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ppt—语文统编版(2020)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1100920
  • 上传时间:2021-02-22
  • 格式:PPTX
  • 页数:85
  • 大小:1.0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ppt—语文统编版(2020)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新教材】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ppt语文统编版2020必修上册 第八 单元 词语 积累 解释 课件 ppt 语文 统编 2020 必修 上册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词语积累 与词语解释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丰富词语积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 力。 2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3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用法,正 确选择、使用词语。 4探究词语使用的艺术,恰当用词。 学习内容: 一、丰富词语积累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一、丰富词语积累一、丰富词语积累 1、了解词语、了解词语“家族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让积累更加有效 实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例如: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人

    2、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事物的:日、马、计算机、纸张、道德、法律指事物的:日、马、计算机、纸张、道德、法律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刚才、现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刚才、现 在在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 (单纯的)(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 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行为

    3、、动作、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 词。例如:词。例如: 表示行为动作:表示行为动作: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 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消失变化:表示存在消失变化:存在、在、有、等于、发生、存在、在、有、等于、发生、 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 希望、害伯、担心、讨厌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表示判断:是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

    4、):能、能够、会、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 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 得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 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 回去,开去、过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 “尝试”的意思,

    5、是时态的表示法。“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看看看 想想想想想想 试试试试试试 讲讲讲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是”“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 “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

    6、、 “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 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 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 好”。好”。 2“有”“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

    7、错)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受伤没有?(对) 3能愿动词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能愿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不敢 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 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 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

    8、主观意愿和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 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例如“我们一定要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 气气应该应该 暖和了”。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 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 一本一本 书”、“拿书”、“拿一本书”、“拿一本书”、“拿一本书一本书”。 (三)形容词(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

    9、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 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 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 冷、热、坚固、平常冷、热、坚固、平常/红、绿、红、绿、 表形状的: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平坦、长、短、大、小、粗、细、平坦、 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 碌、黑不溜秋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快、慢、生动、熟练、轻松、

    10、清 楚、马虎、干脆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 少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 “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 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 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 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

    11、他形式“黑咕隆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 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单音节: AA式式 高高高高(的)高高(的) 大大大大(的)大大(的) 红红红红(的)红红(的) 慢慢慢慢(的慢慢(的) 双音节:双音节:AABB式式 老实老实老老实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齐整整齐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楚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方大大方方大大方方 或或A里里AB式式 马虎马虎马里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涂胡里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张慌里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气小里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

    12、度适中,兼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 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端正、纯洁、坚 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 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 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 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着

    13、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 “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 状态,也应看作动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 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 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 数、分数、概数。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

    14、成,如“一倍、五倍、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 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 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 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 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 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 (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个)”。此外,“三两(个)”。“三

    15、五(个)” 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 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 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 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倍数只能用于

    16、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 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 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 有一套习惯用语。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不包 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 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四倍”,不

    17、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包括底数, 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 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指差额。例如从十 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 倍”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减

    18、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指减少后的 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 一”。一”。 (五)量词(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尺、丈、升、斗、两、斤、磅、吨、 分、亩、顷、刻、元、角、米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个、位、件、本、间、把、条、根、

    19、棵、 张、匹、块、片、张、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 首首 集体单位: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 串、打(串、打(d)、伙)、伙 不定单位:不定单位:些、点些、点 (2)有借用的,如:)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 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 段,如“一口剑、一枝

    20、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 子”。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架次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 “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 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 行一百公里,

    21、叫“三百吨公里。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同吨公里。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 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 “五十秒立方米”。“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 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 遍”“哭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

    22、”“走一趟”的“次、遍、 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 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 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 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 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

    23、 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可分三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 们”或“咱们”。们”或“咱们”。 第二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第二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 “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 “您诸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 “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 指物。指物。

    24、“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 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 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 “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 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 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 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

    25、“包括 式”。例如:式”。例如: 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例“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双方,例双方,例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 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 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 怎么样、多

    26、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近近指)指)这、这儿、这里、这这、这儿、这里、这 些;(些;(远远指)那、那儿、那里、那些;这指)那、那儿、那里、那些;这 会儿、那会儿、这么些、那么些、这么、会儿、那会儿、这么些、那么些、这么、 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 么、那么么、那么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 词。词。 表程度的: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

    27、、十分、极其、格外、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 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 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 一齐、一概、一律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 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 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

    28、、一直、一向、向来、从来、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 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 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 不用(甭)、不妨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 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 果

    29、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副词的语法功能副词的语法功能 1.“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 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 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你没有你没有诗经诗经吗?(动)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 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末,也不能单独用

    30、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2.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 心分辨。例如:心分辨。例如: 雨后青山格外秀丽。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这件衣服特别好看。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 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词性。例如:

    31、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 “(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 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 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 “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 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 词。词。 3.“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 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

    32、副词。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 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 两组词:两组词: 甲甲 乙乙 白布白布 白跑一趟白跑一趟 老朋友老朋友 老说不完老说不完 怪事怪事 怪好看怪好看 净水净水 身上净是泥身上净是泥 (二)介词(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 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 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从、自从、打、到

    33、、在、当、当着、于、 趁、乘、随着、赶、临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从、自、打、往、朝、向、到、 在、于、由、沿着、顺着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 经、通过、根据、据、以、将、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就、凭、用、靠、 拿拿 表原因、目的的: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对、对于、关于、替、同、与、 跟、和、给、叫、让、被、将、跟、和、给、

    34、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表排除的:除了、除非除了、除非 介词的语法功能介词的语法功能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谓前是状谓后是补谓前是状谓后是补)例如:)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从早上作(表时间),(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

    35、“的”。例如: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 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 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例如: 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他在家里(动词)他在家里(动词)

    36、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对”和“对于”的区别对”和“对于”的区别 对对 “对”和“对于”大体上有两种用法,它们构成的介“对”和“对于”大体上有两种用法,它们构成的介 词短语,一是表示动作的对象,二是表示同动作有关的事词短语,一是表示动作的对象,二是表示同动作有关的事 物。也就是说一种可能受句中主要动词的支配,一种不受物。也就是说一种可能受句中主要动词的支配,一种不受 句中主要动词

    37、的支配。如:句中主要动词的支配。如: 他也不止一次和战士谈过话,但似乎都没有和这个青他也不止一次和战士谈过话,但似乎都没有和这个青 年战士共同劳动的几个钟头中,对一个战士的思想感情了年战士共同劳动的几个钟头中,对一个战士的思想感情了 解得这么真切。(受主要动词支配)解得这么真切。(受主要动词支配) 我想起这些往事,心情激动,对未来充满了无比的信心。我想起这些往事,心情激动,对未来充满了无比的信心。 (不受主要动词支配)(不受主要动词支配) (三)连词(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 “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和、跟、同、与、而、

    38、而且、及、以及、 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 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 此”等。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 词两种用法。例如:词两种用法。例如: 我和他都去过。(连词)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和他和他去北京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 时,口语常用“跟”,

    39、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 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 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 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

    40、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 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 “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 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 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不

    41、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 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四)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 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得、地、所结构助词:的(底)、得、地、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

    42、了(而已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 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 声“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 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

    43、“地”,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 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 更加清楚明白。例如: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 “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 喂、嗯”等。喂、嗯”等。 哈哈!我猜着了。哈哈!我猜着了

    44、。 唉呀!这么大的西瓜!唉呀!这么大的西瓜! 哦,我想起来了。哦,我想起来了。 喂!现在开会了。喂!现在开会了。 嗯!我马上就去。嗯!我马上就去。 (六)拟声词(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 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 吱吱、咪呜等。吱吱、咪呜等。 概念概念 熟语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 其结构的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类型类型 主要包括

    45、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 歇后语歇后语。 来源来源 (1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 言;言; (2 2)来自书面语言)来自书面语言 特点特点 (1 1)结构上的稳固性)结构上的稳固性 (2 2)意义上的整体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成语:成语:成语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过成语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过 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固定短语,具有简,具有简 洁有力、凝练深刻、生动传神等特点。洁有力、凝练深刻、生动传神等特点。 成语来源成语来源有四个方面:有四个方面: 1.1.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如古

    46、代神话、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画蛇添足、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等。守株待兔等。 2.2.历史故事,如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完璧归赵、四面楚歌破釜沉舟、完璧归赵、四面楚歌 等。等。 3.3.古代诗文,如古代诗文,如勾心斗角、闻过则喜、祸起萧墙勾心斗角、闻过则喜、祸起萧墙 等。等。 4.4.民间的口头俗语,如民间的口头俗语,如七上八下、狼子野心、千七上八下、狼子野心、千 方百计方百计等。等。 注:注:了解成语出处,对于把握其意义有重要了解成语出处,对于把握其意义有重要 作用。作用。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短小定型的习惯的习惯 用语。用语。 例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例

    47、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 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 罪羊、跑龙套、拍马屁、小心眼、耍嘴罪羊、跑龙套、拍马屁、小心眼、耍嘴 皮、眼中钉等等。皮、眼中钉等等。 注:注:惯用语以惯用语以三字格三字格为主,几为主,几 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贬 义义的较多。的较多。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练通俗简练而而含义含义 深刻深刻的固定语句。的固定语句。 例如例如: 1.: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48、 3.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注注: :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和和 劳动经验劳动经验,是生活的“大百科全书”。,是生活的“大百科全书”。 格言:格言:是具有是具有哲理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的言简意赅的语 句。句。 例如:例如:1.1.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 2.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3.事实胜于

    49、雄辩。事实胜于雄辩。 4.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 群众的集体创作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格言往往是古今中外古今中外 的名人名言的名人名言。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是由近似谜面、谜底谜面、谜底两部分组两部分组 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其本义 在后半部分在后半部分。 例如:例如:1.1.飞蛾扑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自取灭亡 2.2.大海里捞针大海里捞针无处寻无处寻 3.3.腊月里的萝卜腊月里

    50、的萝卜冻(动)了心冻(动)了心 4.4.孔夫子搬家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尽是书(输) 5.5.周瑜打黄盖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注注: :歇后语一般分为歇后语一般分为比喻类比喻类, ,前半部分是一前半部分是一 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谐音 双关类双关类, ,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 达意思;达意思;故事类故事类。 3、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 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 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课件ppt—语文统编版(2020)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00920.html
    alice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