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冷和热 2021 新苏教版 科学 四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教学 设计 表格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 1.1.冷热与温度冷热与温度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 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 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 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
2、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 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
3、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2 1.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 量单位进行记录。 6.3.1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 体的冷热程度。 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材分
4、析】【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1 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时。通过三年级 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热现象有了具体的感知,认识了常见的热现象,通 过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学会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能正确读、写温度 以及单位。本课将物质的冷热现象由气体延伸到液体,学生需建立起“温度”的概念,以及 理清“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近一步学习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并且更 加规范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探究温度变化规律。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冷热水的差别,对“温度”形成感知,并意 识到人的皮肤无法精确地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程度,存在误差。第二部分,定
5、义“物体的 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表示”,形成“温度”的概念,并认识测量工具温度计,观察其结 构,学会使用。第三部分,探究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设计连续测温的实验方案, 记录、描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四部分,认识不同的温度计,人类为了促进生产生活, 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了不一样的温度计,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发挥着作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和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已经关注 并认识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学会用皮肤这种感官去感知,也知道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或 其他气体的温度,会读数并记录温度数据,正确地使用温度单位。本课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
6、方法,更扎实地训练使用温度计以及读数。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温水 的温度,并连续测量 12 分钟内的水温,每隔 2 分钟测量一次,观察、分析温度的变化。学会 设计探究实验、考虑实验细节、明确测量的步骤、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用直观 地方式展示数据并总结概括,是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探究思维的重要过程。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掌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3 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探究实验方法以及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对此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
7、对冷和 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没有具体、精确地比较,也没有对冷热变 化过程的敏锐感知,本课借助工具测量,用数字、图像直观而具体地将冷热变化展现给学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可以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知道温度的单位; 3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4知道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科学探究: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3通过探究活动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和图表,概括温度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 1. 对科学研究有兴趣,
8、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 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 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会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 思等; 4. 注重实验小组合作意识,能有效分工合作; 5. 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想,通过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测量工具的使用使人们生活更加精准、便捷; 2 2知道人们根据生产、生活所需设计、制造不一样的工具。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及时记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苏教版小
9、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4 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探究意图 一、一、活 动活 动 导入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 三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 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 断水温有可能不同的? 3. 那有水汽冒出的两个杯 子,哪个杯子中的水热一点呢? 4. 提问:你是想用什么感官 帮助你判断水温? 5. 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 觉物体的冷热,也就是物体温度 的差异。【板书:
10、温度:物体的 冷热程度 冷热与温度】 6. 提问:谁的手指皮肤足够 灵敏,来试一试? (请学生演示,教师讲解: 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 水中,5 秒后同时插入温水中)能 具体说一说感觉吗? 7. 提问:最后同时插入的同 一杯水,只有三杯水。同一杯水, 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 一只手感觉冷一些,一只手感觉 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 问题? 1生 1:有的冷有的 热,冷热程度不同; 生 2:水温可能不同。 2生:根据杯子上面 有水汽冒出, 来判断水温可 能不同。 3生:用手摸一摸。 4生:皮肤。 5生:左手(先放入 热水)感觉到的温水凉一 些,右手(先放入冷水)感 觉到的温水热一些
11、。 6生:左手先放在热 水中, 突然放到温水中, 就 会感觉冷一些, 而右手先放 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 设计意图:以设计意图:以 一个简单的活动一个简单的活动 导入新课激发学导入新课激发学 生兴趣,在活动生兴趣,在活动 中应用感官的同中应用感官的同 时充分感觉,而时充分感觉,而 活动结果的设计活动结果的设计 使学生意识到人使学生意识到人 的感官感觉到的的感官感觉到的 冷热程度模糊而冷热程度模糊而 不精确,感官确不精确,感官确 实会出现差错,实会出现差错, 所以工具更加可所以工具更加可 靠、准确,需要靠、准确,需要 使用测量工具使使用测量工具使 其数据化。其数据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2、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5 感觉就会热一些。 二、二、学 会学 会 测量:使测量:使 用温度用温度 (一)介绍温度、温度计、 温度的单位 1. 提问:用皮肤感觉的结果 有时不太准确,我们要如何准确 地知道水的温度呢? 2. 提问:介绍你见过、使用 过的温度计。 3. 总结:是的,这些测量物 体温度的工具统称为温度计。 【板 书:测量工具:温度计】 4. PPT 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 计:它们都是用来测量什么物体 的温度? 5. 提问:一般体温或者房间 的温度是多少呢? 6. 提问:“度”还叫什么? 7. 总结:没错,这就是温度 的单位摄氏度,写作。 【板 书:摄氏度()】 8. 提问:这些温度
13、计可以用 来测量水的温度吗? 9. 师:真是细心、会思考的 孩子,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实验 室常用的温度计。 (二)认识实验室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温度计是什 1 生: 用温度计测量。 2生 1:班上同学不 舒服, 老师用额温枪测他有 没有发烧; 生 2: 早上学校门口 有测量体温的机器;(补充: 红外测温仪) 生 3: 时钟上有表示 温度的部分。 (补充:寒暑 表) 3 生: 体温计/红外测 温仪/额温枪测量人的体 温, 寒暑表测量所在房间空 气的温度 4生:人体 36 度,房 间 25 度等。 5生:摄氏度。 生: 不可以, 因为水的温度 高, 这些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不够。 【设计意图:当
14、【设计意图:当 想到需要使用温想到需要使用温 度计,就“顺藤度计,就“顺藤 摸瓜”地了解学摸瓜”地了解学 生原有经验中对生原有经验中对 温度计的了解,温度计的了解, 说一说常见的、说一说常见的、 常用的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 知道不一样的温知道不一样的温 度计有不一样的度计有不一样的 用途,从合适的用途,从合适的 量程角度入手认量程角度入手认 识实验室用温度识实验室用温度 计。】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6 么材料做成的?在使用时要注意 什么? 2活动要求:请以小组为单 位,观察温度计由哪些部分构成。 3结合 PPT 总结: “液泡”、 “液柱”、“刻度”、“单
15、位”。 (三)学会使用温度计 1总结:我们已经根据水温 的范围选择了合适的温度计,使 用前需要再次检查温度计的液 柱,并调整。出示 PPT: 观察温度计:量程和分度 值,检查液柱有没有断处,可以 甩动消除; 选择温度计:根据估计水 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提问:接下来如何使用温度 计测量水温? 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的 使用方法。(PPT 展示) 测量:温度计下端的液泡 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和壁。(追问:为什么 不可以碰到杯壁?生:碰到杯壁 测到的是杯壁的温度) 读数:要等温度计内的液 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温度计不拿出来,并且要使视线 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相平。(
16、追 问并补充:如果液柱没有停下说 6生:玻璃做的温度 计, 要轻拿轻放, 注意安全。 7学生小组活动:观 察温度计并讨论。 8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温度计里有红色的、 细细长 长的液体(补充:煤油), 最顶头有一个红色的圆泡, 玻璃管外壁有刻度(追问: 观察刻度, 这支温度计测量 物体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摄 氏度?每一小格代表多少 摄氏度?) , 最尾端注明了 “” , 有一个方便悬挂的 小孔等等。 9学生发言讨论温度 计的用法 设计意图:先设计意图:先 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观察 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的构造, 学生观察得细致学生观察得细致 而全面。在观察而全面。在观察 过程中,学生联过程中,学
17、生联 想每一部分的作想每一部分的作 用,从而初步形用,从而初步形 成使用方法,再成使用方法,再 经过教师指导,经过教师指导, 印象深刻,为学印象深刻,为学 习其他工具的使习其他工具的使 用打好基础。直用打好基础。直 接用温度计解决接用温度计解决 上 一 环 节 的 问上 一 环 节 的 问 题,学生学以致题,学生学以致 用的同时,趁热用的同时,趁热 打铁地联系温度打铁地联系温度 计的使用。计的使用。 设计意图:先设计意图:先 由学生讨论温度由学生讨论温度 计的使用方法,计的使用方法, 提出注意点,请提出注意点,请 学生分析为什么学生分析为什么 要这么做,在暴要这么做,在暴 露学生思维并纠露学生
18、思维并纠 正的同时,强化正的同时,强化 了对温度计使用了对温度计使用 方法的理解,再方法的理解,再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7 明还没有测到水的温度,视线不 相平看的不准确) 2提问:你学会了吗?谁来 试一试使用温度计测量讲台上三 杯水的温度,其他同学做裁判, 观察他们的使用方法对不对。 10请学生演示实验, 讨论操作是否正确, 并且正 确地记录数据。 用 选 一 选 的 方用 选 一 选 的 方 式,再次检验掌式,再次检验掌 握程度。】握程度。】 三、三、探 究探 究 活动:热活动:热 水变凉的水变凉的 规律规律 (一)提出探究问题 1. 引导:此时水的温度跟刚 上
19、课时的温度一样吗? 2. 启发:关于热水变冷的过 程,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3. 总结:我们先来研究热水 变冷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说 一说你的猜测。 (二)设计探究方案 1. 提问:我们可以怎么研究 这个问题? 2. PPT 出示,请学生总结: 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 在水中,待液柱不再上升,读出 示数,作为“0 分钟”时的温度; 每隔 2 分钟读出温度并记 录。 1生:不是,水已经 冷了一些了。 2生 1:为什么水会 变冷? 生 2: 温度下降的速度 是什么样的? 生 3: 最后会下降到 多少度? 3学生讨论:一部分 学生认为水变冷的速度是 一样的, 所以现在比较冷的 说明刚刚就是比较冷
20、的; 另 一部分学生认为水变冷不 是一直是一个速度, 可能有 时快,有时慢等等。 生 1.:把一杯热水放 在桌上,观察它的温度变 化。 生 2:先记下水的温 度, 再每过 1 分钟测量一次 温度,记下来。 设计意图:引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主动探索导学生主动探索 水 温 变 化 的 规水 温 变 化 的 规 律,设计实验、律,设计实验、 猜测,并将数据猜测,并将数据 以画图的形式更以画图的形式更 直观地表达,总直观地表达,总 结规律。教学中结规律。教学中 重点讨论了实验重点讨论了实验 方法,从学生自方法,从学生自 己讨论出粗略的己讨论出粗略的 操作方法,到教操作方法,到教 师 提 出 细 节 问
21、师 提 出 细 节 问 题,学生讨论并题,学生讨论并 思考解决办法,思考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学会设引导学生学会设 计实验、考虑细计实验、考虑细 节,教会学生合节,教会学生合 理 利 用 测 量 工理 利 用 测 量 工 具,以及分析处具,以及分析处 理数据的能力。理数据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8 温馨提示: (1)安静观察 (2)真实记录 (三)完善探究方案 3. 提问:关于实验,老师还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学 们分小组讨论。 PPT 出示: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能不 能从烧杯中取出? 实验所需材料有哪些? 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实验? 4. 出示温度
22、计夹和铁架台: 为了固定温度计,老师给大家准 备了专门固定温度计的铁架台和 温度计夹,按顺序安装装置。还 需要什么器材? 5. 活动要求,出示记录单: 老师统一为大家计时,请大家分 配好搭建装置、读数、记录、画 图等工作。 时 间/ 分 钟 0 2 温 度 / 4学生分组讨论后汇 报并说明理由: 温度计不能 拿出水面。 5生:计时器/秒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9 (四)实验探究并记录 1分发实验材料。 (五)分析数据并总结 1. 我们发现用表格记录的 数据不方便我们观察,老师教你 们学习一种新的处理数据的方 法。我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曲线 图我们来看看。(教师讲解曲
23、线 图各部分代表的意义。同时教师 根据学生数据绘制曲线图) 2. 师生共同总结出热水变 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先 快后慢。【板书:热水变凉温度 下降先快后慢】。 学生完成实验,并记 录、分析数据。 学生汇报数据和结论。 四、拓展四、拓展 延伸延伸 1. 启发:如果继续观测,会 有什么结果呢? 2. 提问:你准备怎么研究这 个问题?课后小组讨论,一起试 一试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测量、 猜测: 会都 跟室温差不多。 设计意图:启设计意图:启 发学生乐于思考发学生乐于思考 相 关 的 科 学 问相 关 的 科 学 问 题,并鼓励学生题,并鼓励学生 设计实验,学以设计实验,学以 致用,让学生体致用,
24、让学生体 会探究的乐趣、会探究的乐趣、 掌 握 探 究 的 方掌 握 探 究 的 方 法。】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 测量工具:温度计 单位:摄氏度() 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0 2.2.热胀冷缩热胀冷缩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出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
25、能设计探究实验,研究物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在教师引导下,能观察并描述物质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发生的变化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 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