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二) 人物传记的阅读(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089849
  • 上传时间:2021-02-17
  • 格式:DOC
  • 页数:28
  • 大小:17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二) 人物传记的阅读(含解析).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练习 人物传记 阅读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二) 人物传记的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 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 纳德。 1937 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 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 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 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 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

    2、察。在上海, 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 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 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 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 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 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 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3、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 年 10 月,陈纳德 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 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 年 12 月 7 日,(原卷如此。应为“1941 年”。编者注)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 战争全面展开。20 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 10 架轰炸机有 6 架被击落,逃跑的 4 架中又有 3 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 1 名驾驶 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 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

    4、版头条报道战斗 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 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 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 日开始,日军连续空 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 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 打击了日

    5、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 献。陈纳德 1942 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 年晋升为少将,同年 12 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 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45 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 1947 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 “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 是半个中国人

    6、”。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 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 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 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 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 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7、 1990 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 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 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 年 11 月 12 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 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 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 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 陈纳德认为, 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

    8、,自己也从 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 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 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CD 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 项中“当即决定”,说法不正确, 由原文第二段“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可知陈纳德先进行了考察,并未“当即决 定”。B 项中“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相关链 接”,“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

    9、 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可知 B 项应是“最宝贵表现之一”。 E 项中“被国民政府 授予最高嘉奖”的是陈纳德,而不是飞虎队,由原文倒数第二段“1945 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 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可知。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答此题时,首先要仔 细审题,紧扣“作为军事家的表现”这一点;其次要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相关内容应在文 章的第三至六段;最后要分条概括,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如:“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 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志愿

    10、队组 建成功”“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仰光的连 续空战”等。可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实战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二是理论方面,具有杰 出的军事才能。 答案: “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 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 作用 ,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人物的分析评价。答题时要紧扣“人格 魅力”四个字,从一系列具体事件中概括出陈纳德的精神特点。

    11、同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包括 “相关链接”部分。从多角度分析,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答案: 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 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 来华参战;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 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 干中的条件和要求。从“半个中国人”入手分析,说明陈纳德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答案: 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

    12、,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 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中国 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率飞虎队 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和中国 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痴狂才子钱钟书 李 鹿 2010 年 11 月 21 日是钱钟书的百年诞辰。这位“文化昆仑”的生日曾经鲜为人知,直到 近年才大白天下,一是因为钱钟书本人也记不清自己的生日,二是他极不愿意被人祝寿,故 而保密。在他八十岁那年,亲朋好友、机关团体、学

    13、界人士纷纷要给他做寿,一位朋友打电 话来询问钱老生日具体是哪天,夫人杨绛玩笑着挡驾:“没有哪一天啦!”原来钱钟书早已 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这是典型 的钱氏作风,他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几乎是位出世神仙,不熟悉他品性的人难免觉得他 “狂”。 钱钟书还有一个特点是“痴”,从小以此著称。不仅记不清自己的生日,穿鞋还分不清 左右脚,上街迷路找不回宿舍,趁女儿睡着在她肚皮上画画,半夜拿竹竿帮猫儿打架 他是“当代第一鸿儒”,也是一位痴狂才子。 为保护杨绛举起厚木板反击 钱钟书在小说里对男女之情冷眼旁观,似乎看破红尘,在生活中对杨绛却呵护备至,情 深意切。他

    14、在杨绛睡着时用毛笔给她画大花脸;杨绛给他做饭,他心疼妻子劳累,写了“忧 卿烟火熏颜色”。生活并非一直这样情趣盎然,在特殊时期,杨绛被人无理殴打,温文儒雅 的钱钟书竟然冲出来举起厚木板反击,当时他已经 60 多岁了。 那是 1972 年,钱钟书已经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一天,因为一件生活琐事,一 位“革命女子”说钱钟书的女儿钱瑗“不是好人”,还打了她一耳光,杨绛出于一个母亲的 本能,立刻还手,“这时两个革命男女抓住我的肩膀和衣领,把我按下地又提起来,又 摔下,又提起,又摔下”,杨绛回忆,她当时一声都没叫喊,钱钟书本来在房间里看书,该 是听到撕扯中木架倒地的声音跑了出来。看见妻子被打,“他举

    15、起木架子侧面的木板(相当厚 的木板),对革命男子劈头就打。幸亏对方及时举臂招架,板子只落在胳臂肘上,如打中 要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当时钱、杨二人都已 60 多岁,对方夫妇只有 40 多岁,又比他 们分别高出一头,杨绛赶紧拉了钱钟书回房,关上门,锁上锁。 杨绛后来写道:“打人,踹人,以至咬人,都是不光彩的事,都是我们决不愿意做的事, 我们做了不愿回味的事。”在“文革”中钱钟书挨批,挨斗,被剃“十字头”,他都没有反 抗,他一生唯一一次动手打人是为保护杨绛。 帮自家猫打败林徽因的猫 钱钟书和杨绛都很喜欢猫。解放后,他们住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长大了, 半夜爱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特别备了

    16、一枝长竹竿,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叫闹, 他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当时,钱、杨夫妇与清华建 筑系教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邻居,钱家的猫与林徽因的猫是最爱争风头的“情敌”,钱 钟书如果看见自己的猫被林女士的猫欺负了,丝毫不客气,总要用竹竿教训“对手”。 林徽因也非常宝贝她的猫,说那只小黑猫是她一家人“爱的焦点”,任它淘气也一味护 着,没人舍得打一下。杨绛说:“我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 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对女儿“痴情”专一 钱钟书和杨绛一生只有一个女儿钱瑗,钱钟书从来摆不出父亲

    17、的威严,他比女儿还要顽 皮。钱瑗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儿,我们是妈妈的两个小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 哥哥,只配做弟弟。” 有一次,钱瑗大热天露着肚皮熟睡,钱钟书就给她肚皮上画个大脸,被杨绛一顿训斥, 不敢再画。每天临睡他还要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 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得意大乐,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 儿被窝。女儿临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窝里的东西一一取出。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 多大意思,可是钱钟书百玩不厌。 杨绛说:“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 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

    18、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 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有删改)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用较少篇幅写了钱钟书的“狂”,用较多篇幅写了钱钟书的“痴”。在写钱钟书 的“痴”时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新颖独特。 B钱钟书夫妇住在清华时养过一只聪明的小猫,两人很喜欢这只猫。他们的邻居也非常 宝贝自家的猫,两家因为两只猫打架而伤了和气。 C文章中引用了钱钟书妻子和女儿的话,属于语言描写,从正面突出了钱钟书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让人感觉亲切。 D钱钟书八十岁那年,很多人要为他做寿,钱钟书对此持反感态度,这种典型的钱氏作 风让打算为

    19、他做寿的人觉得他“狂”。 E“文革”中钱钟书的妻子杨绛被打,钱钟书为保护妻子举起厚木板反击。对于钱钟书 的动手打人,杨绛认为是不光彩的事。 AE B 项, 文中并未说“两家因为两只猫打架而伤了和气”, 这只是杨绛的担忧。 C 项, “正 面突出”错,是侧面表现。D 项,“打算为他做寿的人觉得他狂”不准确,原文说的是“不熟悉 他品性的人难免觉得他狂”。 6钱钟书的“痴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 解析: 作答筛选并整合信息类试题,关键是不要遗漏信息要点,要学会归纳概括。一 般来说,按时间、事件来逐层进行筛选是很实用的方法,在进行整合、归纳、概括时,要学 会提炼事件,特别要关注那

    20、些评价性的词句。 答案: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拒绝别人前来祝寿。关爱家人,率真痴气,为保护 妻子以年迈之躯与人拼力相殴。有真性情,天真可爱,帮自家猫打架。孩子气重,顽皮, 对女儿不摆威严、“痴情”专一。 7文中画线部分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请简要赏析。 解析: 传记作品要塑造生动鲜明的传主形象,往往会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此处主 要采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在赏析过程中,应结 合段落内容具体分析描写了什么样的细节(动作),刻画了传主怎样的形象特征。 答案: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详细描写钱钟书与女儿 相处的情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

    21、个富有童心和爱心的形象,突出了其“痴狂”的特点。 8钱钟书是一代学术大师,多数传记都选取赞美其学术成就的材料,但本文较为独特。 你认为这篇传记的选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传记作品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会选择不同的材料。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这 篇传记选了什么材料,选此材料的意图是什么,最后再联系传记的文体特征分析这样选材的 好处。 答案: 这篇传记选取传主的生活小事来写,如写帮家中的小猫打架、与女儿的相处等。 这样选材有利于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个表面“痴狂”,实则“有真性情,富有童心和爱心”的 传主形象,让读者通过具体的生活小事,更加真实全面地认识传主。

    22、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云淡风轻说废名 韩 晗 “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这是一代文宗周作人 先生对同时代另一位作家的回忆。毋庸置疑的是,周作人与此人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感情 甚笃的多年师生。虽然“额如螳螂”或许有点夸大,但“声音苍哑”却是事实。这位“貌奇 古”的作家,就是废名。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短短的两句诗,让一个叫冯文炳的少年,有了 “废名”这个听起来比较怪异的笔名。 作家似乎很多都是孤独的,废名也不例外。废名的孤独,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隐忧与暗伤。 废名的孤独,一直是文学研究界的课题。毕竟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作家,应该都具备不同的特

    23、 质,譬如鲁迅的激情、施蛰存的时尚、郭沫若的奔放与朱自清的浪漫,废名与他们一道,缘 何低调若此? 废名的内敛、孤独,似乎也应了他的文风,淡定、清爽,如竹林中的一股甘泉、一片白 云,飘然而过,除却轻风,不留半点痕迹。 自古英雄不恋家,仗剑独行走天涯,这仿佛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生存状态。而废名却 对家乡黄梅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谊,每每遇到人生抉择时,就主动回家休养,寻求出路。 最有名的一次,废名回到家乡时适逢抗战军兴,当时他在北京穷困潦倒,其师周作人在 “伪北大”供职,主动致信邀请他来北大。废名不但不为所动,还只身跑回黄梅老家,在黄 梅一所中学执教,借此糊口。 家乡对于废名,宛如大地对于巨人安泰一

    24、样,可以赋予其超群的智慧、思考的能量与无 与伦比的清丽文笔。废名在这份孤独中,自在坦然。 纵观废名的一生,不计得失,淡泊名利,构成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帮助好友冯至编辑创办“不谈国事”“不为无益之事”的骆驼草期刊,还是 屡屡发起“聚餐会”或“沙龙”,他都积极买单付账,而不顾自己是否还有买米买菜的余钱。 哪怕当年从北京大学被下放到吉林大学,他也无怨无悔,只要能摆下一张书桌,就是废名的 逍遥世界。 废名笃信禅宗,这让他本身的孤独又增添了一份平淡,从他的师承关系上看,他的精神 导师当是笃信佛教的周作人。周作人的苦雨斋也是废名的精神港湾,冬烘烛下参禅悟,扫雪 烹茶读佛经,这是周作人最为欣

    25、赏的生活方式。深受周作人影响的废名,在生活方式上,也 与周作人极其相似。 有人说,废名学佛但不信佛,因为废名本身是佛;我说,废名学佛但不信佛,是因为废 名知晓,他无法成佛,只好以平淡之心,远远观望。 恬淡返璞的废名,也有因佛而怒的时候。 发怒,是佛家一大忌讳,废名却易怒,这似乎也印证了废名并非真正的佛教徒。废名最 著名的一次发怒,乃是因为另一位学者熊十力。两人对于佛经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一言不 合,废名竟然冲上前去,与熊十力扭打起来,周围的学生都无法把他们扯开。但这并未影响 到两人的友谊,多年以后,两人依然是学术界的患难之交。 废名先生的照片,我基本上都看过。他很少穿西装,经常穿一袭白衫,在瘦

    26、削的脸庞下, 白得清澈透明。白色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汨罗江畔屈原的头巾、阮籍的玉 佩、竹林中郑板桥的长衫、唐伯虎的扇面,还有李玉的一捧雪都是清白如玉、透明如水 的白。 废名也欣赏这种白,这种白,似乎也合了废名的性格。 一个优秀的作家,依靠的是精神的延续以及作品的流传。废名做到了这点,哪怕他的名 字已被人遗忘。废名独特的田园诗风以及他洒脱恬淡的性格,像一个潜伏的灵魂一样,游弋 在现代人与当代人的思绪之中,构成一个又一个文学的传奇。 书评人车前子说,废名是孤独的海岛,所谓寂寥忧伤,全被潮水般的激情包裹。 我说,云淡风轻,恬淡自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废名。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27、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许多作家似乎都是孤独的,废名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孤独和内敛一如他淡定、清 爽的文风。 B周作人和废名是感情甚笃的师生,但因为废名在穷困潦倒时拒绝了周作人让他去北大 的邀请,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不满。 C废名笃信禅宗,恬淡返璞,却也易怒,曾因对佛经的不同看法和另一位学者争执扭打, 产生罅隙,直到多年后他们才恢复交往。 D废名也许已被人遗忘,但他的诗风及性格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文学的传奇,依靠着作品 的流传,他成为了优秀的作家。 E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而充满诗意,形象地展示了废名人格、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使读者 对废名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AE B 项,“但因为废名在穷困潦倒

    28、时拒绝了周作人让他去北大的邀请,周作人对废名 产生了不满”的说法无中生有。C 项,文中说“但这并未影响到两人的友谊,多年以后,两人依 然是学术界的患难之交”。D 项,依靠的还有精神的延续。 10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解析: 结尾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构上,一般有点题、首尾呼 应、总结全文等作用。内容上,一般会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本文结 尾“我说,云淡风轻,恬淡自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废名”照应题目“云淡风轻说废名”, 同时从总体上概括了废名的特点。 答案: 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总结全文,概括出废名总的特点:云淡风轻, 恬淡自然。 11作者在

    29、文中突出表现了废名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解析: 通读全文,从前往后逐一筛选废名的性格特点即可。第三、四段提到了废名的 内敛、孤独;第五至七段提到了废名对家乡的依恋;第八、九段写废名不计得失,淡泊名利; 第十至十三段写废名笃信禅宗,易怒;第四至十六段写废名洒脱恬淡。 答案: 内敛、孤独。对家乡难以割舍。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笃信禅宗。 洒脱恬淡。易怒。 12作者对废名的塑造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解析: 作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对文章使用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大体的把握,然后 结合具体的段落进行回答。组织答案时,既要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又要从文章中找出佐证。 答案: 侧面描写

    30、,开头用周作人对废名的回忆侧面描写废名的形象。对比手法, “鲁迅的激情、施蛰存的时尚、郭沫若的奔放与朱自清的浪漫,废名与他们一道,缘何低调 若此”,将之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突出废名的孤独。类比手法,“家乡对于废名,宛如 大地对于巨人安泰一样,可以赋予其超群的智慧、思考的能量与无与伦比的清丽文笔”,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废名对故乡的依恋。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废名是孤独的海岛,所 谓寂寥忧伤,全被潮水般的激情包裹”,写出了废名的孤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932 年,“一 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 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 的一句话,让

    31、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 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1937 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 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 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 局限性。1949 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 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

    32、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 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 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 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 内容。 1958 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 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 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1964 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

    33、万城。统万城是 5 世纪一个少数 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 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 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 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 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 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 自己的“身世”。 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

    34、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 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 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 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侯仁之在北京定居 60 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 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 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 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

    35、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 主楼东移了 100 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 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 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 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 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

    36、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 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 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 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 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AC 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 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有

    37、 点夸大。D 项,“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错。文章说的是要跳出旧书堆,不是不要文 献资料,而是不受其限制,有自己的实践考察。E 项,“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是北京市政 府的决定,不是侯仁之所为。 14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要结合文本,针对侯仁之对城市研究和城 市保护所做的工作进行归纳。 答案: 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侯仁之对榆林、 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侯仁之积极参与城 市保护工作。 15本文第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38、: 本题考查传记中某一情节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第自然段的作用,首先 要考虑传记首段的一般作用,比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其次要 考虑情节对表现传主性格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这段所写的内容。 答案: 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 垫。 16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 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找出侯仁之的自 身因素,然后就某一点作答。 答案: 对国家民族深沉的

    39、爱;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 考察的研究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 2 月 8 日凌晨,著名文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 了他所挚爱的研究,离开了他所牵挂的学生。 王运熙 1926 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后来,王运熙进入复旦大学 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治学兼通新旧文学,目光宽广,思路开阔。 他在和王运熙谈话时,滔滔不绝,上起先秦汉魏,下逮现代的一些学者和作家。正是在这样 一种名师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情形下,王运熙走上了他的

    40、治学之路。 从 1978 年到 1996 年退休,王运熙主持的语言文学所集中了多位学科带头人,下设 6 个 研究室,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语文所成立以后,一个重要的成就就 是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 1983 年到 1996 年,王运熙又在原有基础上与顾易生共同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 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历时十余年,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把 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王运熙一生专注于学问,甘于淡泊,白首未改此心。他曾经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 但不吃也无所谓;但不让我看书写书,那就一天也受不了。”虽是玩笑,却道出了他虽在陋

    41、 巷却不改其乐的心境。 王运熙赠给学生吴承学一本文心雕龙探索 ,他在书的扉页题写“治学自警语”:“全 面观照,准确把握。正本清源,探明原貌。”他的治学亦如此,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 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在研究文心雕龙时,王运熙 的结论与北方一些学者,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山东大学的陆侃如、牟世金,西北师范大 学的郭晋稀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并不相同,在当时引起了争论。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 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他以原著文本为研究的出发 点,努力把握刘勰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的结 论得到了许多研

    42、究者的认同,逐渐被大家接受并信服。 “王运熙先生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高深,从不说过头话,都是结合实际来讲, 这种做法让人十分敬佩。”国家图书馆原馆长、 文心雕龙学会会长詹福瑞告诉记者。 王运熙常为学生讲起近代以来的学术流派,信古、疑古、释古三派中,他将自己定位为 释古既不盲目信古,也不一味疑古,而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分析、 鉴定,恰切地评述、印证,最后得出平实、适中的结论。 “创新”在王运熙那里具有不同的含义求实即是创新。他认为古典文学研究面对的 是浩繁的历史材料,人们在面对这些材料时难免众说纷纭,其中便会夹杂很多误解,而研究 如果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

    43、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 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的弟子杨明告诉记者,王运熙一生孜孜不倦,只为求真求实。刘 勰的文心雕龙中“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众说纷纭。在上世纪 50 年代 末至 60 年代前期,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流行的学说认为“风骨”代表“文章的内容”“纯洁 的思想”“合乎道德规范的情感和意志”等。王运熙对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搜集,然后条分缕 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言,不是就思想内容 的高下邪正而言。 与此相承,王运熙也澄清了当时对建安风骨的误解。很多学者认为,建安风骨主要是指 那些表现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王运熙则认为,

    44、南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 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王运熙服膺礼记 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史记 五 帝本纪赞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将其作为治学的座右铭。王运熙的治学正是对这两 句话的最好注解。 “不作惊人之语,无剑拔弩张之势。但他很了不起,了不起就在于忠于学术,坚守学者 的良心。”杨明对王运熙的治学品行推崇有加。 直到去世,王运熙一直居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套 48 平方米的旧房子中,从 1978 年 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每天都能听到火车进出的轰鸣声。正是在这间斗室,走出了我国文学 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吴承学,也培养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批中坚力量,其中很多已

    45、然成 名成家。 王运熙是在凌晨离世的,一如往常一般平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恰可比拟。 (节选自 2014 年 2 月 22 日中国教育报) 1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王运熙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博古通今,思路开阔,引领王 运熙走上了治学之路,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B文中提到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等先生,既为了说明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 与众不同,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地位。 C “从 1978 年到 1996 年”“1983 年到 1996 年”“从 1978 年至今”等具体时间, 使文 中所述情况显

    46、得十分真实,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 D王运熙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表明他喜爱的是读书。他认 为如果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所以他乐居陋巷。 E“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是王运熙先生的写照。如夏花绚烂比喻他活着 的时候贡献卓越,若秋叶静美是说他去世时平静安然。 AE B 项“王运熙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与众不同”不准确,与另外几位学者作对比,是 为了体现王运熙学术观点见解独到,自成一家。C 项,“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 的说法不准确。前两个,可以说突出了王运熙进行学术研究的持久,后一个则是说他居于 48 平方米的旧房子里的时间很久。D 项,

    47、这句话表明王运熙专心学问,甘于淡泊,他认为学术研 究比物质享受更重要,但他并不认为“生活过于优越,就会影响学术研究”。 18文中多处引用了王运熙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王运熙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解析: 引用原话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文章第 5、6 两段有对王运熙自己的话的引用,分别体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和治学态度。文章第 7 段引述了 詹福瑞的话,意在表明王运熙学术见解深刻但为人谦逊的品性,第 13 段引述杨明的话表现王 运熙是个忠于学术、坚守学者良知的人。 答案: 用王运熙自己的话能从正面直接体现王运熙的学术观点和人生追求。引用 詹福瑞、杨明等人的话,借其他专家教授

    48、之口侧面表现王运熙高贵的人格和治学精神。使 文章内容更具真实性,使评价更具权威性。 19王运熙是怎样理解“学术创新”的?文中谈到了他的哪些学术创新?请简要概括。 解析: 对“学术创新”的理解主要在文章的第 9 段中,“求实即是创新”“收集、整 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文章第 9、10 两段举了 两个例子来证明这种“创新”,一是对“风骨”重新准确定义,二是对“建安风骨”发表独 到见解。同时上文中对文心雕龙一书性质的理解也非常独到,这也可以理解为“创新”。 答案: 对学术创新的理解:求实即是创新,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原历史本来面 目,消除误解,这就是学术创新

    49、。 主要学术创新: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文心雕 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对刘勰所谓的“风 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刘勰所谓“风骨”,是指作品的艺术风貌、表现效果而 言,不是就思想内容的高下邪正而言。对“建安风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运熙认为南 朝人所说的建安风骨只是指建安诗文爽朗刚健的风貌。 20本文的题目是“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你怎么理解“平淡”与“有丘壑”?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析: 本文可以理解为王运熙的生平传记,全文也就围绕“平淡”与“有丘壑”,写 了王运熙的治学精神、为人品性、学术贡献方面的内容。其中治

    50、学精神、为人品性体现“平 淡”,学术贡献体现“有丘壑”。王运熙为人甘于平淡,“在陋巷不改其乐”这是安贫乐道 的精神。王运熙在学术上坚持“创新”,但他的“创新”是坚持求实,而不是“故作惊人之 语”,呈“剑拔弩张之势”,这都是“平淡”的表现。王运熙在学术上成就斐然,编辑出版 了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提出很多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观点,培养了一批 学术名家,这些成就可以用“丘壑”形容。 答案: “平淡”指王运熙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王运熙先生为人甘于淡泊,安贫 乐道。先生的治学态度,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做最平实的学问。(或:做学问有独到的见解却不故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二) 人物传记的阅读(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98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