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docx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1102338
  • 上传时间:2021-02-22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96.8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下载 _一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苏教苏教版版一一年级年级科学下科学下册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石头与泥土 1.1.石头石头 【教材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丰富对岩石、土 壤的感性认识。本课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联系生活,展开四个主要活动: (1)交流哪里有石头, 意识到石头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观察石头,从多个方面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按一个 特征标准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 (4)举例说出石头有哪些用途。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引 导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

    2、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学情分析】 石头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大部分学生都有玩过石头的经历。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 已有的日常概念,创建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分类,对比等方法丰富对岩石的感性认 识。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发展有限,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观察、比较、分类,教 师要做到帮扶合理,结合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辅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的机会,体会研究 的方法,认识到石头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对石头的特征做结构性的观 察和描述。难点就是小孩子也需要用科学的词汇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交流,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

    3、球上的重要物质。 通过观察石头,会用气泡图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 通过分类活动,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 科学探究 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 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对石头的特征做结构性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用科

    4、学的词汇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 1 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 漂亮极了! (出示雨花石图片) 2.你在哪里见过石头呢?你还记不记得你看到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 3.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2 4.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 (板书课题:石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 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 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 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石头虽然在我们生活中处处

    5、可见, 但他有很多的小秘密, 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你会观察他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 (PPT 出示气泡图,请 小朋友看 1 分钟)看明白了么? 3.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 ) ,比鸡蛋大一点说的 是他的(大小) (贴板书“大小” ) ,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 (贴板书“颜色” ) ,不太光滑说的 是表面(贴板书“表面” ) ,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 ) ,当然,如果你还有 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 。 4.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6、。 5.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 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6.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 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 7.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我们比一比,哪 个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记录的最完整。 8.(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设计意图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 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 他们也许能说出石 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

    7、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 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 征。 三、给石头分类 1.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 做个小游戏吧! (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 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 的区分了。大家发现了吗?在分类的时候,老师每一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的。 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也 可以给他们分一分类! 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

    8、,你会按什么来分? 5.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 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 识。 四、了解石头的用途 1.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通过 PPT 了解一下)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利用石头?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 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 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 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五、小结 1.看来小小的

    9、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 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教学后记】 3 2 2. .玩泥巴玩泥巴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任务驱动的思路,带着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凸显了一个“玩”字。展开三个主 要活动: (1)回忆玩泥土的经历,知道泥土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一种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 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通过做泥塑的活 动,感受泥的特点。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通过做泥塑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土的特点。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 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 【学情分析】 泥巴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

    10、质, 大部分学生都有玩过泥巴的经历。 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 已有的日常概念,创建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动手等方法丰富对泥巴的感性认识。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发展有限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观察、体会,教师要让学 生真刀真枪地做一个泥塑,而不只是看一看泥塑作品,或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已。要创造 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与泥土的亲密接触,这可能是他们迄今为止的第一次,这种真实的 感受对学生成长很重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交流,知道泥土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一种物质。 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 的。 通过亲自动手,用筛

    11、取的细泥土加水,和泥,制作各种形状物体,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 成陶器。 科学探究 讨论玩泥巴的经历,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 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 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感受到玩泥巴带来的乐趣。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玩泥巴,并乐于分享自己制作的泥巴 作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教学重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泥土、筛子

    12、、盆、水。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速聚焦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佩奇吗?你们知道佩奇他们一家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 4 生:喜欢,佩奇最喜欢在泥坑里跳来跳去。 (播放小猪佩奇的视频) 师:佩奇他们一家都喜欢玩泥巴,你们想不想玩泥巴?是像佩奇一样在泥坑里跳来跳去? 生:想玩泥巴,我们不能向佩奇一样在泥坑里跳来跳去。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玩泥巴? 生:土堆,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 (出示泥塑图片) 师:孩子们,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泥土)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泥塑? 要做泥塑,首先需要什么原材料?(泥土)今天,我们一起给泥土造型,走进玩泥巴的课堂。 (板书课题

    13、:玩泥巴)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聚焦到泥巴上,调动玩泥巴的经验,把学 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二、筛泥土:挑拣杂质 1.师:既然我们要用泥土作为原材料,孩子们,你在哪里见过泥土? 生:花园、田野、深林 师:小结:可以说泥土几乎覆盖地球表面所有地方。 师:这是老师今天在校园里采集来的泥土。它们适不适合直接做泥塑?(一些含有石块、树 枝的土)学生每组都有一份泥土。 生:不适合,这些泥土里有太多的杂物,应该先把这些杂物清理干净。 3.老师为每个组提供了托盘,挑出你觉得不适合的杂物放在托盘里。教师各组巡视指导。 师:在刚才拣的过程中,你在泥土中

    14、挑拣出了什么? 生:石头、树枝 师:树枝、石头 是泥土?(不是)原来天然的泥土中还含有其它物质。 设计意图活动之初就要让学生明白:要做泥塑,取自花圃中的泥土还不符合的要求,初步 认识泥土中含有不同成分。 三:筛泥土:筛出细土 1.师:现在,这样的泥土做泥塑可以吗? 生:小组活动观察托盘内剩下的泥土。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自己的猜测,而科学讲究证据,到底适不适合,最好的办法就是 生:亲自动手试试。 师:现场和泥,用泥土做一个简单的球形,观察这个泥球怎么样? 生:能捏成球,但是做出来的泥球粗糙、不光滑、凹凸不平。 2.师:用这种泥土能不能用来做泥塑?(不行)为什么? 生:这些泥土里有的颗粒大有些

    15、颗粒小,做泥塑只需要比较细的泥土。 师:那泥土里的粗颗粒怎么办?把他挑出来? 生:太小了,费时费力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器筛子。比筛孔小的泥土可以直接漏下去,用它就可以把混 在里面的大颗粒分离出来,观察筛子,说一说 3 个筛子有什么不同,怎样利用这 3 个筛子,得到 适合做泥塑的泥土。 生:3 个筛子的孔不一样,先用孔大的筛子筛走颗粒最大的泥土,再用中号的筛子筛走比较 小的泥土,最后用细筛得到最细的泥土。 师:能不能直接用细筛筛出最细的泥土? 生:不能直接用细筛,大颗粒的泥土会堵住筛子的细孔。 师:筛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演示用大孔筛泥土,出示活动要求,小组活 动,用筛子将大

    16、小不同的泥土颗粒分离。 设计意图将筛孔大小不同的三种筛子都呈现给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然后问学生,你认 5 为先用哪个筛子,后用哪个筛子,从而确定,先用筛孔大的筛子筛,再依次用筛孔小的筛子,帮 助学生在经验层面建立土壤颗粒大小的概念。 四、捏泥塑 1.师: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生:加水,将水和泥土和到一起揉。 师:加水要揉到什么程度?(PPT 出示一盆稀土,一盆硬土,一盆柔软程度适中的土)你觉 得需要揉捏到什么程度? 生:第二盆泥土最合适,加水的时候,要一点一点的加。 师:你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把手伸到这个盘子里和泥好还是请一个同学集中操作为好呢? 生:一个人把你揉好后再分发给

    17、大家。 2.师:出示和泥要求,小组活动和泥。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生:开始和泥,分泥,用泥土制作泥塑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做一个泥塑,而不只是看一看泥塑作品, 或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而已。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与泥土的亲密接触,这可 能是他们迄今为止的第一次,这种真实的感受对学生成长很重要。 五、总结与拓展 1.作品展示。 2.今天大家都做了属于自己的泥塑。但是我们捏的泥塑干了之后不好保存?泥塑要想保存时 间久,还有最后一道工序:烧制(PPT) 3.泥土除了可以做泥塑,陶器、瓷器,还有什么作用? 生:很多小动物生活在泥土里,所以泥土为小动物

    18、提供了生活的家,泥土可以种植物。 总结: 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 不仅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 还为动物植物提供生活的家园。 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后记】 3 3. .沙子与黏土沙子与黏土 【教材分析】 沙子与黏土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 1 单元石头与泥土的第三课时。沙子、黏土 与石头一样,都属于岩石,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本课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这两种重要的物 质,观察与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本课并不要求一年级学生建立沙子和黏土的概念,而是让学生 识别并指出“这就是沙子” 、 “这就是黏土

    19、” 。 本课遵循学生同时认识两种事物的一般过程展开,即识别比较了解用途,以观察和 描述为核心,联系生活,展开四个主要活动: (1)交流哪里有沙子与黏土,意识到沙子与黏土是 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观察沙子与黏土,从多个方面描述沙子与黏土的特征; (3)让学生小组 合作观察沙子与黏土的区别,进一步认识沙子与黏土的特征; (4)举例说出沙子与黏土有哪些用 途。 沙子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大部分学生都有玩过沙子的经历。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 已有的日常概念,创建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动手等方法丰富对沙子与黏土的感性认 识。着重在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沙子与黏土的特点。同

    20、时,通过资料介 6 绍,使学生知道它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学情分析】 沙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是黏土却不常见,因此本课着重介绍了黏土获得的方法。 虽然学生经常接触沙子和黏土,但真正研究二者的特点和不同,还是需要引导的。因此本课基于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科学理解,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总结等方法来加深和丰 富学生对沙子和黏土的认识。 有了观察石头和玩泥巴的经验,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会更全面,但是在科学描述物质特征上有 所欠缺。本课结合词语卡、实验单引导学生规范口语和书面语言。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操 作方面也不是很熟练和规范, 本课的两个探究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

    21、的科学习惯,也加强了小组 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和不同。 2.知道沙子和黏土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科学探究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 科学态度 1.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亲手探究物质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探究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和不同,了解到它们是组成地球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教学难点】 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22、【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每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镜、培养皿、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 皮筋、针和培养皿。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样物体,你们认识吗?(出示沙子图片)这个是什么?它是 沙子。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子? 2.学生回答。 3.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很善于观察。跳远的沙坑、公园、海边这些地方我们都能 找到沙子。 4.师(出示黏土图片)这个是什么?它叫黏土。你知道什么是黏土吗? 5.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6.师:黏土在生活中不容易直接找到,要经过加工才能得到的。师介绍黏土怎么来的。 (播放 制作黏土的 PP

    23、T) 7.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子与黏土。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观察沙子与黏土,这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相比沙子 7 而言,黏土并不常见,因此本活动通过信息技术介绍了一种通过“筛”来获得黏土的简易方法, 让学生知道黏土是极细的泥土颗粒。 二、比较沙子与黏土的不同 1.今天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沙子和黏土。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看看干沙子与干黏土有什 么不同的地方,大家先猜一猜它们有什么不同? 2.学生进行猜测。 3.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是不是和大家猜的一样呢?我们要实际实验研究。要 怎么比较? 4.学生说说自己想怎么研究。 5.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三个更具

    24、体的方法(播放课件) : (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 (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只要将手指轻轻的触碰沙子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留下的 沙子或黏土多不多。 (3)捻一捻,向老师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移动。 6.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能看懂吗?这里还为你们准备了 6 个词语,并把它们写在贴纸 上,等会你们可以把词语贴在记录单上。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要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好东西要和 好朋友分享,清楚了吗?给大家五分钟时间, (教师用软件呈现五分钟倒数计时)开始吧! 7.学生研究,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25、,并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 描述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三、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沙子与黏土是不是只有这么多的不同?不是的,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不太容易发现,要想 一些别的办法才行。 2.比如,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玻璃杯,我在塑料塑料杯的底被戳了几 个小洞,有沙子与黏土,有两杯一样多的水。我把它们像这样组装起来,等会同时分别给两个杯 子倒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猜一猜。 3.学生进行猜测。 4.是不是就像同学说的那样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材料,下面我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吧。 5.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并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的小组操作过程直播到大 屏幕让学生观看学

    26、习模仿,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大家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8.学生进行猜测。 9.师出示放大沙子与黏土的照片进行解释:观察一下被放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与黏土,你 有什么发现? 10.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沙子之间的空隙大,黏土之间的空隙小) 。 11.小结:沙子之间的空隙比黏土之间的空隙要大,所以水往下漏的就快。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简单的对比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渗水现象有什么不 同。这个活动并不需要上升到对两种物质渗水性、保水性等性质的认识,而是基于此前对沙子和 黏土外部特征的认识,描述现象并猜想为什么会这样。 四、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

    27、今天,我们学习了沙子与黏土,那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依次出示沙雕、罐子、泥娃娃、茶壶、沙画等图片)学生猜。 8 2.你还知道沙子与黏土可以用来做什么? 3.正是因为沙子与黏土有许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课后你们可 以继续找一找看看它们还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 4.最后老师给学生分享绘本 奇妙的沙子 , 告诉学生沙子的由来以及沙子与人类息息相关的 事,告诉学生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 介绍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典型用途, 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在 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也是我们的生活

    28、所不可或缺的。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水水 4 4. .水是什么样的水是什么样的 【教材分析】 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 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 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 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 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

    29、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 流动。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感官总动员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物质的 基本特征,了解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及颜色、状态、气味等。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 动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 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并用 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 头尝。学生具备初步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学生自己动手

    30、实 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 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2. 观察、描述水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和辨认哪一杯是水; 2.观察不同形状瓶中水的形状,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手接一接水,在手背上滴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 4.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9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

    31、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 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 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

    32、滴管、装 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看图猜谜的游戏,谜底只有一个字,你们猜是什么了?(出示 图片:小河、海洋、雨水、小溪) 2.提问:那你在生活中哪里地方用到过水。 3.小结:水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那你了解水吗?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水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感知水在人们 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在观察水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你们会不会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2.首先我们可以一眼排除哪一杯

    33、肯定不是水?(学生观察并说出理由,从而认识到水看起来 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3.排除 4 号杯,接下来该如何判断? (引导学生依次通过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的方法,排除掉白醋和糖水,并认识到水闻起来没 有气味,尝起来没有味道。在学生进行尝和闻之前,教师应先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去闻和科学的 去尝。 ) 4.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 点呢?和学生一起齐读水的基本特征。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设计意图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 法,调用多种感官进

    34、行排除与辨认。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 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1.水还有哪些特征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倒进瓶子来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的瓶子,谁来 说说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2.让水更漂亮,老师把它染成了红色。如果老师把它倒进五角星的瓶子里,又倒入其它瓶子 中,会有什么变化了?先来猜一猜。 10 3.把水倒进五角星瓶中,现在水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它的形状画出来吗?再倒进三角形瓶 子里,现在又是什么形状的,也画在你的记录单上。再倒进其它形状的瓶子,并画出来。提出问 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

    35、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4.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 5.老师带来一个球,老师把它放到瓶子里,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6.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并得出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设计意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 通过玩一玩、 画一画 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1.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把水倒来倒去,现在我们如果把水龙头打开,水会怎么样了?(水 会流得到处都是。 )那你能抓住水吗?谁来试一试,尽你所能抓住水。 (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水 抓不住,从边缘流下来了。 ) 2.小结:水会流动

    36、。 3.自然界中的水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用手背来模拟一下,把手背倾斜一些,我们在手背 顶端滴一滴水,水会怎么流动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 4.学生利用滴管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通过视频了解滴管的使用。 )教师再次示范滴管的使 用。 5.学生汇报。 6.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欣赏自然界中水的流动。 ) 7.谁能根据气泡图来说说水的特征了? 设计意图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 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教学后记】 5 5. .玩转小水轮玩转小水轮 【教材分析】 玩转小水轮是苏教 2017 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水的教学单

    37、元中的第二课的内容,属 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范畴。本课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在学习了第一课认识水会流动的 特点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制作小水轮” , “让小水轮转起来” “流水能帮我们做什么”等活动进一 步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认识流水的力量,进 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着力点在技术领域,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到研究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 转得更快,在探究的过程中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在玩儿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 办法,渗透对比实验的条件,在探究中发现,通过课堂中图片、视频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人类对 水利

    38、资源的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的求知欲。但一年级同学刚接触科学不久,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1 1.知道流水有力量,水位越高,水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 科学探究 1.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 科学态度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流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流水有力量。 【教学难点

    39、】 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及相关视频。 学生小水轮玩具,铁架台,盛满水的水槽、空水槽、一次性杯子、烧杯、抹布。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学习了轮子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吗?轮是什么样的? 2.如果把外面的一圈去掉,它还是一个轮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回忆什么是轮,为下一环节进行知识铺垫。 二、认识轮 1.(出示小水轮)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玩具,它是不是一个轮?仔细观察一下它是由几部 分组成的? 2.小组活动:观察轮 3.小组探究轮的构造。 设计意图小玩具对于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

    40、力, 这股吸引力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 课堂中来。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小水轮的结构,逐步养成学会观察的良好科学品质三、 让小水轮动起来 1.让轮动起来 (1)讨论:让轮动起来的方法。 (2)交流: 让轮动起来的方法:用嘴吹、用手拨、用沙子、用水等。 (板书:吹、拨、冲水.) (3)学生领取轮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尝试用吹、用手拨动让轮转起来。 (4)提问:为什么手用力碰一下,用力吹一口气,轮就会转动? (手有力量,用力吹的气 有力量,所以能使轮转动。 ) 2.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1)活动:出示水槽,利用水让轮转动起来。 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盆水, 把轮放在空水槽上, 你能不能利用水让

    41、你们的轮动起来呢? 利用水的力量让轮转动起来时,它就是一个小水轮,我们今天就来玩一玩这个小水轮(揭示课题) 那你准备怎样用水让小水轮转起来呢? (2)你发现了什么?提问:为什么倒下去的水也能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倒下去的水是流动 的水,流水具有力量,所以能让小水轮转动起来) (3) 为什么有的小水轮转的快?有的小水轮转的慢呢?你认为小水轮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 系? (4)生讨论后交流:水提的高一些水倒多一点,小水轮也会转得更快。 12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扶好水杯,对准叶片,仔细观察,最后要把水擦干净,整理 好实验桌。 (6)学生分组实验:同样的杯子水提的高一些,小水轮转得更快。 (7

    42、)交流小水轮在什么情况下转得更快:把水从高处倒下来,倒在叶片上,小水轮会转得更 快。 (8)提问:为什么水高一点小水轮要转得快一些? (9)学生分组实验:小孔大的杯子,水流的更多,小水轮转得更快 (10)为什么水流多一些小水轮转得快一些? (11)小结:流水是有力量的,水越高力量也就越大,水越多力量也就越大。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学生已经知道流水具有力量能使小水轮动起来的基础上增加难度。 通过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水位越高,水量越大流水的力量越大,小水轮 转得越快。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课后拓展 1.延伸: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

    43、地方运用了流水有力量的原理。 2.出示图片: (1)水磨坊(2)三峡发电站。 小结:人们利用流水推动前进,用流水发电来节约能源。 3.除了用水,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物体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吗?师演示用沙、豆子、米使小水轮 转动。 4.作业:利用胡萝卜、塑料片、铁丝做一个小水轮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流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水力资 源带来的方便,加深学生对流水有力量的理解。课后尝试制作小水轮,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的乐 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后记】 6 6. .盐和糖哪儿去了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

    44、慢化掉,类似这 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 溶解在水里了。本课从观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 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 关内容的兴趣。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 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 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 最大的之一,通过静置、过滤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立对“面粉很难溶

    45、解在水里”的认识, 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明晰。第三个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学情分析】 本课从观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 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 趣。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13 的求知欲。但一年级同学刚接触科学不久,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科学探究 1.能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科学态度

    46、1.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 解问题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一:盐、红糖各 1 份,水 2 杯,搅拌棒 2 根,布一块;分组材料二:面粉 1 份,水 1 杯,玻璃棒 1 根;分组材料三:过滤装置 2 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动画: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故事

    47、:勤劳的驴子 背着几袋沉甸甸的盐,累的呼呼直喘气,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喝了两口水, 一不小心, “扑通”一声摔到了小河里,驴子赶紧站了起来,奇怪,它觉得背上的重量轻了不少, 驴子高兴极了, “看来,这河水是有魔力” 。河水真的有魔力吗?你能帮驴子找到答案吗? 2.提问: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小毛驴背的糖和盐变轻了,那么糖和盐去哪里了?(学生 讨论) 3.引导学生聚焦“溶解”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今天给你们准备了盐、红糖、沙子,如果把这三种物质 放入

    48、水里,会怎么样?到底你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哪位同学记得刚刚老师是怎 么操作的? 学生汇报 2.(你观察的真仔细,有当科学家的潜力。 )回顾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清楚操作方法。 3.如果想要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还需要你们的耐心把加了这三种物质的水静置 3 分 钟(PPT 出现“静置”二字) ,哪位同学知道静置的意思?(搅拌一会儿后,放在那儿不动它) , 这 3 分钟里,请你仔细观察烧杯里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在活动手册的第 6 页。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盐和糖不见了,沙子在杯底) 6.盐和糖都不见了,它们还在水里吗?你

    49、怎么证明?(看颜色,尝味道) 7.提示: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盐和糖是可以食用的, 实验器材也是消毒了的, 所以可以尝, 但平时不了解的物品不能随便尝? 8.轻轻的用小棒蘸一点来尝吧。什么味道? 9.小结:像盐和糖这样放在水里不见了,而水变咸了或变甜了,这种现象叫溶解。盐和糖能 14 溶解于水,而沙子不能溶解于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颜色和平时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将盐、红糖、沙子分 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三、观察并比较绿豆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小马驮着绿豆和面粉要过河,那绿豆和面粉会不会也被水溶解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 测绿豆不会溶解,面

    50、粉会溶解在水中。 ) 2.演示绿豆加入水里,并搅拌,让学生体验绿豆不能溶解在水中。 3.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 学生汇报。你能不能看 到面粉小颗粒? 4.指导学生将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纱布上,进行过滤,并观察,同时思考:面粉有 没有溶解在水中? 5.学生汇报实验发现:加了面粉的水倒在布上,布上留下了少量面粉,而将盐水倒在布上, 没有留下盐颗粒。因此,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6.老师还给大家一杯水,观察一下静置后的加了面粉的水,你有什么发现? 7.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杯底有一些白色沉淀,说明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8.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0233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