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各章知识点专题复习(课件104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各章知识点专题复习(课件104张).ppt》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0 2021 学年 语文版 选修 选读 各章 知识点 专题 复习 课件 104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论语选读篇目及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1.政治主张及实践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德政主张:为政以德思想,“均”的含义;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与知其不可 而为之的责任感。 2.修身养性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人生价值观: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义利观;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3.学习与教育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 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4.哲学思想 中庸之
2、道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1、“先富后教先富后教”和和“去食留信去食留信”是否矛盾?是否矛盾?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均无贫均无贫”和均贫富和均贫富 3、德政的具体办法、德政的具体办法 4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 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 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 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 境下对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教民思想的强调。
3、孔子认为,于统孔子认为,于统 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 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 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 思想思想。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无贫均无贫”按朱熹的按朱熹的 解释是解释是“各得其分各得其分”,即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即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 得到的部分。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得到的部分。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 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出的调和阶级矛盾
4、的主张。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 的立场上提出的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贫富”“均贫富” 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 想。想。 6 孔子的“德治”孔子的“德治”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 以德”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国是最高用道德和礼教来治国是最高 尚的治国之道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 治”或“礼治”。
5、这种方略把德、礼施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 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 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原有的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原有的 一条重要界限。一条重要界限。 7 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 (1)重教化,轻刑罚重教化,轻刑罚。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 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在礼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在礼 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 必须慎用。他认为宽猛相济,正事才会和谐。宽猛结
6、必须慎用。他认为宽猛相济,正事才会和谐。宽猛结 合,就是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合,就是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义者,宜义者,宜 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孔子看到了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孔子看到了 当时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当时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 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平均主义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平均主义 的经济主张。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主张。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
7、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8 (3)为政需正己为政需正己。孔子认为要治国正人,必先正己,。孔子认为要治国正人,必先正己, 正己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正己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虽令不从。”(子路子路)所以孔子主张统治者一定要)所以孔子主张统治者一定要 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 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 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一定的
8、道德水平要求。 (4)举贤才举贤才。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 要治国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要治国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 参与国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参与国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述而)就是不仅要)就是不仅要 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拥有高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拥有高 尚的品德,还要能娴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之,尚的品德,还要能娴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之,
9、 贤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具备治国才能。贤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具备治国才能。 这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标准。这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标准。 真题再现 1(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论语 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颜渊) 孔子向季康子提出了哪些“为政”的主张?请综合以孔子向季康子提出了哪些“为政”的主张?请综合以 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10、答案解析 1孔子从“政”字的解释入手,告诉季 康子当政者自身品行要端正,只有先正己 方能正人,才能带领百姓走上正道;孔 子反对杀人的恶政,并以“风行草偃”为 喻,强调使“民善”的关键在于当政者个 人的道德表率作用。(共4分,每点2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 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
11、偃。”(论语 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 语 颜渊) 2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 思想?请概括。思想?请概括。 3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3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 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 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 “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为 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 讲究礼节秩
12、序。 1.礼崩乐坏的现状,对周礼的推崇。(礼崩乐坏的现状,对周礼的推崇。(“礼礼” 的内涵)的内涵) 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内涵(的内涵(宋代宋代“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3.“正名正名”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4.孝悌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三年的守丧与节葬的讨论三年的守丧与节葬的讨论) 5.“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系的关系 1.礼崩乐坏的现状,对周礼的推崇。礼崩乐坏的现状,对周礼的推崇。 (“礼礼”的内涵)的内涵) 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名不符 实,所以孔子竭力提倡“克己复礼”。 “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孔 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 作为治理国
13、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 之“礼”。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 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周 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 是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儒把“克己复 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 只强调臣子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 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内涵(宋代的内涵(宋代“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孔子提倡要各安其分,强调两面性。 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父也有 制约,如“君使臣
14、以礼”。(在孔子看来, “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 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 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 3.“正名正名”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名”就是名分,即社会角色。“正名”“名”就是名分,即社会角色。“正名” 就是拨乱反正,纠正与礼乐制度的就是拨乱反正,纠正与礼乐制度的 规定相违背规定相违背 的各种名分。的各种名分。 因为当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各种礼制因为当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各种礼制 都遭到破坏,僭越行为司空见惯,因此孔子要都遭到破坏,僭越行为司空见惯,因此孔子要 “正名”,维护等级制度。“正名”,维护等级制度。 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要各守其位,各事其职,社会
15、各阶层的人都要各守其位,各事其职,君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臣、父父、子子。 4.孝悌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悌 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 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 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 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 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5.“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系的关系 “礼”是一种制度、规范,“仁”是“礼”的基础和体“礼”是一种制度、规范,“仁”是“礼”的基础和体 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
16、“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 无所谓“礼”无所谓“礼” 。 “仁”是“礼”的内核“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礼”是“仁”的目的与 外在表现外在表现(12.1)。 “礼”“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仁”是“礼”指是“礼”指 导下的“仁”,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不是无差 别的兼爱、博爱。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 真题再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7、成2324题。(题。(5分)分)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论语)父,子子。”(论语)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 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 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23. 请说明孔
18、子、孟子分别主张怎样的君臣关系。请说明孔子、孟子分别主张怎样的君臣关系。 (2分)分) 24. 二者的君臣观对于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上下级关二者的君臣观对于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上下级关 系有何启发,请简要说明。(系有何启发,请简要说明。(3分)分) 23孔子讲求君臣相处时都要遵循周礼,都孔子讲求君臣相处时都要遵循周礼,都 要受到约束。但是要受到约束。但是“使、事使、事”说明君臣是有尊说明君臣是有尊 卑之分的。卑之分的。(1分分) 孟子更加强调君臣之间的平孟子更加强调君臣之间的平 等关系。(等关系。(1分)分) 24上下级都有各自责任和义务;下级不能上下级都有各自责任和义务;下级不能 唯上级是从,要
19、遵循制度的原则;上级与下唯上级是从,要遵循制度的原则;上级与下 级只是工作上的关系,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级只是工作上的关系,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 。(内容。(内容1点点1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1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 【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为政) 【材料二】有子曰【材料二】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其为人
20、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材料三】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材料三】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天下皆以孝弟忠天下皆以孝弟忠 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弟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弟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 乱乱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韩非子)(韩非子) 23由材料一可知,孔子认为由材料一可知,孔子认为“孝孝”不只是,
21、更应该不只是,更应该_ 。(。(2分)分) 24评析评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所论及的两种不同的孝道观。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所论及的两种不同的孝道观。(3 分分) 参考答案 23物质上的赡养物质上的赡养 精神上的敬重。(精神上的敬重。(2分)分) 24材料二中有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孝悌材料二中有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孝悌 的人不会作乱;材料三中韩非子认为孝与忠的人不会作乱;材料三中韩非子认为孝与忠 难以统一,甚至孝悌有违忠顺。(难以统一,甚至孝悌有违忠顺。(2分)分)有子有子 和韩非子的观点都是出于维护统治秩序而言和韩非子的观点都是出于维护统治秩序而言 的,相比之下有子的观点更具积极意义。的,相比之下有子
22、的观点更具积极意义。(1 分分) 1、对礼的虔诚,对礼崩乐坏的无奈。 2、怎样看待“隐”与“仕”的? 3、如何看待“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 精神? 1、对礼的虔诚,对礼崩乐坏的无奈。 (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报告无效后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应了 孔子怎样的心情?) 表明孔子对此事的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重视。 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 己,表现他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对周礼的虔诚; 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 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
23、其不可而明知其不可而 为之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无可奈何的心情。的心情。 2、怎样看待“隐”与“仕”的? 赞成仕的观点。 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 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知其不可 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 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 才有希望。 赞成隐的观点。 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 会,必须正视的现实,不能自欺欺人。 修身养性、保存实力,这在乱世之中 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4、精神虽可嘉,但 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3、如何看待“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精神? 对于“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精神要对于“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精神要一分为二一分为二地分析地分析 和批判地继承。“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和批判地继承。“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 执著精神执著精神和和牺牲精神牺牲精神 。但对于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但对于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 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 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 之”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
25、至的高度,其理想之”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 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于群众的动员作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于群众的动员作 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就斗争策略而言,要其次,就斗争策略而言,要 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真题再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 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