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教案(2021新版共3课).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教案(2021新版共3课).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虫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2021 新版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昆虫昆虫 9.9.庞大的家族庞大的家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对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及从生到死要经历哪些阶段的学习。本课是 本单元的第一课,意在了解昆虫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的 庞大。 本课第一个环节通过先观察昆虫,总结特征,掌握昆虫的共同特点;接着通过阅读资料了解 昆虫“庞大”的意义;第二个环节:结合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及其特征来更深层次的了解昆虫 这类生物;第三个环节借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最后一个环节: “你 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 ,学会描述昆虫的特征,一步步掌握昆虫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利
2、用知识辨别昆虫。 在小学低年级,一下动物与植物 ,二下土壤与生命以及四上给动物分类 ,同学们已 经初步掌握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方法,但还没有对某种动物进行从生到死要经历的阶段,进 行完整的研究。因此这个单元,从昆虫外型特征入手,掌握昆虫判断方法,引出昆虫的“庞大” , 继而通过养昆虫,掌握昆虫数量庞大的秘密,了解昆虫的一生,对动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要 求。 【学情分析】 昆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中, 蜘蛛、 武功、 蜗牛等小的虫子都称作昆虫, 它们无法对昆虫进行准确的判断,很多孩子无法进行区分。在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 对于动物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 要想
3、研究一类动物, 要先从它们的外形特性开始研究, 并利用这些关键性特征进行动物的判别。四年级的孩子知道昆虫都有触角,但对它的数量、形状 没有细致的研究,知道昆虫有足,但不知道昆虫只有 3 对足。因此我们需要在昆虫区别其余动物 的关键特征上下功夫,帮助孩子建立起昆虫的模型,掌握判定的标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利用描述的方法,明确昆虫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
4、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 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昆虫标本 昆虫模型 放大镜 昆虫卡片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庞大” ,引出课题 2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庞大的家族” (板书) ,听到“庞大”一词,你 想到了什么? 预设 1:他们的体型可能很大. 预设 2:
5、他们数量可能很多. 2.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关于他们的信息:科学家已经发现了 150 万种动物,而这个家族, 占其中的 61%,是动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现在,你知道这个家族的“庞大”指的是什么? 预设:数量庞大 3.师追问:你知道它们是哪类动物吗? 预设:昆虫 4.师:没错,它们就是(PPT 出示) :昆虫。 5.师:这个“庞大的家族”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昆虫。 (补充板书: 昆虫) 二、探究昆虫共同特征 (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知道哪些昆虫? 预设:螳螂、蚂蚁、蝴蝶、蜘蛛. 2.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动物都是昆虫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师带
6、来的昆虫,你 认识他们吗?(PPT 出示,学生认) (二)探究昆虫共同特征 1.师:仔细观察,这些昆虫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它们有触角、有足、有翅膀 2.师:仔细观察图片,是否每只昆虫都长有你说的这些器官?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共同点吗? 预设: (生观察后)它们都有 2 根触角,6 只脚,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没有。 3.师: 同意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都有触角 (板书) , 虽然不同昆虫的触角形态各不相同, 但数量是一定的,都是? 预设:2 根/一对。 4.师:没错,昆虫都有一对触角。而昆虫的脚称为“足” (板书) ,请你结合图片或手里的昆 虫标本数一数,它们有几只脚? 预设:有 6
7、只,也就是三对。 (板书:三对足) 5.师:除此之外,有些昆虫还长有翅膀。通过图片的观察,我们掌握了昆虫身体上的一些基 本特点,想一想,昆虫的这些器官分别长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呢?生长的位置有没有什么规律 呢? 6.师:为了同学们观察的更仔细,老师为每一组提供了昆虫标本以及一些昆虫模型来帮助你 们观察。但昆虫标本体型小,要想观察的够清楚,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预设:用放大镜观察。 7.师:没错,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 8.师:观察时,有什么注意的吗? 生:要仔细观察这些器官长在昆虫身体的部位。 9.师补充:真会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 翅膀分
8、别长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一会儿,请小组来进行分享。 (三)实验探究 1.师: (PPT 出示)现在拿出你们的放大镜、标本和模型仔细观察吧。 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依次观察。 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翅膀分别长在它身体的哪一部位。 将观察结果在小组内分享。 (四)分享总结: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提炼昆虫的特征 1.师:你观察到昆虫的触角长在它身体的哪个部位? 预设:头部。 3 2.师:没错,触角生长的地方就是昆虫身体的第一部分:头。 (板书) 3.师:足和翅膀呢? 预设:身体中间,足在肚子上,翅膀长在足的背面。 4.师:真会观察,昆虫的足与翅膀所生长的部位是昆虫身体的第二部分:胸。 (板书)昆虫的 足和
9、翅膀都长在昆虫的胸上。昆虫的身体只由这两部分构成吗? 预设:不是,有的昆虫有大大的尾巴,有的昆虫有细长的尾巴。 5.师: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啊,那可不是昆虫的尾巴,是昆虫的腹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三部 分。虽然它在外表上没有长有特别的器官,但也是昆虫身体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6.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总结,我们发现昆虫的身体由 3 部分构成: (PPT)从上到下依次是: 头、胸、腹。 (板书) 7.师:除了这些,昆虫身体上还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它们。先来说说头部, 它们的头部长有触角(PPT 出示) ,仔细观察这些昆虫的触角,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这三只昆虫的触角形态不一,但都是一对。 8.
10、师:没错,真会发现,不同的昆虫触角形态各异,但数量是一定的。其实昆虫头部除触角 外,还长有眼睛和嘴。昆虫的眼睛有的是单眼,有的是复眼。而它们的“嘴”称为“口器” ,用于 摄取食物。想一想,在头部,昆虫这类动物有什么独有的特征? 预设:它的一对触角。 (板书) 9.师:真会总结。头部下面紧连着的是昆虫的胸,昆虫有 3 对足,不同昆虫它们足的形态也 是不同的。 (PPT 出示)大多数昆虫在胸部还会长有一对或两对翅膀(板书) 。胸部以下就是昆虫 的腹部了,仔细观察昆虫的腹部,你有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吗? 预设:不同昆虫的腹部花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10.师:观察的真准确,昆虫的腹部也形态各异,所以几乎
11、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因此在快速判 断一个动物是否是昆虫时,我们可以只看它的? 预设:头部和胸部。 11.师:长有触角和足的就一定是昆虫吗? 预设:必须是 1 对触角和 3 对足。 12.师:谁来帮我们总结,你发现昆虫有哪些共同特征? 预设: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多数有 1 对或 2 对翅膀。 (五)学以致用 1.师:掌握了昆虫的共同特征,请大家判断一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小动物:蜘蛛。它是昆 虫吗? 预设:不是,它不是 6 只足,它有 8 只足。 2.师:真会学以致用,蜘蛛不是昆虫。老师这里还带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是昆虫吗? (PPT 出示,学生判断)
12、3.师: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虫,它的成虫满足昆虫的共同特点,因此它是昆虫。 蚕也是蛾的幼虫,因此也是昆虫。为什么说昆虫是“庞大的家族”? 探究甲虫的共有特征 1.师:昆虫种类繁多,形态不一,但在它们的种群中,有一类昆虫数量最多,你知道它们是 谁吗? 预设:甲虫 2.师:不错, (PPT 出示)就是甲虫(板书) ,仔细观察这些甲虫,它们和其它的昆虫,有什 么相同之处?它们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吗? 预设:预设:它们也有 3 对足,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它们都有坚硬的外 壳。 3.师:观察的可真仔细,甲虫的虫体外表似装甲,因此而得名。甲虫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 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 (视频:
13、甲虫展翅) 4.师: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些什么? 4 预设:甲虫有两对翅膀,其实我们看到的坚硬外表不是它的壳,而是它的一对翅膀:称为前 翅,呈鞘质,它主要起到保护后翅和身体的作用,不具有飞翔的功能,它还有一对翅膀在前翅下 面,称为后翅,呈膜质,主要起到飞翔的作用。 5.总结:如果用韦恩图来表示动物、昆虫和甲虫的关系: (PPT 出示)动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昆 虫,而昆虫中数量最多的是甲虫。 应用拓展 (一)昆虫猜猜猜 1.师:看来不同的昆虫有着自己不同的形态特点,老师这里想要考考同学们,你能根据我的 描述猜出这是什么昆虫吗?(PPT 出示) 预设:蜻蜓 2.师:你们可真聪明,挑战升级,老师为每组准备
14、了一些有关昆虫的小卡片,请你根据上面 的描述,在活动手册上画出昆虫,并猜测出它的名称,比赛看哪一组最厉害。 (小组互动) 师生互动。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时间短则省去这一环节) 1.师:这么庞大的昆虫家族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呢?谁愿意来描述你的观点。先表达 观点,再说明理由。 PPT 出示参考句式:我认为昆虫是我们的朋友/敌人,因为. 我同意他的观点,我还有一些补充. 我反对他的观点,我认为. 同学之间自由辩论。 2.师: 每位同学对于昆虫都有自己的见解, 究竟昆虫带给人类的好处多, 还是坏处多呢? (视 频播放) 3.师小结:据科学家统计,在 100 万类昆虫中,只有 1 万类昆虫对
15、人类是有害的。昆虫对人 类的贡献功大于过,无论害虫还是益虫,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正是由于昆虫的存在,让生物物种更 加丰富。 (三)制作昆虫模型(布置任务) 1.师:了解了那么多昆虫,你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昆虫吗?(出示材料)观察实验材料, 你想怎样做? 预设:用粗树枝做昆虫的身体,细树枝做昆虫的足和触角,开心果壳做翅膀。 2.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个任务就留着同学们课下来完成。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10.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养昆虫(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养昆虫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二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动物 和植物和二年级下册土壤
16、与生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因 此昆虫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带领学生饲养昆虫,学生对于昆虫从生到死要经历的过程是 十分陌生的。本课主要帮助学生从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了解昆虫的一生。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养蚕(或其他昆虫,如菜青虫) ,这是一个较为长期 的过程,要让学生亲历昆虫从生到死的过程,了解昆虫的一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学会用记日记 5 的方式记录全过程。第二部分,整理养昆虫的日记,从生长变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获取、整理 信息。第三部分,画出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
17、征,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庞大的“家 族” ,更是让学生深入认识了昆虫,了解了昆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并建立起了昆虫的概念,认 识到昆虫的 “家族” 很庞大。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知昆虫生命周期内的变化。 学生经过一、 二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选择恰当的工 具后自己记录和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的求知欲,形象思维也在想抽象思维过渡。通过一年级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常见 昆虫的名称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由于学生在一、
18、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 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养成了一些科学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 ,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2.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 仪器, 观察并描述蚕 (或菜青虫)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能像科学家一样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 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
19、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蚕生长、蜕皮、吐丝和结茧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 探究兴趣。 2.在饲养活动中,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使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 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画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从生到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日后建
20、立昆虫变态的概念打下 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蚁蚕、桑叶、纸盒、毛笔。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丝巾,请学生猜猜丝巾是什么材质的? 2.播放蚕的一生视频。 3.通过视频大概了解了蚕一生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过程?这节课我 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养蚕吧! 6 设计意图以丝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播放蚕的一生视频,让学 生自发产生探索蚕的生长过程的欲望, 引出本节课。 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课后需要自己动手养蚕, 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了解如何养蚕,使得学生在目标驱使下主动学习知识。 二、如何科学地养蚕 1.首
21、先,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你们觉得蚕宝宝什么条件下会从卵里出来呢? 2.学生可能会猜测需要的时间,也可能会猜测季节。 3.最近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春天来了,天气在慢慢地变暖和,我们把蚕宝宝带回家以后要每 天观察,看看你的第一只蚁蚕在哪天孵出来,什么时候所有的蚕卵都孵出来了,把孵出的日期记 录下来。 4.在我们等待蚕宝宝孵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前给蚕宝宝们准备一个“家” ,你们觉得什么 样的“房子”适合蚕宝宝们生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为蚕宝宝们设计一个“家” ,先画出设计 图、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单。 5.学生用带来的纸盒、纸板、白纸、剪刀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小房子” 。 6.同学们做的“小房子”
22、都十分地精美,房子建好了我们还要装修。其实我们蚕宝宝的要求 不高,如果你们可以在纸盒里铺一层干净的纸,再给纸盒的盖子上打几个小洞,蚕宝宝就会非常 满意啦。 7.展示蚁蚕照片。等蚕宝宝们从蚕卵中孵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给它们搬进新家了。可是蚕宝 宝这么小,好像一抓它就会把它捏死,我们要怎么让它们住进新家呢? 8.请小组内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怎么挪动蚕宝宝。 9.教师展示挪动蚕宝宝的方法。 10.蚕宝宝吃什么才能长大呢? 11.学生可能会说吃树叶,也可能知道蚕吃桑叶。 12.我们可以先在纸盒里的纸上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13.我们把蚕宝宝安置进新家以后, 还需要注意
23、什么?对, 我们还要记得每天为它们清除粪便、 换桑叶,并且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设计意图本阶段以学生猜测和自行探索为主要内容,讨论如何科学地养蚕,教师在其中主 要起到引导和导向的作用,同时及时总结养蚕的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一步 一步体验和观察从蚕卵到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些地区蚕不易获取,则可让学 生自行获取菜青虫,一样可以体验养昆虫的过程。 三、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1.现在我们知道了怎么照料蚕宝宝,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在孵出蚕宝宝之前,蚕卵是什么样 子的。 2.发放蚕卵。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卵。 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汇报观察结果。 4.科学实验过程是少不
24、了实验记录的, 观察实验也一样。 请同学们打开科学活动手册第 9 页, 在第一个小框里写一写你观察到的蚕卵的样子。 5.蚕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为了准确的记得蚕宝宝在哪一天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我们需要在每天观察的同时要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日记。 6.我们平时写日记的时候,都会写些什么呢? 7.学生回答:日期、天气、做了什么事情等。 8.我们的观察日记贵在坚持,同学们一定要坚持每天记录。在每天的观察日记中首先要写明 日期和天气情况,然后要描述你观察到的蚕宝宝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和前一天比起来蚕宝宝有 什么变化。记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图片、画图等等都可以。 9.当蚕宝宝慢慢长大,
25、 我们会发现蚕宝宝身体的长度在变化, 长度的变化要怎么记录更好呢? 10.学生回答:要记录蚕宝宝身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11.可是蚕宝宝软软的,还会缩成一团,怎么量它的长度呢? 12.我们可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它的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然后连接头部尾部的 两点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7 设计意图蚕生长的周期是较长的,如果只让学生养蚕却不布置任务的话,学生一开始的兴 趣慢慢减退,平时就会很少去注意观察蚕的变化,而蚕的生长时期里一旦漏掉了一环,就会影响 学生对于蚕的一生变化的认识。因此,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记蚕宝宝的观察日记,既能够激发学 生的观察兴趣, 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