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三 人物传记的阅读(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三 人物传记的阅读(含解析).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教学 讲义 专题 人物传记 阅读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部分 专题三 人物传记的阅读 教师用书 备考方略一 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 一、传记文本知识整合 (一)传记的种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 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 传记可 分为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撰写自己的,如鲁迅的鲁迅自传 、沈从文的沈从 文自传 ;后者是作者撰写他人的,如顾迈南的华罗庚 、陈廷一 的“布衣总统”孙中山 、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 分为以 记叙为主和叙评结合两 种 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但有的传记,一边记述人物的经历,一边 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
2、卞毓 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 (二)传记作品的特点 (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 构。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因此作者要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 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 性 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 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故传记有一定的史学性。但传记 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 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里面;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 接而成,倾注了爱憎的
3、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 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4)表达以记叙为主,或辅 以议论 一般来说,传记以记叙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业绩成就为主;也有 的传记,在记述人物经历的同时加以评论,叙议结合,如上面 所说的“评传”。 (5)传记的概括性 传记的概括性是指传记不是记录传主生活活动的流水账,或是 杂乱无章的述说,而是要对传主的经历、事迹、贡献、荣誉、 性格、价值观、评价等按表达需要作分类、提炼、加工,以体 现人物的典型性,增强文本的宣传效果。 二、读文示范 (一)总体要求 阅读人物传记,要在了解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 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
4、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 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析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对影 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其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二)整体把握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 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 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 握,按以下步骤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的有关内容。 第一
5、步 明确写作对象 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步 理清文本思路 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 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依次将时间、事迹、背景等内容 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如 2012 年辽宁卷克罗齐的求索 ,文本中依次出现的年份数 据告诉我们: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述其事迹的。而 2015 年全国卷朱东润自传则主 要按照“史传观”形成的逻辑顺序行文。 第三步 梳理传主事迹 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记述 传主时, 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 能够反映传
6、主的主要功过, 并能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梳理事迹事件,可以理清其人生发展轨迹。如 2012 年全国卷谢希德的诚与真 ,记述了谢 希德回国、谢希德在表面物理研究中的贡献、谢希德独特的宣传方式、谢希德对丈夫的深情、 谢希德求真务实的精神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就可以全面了解传主的品质与精神。 第四步 概析人物特点 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就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 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 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如 2012 年辽宁卷克罗齐的求索一 文中,47 段的第一句以及最
7、后一段体现了克罗齐的性格特点。 第五步 把握表现手法 人物传记以记人为主,通过富有特点的细节描写,能更好地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了解 其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人生教益。另外, 传记文本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一样,在结构安排、修辞运用等方面都有特色。因此,结合文 本内容,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如 2015 年全国卷朱东润自传 第(3)小题就考查了表现手法。 读文示范 传记文本 读文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 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 零分, 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
8、数学, 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 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 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 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 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 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 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 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 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 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 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 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 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 魅力。 1940 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 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 1946 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
9、 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 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 俊的数学研究, 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 “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 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 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概括出传主具 有典型意义的事件。 1.吴文俊的数学选择。 2.吴文俊数学研究的特点。 3.吴文俊的数学思维。 4.吴文俊对数学基础教育的认识。 5.吴文俊兴趣广泛。 6.吴文俊长久的学术生命。 第二步:把握细节,分析文本对传主的描绘刻画, 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 1.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大学时曾一度 想转系。 2.
10、两位恩师:武崇林和陈省身。让他明确专业方向 和从事专业研究。 3.从事数学研究,特别强调数字思维。 4.认为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 家亦步亦趋。 5.认为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 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 6.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 7.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他的学术研究; 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他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8.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 9.不认同许多外国数学家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 的办法。 10.他提出的“吴方法”, 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 学基于“计算”的传统。 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 数学的发展趋势,
11、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 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 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 学定理的证明, 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 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 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 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 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 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 他说: “要创新, 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 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 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 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 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 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 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 数学就要靠下
12、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 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 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 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 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 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 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 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 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 明, 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 “奥 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 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 关注海量题目, 直接与考试、 竞赛挂钩, 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 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 第三步:从文本材料里分析出传主所处的
13、时代及社 会环境。 1.正始中学的校规和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 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 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 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 37 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 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 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 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 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 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 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 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
14、佩服, 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 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 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1974 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 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 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 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 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 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 S.穆尔说: “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 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 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
15、,都是独辟蹊径,不袭 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 学家奖时的评语) 2.“相关链接”中写到了吴文俊的数学成就和地 位,中介绍了吴文俊独辟蹊径的数学研究。 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 “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 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 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 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 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 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 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 玩就玩, 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 从不多想。” 第四步: 体会文本运用的表达技巧, 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以时间为叙
16、述顺序,以“成就方法 修养”为线索组织材料,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2.全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突出传主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第五步:梳理文本思路。 文章共 6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 1、2 段为第一层,写吴文俊走上数学研究之路 的过程。 第 3、4 段为第二层,写吴文俊的数学研究和对数 学基础教育的认识。 第 5、6 段为第三层,写吴文俊广泛的兴趣和扎实 的功底对数学研究的支撑。 尝试解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 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
17、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 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 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 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 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EB C 项, “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曲解文意, 原文说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 代、下下代”。D 项,
18、“只靠”说法绝对化;“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错,尾段 说的是吴文俊“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A 项,原文未说数学老师武崇 林“高明”。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吴文俊“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原因分布于 后五段及相关链接中,其呈现方式有作者评述,有传主自述,也有其他科学家的评价。答题 时要注意提取每段中的重要信息概括归类。 答案: 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 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
19、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吴文俊对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心得”,其对应段落是第四段。 此段以我国中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奥数竞赛奖为切入点,通过引述他的两句话表现他对“基础 教育”“数学教育”及“奥数教学”的看法,提取其中的信息,形成观点性表述即可。 答案: 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 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 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 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析: 探究分析要紧扣
20、文本内容分析“广泛兴趣”对“专业研究”的作用。其“广泛 兴趣”表现在作为著名数学家对物理的兴趣、阅读的广泛、开阔的视野和生活情趣上,作用 要联系文本内容合理阐释。 答案: 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 交融理念的形成。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 供了便利条件。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 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 备考方略二 专题分类研究,集中突破考点 考点一 概括分析传记人物 传记人物的概括分析题,有概括事迹题、概括分析形象题、分析总结题等类型。
21、题型一 概括事迹 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该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写 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然后再进行概括归纳。 怎样把握传主的事迹? 1根据类型梳理 概括传主的事迹,要分清自传和评传。自传一般是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总结经 验教训,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人生道路;评传用第三人称来写,这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生平的 重大事件,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概括这类传记时,要注意作者的评价内容, 这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2理清基本事实 事件是传记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
22、件事,了解事件的 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我们可以以时间流变为线索, 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 3分析重点事件 传记一般会围绕某一中心选取传主的几件事来重点叙述,对于这样的事件就要重点分析, 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更需要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事件反映出的传 主的品质、精神。 4关注情感态度 (1)传主对事件的情感态度,可通过分析传主的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来概括; (2)他人的情感态度,作者往往通过对同一件事态度的反差来侧面衬托传主; (3)作者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议论性语句中。 依据“纲目”,快速锁定关键信息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一定要回
23、到原文,注重阅读效果,提高提取信息的效 率。阅读人物传记,要善于提取有关的“纲目”,从而快速锁定文中的关键信息。相关“纲 目”主要有: 1线。即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2事。即要筛选出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还要学 会在阅读中把握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的细节。 3理。即要弄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4情。即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时间变化。 地点变化。 职位工作变化。 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方法归纳: 从
24、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2015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朱东润自传 1896 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 定的波折。21 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 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 年 4 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 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 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 1939 年吧
25、,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 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 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 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 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 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 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 史 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 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