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tdj2000
  • 文档编号:1125370
  • 上传时间:2021-02-2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1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学案.docx》由用户(tdj200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春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课月是 故乡 明学案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教学 要求 1.会认“徘、徊”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徘徊、烟波浩渺”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 3.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和文章,和同学交流。 重点 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 课时 2 课时 1.会认“徘、徊”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徘徊、烟波浩渺”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结构。 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古诗静夜思,范读音频。学生欣赏,互相交流。 2.教师评议并小结: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诗人在描写月

    2、亮的诗句中 倾注了爱恨情愁,寄托了悲欢离合,展示了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月是 故乡明,感受他寄托在“月”中的情感。(板书:月是故乡明)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理解课文题目。 (1)“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突出了他对故乡的感怀。这句诗特别能 引起人们的思乡共鸣,故而广为传诵。 4.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想到了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月是故乡明的主旨应该是“思念故乡”。 (2)想到了与月亮有关的其他古诗,如李白的古朗月行。 二

    3、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字希逋、齐奘,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 人。193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 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 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精通梵、巴利、吐火罗等多种古文字,在佛教文化、印 度历史与文化、中印文化关系史等领域颇有建树。有季羡林文集(24 卷)行世。 2.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故乡月色和自己的童年生活,抒发了自 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吧。 三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

    4、音,读通句子,多读几遍自己喜欢的语句。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 (2)读准多音字“燕”。 (3)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小结。 四 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月是故乡明”?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1)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 (2)第二部分(第 26 自然段):写月下故乡的山、水,以及离开故

    5、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3)第三部分(第 7 自然段):照应题目,表达了“我”强烈的思乡之情。 五 图片展示,欣赏故乡的明月 出示月亮的图片、课文内容,学生感受“月是故乡明”。 六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并随季羡林先生一起欣赏了他故乡的月亮。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和同学分享。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导入新课前,教师播放表达 思乡之情的古诗静夜思,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诗句所表达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很快 受到感染,进入课文描述的思乡情境中。 1.细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6、,抒发了哪些感受。 2.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和文章,和同学交流。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的出处,学习了文中的 生字词,还随作家季羡林一起欣赏了他故乡的月亮。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由 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寄托在明月中的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二 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

    7、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这一自然段和题目有什么关系?(这一自然段是对题目“月是故乡明”的简单解释)在全文中 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习第 2 自然段。 小组交流,说说对这一自然段中引用内容的了解。 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多媒体)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山高月小”分别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散 文前、后赤壁赋。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风景秀丽,景色清幽。 这一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引出下文作者 对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月亮的描述和怀

    8、念) (2)学习第 3 自然段。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 树捉知了)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指“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 天上的星星和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等趣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深 切眷念) 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和点起篝火,摇树 捉知了这些童年趣事呢?(这些童年趣事是围绕月亮来写的,都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3)学习第 4 自然段。 作者又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天上的月亮与水里的月亮相映成趣;在坑边

    9、玩很 久,才回家睡觉,梦见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一句由现实到梦境,作者想表达什 么?(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的眷念) (4)学生默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教师小结:作者在第 24 自然段写的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 2 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这些充 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一幅美丽恬静的乡村生活图,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 动人。(板书: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5)学习第 5 自然段。 作者离乡背井,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他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 湖上的月亮,无

    10、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的月亮,碧波万顷的大海中的月亮,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的月 亮)作者喜欢这些月亮吗?(喜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 都非常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月亮?(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突出自己对故乡月亮的喜爱,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 从“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不管我离 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 爱,对故乡的眷恋) 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因为“我的小月亮”勾起“我”对童年 的回忆

    11、,使“我”想起故乡)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学习第 6 自然段。 了解“朗润园”和“燕园”。(朗润园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内;燕园即北京大 学校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作者为什么描述“朗润园”这个赏月胜地?(作者用赏月胜地与故乡作对比,表达出自己浓 浓的思乡之情) 从“我现在年事已高”一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随着年月的增加,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加强 烈) 从“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一句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是对比,又是衬托。在 作者看来,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能够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

    12、个平凡的小月亮”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 (7)学生默读课文第 5、6 自然段,教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后的生活,通过他 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习第 7 自然段。(出示多媒体)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因为月亮总是能 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使“我”总能想

    13、起故乡,也让“我”更眷念故乡) (2)课文的结尾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照应题目,表达了“我”强烈的思念之情。短短一句话, 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板书:照应题目,情感迸发)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 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再次出示月亮的图片、课文内容,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月是故乡明”。 2.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以“月”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 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板书: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诗词或图片,和同学们分 享。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组织语言和表达想法的能力,激活 了思维,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到实处。存在的不足主要 是课堂容量偏大,个别地方处理得较为仓促。 月是故乡明 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 照应题目 情感迸发 )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25370.html
    tdj2000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