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化 石油气 事故 应急 救援 预案 指南
- 资源描述:
-
1、 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 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 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 【2006】 71 号)文件的要求, 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 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 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液化石油气储 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本指南共分 12 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 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 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
2、和现场处置措施、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 理和更新、事故调查、有关术语和定义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 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 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 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液化石油气储 罐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 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 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 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 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
3、项预案, 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 充和完善。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 解释。 本指南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 史红兵、陈习文、彭立煌、蔡黎波、王成银、金平。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 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 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 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 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 考。 目 录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
4、.4 工作原则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的自然概况 3.2 储罐的状况 3.3 应急救援资源 4 储罐危险辨别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介质特性 4.2 储罐的常见结构形式 4.3 容易导致事故的因素 4.4 容易导致事故的部位 4.5 灾害后果预测 5 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 5.1 预警 5.2 预防机制 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6.4 事故监控措施 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5、 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 现场恢复 7 应急作业技术 7.1 现场询情 7.2 关阀、断源 7.3 设定区域和疏散 7.4 消除火种 7.5 应急处理 7.6 积极冷却、防止爆炸 7.7 泄漏处置 7.8 安全防护 7.9 现场监测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3 应急队伍保障 8.4 经费保障 8.5 培训和演练 8.6 其他保障 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9.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 9.4
6、预案的演练和持续改进要求 9.5 预案上报 9.6 监督检查 10 事故调查 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 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3 情况调查 10.4 资料调查 10.5 现场调查 11 附则 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 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1.3 制定与解释 12 附件 12.1 重点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2 相关的图表 12.3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方式 附录 A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威力估算 附录 B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燃烧安全距离(推荐) 附录 C 应急联络电话表(样表) 附录 D 应急救援设备清单(样表)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液化石油气储罐
7、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 提升应对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的能力, 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 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规定、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国 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 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1.3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专项应急救援 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1.4 工作原则 1.4.1 以
8、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 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 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 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 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 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 急处置工作。 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 作用,实现科学民
9、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 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 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 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 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 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1.1 企业应成立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可 以根据本企业具体资源情况实行分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事
10、故应 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本单位的主 要负责人担任。 2.1.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抢险 救灾组、后勤保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善 后工作组等。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如图 1 所示。 2.1.3 应急救援岗位设置、人员组成及组织结构图应在应急救 援预案中明确。 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指挥长一般由企业法人或法人指定授权人担任。其职责: (1) 组织制订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负责单位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 批准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4) 事故状态下设立应急救援内部机构并明确
11、工作职责; (5)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6)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7) 事故的信息上报工作; (8)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 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2.3.1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迅速查明设备安全事件、事故的特征、类别、原因、影响范围 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置方案,现场组织实施应急 方案,救援方案报总指挥审定;传达和组织实施审定后的救援方案; 负责预案的演练考核工作;负责救援设备、机具、急救物品的选型购 置、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事件、事故调查、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 2.3.2 应
12、急救援指挥部下设机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根据方案实施情况,机动组成应急小组、设备抢 修组和救援组,负责设备抢修和应急时的设备、环境监测等工作。 警戒保卫组:负责做好现场保卫警戒、维护秩序、疏通道路、 组织人员撤离等工作。 通信联络组: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 信器材,保障救援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 医疗救护组:负责对营救人员和受伤操作人员的现场救治、心 理抚慰或转送医院治疗。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与供应;后勤服务、宣传等 保障工作。 善后工作组:负责现场恢复工作,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 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负责设备、厂房以及周围建筑物等损坏后 的保险
13、和赔偿处理等。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的自然状况 3.1.1 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 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3.1.2 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 3.1.3 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 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等),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 3.1.4 当地的气象、环境资料。 3.2 储罐的状况 参数(容积、最高工作压力、使用最高温度、介质主要组分等), 安全附件(安全阀、温度计、液位计等)的安全状况,附属压力管道 的状况等。 3.3 应急救援资源 3.3.1 本单位应急救援的人力、装备、资金
14、和物资情况,具体 数量以及保障措施。临近同类企业应急救援资源情况、通信联络方 式等。 3.3.2 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整合的 建议方案。 4 储罐危险辨别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介质特性 4.1.1 理化性质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由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 烯(C4H8)等低碳烃类组成,还含有少量 H2S、CO、 CO2等杂质,由石 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液化石油气 通常以液态在常温压力下储存,具有气、液两相的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 -74:沸点从(0.542),引燃温度(4
15、26537);爆炸下限 %(V/V)2.5,爆炸上限%(V/V)9.6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 2.0,不溶于水。 4.1.2 危险特性 (1)燃烧速度快。液化石油气燃烧属于气、液混合燃烧,燃烧速 度快,火势猛烈,蔓延扩展迅速。 (2)火焰温度高,辐射热高。液化石油气燃烧热值高达 105000kJ/m3,火焰温度高达 2000。 (3)爆炸速度快,冲击波威力大,破坏性强。液化石油气爆炸速 度快,达到(20003000)m/s。 (4)易挥发。常温下,液化石油气易挥发,一旦暴露在空气中能 迅速扩到 250 倍以上。 (5)比空气重,爆炸下限低,最小着火能量小。液化石油气比空 气重(1.52.
16、5)倍,在空气中易向低洼地方流动,并聚集起来。液 化石油气爆炸浓度范围较窄,只有(210)%,最小着火能量也很低, 只有 310 -4J。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 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液化石油气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 爆炸破裂的碎片具 有飞射危险。 4.2 储罐的常见结构形式 储罐主要由钢板卷焊而成,常见的有卧式圆筒形和球形二种, 罐体上一般装有气相管、液相管、放空管、排污管、压力表、安全 阀、温度计、液位计、紧急切断装置等各种部件、阀门和附件。 4.3 容易导致事故的因素 造成储罐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 质量因素:如设计不当,选材不符,强度不足
17、,制造安装 质量差,加工焊接组装缺陷,阀门、附件质量不合格等。 (2) 工艺因素:如高流速介质冲击磨损,交变应力作用,腐蚀 破坏,冷脆断裂,材质老化,液化石油气杂质(如 H2S)长期超标等。 (3) 管理因素:储罐超期不检,带病运行,安全状况等级差, 安全附件超期不校验,违章检修等。 (4) 操作因素:如误开闭阀门,对液位监测错误或不及时,超 量灌装引起储罐超压,导致储罐本体破裂或法兰垫片破裂泄漏等。 (5) 外界因素: 如外来车辆撞击;建筑物倒塌;寒冷地区的冻裂; 台风、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侧翻基础下沉或倾斜等。 4.4 容易导致事故的部位 (1) 罐体本体、 接管根部角焊缝因质量或缺陷
18、原因的开裂泄漏。 (2) 储罐的气相进口、液相进口、气相出口、液相出口、排污 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 的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 液化石油气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4) 液化石油气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4.5 灾害后果预测 液化石油气火灾有以下特点:燃点低,热值大;火焰温度高,辐 射热强;爆炸速度快,破坏冲击性强;复燃的危险性大。有关液化石 油气物性特性详见附录 A。 4.5.1 危险分析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低分子烃类组 成的混合物,也含有少量的杂质。液化石油气根据 GB 12268危险 货物品名表的规
19、定,属于第 2.1 类易燃气体。 (1)燃烧爆炸性 液化石油气能够燃烧,分为稳定燃烧和爆炸两种形式。液化石 油气发生泄漏,遇火发生的连续燃烧现象,叫做稳定燃烧。液化石 油气发生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 爆炸极限约为 (1.510)%, 遇到火源发生爆炸, 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 m/s; 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在(45)%时,燃烧、爆炸最佳。液化 石油气燃烧热值高达 105000kJ/m3,火焰温度达 2000以上,通常 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高温.详见附录 A。 (2)比空气重 液化石油气的气态相对密度为 1.52,比重是空气的(1.52) 倍。由于比重大,发生泄漏时液化
20、石油气就会积存在低洼处和沟渠, 或沿地面任意漂流,一旦达到爆炸浓度,遇明火或火花、静电等火 源时,可引起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甚至爆炸。 (3)受热膨胀 液化石油气的液体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体积则增加。 其液体的体积膨胀系数比汽油、 煤油都大, 是水膨胀系数的(1016) 倍。因此,在充装液化石油气的罐车应严格控制充装量,否则随着 温度的升高气瓶极易被胀裂。 (4)点火能量小 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引燃能量小(0.20.3)mJ ,液化石油 气的着火温度约为(430460) , 比其他可燃气体低, 点火能量小, 一个火星就能点燃。 (5)带电性 液化石油气在罐装和运输过程中易产生静电,流速越快
21、,越易 产生静电。 (6)腐蚀性 液化石油气对容器、管道、橡胶管、密封物等有腐蚀作用。 (7)气体泄漏的流散性与液化气的潜伏性 液化变为气态速扩散,形成高浓度区,迅速混合区,燃烧、爆 炸最猛。其扩散的区与区之间,迅速扩大而且电阻率大于 1013cm2, 他们之间静电位达 300V 时即放电,产生燃烧爆炸。比重是空气的 1.52 倍,可沿地面扩散,且聚积在地面或低洼处,蒸气扩散后遇火 源着火回燃。当流入河道中时,由于摩擦作用,即使逆风也会向水 流方向扩散。遇火源即燃烧、爆炸。 4.5.2 爆炸性 液化石油气其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要增大约(250350) 倍, 同时 吸收大量的热。其一旦着火,对储罐,
22、具有直接的威胁,随时可能 爆炸的“炸弹”。着火时容器受火燃烧辐射和热气流的影响,其罐 体内压力变化有三种情况出现: (1) 受热 50时,其饱和蒸气压为 1.4MPa,压力增加与温度升 高成正比,其速度约为(20.330.4) kP/。 (2) 在容器内的液量很少时, 当达到某一温度时液态全部气化, 此时气体压力的增加与温度的升高成正比。 (3) 容器受热后,内部的液体膨胀造成内部压力剧增,此种情 况最危险,在火灾中这种情况极易出现。容器金属壁被加热,材料 机构强度下降,发生塑性变形。容器内压力的剧增,造成容器物理 性爆炸,容器一旦爆裂,除了大量的液化气冲出以外还同时会抛出 金属碎块,足以伤害
23、人体和建筑物毁坏。 注意: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 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 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 罐体抖动, 罐车变色, 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 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 4.5.3 健康危害 (1)如没有防护,人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可 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也就是液化石 油气在空气中含有 1%时,人在空气中 10min 无危险;当空气中含量 达到 10%时,人处在该环境中 2min 就会麻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 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2)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从而导致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