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科版(三下)科学3.6地球的形状(ppt课件+教案+练习+视频素材).rar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 6 课 地球的形状习题 1、填空题。 1. 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个_。 2.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_的,地是_的。 3. 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_,然后看到 _。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_的。 4.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_形的。 5. 1519 年.航海家_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接受厂_的观点。 6.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_认为地球是_。 7. 古希腊学者_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_或_ 的形状。 2、判断题。 1. 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 2. 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浑天说思想,即天似鸡蛋,地似蛋黄。( ) 3. 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 4.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 ) 5. 我们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无法验证地球的形状。( ) 6. 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7. 关于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说“是正确的。( ) 8. 太阳、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 ) 3、选择题。 1.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2. 1961 年苏联宇航员( )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第一次在遥远的太 空中观察到地球。 A.杨利伟 B.费俊龙 C 尤里加加林 3. 在研究“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实验时,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它 是在( )上移动;先观察到船模帆的顶部,之后又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他是在( )上移动。 A.球面 B.平面 C.球面和平面都有可能 4. 他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球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 )。 A.圆形的 B.方形的 C.都有可能 5. 通过阅读了解到,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 A.球体的 B.方的 C.无法判断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看船行驶,始终能同时看到帆顶和船身 B. 当船进港时,先看到船身,再看到帆顶 C. 当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7. 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正方体 B.球体 C.圆柱体 4、画图题。 为了找到地球球形的证据,选用正方体和球体做实验。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投射的影子,把影子 画下来。 正方形投射的影子 球体投射的影子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太空城 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航天站起步和发展的时期,一些科学家乐观地认为,在航天站的基础上很 快就会建设太空城,凭借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太空能源,太空城将自给自足地独立发展。以 达到向太空移民的目的,描绘出了一幅人类融入太空的美好景象。 人类融入太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阳光、空气、水和食物的供应、辐射防护以及重力适应等。为 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博士设计了“奥尼尔三号岛”,此岛的总体外形像两把并列张开的没 有伞衣的大伞。伞柄是两个巨大的圆筒,直径 6500 米,长 32000 米,为居住区,可容纳百万人。 在圆筒四周对称设置四面玻璃窗,窗外是盖板,盖板内侧是阳光反射镜,合上盖板,遮住阳光, 里面是黑夜;盖板张开,阳光反射镜将阳光折射进圆筒,里面就是白天。调节盖板的张角,可以控制 阳光的强度。 整个太空城是一个巨大的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可以解决空气和水的循环供应问题;食物供应则 由设置在伞盖边缘的一个个农牧业舱室解决,将众多的舱室调节成不同的春夏秋冬季节轮回,使任 何时候都有四季蔬菜、瓜果和肉蛋供应。辐射防护则可由居室的金属结构外壳解决。为了解决重力 问题,在两个居住圆筒之间有传动带相连,使它们以两分钟一圈的速度旋转可产生与地球重力相当 的人造重力。太空城的能源则由太阳能解决。 通过阅读,太空城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_、_、_和 _辐射防护以及重力适应等。 参考答案: 一、 1. 球体 2. 圆 方 3. 帆顶 船身 圆形 4. 圆 5. 麦哲伦 地球是球形 6. 张衡 浑天如鸡卵 7. 亚里士多德 球体 近球体 二、 1. 2. 3. 4. 5. 6. 7. 8. 三、 1. C 2. C 3. B A 4. A 5. A 6. C 7. B 四、 左边画方形,右边画圆形 五、 阳光 空气 水 食物供应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 6 6 课课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形状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三 学习 目标 1. 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3.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4. 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5. 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6. 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 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地探索。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感受人们在认知自然孜孜不倦的努力,体会技术进步对推 动科学认知的帮助。 难点 理解模拟实验是如何支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解释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微信吗?当你打开微信的时候,一 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 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熟悉。1972 年 12 月 7 日 由阿波罗 17 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著名地球照片。当时 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 45000 千米(28000 英里)之处。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出示高科 技图片。 学生自由回 答。 旨在激发学 生探讨科学 的兴趣。 讲授新课聚焦: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的呢?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 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例如天文 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 么高的科技,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 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 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则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早在 2000 多年前 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天 学生根据旧 知,交流回 答。 学生理解地 球的形状对 于我们来讲, 是一种知识。 但是对古人 来讲,它仅 仅是一种猜 地球是一个 球体,我们 知道这个事 实,得益于 我们的高科 技(天文望 远镜、卫星 技术等), 更得益于古 人对地球形 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个半圆 形的盖子,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 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 天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 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绕着大地,天穹就像 扣在盘子上的铜碗显然,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 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他们 对于地球形状的揣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 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探索: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 发展和对宇宙越来越多的探索,“天圆地方”的猜想被 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事实所否定。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 落以后究竟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 不解 ,也争论不休。 (1)张衡的“浑天说”。 直到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 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 壳之裹黄”。才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 浮在水中。后来,认为地球浮在空气中,因此有可能回 旋浮动。“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地球上, 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 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 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日月星辰的出没。“浑天说在中 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想。 学生观察、 体验、猜测。 交流猜测结 果。 状不断探究 过程。 旨在让学生 亲身体会, 才能将学生 代入古人的 角色,才能 去提出猜想 并寻找证据。 (2) 古希腊人的地球观。 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 体这一概念,但是他的这种概念仅是因为他认为球是所 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的,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 的。毕达哥拉斯在宇宙论方面,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 自己有关数的理论。他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他抛弃 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住部分的 边缘是圆弧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第一 个科学证据。亚里土多德还总结出三个科学方法来证明 地球品球体或近似球体,越在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 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着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 的星星。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 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 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 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有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在海边,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才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 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我们分别找材料做模拟实验。 实验 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 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则相反。帆船在平 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 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2)用地球仪模拟 地球,让帆船在地球议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 和出港的情况。(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4) 学生分组实 验操作、猜 测分享实验 结果。使学生理解 海边的人们 用望远镜观 察远方驶来 的船,总是 先看到帆顶 再看到船身; 出现月食时, 地球的投影 总是圆形的。 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 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 实验分析:(1)通过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和出港,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帆船沿着球体航行,帆船进港时总是 先看见“桅杆”(火柴) ,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看见的 情况则相反。(2)把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 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 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实验 2: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影子。 实验材料:光屏(纸板)、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 模型。 实验过程:(1)将正方体和球体分别放在手电筒和纸板之 间。(2)打开手电筒,观察两个模型在光屏(纸板)上成 像的形状。 实验现象:正方体木块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正 方形的,球体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圆形的。 实验分析: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景象,其 中地球是遮挡物,太阳是光源,月球是光屏。从不同角 度投射的影子都有弧度,在立体图形中能做到的只有球 体。 实验结论: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所以地球是球体。 观看视频资料。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 接受这个观点。直到 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 着一个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真正用实践 来证明地球是球体,是 16 世纪麦哲伦船队的壮举。当时 已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球体,许多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 都怀着这样的信念,麦哲伦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如 1961 学生听和看 麦哲伦航海 所经历的艰 辛的故事及 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 解环球航行 是如何证明 地球是球体。 年 4 月 12 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 1 号”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在宇宙中亲眼 目睹地球外貌的人,他的观察成了证明地球形状最直观、 最有力的证据。播放麦哲伦船队环球旅行航海线路及麦 哲伦航海旅行视频资料。介绍麦哲伦。 探讨: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 是球体? 模拟实验一: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出港时 则相反。而在水平的桌面上模拟时,一直能看到船身。 这可以推断出地球是球体。 模拟实验二:月食发生时,月球上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 的形状,这也说明地球是球体。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 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 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 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 船身隐没,然后才是帆顶。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 北走去,那么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 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 那么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 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更加证实了地球是球体。只要是 和太阳、月球有关的问题即可。例如太阳系、天体结构、 人类对太阳和月球的探索等方面。 拓展:人们是如何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的 学生反馈交 流:你能用 模拟实验观 察到的现象, 来说服“天 圆地方”说 的古人,哪 些信息证明 地球是球形 的? 梳理总结。 旨在锻炼学 生结合实验 结果有根据 地去论述的 能力,看重 学生的讲解 是否结合了 模拟实验的 观察,推测 过程是否具 有逻辑性。 总结人们认 识地球形状 的过程。 发现地球是 球体的真实 过程。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 球形状的过程,从古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到对特殊现 象从海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和月食看到地球 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伦的航海旅行, 最后从外太空看地球。我们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推进认知 的帮助,感受到人们不断求真的科学态度。 板书6 地球的形状6 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微信吗? 当你打开微信的时候,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 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 熟悉。 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 著名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45000千米 (28000英里)之处。 新知导入 天文望远镜 卫星科技 航天科技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 科学技术,例如天文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么高的科技 ,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代中国人则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早在2000 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 个半圆形的盖子 ,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是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 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 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天 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 绕着大地,天穹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 新知讲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显然,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 他们对于地球形状的揣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宇宙越来越多的探 索,“天圆地方”的猜想被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 事实所否定。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 究竟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 不解 ,也争论不休。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1)张衡的“浑天说”。 直到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 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才使人们对这 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 中。后来,认为地球浮在空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浑天说 ”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地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 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 ,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日月星辰的出没。“浑天说 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2)古希腊人的地球观。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体这一概 念,但是他的这种概念仅是因为他认为球是所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的 ,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的。 毕达哥拉斯在宇宙论方面,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 理论。他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他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后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 被地球的影子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体或 近似球体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亚里土多德还总结出三个科学方法来证明地球品球体或近似 球体,越在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 着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 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有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 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我们分别找材料做模拟实验。 实验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观察者眼睛 要平视观察 ! 驾驶员驾驶帆 船的速度要一 致,不要太快 !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 见的情况则相反。帆船在平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2)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议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 。(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4)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 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分析:(1)通过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和出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帆船沿着球体航 行,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火柴) ,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则相反。 (2)把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2: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影子。 实验材料:光屏(纸板)、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实验过程:(1)将正方体和球体分别放在手电筒和纸板之间。 (2)打开手电筒,观察两个模型在光屏(纸板)上成像的形状。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现象:正方体木块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正方形的,球体在光屏(纸板) 上呈现的影子是圆形的。 实验分析: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景象,其中地球是遮挡物,太阳是光源 ,月球是光屏。从不同角度投射的影子都有弧度,在立体图形中能做到的只有球体。 实验结论: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所以地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3 研究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3 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模拟实验。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 接受这个观点。直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 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这样,人 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真正用实践来证明地球是球体,是16世纪麦哲 伦船队的壮举。当时已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球体, 许多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怀着这样的信念,麦哲 伦便是其中的一个。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例如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 乘“东方1号”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在宇 宙中亲眼目睹地球外貌的人,他的观察成了证明地球形状 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环球旅行航海线路 新知讲解 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圣罗卡港浩浩荡荡地出发,向 巴西海岸驶去。他们横渡大西洋来到巴西后,沿南美洲的东岸南下。并于1520年4月到 达圣胡利安港。1520 年8月,一艘船沉没,另一艘船逃跑,剩下的三艘船历尽千辛万苦 ,38天后驶进了一片碧波浩瀚、风平浪静的汪洋大海,水手们给它起名叫“太平洋”。横 渡太平洋的航行足足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没有新鲜的食物,没有清洁的饮用水,许多船 员因患坏血病而死去。后来终于到达了菲律宾。麦哲伦率领武装人员登陆,在与当地居民 的次战斗中不幸死去。 幸存的船员继续在海上漂泊,这时又损坏了一艘船。最后只剩下 一艘“维多利亚”号船和18个人,在狄那诺的指挥下渡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 年9月8日回到西班牙圣罗卡港。这次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它用事实证明 了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伟大的环球旅行 新知讲解 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球体?1 模拟实验一: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出港时则相反。而在水平的桌面上模 拟时,一直能看到船身。这可以推断出地球是球体。 模拟实验二:月食发生时,月球上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形状,这也说明地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 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使人们逐 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 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 ,然后才是帆顶。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 向北走去,那么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 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 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那么情况就相反。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 好解释。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更加证实了地 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只要是和太阳、月球有关的问题 即可。例如太阳系、天体结构、人类 对太阳和月球的探索等方面。 拓展提高 人们是如何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的 阶阶段主要观观点图图示代表人物依据 古代 大象驮驮地古代印度人猜想 盖天说说古代中国人猜想 浑浑天说说张张衡观测观测 分析 观测观测 月食推断地球是球体亚亚里士多德观测观测 月食分析 地球是球体麦哲伦伦环环球航行 现现代地球是个不规则规则 的球体 科学家 宇航员员 实际观测实际观测 拓展提高微课:地球的形状 课堂练习 判断: 1.我们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无法验证地球的形状。( ) 2.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3.关于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说“是正确的。( ) 4.太阳、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 ) 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看船行驶,始终能同时看到帆顶和船身 B.当船进港时,先看到船身,再看到帆顶 C.当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2.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正方体 B.球体 C.圆柱体 C B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从 古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到对特殊现象从海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和 月食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伦的航海旅行,最后从 外太空看地球。我们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推进认知的帮助,感受到人们不断求真 的科学态度。 地球的形状 板书设计 6 地球的形状 很久很久以前16世纪现代 猜想 天是圆的,地是 方的 地球可能是球体地球是球体 证据直接观察 先看到帆顶再看到 船身和月食看到地 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麦哲伦环球 航海旅行 外太空看到 的地球
收藏
编号:10959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4.4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2-21
2.5
文币
- 资源描述:
-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 6 课 地球的形状习题 1、填空题。 1. 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个______________。 2.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______________的,地是______________的。 3. 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______________,然后看到 ______________。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______________的。 4.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______________形的。 5. 1519 年.航海家______________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接受厂______________的观点。 6.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认为地球是______________。 7. 古希腊学者______________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的形状。 2、判断题。 1. 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 2. 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浑天说思想,即天似鸡蛋,地似蛋黄。( ) 3. 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 4.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 ) 5. 我们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无法验证地球的形状。( ) 6. 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7. 关于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说“是正确的。( ) 8. 太阳、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 ) 3、选择题。 1.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2. 1961 年苏联宇航员( )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第一次在遥远的太 空中观察到地球。 A.杨利伟 B.费俊龙 C 尤里加加林 3. 在研究“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实验时,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它 是在( )上移动;先观察到船模帆的顶部,之后又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他是在( )上移动。 A.球面 B.平面 C.球面和平面都有可能 4. 他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球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 )。 A.圆形的 B.方形的 C.都有可能 5. 通过阅读了解到,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 A.球体的 B.方的 C.无法判断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看船行驶,始终能同时看到帆顶和船身 B. 当船进港时,先看到船身,再看到帆顶 C. 当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7. 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正方体 B.球体 C.圆柱体 4、画图题。 为了找到地球球形的证据,选用正方体和球体做实验。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投射的影子,把影子 画下来。 正方形投射的影子 球体投射的影子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太空城 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航天站起步和发展的时期,一些科学家乐观地认为,在航天站的基础上很 快就会建设太空城,凭借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太空能源,太空城将自给自足地独立发展。以 达到向太空移民的目的,描绘出了一幅人类融入太空的美好景象。 人类融入太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阳光、空气、水和食物的供应、辐射防护以及重力适应等。为 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博士设计了“奥尼尔三号岛”,此岛的总体外形像两把并列张开的没 有伞衣的大伞。伞柄是两个巨大的圆筒,直径 6500 米,长 32000 米,为居住区,可容纳百万人。 在圆筒四周对称设置四面玻璃窗,窗外是盖板,盖板内侧是阳光反射镜,合上盖板,遮住阳光, 里面是黑夜;盖板张开,阳光反射镜将阳光折射进圆筒,里面就是白天。调节盖板的张角,可以控制 阳光的强度。 整个太空城是一个巨大的密闭生态循环系统,可以解决空气和水的循环供应问题;食物供应则 由设置在伞盖边缘的一个个农牧业舱室解决,将众多的舱室调节成不同的春夏秋冬季节轮回,使任 何时候都有四季蔬菜、瓜果和肉蛋供应。辐射防护则可由居室的金属结构外壳解决。为了解决重力 问题,在两个居住圆筒之间有传动带相连,使它们以两分钟一圈的速度旋转可产生与地球重力相当 的人造重力。太空城的能源则由太阳能解决。 通过阅读,太空城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辐射防护以及重力适应等。 参考答案: 一、 1. 球体 2. 圆 方 3. 帆顶 船身 圆形 4. 圆 5. 麦哲伦 地球是球形 6. 张衡 浑天如鸡卵 7. 亚里士多德 球体 近球体 二、 1. 2. 3. 4. 5. 6. 7. 8. 三、 1. C 2. C 3. B A 4. A 5. A 6. C 7. B 四、 左边画方形,右边画圆形 五、 阳光 空气 水 食物供应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 6 6 课课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形状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三 学习 目标 1. 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3.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4. 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5. 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6. 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 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地探索。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感受人们在认知自然孜孜不倦的努力,体会技术进步对推 动科学认知的帮助。 难点 理解模拟实验是如何支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解释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微信吗?当你打开微信的时候,一 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 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熟悉。1972 年 12 月 7 日 由阿波罗 17 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著名地球照片。当时 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 45000 千米(28000 英里)之处。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出示高科 技图片。 学生自由回 答。 旨在激发学 生探讨科学 的兴趣。 讲授新课聚焦: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的呢?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 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例如天文 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 么高的科技,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 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 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则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早在 2000 多年前 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天 学生根据旧 知,交流回 答。 学生理解地 球的形状对 于我们来讲, 是一种知识。 但是对古人 来讲,它仅 仅是一种猜 地球是一个 球体,我们 知道这个事 实,得益于 我们的高科 技(天文望 远镜、卫星 技术等), 更得益于古 人对地球形 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个半圆 形的盖子,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 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 天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 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绕着大地,天穹就像 扣在盘子上的铜碗显然,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 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他们 对于地球形状的揣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 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探索: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 发展和对宇宙越来越多的探索,“天圆地方”的猜想被 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事实所否定。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 落以后究竟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 不解 ,也争论不休。 (1)张衡的“浑天说”。 直到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 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 壳之裹黄”。才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 浮在水中。后来,认为地球浮在空气中,因此有可能回 旋浮动。“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地球上, 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 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 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日月星辰的出没。“浑天说在中 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想。 学生观察、 体验、猜测。 交流猜测结 果。 状不断探究 过程。 旨在让学生 亲身体会, 才能将学生 代入古人的 角色,才能 去提出猜想 并寻找证据。 (2) 古希腊人的地球观。 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 体这一概念,但是他的这种概念仅是因为他认为球是所 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的,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 的。毕达哥拉斯在宇宙论方面,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 自己有关数的理论。他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他抛弃 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住部分的 边缘是圆弧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第一 个科学证据。亚里土多德还总结出三个科学方法来证明 地球品球体或近似球体,越在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 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着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 的星星。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 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 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 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有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在海边, 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 然后才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 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我们分别找材料做模拟实验。 实验 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 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则相反。帆船在平 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 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2)用地球仪模拟 地球,让帆船在地球议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 和出港的情况。(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4) 学生分组实 验操作、猜 测分享实验 结果。使学生理解 海边的人们 用望远镜观 察远方驶来 的船,总是 先看到帆顶 再看到船身; 出现月食时, 地球的投影 总是圆形的。 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 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 实验分析:(1)通过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和出港,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帆船沿着球体航行,帆船进港时总是 先看见“桅杆”(火柴) ,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看见的 情况则相反。(2)把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 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 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实验 2: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影子。 实验材料:光屏(纸板)、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 模型。 实验过程:(1)将正方体和球体分别放在手电筒和纸板之 间。(2)打开手电筒,观察两个模型在光屏(纸板)上成 像的形状。 实验现象:正方体木块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正 方形的,球体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圆形的。 实验分析: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景象,其 中地球是遮挡物,太阳是光源,月球是光屏。从不同角 度投射的影子都有弧度,在立体图形中能做到的只有球 体。 实验结论: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所以地球是球体。 观看视频资料。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 接受这个观点。直到 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 着一个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真正用实践 来证明地球是球体,是 16 世纪麦哲伦船队的壮举。当时 已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球体,许多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 都怀着这样的信念,麦哲伦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如 1961 学生听和看 麦哲伦航海 所经历的艰 辛的故事及 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 解环球航行 是如何证明 地球是球体。 年 4 月 12 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 1 号”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在宇宙中亲眼 目睹地球外貌的人,他的观察成了证明地球形状最直观、 最有力的证据。播放麦哲伦船队环球旅行航海线路及麦 哲伦航海旅行视频资料。介绍麦哲伦。 探讨: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 是球体? 模拟实验一: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出港时 则相反。而在水平的桌面上模拟时,一直能看到船身。 这可以推断出地球是球体。 模拟实验二:月食发生时,月球上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 的形状,这也说明地球是球体。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 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 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 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 船身隐没,然后才是帆顶。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 北走去,那么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 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 那么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 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更加证实了地球是球体。只要是 和太阳、月球有关的问题即可。例如太阳系、天体结构、 人类对太阳和月球的探索等方面。 拓展:人们是如何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的 学生反馈交 流:你能用 模拟实验观 察到的现象, 来说服“天 圆地方”说 的古人,哪 些信息证明 地球是球形 的? 梳理总结。 旨在锻炼学 生结合实验 结果有根据 地去论述的 能力,看重 学生的讲解 是否结合了 模拟实验的 观察,推测 过程是否具 有逻辑性。 总结人们认 识地球形状 的过程。 发现地球是 球体的真实 过程。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 球形状的过程,从古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到对特殊现 象从海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和月食看到地球 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伦的航海旅行, 最后从外太空看地球。我们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推进认知 的帮助,感受到人们不断求真的科学态度。 板书6 地球的形状6 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微信吗? 当你打开微信的时候,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 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 熟悉。 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 著名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45000千米 (28000英里)之处。 新知导入 天文望远镜 卫星科技 航天科技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 科学技术,例如天文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么高的科技 ,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代中国人则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早在2000 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 个半圆形的盖子 ,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是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 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 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天 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 绕着大地,天穹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 新知讲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显然,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 他们对于地球形状的揣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宇宙越来越多的探 索,“天圆地方”的猜想被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 事实所否定。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 究竟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 不解 ,也争论不休。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1)张衡的“浑天说”。 直到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 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才使人们对这 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 中。后来,认为地球浮在空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浑天说 ”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地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 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 ,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日月星辰的出没。“浑天说 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2)古希腊人的地球观。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体这一概 念,但是他的这种概念仅是因为他认为球是所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的 ,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的。 毕达哥拉斯在宇宙论方面,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 理论。他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他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 想。 后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 被地球的影子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体或 近似球体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亚里土多德还总结出三个科学方法来证明地球品球体或近似 球体,越在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 着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 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有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 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我们分别找材料做模拟实验。 实验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观察者眼睛 要平视观察 ! 驾驶员驾驶帆 船的速度要一 致,不要太快 !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 见的情况则相反。帆船在平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2)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议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 。(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4)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 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分析:(1)通过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和出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帆船沿着球体航 行,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火柴) ,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则相反。 (2)把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2: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影子。 实验材料:光屏(纸板)、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实验过程:(1)将正方体和球体分别放在手电筒和纸板之间。 (2)打开手电筒,观察两个模型在光屏(纸板)上成像的形状。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现象:正方体木块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正方形的,球体在光屏(纸板) 上呈现的影子是圆形的。 实验分析: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景象,其中地球是遮挡物,太阳是光源 ,月球是光屏。从不同角度投射的影子都有弧度,在立体图形中能做到的只有球体。 实验结论: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所以地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3 研究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3 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模拟实验。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 接受这个观点。直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 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这样,人 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真正用实践来证明地球是球体,是16世纪麦哲 伦船队的壮举。当时已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球体, 许多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怀着这样的信念,麦哲 伦便是其中的一个。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 例如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 乘“东方1号”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在宇 宙中亲眼目睹地球外貌的人,他的观察成了证明地球形状 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环球旅行航海线路 新知讲解 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圣罗卡港浩浩荡荡地出发,向 巴西海岸驶去。他们横渡大西洋来到巴西后,沿南美洲的东岸南下。并于1520年4月到 达圣胡利安港。1520 年8月,一艘船沉没,另一艘船逃跑,剩下的三艘船历尽千辛万苦 ,38天后驶进了一片碧波浩瀚、风平浪静的汪洋大海,水手们给它起名叫“太平洋”。横 渡太平洋的航行足足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没有新鲜的食物,没有清洁的饮用水,许多船 员因患坏血病而死去。后来终于到达了菲律宾。麦哲伦率领武装人员登陆,在与当地居民 的次战斗中不幸死去。 幸存的船员继续在海上漂泊,这时又损坏了一艘船。最后只剩下 一艘“维多利亚”号船和18个人,在狄那诺的指挥下渡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 年9月8日回到西班牙圣罗卡港。这次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它用事实证明 了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伟大的环球旅行 新知讲解 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球体?1 模拟实验一: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出港时则相反。而在水平的桌面上模 拟时,一直能看到船身。这可以推断出地球是球体。 模拟实验二:月食发生时,月球上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形状,这也说明地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 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使人们逐 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 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 ,然后才是帆顶。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 向北走去,那么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 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 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那么情况就相反。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 好解释。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更加证实了地 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2 只要是和太阳、月球有关的问题 即可。例如太阳系、天体结构、人类 对太阳和月球的探索等方面。 拓展提高 人们是如何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的 阶阶段主要观观点图图示代表人物依据 古代 大象驮驮地古代印度人猜想 盖天说说古代中国人猜想 浑浑天说说张张衡观测观测 分析 观测观测 月食推断地球是球体亚亚里士多德观测观测 月食分析 地球是球体麦哲伦伦环环球航行 现现代地球是个不规则规则 的球体 科学家 宇航员员 实际观测实际观测 拓展提高微课:地球的形状 课堂练习 判断: 1.我们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无法验证地球的形状。( ) 2.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3.关于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说“是正确的。( ) 4.太阳、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 ) 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看船行驶,始终能同时看到帆顶和船身 B.当船进港时,先看到船身,再看到帆顶 C.当船进港时,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2.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正方体 B.球体 C.圆柱体 C B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从 古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到对特殊现象从海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和 月食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伦的航海旅行,最后从 外太空看地球。我们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推进认知的帮助,感受到人们不断求真 的科学态度。 地球的形状 板书设计 6 地球的形状 很久很久以前16世纪现代 猜想 天是圆的,地是 方的 地球可能是球体地球是球体 证据直接观察 先看到帆顶再看到 船身和月食看到地 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麦哲伦环球 航海旅行 外太空看到 的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教科版(三下)科学3.6地球的形状(ppt课件+教案+练习+视频素材).rar》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新教
三下
科学
地球
形状
ppt
课件
教案
练习
视频
素材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