 110AB svv t。 由本题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决问题变得更简便,甚至使得看起来无从下 手的问题也轻而易举就得到解决。 如果参照物选择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需要同学们多总结、 多思考。 例例 2 商场中有一自动扶梯,某顾客以相对扶梯的速度 1 v沿开动上行的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 了 1 16N 级,当他用同样的速度相对扶梯沿向下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 2 48N 级,
5、 已知自动扶梯向上、向下运行的速度大小恒为 0 v,问: 1 v, 0 v的比值为多少?静止时自动扶梯露出 的级数为多少? 分析与解分析与解 人沿着扶梯上行时,人相对扶梯的速度为 1 v,则人对地的速度为 01 vv,设扶梯露 出的级数为 0 N,每一级长度为l,则人上行的时间为 0 1 01 N l t vv ,人“数得”的扶梯级数相当于是 人相对扶梯走过的距离,因此有 0 11 11 01 N l N lvtv vv 人沿着扶梯下行时,人对地的速度为 10 vv,则人下行的时间为 0 2 10 N l t vv ,因此 0 21 21 10 N l N lvtv vv 联立两式可得 121
6、 021 2 vNN vNN , 0 24N 二、不共线的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二、不共线的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 如图 3.55 所示,当两个物体速度方向不共线时,我们仍将表示A,B两物体速度的有向线段的 起点画在同一点,则从 A v的末端指向 B v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B对A的相对速度 BA v 对 ,自B点画 虚线BC平行于 BA v 对 , 则BC就是B相对于A的运动路线, 即以A为参照物时,B的速度为 BA v 对 , 运动路线为BC直线。 例例 3 如图 3.56 所示,甲、乙两物体相距100m,甲在乙的正东 方,某时刻甲以10m/sv 甲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运动,同时乙以 10m/sv 乙
7、 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运动。 (1)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运动。 (2)开始运动时,经过_时间甲和乙的距离最小。 分析与解分析与解 (1)如图 3.57 所示,将v甲,v乙起点画在乙物体上,则从v甲末端指向v乙末端的有 向线段v相相即为乙相对于甲的速度。以乙初始位置为起点作平行于 v相相的虚线,此虚线即为乙相对于甲的运动轨迹,可见,乙相对于甲 的运动方向是东偏北45。 (2)以甲为参照物,则认为甲静止在初始位置。自甲的初始位置 向乙的相对运动轨迹作垂线,该垂线段的长度即为甲、乙间的最小距 离,垂足与乙的初始距离记为s相,由几何关系可得50 2ms 相 ,10 2m/sv 相 ,则最短时间 为 min
8、 50 2 s5s 10 2 s t v 相 相 。 参照物的合理选取以及两物体间相对速度的关系这类问题在竞赛中经常出现,也是考生失分较 为严重的试题,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希望读者能够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例例 4 如图 3.58 所示,A船从港口P出发去拦截正以速度 0 v沿直线航行的船B,P与B所在 航线的垂直距离为a,A船起航时,B与P的距离为b ba,若忽略A起动的时间,并认为A一 起航就做匀速运动,为使A船能以最小速率拦截到B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船应以PC方向运动 BA船应以PD方向运动 CA船的最小速率为 0 v a b DA船的最小速率为 22 0 vba b 分析
9、与解分析与解 以B为参照物,则B可视为静止,A若拦截到B, 则A相对于B的运动轨迹必为AB连线,即A对B的相对速度v相 的方向应由A指向B。将B船的速度 0 v画在A上,以 0 v的末端为 起点作AB连线的平行线如图 3.59 所示, 则该平行线的方向即为v相 的方向, A v应由A点指向相的末端, A v,v相, 0 v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当v相取不同值时, A v亦 随之变化。当 A v,v相相互垂直时,可知 A v取得最小值。根据图 3.59 三角形相似的关系,可得 0 A vPCa vPBb ,可得A船最小速度为 0 A v a v b ,C 选项正确。以地面为参照物,A船的运动方向
10、为最小速度 A v的方向,该方向与DB交于F点,因此A船应以PF方向运动。本题正确选项为 C。 例例 5 (上海第 30 届大同杯初赛)如图 3.60 所示,实验室内 有一宽度12cmd 的跑道。假设有一连串半径5cmr 的机器人 在跑道上沿一直线鱼贯驶过,速度均为2cm/sv ,相邻机器人中 心之间的距离为26cm。某智能机器人(不考虑大小)用最小的速 度沿一直线匀速安全穿越此跑道(不与任何机器人相撞)的时间为 ( )。 A6s B12s C14.4s D16.9s 分析与解分析与解 以圆形机器人为参照物,则智能机器人按照如图 3.61 所示的路径AB(与前后两个圆形机器人相切)穿越跑道所用
11、 速度可以取得最小值。设智能机器人相对于圆形机器人的速度为v相, v相的方向即为AB方向,则智能机器人的速度与v相垂直时,智能 机器人速度取最小值 min v。 min v,v相,v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如 图 3.61 所示。由相似三角形关系,可得 12 13 v v 相 ,解得 24 cm/s 13 v 相 ,又 5 13 d AB ,可得 156 cm 5 AB ,因此最短时间 min 16.9s AB t v 相 。本题正确选项为 D。 例例 6 (上海第 29 届大同杯初赛)轮船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航行,由于风速的影响,轮船旗杆上 的服役旗飘动的方向与轮船航行过程中所沿的直线之间往往会存在
12、一个夹角。若船速为v,夹角为 60;若船速为2v(航向不变),夹角为30,假设风速的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则风速的大 小可能为( )。 Av B 1 2 v C 3 2 v D 7 2 v 分析与解分析与解 旗子飘动的方向,实际是以船为参照物,风对船的相对速度方向。本题存在两种可 能。 (1)如图 3.62(a)所示,船速为v时,旗子飘动方向与航速夹角60朝船的斜后方,即此时风 对船的相对速度 1 v的方向与船速夹角60斜向后方,当船速为2v时旗子飘动方向与航速夹角30朝 船的斜后方,即此时风对船的相对速度 2 v方向与船速夹角30斜向后方,根据如图 3.62(a)所示速 度三角形,结合几何
13、关系可得风速vv 风 。 (2)如图 3.62(b)所示,船速为v时,旗子飘动方向与航速夹角60朝船的斜前方,即此时 风对船的相对速度60方向与船速夹角60斜向前方,当船速为2v时旗子飘动方向与航速夹角2v 朝船的斜后方,即此时风对船的相对速度 2 v方向与船速夹角30斜向后方,根据如图 3.62(b)所示 速度三角形,结合几何关系可得风速 7 2 vv 风 。本题正确选项为 AD。 例例 7 下雨时,雨滴均匀竖直下落,某人在雨中前进同样的路程,第一次步行,第二次跑步前 进,问:此人头顶和身体侧面哪一次淋雨较多? 分析与解分析与解 针对题述问题,假设如下:雨滴下落速度 1 v,方向竖直向下,空
14、中单位体积内雨滴 数为N,人头顶面积为 1 s,人身体侧面(迎着雨的一面)的面积为 2 s,人前进的速度为 2 v,前进路 程为l。下面分析 2 v对头顶和身体侧面淋雨多少的影响。 将人视为如图 3.63 所示的长方体,当人以速度 2 v前进时,以人为 参照物,雨滴是倾斜着下落的,雨滴相对于人的速度记为v相,v相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满足 2 1 tan v v 。人以速度 2 v前进路程l时,淋雨时 间 2 l t v 。以人为参照物,人头顶有效的淋雨面积为垂直于v相的投影 面积 1cos s,因此头顶总的淋雨量为 11cos Qv t sN 相 Q,由于 1 cosvv 相 ,将 2 l t
15、v 代入, 可得 1 1 1 2 v s lN Q v ,可见, 2 v越大,人头部淋雨越少。人身体侧面有效淋雨面积为 2 s sin,因此侧 面总的淋雨量为 22sin Qv t sN 相 ,将 2 l t v 代入并考虑到 2 sin v v 相 ,得 22 Qls N,可见, 身体侧面的淋雨量与前进速度 2 v无关。 三、合运动与分运动,速度的分解三、合运动与分运动,速度的分解 物体在做某种运动时, 有时根据需要, 我们可以将物体的运动视为两个运 动的合成,例如沿与水平方向成37夹角斜向上飞行的飞机,其速度大小为 50m/sv,则1s内物体前进50m。1s内物体沿水平方向前进40m,竖直
16、 向上升高了30m。因此我们可以说,飞机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 速度为 1 40m/sv 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速度为 2 v 30m/s的匀速直线运动。其中飞机的速 度v通常叫做合速度 1 v和 2 v叫做它的分速度, 如图 3.64 所示。 合速度与分速度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即以分速度为邻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则两邻边所夹的对角线就是合速度。当然,图 3.64 所示的平 行四边形恰为矩形,这仅是一种特殊情况。 例例 8 降落伞在下落一定时间以后的运动是匀速的。设无风时某跳伞员着地的速度是5m/s。 现有正东风,风速大小是4m/s,跳伞员将以多大的速度着地? 分析与解分析与解 无风
17、时,跳伞员在下落过程,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最终会匀速运动。当有正东风 时,运动员最终的运动可以视为竖直向下的和水平向西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由 于风速水平,运动员竖直向下的运动仍与无风时相同,而水平方向的分运动速度与 风速相同。如图3.65所示,则落地速度 22 45 m/s41m/sv ,速度与竖直 方向夹角满足tan0.8,斜向下偏西。 物理竞赛试题中, 有一类求解杆交点速度的问题相交杆交点移动速度问题, 下面通过例题给出这类问题的解答。 所谓“相交杆”,即两个细杆交于一点,当其中一杆运动或者两杆均运动时,两杆的交点也可 能会随之而移动。 这里之所以说两杆交点是“可能”会移动, 是因为有时
18、候杆移动, 交点未必移动。 例如,图 3.66(a)所示的两个细杆AB,CD交于M点,若AB杆沿着AB所在直线方向运动, 则交点M的位置不改变,同理,若CD杆沿着CD所在直线的方向运动,两杆交点M位置亦不会 改变。可见,某一杆运动时,沿着自身所在直线方向的速度不会引起交点的移动。当某一杆运动速 度不沿着自身所在直线方向时,我们可以把它的速度分解为沿着自身所在直线方向和沿着对方所在 直线方向的分速度, 若对方静止, 则沿着对方所在直线方向的分速度, 即为交点的移动速度。 例如, 如图 3.66(b)所示,AB杆的速度为 AB v,CD杆静止,则可以用下列方向 求得交点M的移动速度:将AB杆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