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重点题型修辞手法:题型研究+解题指导+对点专练+对点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重点题型修辞手法:题型研究+解题指导+对点专练+对点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复习 新高 重点 题型 修辞手法 研究 解题 指导 点专练 答案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1 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重点题型修辞手法:题型研究+解题指 导+对点专练+对点答案 一、比喻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 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 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
2、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 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 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3、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 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子是不是比喻, , 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
4、的比喻义 注意: (1 1)比喻要有相同点;)比喻要有相同点; (2 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 (3 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真题解析】【真题解析】 新高考卷(山东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 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 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 专卖门钉肉饼的
5、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 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 一个女孩子走过来, 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 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于坐了下来,让女 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 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
6、心满, 又意足。 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题目解析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从题目要求可以确定,答题思路先要找出比 喻的地方,然后从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角度对比喻句内容进行分析。 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前一句子。“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 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紧随此句的是题目中的比喻句。“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 河。”这一比喻句是用以形容”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 比喻句的本体是路,不是车;喻体是”河
7、“。那么”路“为什么像”河“呢?这二者间有 什么相似的地方? 细想起来,相似点还不止一处。 一是路和河的形状相似,曲折着向前延伸; 二是路上的车流和河中的水流相似,都是流动的,不是静态的; 三是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杂质多而黏稠流动缓慢相似; 第三点的相似最为重要,也是这一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塞车的路像黏稠的河 强调路上车多行进缓慢。 综合起来参考答案如下: 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 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 缓慢相似。(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 另附:句中的“红尘万丈”算不算比喻?
8、 先要了解“红尘”的意思。 红尘,是一个汉语词语,是一个常见名称,一指人间俗世之意;二指这个世间,纷纷攘 攘的世俗生活;三指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也指热闹的地方;四指人世间。红尘在古代时的 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出自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西都赋的诗句。来源于过去的土路车 马过后扬起的尘土,借喻名利之路。 这一句“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句中“红尘”意指“闹市的繁华”。“红 尘万丈,车流缓缓”形容的是“繁华的都市,热闹的街头,拥挤的车流”。 红尘万丈,没有比喻,因为没有喻体,也没有相似的地方。“万丈”只是形容繁华的区域面 积之广,一座北京城之大,何止“万丈”?所以也用不着想到什么夸张啦!
9、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 考查形式一:修辞运用专项考查(主观题)考查形式一:修辞运用专项考查(主观题)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 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 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 本质的, 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生命的神奇来自于她的天性。 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 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
10、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 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 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 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 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 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 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 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 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 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9
11、.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19. 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 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用法。题干中说“比喻具有相似性”,这就提示考生思考的方向,要指 出“相似点”。文中的比喻句是“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 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民间剪纸艺人”,喻体是“野花野草”。二者的相 似点是: “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
12、,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 即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但是它们都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 闻,不为人知。 考查形式二:修辞方法辨识考查(选择题)考查形式二:修辞方法辨识考查(选择题)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 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潍坊市 20212021 届高三语文届高三语文 9 9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一 20 题。 艾草又叫家艾、艾蒿,是菊料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 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艾草叶子的形状,像是钢又,不是三叉而是五叉与七叉,如同 兵器, (比喻)(比喻)可见艾草生来就具有了战斗的精
13、神。 :正面是碧绿色, 背面是灰白色。清风过处,叶片舞动,如旗飘扬,(比喻)(比喻)变幻多姿,令人赞叹。 艾草矮者齐腰,高可及人。一株株的艾草,笔直修长,颇有一派玉树临风的美感。艾草 的茎呈方形,细者如箸,粗者如指。 (比喻)(比喻)仔细端详,茎的外表有着一条条上下贯穿的纵棱, 突出而明显。 眼观手摸,有棱有角,极具执着的个性。(比拟中的拟人)(比拟中的拟人)其实,一条棱就是一条藤, 用于承载体重,支撑信念。这像人的筋骨,更像混凝土中的钢筋。(比喻)(比喻)是故,艾草们坚韧 挺拔,不屈不挠,堪当重任。(比拟中的拟人)(比拟中的拟人)艾草最宜群植。成丛成片,才有气势,方成气 候。 ,最好到蔓延的
14、河滩,广袤的野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艾草们自由自在地生长,强壮蓬勃,野性张扬。(比拟中的拟人)(比拟中的拟人)大片大片的艾草,一样的高 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排比)它们列队整齐,精神振奋,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必胜气(排比)它们列队整齐,精神振奋,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必胜气 概,只需一声召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战斗。(比拟中的拟人)概,只需一声召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战斗。(比拟中的拟人) 18、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比喻、夸张、比拟 B比拟、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排比 D借代、比喻、夸张 答案:18、B。“具有了战斗的精神极具执着的个性”等为比拟;“像是钢叉如旗
15、飘扬” 等为比喻;“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等为排比。本段中没有借代、夸张。 考查形式三:语言表达效果考查(选择题)考查形式三:语言表达效果考查(选择题)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例 1. 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修辞效果分析:修辞效果分析: 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原文用了通感的修 辞手法, “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 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16、。 【典型例目】【典型例目】例 1. 例 2. 原句: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 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 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 改句: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 从修辞角度找到一个得分点: 原文运用比喻修辞,更形象地写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 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 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 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
17、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二、比拟(拟人和拟物)二、比拟(拟人和拟物)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 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 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 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 “那河畔的金枊,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是比喻。 红苹果像孩子的红脸蛋。当然也是比喻。 (2)拟物。 修辞方式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
18、把人比作物,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 荷 花淀孙犁) 拓展:比喻与拟物的区别 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 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如上面的例句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如上面的例句“涌了上来”“咆哮”“长在水里”。“涌了上来”“咆哮”“长在水里”。 3.比拟的作用 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4.4.近来试题的考查
19、形式同比喻,这里不重复。下同。近来试题的考查形式同比喻,这里不重复。下同。 三、借代三、借代 1.定义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 代。 2.种类 (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先生,给现钱,袁世凯, 行吗? (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举酒欲饮无管弦。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吟罢低眉无写处。 (4)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用结果代替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6)用作者、产地等代替。例
20、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借代的作用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 (2)(2)被借代的事物被借代的事物( (本体本体) )在前文应有所交代在前文应有所交代, ,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 四、夸张四、夸张 1.定义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
21、”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 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 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张。 五、对偶五、对偶 1.定义 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
22、,这种修辞 手法叫对偶。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义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 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 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
23、、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 修辞的目的。 提示:对偶很好辨识,考查意义不大。重点要记住对偶的表达效果。 六、排比六、排比 1.定义 把三个或多个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 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2.种类 (1)句法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 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
24、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 七、反复七、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好像失去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去了东三 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3.作用 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 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同时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 回环起伏, 充满音韵美。 提示:注意重复和叠词的区别。 反复是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叠词叠词是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 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