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十三)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4大题型(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十三)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4大题型(含解析).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练习 十三 诗歌 表达 技巧 题型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2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十三)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 4 大题型 A 组 对点精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泊宁陵 韩 驹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毵毵 。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注 韩驹:宋朝诗人,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而遭到贬谪,死于江西抚州。这首诗是作者 被贬出都城赴江西任所时而作。毵毵(snsn):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行舟情景,突出行船之快,极有气势。 B颔联分别交代了出发时及泊舟时的时间和地点,照应题目,对仗
2、工整。 C颈联具体描写泊舟处的景象,视听结合,反衬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D叠声词“窣窣”的使用,描摹了风穿老树的声音,以此突出环境的安静。 C A 项,本诗首联中的“汴水日驰三百里”,气势磅礴,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飞 流直下三千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 A 项正确。B 项,颔联中的 一“辞”一“泊”点明了事件,“旦”“夜”表明了出发和泊舟的时间,“杞国”“宁陵”交代了出发和泊 舟的地点,同时“夜泊宁陵”照应了题目。故 B 项正确。C 项,颈联中的“老树”“寒花”与“垂露” 是眼睛看到的;“鸣窣窣”是耳朵听到的。根据注释和尾联“茫然不悟身何处”可知,诗人的心 情
3、是失意而茫然的, 所以 C 项中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分析错误; 且“老树挟霜”的细小声音和“寒 花垂露”的散乱状态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契合的,所以这里是正衬,不是反衬。故 C 项错 误。D 项,颈联主要是写夜泊后周围的环境,“窣窣”一词以动衬静,显出环境的安静。 故 D 项正确。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 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 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
4、简要赏析。 解析: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 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 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答案: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 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 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勾勒写意,细 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 郑 谷
5、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粘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请简要分析概括首联在该诗中的作用。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了解古代诗歌首联的作用,一般有总括全诗,领起下文; 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心情;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奠定某种感情基调;照应题目,切 入主题;营造某种氛围;暗示人物身份等作用。然后,考生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进 行辨别,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正寒春信”点明了冬末春初的时令。“岭头枝上雪飘 飘”指梅花像雪一样飘落,正因为梅花飘落了,才有了后面的“孤香粘袖”“片片随鞭过楚 桥”的情节,所以此联也
6、起铺垫作用。从尾联中的“离人”二字可知,这首诗是写离别的惆 怅,而首联也恰恰渲染了这种气氛。 答案: “正寒春信”点明离别的时令;“寒”、梅花飘落等渲染了离别的惆怅气氛; 梅花飘落为下文“孤香粘袖”等做铺垫。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注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白居 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尾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的作者心 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