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6课《登泰山记》课件ppt(42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1100001
  • 上传时间:2021-02-22
  • 格式:PPTX
  • 页数:56
  • 大小:8.3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6课《登泰山记》课件ppt(42张PPT).ppt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登泰山记 2020 统编 必修 上册 第七 单元 16 泰山 课件 ppt 42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第16课 登泰山记 泰山,泰山,五岳之首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古往今 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 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如孔子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如孔子“登泰山登泰山 而小天下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的壮志,而 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

    2、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 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 文化之美。文化之美。 姚 鼐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 式等文言知识点;式等文言知识点; 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 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 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五岳”之

    3、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 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 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 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 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 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 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泰山五岳独尊五岳独尊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 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 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 曲阜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泰山泰山五岳独尊五岳独尊 泰山自然景观独

    4、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 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 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 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 征。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日 出 美 景 图 泰 山 为 何 能 成 “ 五 岳 之 首 ” 五岳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说一说与说一说与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 孟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 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 李斯 泰山不让

    5、微尘,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 或轻于鸿毛。或轻于鸿毛。 安如泰山安如泰山 稳如泰山稳如泰山 泰山泰水泰山泰水 泰山北斗泰山北斗 蚂蚁搬泰山蚂蚁搬泰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压顶不弯腰 人心齐人心齐, ,泰山移泰山移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 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作者的情怀

    6、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观点,即景即景抒情,抒情,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记记 课内学过的作品有:课内学过的作品有: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东晋陶渊明 唐柳宗元 宋范仲淹 宋欧阳修 走进作者走进作者 字字姬传姬传,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惜抱轩而被而被 人称为“人称为“惜抱先生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散文家,桐城派桐城派集大成集大成 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因这三人都是因这三人都是 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乾隆二十

    7、八。乾隆二十八 年年(1763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 乾隆三十九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 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 花、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花、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 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 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温润清新,有文采

    8、,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 物之一。著有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古文辞类纂 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1732173218151815) 姚鼐 学派简介学派简介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 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 创始人是方苞创始人是方苞,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 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 他要求文章内容和形

    9、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他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 为尚,反对冗辞为尚,反对冗辞。刘大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 的理论的理论,姚鼐,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义 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在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 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 读文正音读文正音 山麓山麓 雕砌雕砌 山巅山巅 徂徕徂徕 悬崖悬崖 石磴石磴 须臾须臾 摴蒱摴蒱 戊申戊申 岱祠岱祠 姚鼐姚鼐 绛皓绛皓 膝盖膝盖 石罅石罅 佝偻佝偻 若偻若偻 c li l q di

    10、n xun y dng x y ch p w shn di c ni jing ho x gi xi gu lu l 十 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理清文章思路并用 一句话概括每节内容,确立中心发言人。一句话概括每节内容,确立中心发言人。 第一段第一段 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段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 第三段第三段 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

    11、景象。 第四段第四段 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 第五段第五段 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 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小结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 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 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汶水 济水 山南水北为山南水北为阳阳 山北水南为山北水南为阴阴 标出本段中的表方位和地点的词,

    12、并列标出本段中的表方位和地点的词,并列出出方位图方位图。 研读研读第一段第一段 泰山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 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泰山泰山的南面,汶河的南面,汶河向西向西流去;泰山的流去;泰山的 北面,济水北面,济水向东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流去。南面山谷的水 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 水。水。处在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分界处的, 是春秋战国时齐国是春秋战国

    13、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介词,在 分界 古长城 小结小结 作者概括介绍了作者概括介绍了_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点 出出_位置,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作者采用位置,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作者采用 由由_到到_再到再到_的写法。的写法。 泰山泰山 日观峰日观峰 面面 线线 点点 汶水和济 水的分流 日观峰 (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亲爱的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亲爱的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 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登上泰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登上泰山, 一览众山小吧!一览众

    14、山小吧! 姚 鼐 研读研读第二段第二段 余余以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乘风雪,历齐河、长清,风雪,历齐河、长清,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限,至于至于泰安。泰安。是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月丁未,与知府朱孝 纯子颍由南纯子颍由南麓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磴,其级七千,其级七千有有余。泰余。泰 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循 以入,道以入,道少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

    15、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 经中岭及山巅,崖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云。道中迷雾冰滑,。道中迷雾冰滑, 磴磴几几不可登。不可登。及及既上,苍山既上,苍山负负雪,明雪,明烛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 水、徂徕如画,水、徂徕如画,而而半山半山居居雾若带雾若带然然。 介词,在 趁,冒着 界限 到达 这 山脚 石阶 同“又” 沿着 顺着 (之,代中谷) 少于, 形作 动 顺承,就 名作 状, 像门 槛一 样 句末 语气 词, 无实 义 几乎 等到 背、覆盖 名

    16、作动,照 顺承 停留 的样子 译文译文 我我在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风雪启程,经过齐 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的界限界限,到达到达泰安。泰安。 这这月丁未日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 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石阶,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 有三有三条山谷,条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其中中谷

    17、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 水。我起初水。我起初顺着顺着中谷中谷进山。道路不进山。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的 山谷走山谷走,就到了泰山,就到了泰山的山顶。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的山谷进入, 道路中有座天门。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为“天门溪水”,是我“天门溪水”,是我 没有到过的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的像门槛一样的挡在路上的山挡在路上的山 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崖,世上人都称

    18、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 乎无法攀登。乎无法攀登。等到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覆盖着白雪,雪光白雪,雪光照亮照亮 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 丽的山水画,丽的山水画,停留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作者作者何时何时何地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圈?圈划第二段中出现的地点,划第二段中出现的地点, 根据内容根据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概括作者路线图

    19、,概括作者到达到达目的地看到目的地看到的的景色景色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南麓南麓登山登山 循循中谷中谷 复循复循西谷西谷 遂至其遂至其巅巅 越越中岭中岭 泰安泰安 京师京师 登山时间、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地点: 京师泰安 登山路线: 由南麓由南麓入中谷入中谷越中岭越中岭循西谷循西谷至至山巅山巅 山巅景色: 苍山负雪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明烛天南 晚日照城晚日照城 汶水、徂徕如画汶水、徂徕如画 半山居雾若带然半山居雾若带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 苍山负雪图 泰山夕照图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

    20、晚日照城郭,汶水、徂“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 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作者描写这两幅图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作者描写这两幅图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 “负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雾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苍山苍山负雪,明烛天负雪,明烛天南南 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如画,

    21、而,而半山居雾若带半山居雾若带然然 上 下 远 近 高峻 雄浑 壮阔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苍山负雪图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望晚日照城郭,汶水、 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 若带然若带然。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 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

    22、,雪的洁白增添了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 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 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真是“红妆素裹,分处妖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真是“红妆素裹,分处妖 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 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研读研读第三段第三段 戊申戊申晦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

    23、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极天云一天云一 线异色,线异色,须臾须臾成五成五采采。日上,。日上,正赤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或曰,曰, 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绛皓驳色,而皆若,而皆若偻偻。 戊申日月底这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 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 弥漫,逐渐看到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似的东西,那是山峰

    24、。天边 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 阳升上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 有的没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阴历每 月最后 一天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古今异义词,古:逐渐、渐渐;今:稍微 尽头 片刻, 一会 儿 “彩” 大红色 有人 有的 驼背 探究探究 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 写景物变化的?描写

    25、了怎样的胜景?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山 顶 观 日 出 山 顶 观 日 出 日出前日出前 日出时日出时 日出后日出后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 待日出待日出稍见稍见须臾须臾日上日上回视回视 展现出一幅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的图画。 主要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描写? “白若摴蒱”“白若摴蒱” “正赤如丹”“正赤如丹” “绛皓驳色”“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而皆若偻” 比喻、拟人手法比喻、拟人手法 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 十分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十

    26、分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时 日出后 研读研读第四段第四段 亭西有亭西有岱祠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是 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失。僻僻不不当当道者,道者, 皆不及往。皆不及往。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又有一座 碧霞元君庙。皇帝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就在 碧霞元君庙的东面。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这一天一天,观看,观看了路上的石了路上的石 刻,刻,都是从唐朝都是从唐朝

    27、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 的石碑都已经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模糊或缺失了。那些了。那些偏僻偏僻不不在在路路 边的边的石刻,石刻,都都没来得及去看没来得及去看。 碧霞元君 这 唐高宗年号 模糊或缺失 偏僻 在 探究探究 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岱祠 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道中石刻 研读研读第五段第五段 山多石,少土;石山多石,少土;石苍苍黑色,多黑色,多平方平方,少,少圜圜。少杂树,多松,。少杂树,多松

    28、, 生石生石罅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音迹。至至日观数里内无日观数里内无 树,而雪与人膝齐。树,而雪与人膝齐。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青黑色,大多是黑色,大多是平整的平整的、方方 正的正的,很少有,很少有圆形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都,都生长在石头的生长在石头的缝缝 隙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声音 和踪迹和踪迹。到到日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 一

    29、样平齐。一样平齐。 深青色、深绿色 平整方正 圆 石缝 声音和踪迹 到 探究探究 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三多: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多石;多平方;多松 三少三少: : 少土;少圜;少杂树少土;少圜;少杂树 三无: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无树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无树 泰 山 九 怪 图 1 1、突出、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 2 2、泰山、泰山之冬的静美之冬的静美 小结小结 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 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

    30、特征。虽无 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 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 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交代记游人,游记的常用格式。 总写泰山地理形势、位置总写泰山地理形势、位置 记叙登泰山的经过记叙登泰山的经过 描写泰山日出描写泰山日出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介绍泰山人文景观 介绍泰山自然景观介绍泰山自然景观 时间、路径时间、路径 周围山川地势周围山川地势 山顶所见山顶所见 险峻险峻 瑰丽瑰丽 雄浑雄浑 神秀神秀 壮美壮美 日出前日出前风、雪、云风、雪、云 日出时日出时形、色、

    31、光形、色、光 日出后日出后色色 建筑建筑 石刻石刻 悠久悠久 (略写)(略写) 壮观壮观 (详写)(详写) 全文总结全文总结 泰山巍巍,天寒路险,作者却顶风冒泰山巍巍,天寒路险,作者却顶风冒 雪,毅然登临,领略到了独得之乐。雪,毅然登临,领略到了独得之乐。 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你有何感悟?你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你有何感悟?你 还能由此联想到什么?还能由此联想到什么? 自然山水自然山水 安安放心灵放心灵 暂将心灵寄山水,神与物契我自安暂将心灵寄山水,神与物契我自安。 苏轼苏轼“夜游赤壁”“夜游赤壁”对比对比 姚鼐姚鼐“登山临雪”“登山临雪” 苏轼被贬黄州,苏轼被贬黄州, 仕途坎坷,人生仕途坎坷,人生

    32、 低谷,夜游赤壁低谷,夜游赤壁, 把悲喜之情与把悲喜之情与 超然物外的人生超然物外的人生 之理融入赤壁之理融入赤壁 “水月”中“水月”中 , 实现了乐观豁实现了乐观豁 达的精神突围达的精神突围。 姚鼐姚鼐养亲养亲辞官,辞官, 仕途尽头,人生仕途尽头,人生 路口,登山临雪,路口,登山临雪, 把赞美之情与把赞美之情与 攀登以历绝美的攀登以历绝美的 人生之理融入苍人生之理融入苍 山山“风“风雪”中雪”中, 实现了超然洒实现了超然洒 脱的心灵安放。脱的心灵安放。 异中有同异中有同 情感情感变化,变化,蕴含的哲理,创作目的蕴含的哲理,创作目的 赤壁赋赤壁赋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 情感变化 乐悲乐 喜悦洒脱

    33、蕴含的哲理 超然物外 以历绝美 创作目的 精神突围、豁达成熟 心灵安放、华丽转身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苏轼:在矛盾中走向理性苏轼:在矛盾中走向理性 旷达旷达 姚鼐:在激荡中走向淡定姚鼐:在激荡中走向淡定 自足自足 情景交融 在山水中寄托了苏轼和姚鼐经历人生大转折时, 复杂而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积累多义字多义字 居 A A 半山居雾若带然半山居雾若带然 B B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C C 居十日居十日 D D 居庙堂之高居庙堂之高 E E 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F F 其居仅仅足其居仅仅足 停留 居住 过 处在 坐 住所 限

    34、 A A 越长城之限越长城之限 B B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C C 牵牛织女遥相望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尔独何辜限河梁 D D 皆不可限以时月皆不可限以时月 E E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界限,城墙 像门槛一样 阻隔 限制 限度 A A 回回视日观以西峰视日观以西峰 B B 下下视其辙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登轼而望之 C C 子孙子孙视之不甚惜视之不甚惜 D D 其其人视端容寂人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E E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哉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积累多义字多义字 视 看 审察 对待 眼力,目

    35、光 比照,比较 坐 A A 与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B B 以以谋叛坐之谋叛坐之, ,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 C C 因因击沛公于坐击沛公于坐, ,杀之杀之 D D 停车停车坐爱枫林晚坐爱枫林晚 与“站”相对,坐在 判罪 通“座”座位 因为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积累多义字多义字 始 A A 余始循以入余始循以入 B B 庭中始为篱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已为墙, ,凡再变矣凡再变矣 C C 至丹以荆卿为计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始速祸焉 D D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开始 最初 才 开头、开端 阴 A A 其其阴,济水东流阴,济水东

    36、流 B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C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使 山的北面 阴天 暗中,暗地里 乘 A A 自自京师乘风雪京师乘风雪 B B 公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与之乘,战于长勺 C C 于是于是乘其厉声以呵乘其厉声以呵 D D 然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冒着 乘坐 趁 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 1 1、泰山、泰山之阳,汶水西流之阳,汶水西流 2 2、其、其阴,济水东流阴,济水东流 3 3、明、明烛天南烛天南 4 4、道、道少半,越中岭少半,越中岭 5 5、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6 6、山、山多石,

    37、少土多石,少土 7 7、极、极天云一线异色天云一线异色 (西(西向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 (东东向东向东,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 ) ( (烛烛照亮照亮,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 ( (少少少于少于,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 ( (限限像像门槛一样,名词作状语门槛一样,名词作状语 ) ) ( (少少少有少有,形容词作,形容词作动词动词) ( (线线像像线一样,名词作状语线一样,名词作状语 ) )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积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 1、须臾、须臾成五采成五采 2 2、石、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 3、其、其级七千有余级七千有余 采

    38、:彩采:彩 圜:圜:圆圆 有:又有:又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积累通假字通假字 至于至于 稍稍 平方平方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积累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古古:到达。今:表另提一事;表发展到某种程度:到达。今:表另提一事;表发展到某种程度。 古古:渐渐,逐渐。今:稍微,略微:渐渐,逐渐。今:稍微,略微。 古古:平整方正。今:数学名词。:平整方正。今:数学名词。 文言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积累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亭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东自足下皆云漫。( ) 余始循以入。(余始循以入。( )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 判断句判断句 省略句,“以”后省“之”省略句,“以”后省

    39、“之” 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随堂测随堂测 1 1、下列、下列句子中对加划线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句子中对加划线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当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余余以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稍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世皆谓之天门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句末语气助词)(句末语气助词) 及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而半山而半山居居雾若带然(停留)雾若带然(停留) A.A. B.B. C.C. D.D. A A 稍:稍:渐渐渐渐 及:及:等到等到 2

    40、 2、选出、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五采 B B.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C.绛皓驳色,而皆若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偻 D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3、下列句中红色词语、下列句中红色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A.郦道元郦道元所谓所谓环水也环水也 B.B.而半山居雾而半山居雾若若带然带然 C.C.与子颍与子颍坐坐日观亭,待日出日观亭,待日出 D.D.石苍黑色,多石苍黑色,多平方平方 C C A A.“.“采”通采”通“彩

    41、”“彩” B B.“.“圜”通圜”通“圆”“圆” D D.“.“受”能“受”能“授。授。 D D D D.“.“平方”是平方”是“平整方正”“平整方正” 随堂测随堂测 4 4、下列、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 A.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 B.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C C 日日:每天,:每天,名作状名作状 烛烛:照亮,:照亮,名作动名作动 绳绳:约束,:约束,名作动名作动

    42、 随堂测随堂测 5 5、指出下列句中“限”的、指出下列句中“限”的词义词义。 A A、越长城之限(、越长城之限( ) B 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 C C、牵牛织女遥相望、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尔独何辜限河梁( ) D D、皆不可限以时月(、皆不可限以时月( ) E E、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界限界限 像像门槛门槛一样一样 阻隔阻隔 限制限制 限度限度 6 6指出下列句中“坐”、“阴”的指出下列句中“坐”、“阴”的词义。词义。 坐:坐:A A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 ) B B项王则受璧,置之

    43、坐上(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C C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D D王曰:“何坐王曰:“何坐?”?”曰:“坐盗。”(曰:“坐盗。”( ) 阴阴:A A其其阴,济水东流阴,济水东流( ( ) ) B B朝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夕阴,气象万千( ) ( ) C C孙膑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 ( ) ) 与与“站”相对,坐在“站”相对,坐在 座位座位 因为因为 犯罪犯罪 山山的北面的北面 阴天阴天 暗中暗中,暗地里,暗地里 7.7.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A.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 B B. . 余始循以入余始循以入 C.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D.今所经中岭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山巅,崖限当道者限当道者 省略句省略句 判断句判断句 定语定语后置后置句句 随堂测随堂测 D D 宾语宾语前前置句置句 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6课《登泰山记》课件ppt(42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1000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