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词语万花筒 课件(共5讲).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词语万花筒 课件(共5讲).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文字应用 2021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 词语万花筒 课件共5讲 2021 高中语文 人教版 语言文字 应用 词语 万花筒 课件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1-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课课 序序 题题 目目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学学 练练 重重 点点 1 看我“七十二 变”多义 词 1.了解多义词的本义、基本义 和引申义。 2.掌握多义词词义和演变情 况,正确使用多义词。 1.近义词 的辨别与 使用。 2.正确使 用熟语 (成语)。 2 词语的兄弟 姐妹同 义词 1.理解同义词的特点。 2.了解同义词的类别。 3.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3 每年一部“新 词典”新 词语 1.了解新词的种类和来源。 2.了解新词构造的规则,不随 便生造新词,正确使用新词。 4 中华文化的 智慧之花 熟语 1.了解熟语的内容。 2.掌握熟语的特点,正确使用 熟语。
2、 -3-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多义词 藏玄机 有一次,唐伯虎和陈白阳到郊外游玩,唐伯虎提出对对联,陈白阳 表示赞成,并提出以行至前庄酒店为限,谁输了谁请喝酒。唐伯虎 点头同意,随即出一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陈白阳一听,认为很容易对,可是一经琢磨,觉得并不那么简单,因 为联中的“庄子”是一个人,姓庄名周,古代哲学家。庄子又 是书名,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还有村庄的意思。 他边走边想,不觉走进了酒店,只好请客喝酒。他二人刚坐定,陈 白阳猛然抬头看见酒店墙壁上写着:“杜康传技,太白遗风”两行 洒洒落落的大字时,他一把按住唐伯虎手里的酒杯说:“我对上了, 你听!”随口吟
3、出下联: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 “汉书”,既是书名,也可以理解为汉代书法作品。“哪个汉书”, 又可解作“哪个汉子书写的”。这与上联的“庄子”,都是一词 多义。 内容感知 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汉字的多义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就 某个词而言,可能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需要“因 境释义”,机械地理解就会产生错误。另外词语的感情色彩也影 响着语义。 本节主要介绍了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多义词的义项包括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和比喻引申义, 词义的演变包括词义的深化、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 转移等现象。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多义词的本义? 提示多义词的本义
4、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比如“浑” 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随着词义的 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 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 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 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什么是多义词的基本义? 提示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一 般在现代汉语的词典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 基本义和本义可能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 断”。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 “战士,军队”。
5、合作探究 3.什么是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提示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 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 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 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想关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合作探究 4.什么是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举例说明。 提示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 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 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 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
6、向的事物”,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 引申义。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 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 里没有这个义项。 合作探究 5.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 展变化而不断演变,那么词义的演变都包括哪些现象呢? 提示 结构图解 多义词 词义和义项 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本义 基本义 借代引申义 比喻引申义 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深化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11-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称呼的古今变迁 古人在称呼自己家里人时,总是喜欢用一些带有贬义的字眼,老婆 是“糟糠”“贱内”,儿子是“小犬”“犬子”
7、之类。这也许是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造成的,一是要谦虚,自己家里的一定说得难 听些,别人才觉得你知书达理,才觉得以别人为尊贵。 而现代社会,这些称呼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妻子从“糟 糠”“贱内”变成了“领导”“纪检委”“财政部长”,地位上 升到了一个特别受尊重的高度,而丈夫却从“官人”“大 人”“掌柜的”被降到“傻子”“不争气的”“没出息的”等, 这貌似降格,而实际上却体现了现代社会女人对男人的更多要求, 比如“不争气的”“没出息的”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在事业上 飞黄腾达。 内容感知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语言也必 然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情和态度
8、不 同,都可能要在使用词语时表现出来。词义本身的演变,新旧词语 的并存,方言词和外来词的借用,书面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交叉,也 都可能形成同义词。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是非常丰富的,能增加 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1.什么叫同义词?同义词有什么作用? 提示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这些词就叫作同义词。 同义词中有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词的意义则大同小异,因而 同义词又可分为“绝对同义词(等义词)”和“相对同义词(近义 词)”两类。我们这里所说的同义词主要指第二类。掌握较多的 同义词,并能准确、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 的表达更贴切,更细致,更严密。(1)同义词有助于避免用
9、词重复 的现象,使语言丰富多变,表达更加精确。(2)同义词连用可以加 重语气,达到强调的目的。(3)同义词用得恰当灵活,有助于表现 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4)同义词还能表示不同的风格色彩, 所以在不同的文体中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可使词与文体风格 一致,增强表达的效果。(5)同义词还有一定的构词作用。 合作探究 2.举例说明造成等义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等义词是指词义的外延和内涵完全相同的词。造成等义词 的原因有多种:一种是借用外来词或方言词的结果。比如汉语借 用外来词产生的等义词有“维他命维生素”“米公尺”“麦 克风扩音器”等,汉语普通话借用方言词产生的等义词有“晓 得知道”“脚踏车自行
10、车”“番茄西红柿”等。再一种是 命名理据不同或词语简缩的结果。如“热水瓶保温瓶”“计算 机电脑”“电风扇电扇”等。三是由构词成分顺序颠倒造成 的,如“山河河山”“演讲讲演”“严谨谨严”等。等义 词意义完全相同,因此只会徒然增加人们的记忆负担,在语言表达 上也就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因此一般来说等义词大多不能长期存 在,要么逐渐分化出细微的差别,要么最终只保留一个。 合作探究 3.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结构图解 同义词 同义词产生的原因 同义词的类型 同义词的差别 词义方面有差别 用法方面有差别 色彩风格有差别 -18-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 新词语 2018年十大流行热词
11、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 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 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 而今,这些上榜的流行语,没有看到低俗的影子,反而充满了积极 的能量,比如,“命运共同体”的背后隐含着公众对时政的关注, 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而“锦鲤”则透射出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店小二”则反映出一些地方致力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心和诚 意每一个流行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注力量,背后显示出积 极的意味,这些词语成为年度流行语,也昭示着公众舆论关注的成 熟和理性。 窥斑见豹,一叶知秋。虽然2018年十大流行语只有十个词语,但是,
12、却可以让人看到公众文明素养的提升,看到网络文化的文明和健 康,这应该就是今年流行语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吧。 内容感知 社会中出现了新事物、新概念和新观念,语言中就立刻会有相应 的新词语来记载它;旧事物、旧概念和旧观念一旦消失,反映它的 词语也会即刻消失或隐退。不同时期的词语常常带有明显的时代 特色,它贯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流行一时,为某个时代 所特有。可以说,新词语在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革方面最为直 接,最为迅速,最为集中。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窗 口”,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本节着重介绍新词语的分类、新词 语的来源、新词语的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 合作探究 1.什么是新词语? 提示
13、新词语是指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某一时期新出现的词语。 新词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的新词语是指利用原有的构 词成分并按照通常的构词方式创造出来的词。(2)广义的新词语 还包括原有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即一个词引 申出了新的意义。 合作探究 2.新词语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1)新造词。“新造”是新词语产生的主要来源。新造词 也就是利用汉语中原有的构词成分,按照汉语通常的构词规律构 成的新词。(2)吸收外来词。(3)吸收方言词语。作为新词语的方 言词,指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 接受和使用比较广泛的词。(4)吸收港台词语。广义上说,普通话 从港台地
14、区吸收新词语,跟从方言中吸收新词语有相同的性质。 只是港台等地的新词语对普通话词汇影响较大,可以看作是新词 语的一种特殊来源。(5)旧词产生新义。有些词语通过借代、比 喻等途径改变了词义,这可以看作是更广义的新词语。 合作探究 3.外来词的翻译方式有哪些? 提示典型的外来词是直接借用外语的音对应汉语相应的字构成 的音译词,如沙发(sofa)、坦克(tank)等。还有的外来词是一半 音译,一半意译,如因特网(internet+网)、卡车(car+车)等。还 有的外来词主要是音译,但又能够从汉字的意义获得词义的某种 提示,如冰激凌(ice cream)、呼啦圈(hula hoop)等。还有一种 特
15、殊的外来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还保持了原词内部的 构成方式,如足球(football)等。 合作探究 4.应该从哪些方面规范新词语? 提示新词语的构造要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意义要比较明确,大 多数人都能够理解,而且经过时间检验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使用 新词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使用“生造”词语 少使用“流行”词语 不能总是在汉语中夹杂外文单词 慎重使用外文单词或外文缩写 抵制网络中生造的“外来词” 不“乱借”“多借”词语 规范意义完全相同但同时存在不同说法的“外来词” 结构图解 新词语 “日新月异”的新词语 新词语的分类 新词语的来源 新词语的规范 “新”不一定“好” 不能随便组合
16、 -26-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无鸡之谈”与“见鸡行事” 过去某富人家有一块约三亩的余田,经中间人说合租给张三种,田 租按惯例外,每亩地索要成年鸡一只。见面那天张三将三只鸡抓 在手里,藏于背后,田主见状遂吟道:“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 闻之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道:“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问:“初 间不与我,后又与我,为何?”那田主道:“初乃无稽之谈,而后乃 见机行事。” 内容感知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 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惯用语、 歇后语、谚语等。成语一般来源于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
17、作、诗文、小说等)。成语一般言 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主要 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 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 活的情趣性。本节探讨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熟语的 特点。 合作探究 1.较常用的熟语有哪几种? 提示(1)成语,它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是人们长期使 用后凝固下来的固定词组。(2)惯用语,它是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 固定词组。(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 分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说 明或解释,像谜底。因为通常只说前半截,故
18、称歇后语。(4)谚语, 它是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 合作探究 2.熟语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结构上有固定性 不能颠倒原有成分 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不能替换原有成分 意义上有整体性 不能像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 来分析整体意义 往往有自身特殊的意义 各自有特殊形式 成语:主要采用四字格 惯用语:多为三字格,组成成分 可拆开 歇后语:可省略后半部分使用 合作探究 3.如何定义成语?其特点是什么?其来源有哪些? 提示 合作探究 4.成语与惯用语、谚语有什么区别? 提示首先,惯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语, 具有书面语性质。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主要采用“四字格”的形式,
19、字面不 能随意更换。而惯用语和谚语松散一些。例如,“快刀斩乱 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 就是常说的惯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 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 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结构图解 熟语 成语 语言文字的珍品 民族文化的精华 古汉语的“活化石” 其他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熟语特点 结构上有固定性 意义上有整体性 各自有特殊形式 -34- 高考链接 内容感知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一个必 考点。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
20、境里正 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所谓“词语”, 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 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 “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正确使用熟语”是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中分离出 来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 语的“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熟语的含义、使用范围、语义轻 重、色彩等与语句表达的意思、感情等协调。熟语的考查以成语 为主。 内容感知 【考情分析】 1.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常见的 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
21、语的选 择题,直接根据语境填空的主观题。 2.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 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3.考查重点明确:一是既有对实词或虚词的单独考查,也有将二 者合并(或与成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后者更趋向主流;二是熟 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 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4.语料均选自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合作探究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 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