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由用户(binbi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教案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1.观潮观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累材料。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 “恢复”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们看到过江潮吗?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
2、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 二、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精读课文。 (一) 读第一段。 1、 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 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 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 了什么? 2、 默读第二段,思考:
3、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 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 指名读句子。 4、 “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 讲读第三段。 1、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 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 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 怎样的? (2) 指导朗读。 (3) 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 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 线”?理解词语“横贯” “只 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 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 么? “浩
4、浩荡荡”说明什么? (5) 指导朗读。 (四) 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 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 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 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
5、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 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 2 走月亮走月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 课文。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 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 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教学
6、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 “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 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 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 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 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 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 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 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
7、来 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走月 亮) 二、习生字词 1、 教师朗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 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 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 (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 (z a i ) ” 。 6、 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
8、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 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 欢的自然段,多读几 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 了照亮了也照亮 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 使“我”和阿妈感受到 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
9、第四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 “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 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 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 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 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 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 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 情。 ) 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 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 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 气,目睹了沿
10、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 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 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 2、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 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 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 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 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 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 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 作
11、者的感受,并有感情 地朗读。 )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 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 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 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 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 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 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 “我”感到 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 们贴得很近, “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 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 子之间那种浓浓的 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 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 读。 ) 第七自然段: “我”突然看见美
12、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 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 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 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 那美丽的月亮, “我” 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 3、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 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 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
13、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 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 再读全文, 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 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 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浓浓的 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 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儿明
14、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桥果园 ( “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3 3* *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 瞬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
15、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 裔,字大白,别号白 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 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 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 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 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 夏丐尊、 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 教育, 被称为 “四 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 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 并讲学。代表作品: 旧梦 卖布谣等。1931 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 年 2 月 13 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
16、长逝,享年五十三 岁。 四、赏析诗歌 1 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 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 “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 “妆” 、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 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
17、可言。 2 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3 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4*4*繁星繁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然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 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 、 “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18、: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第一课课时时 1、 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 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 章? 3、 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 划出有关写在什么 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 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 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 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 来了,哪个词用得最 妙? 板书:爱但也爱 7、 朗读总起句 8、 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 (从前)家乡
19、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 学习第一段: (1) 从前, 作者在家乡庭院, 在七、 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 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 “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 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4) 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 (:1924 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 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 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 “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 有什么不同? (3) “无处不
20、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 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 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 信心,他向往光明,追 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 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 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 ,换个 词还可以怎么说? (6) 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 “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 ,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 什么? (8) 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如今(1927 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 先回忆
21、一下老师是怎样教 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第二课课时时 (一) 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 过程: (1) 听朗读。 经过充分的自学、 讨论, 说说如今在 海上看星天, 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 感受又如何? (2) 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 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 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 体会(结合课后练习 2、3、4 题加以解决)。 (4) 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 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 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 、 “三年前”,还是“如 今” ,作者看星空都表达
22、 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 何加深的? (6) 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 层深:爱着(亲切)T 交 朋友(更亲切)T 老朋友(陶醉了)。在作 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 月夜,爱星天,归 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 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 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 汇报、小结。 5.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 1 认 读 “ 荚 、 豌 ” 等 11 个 生 字 , 会 写 12“ 豌 、 按 ” 等 12 个 生 字 , 能 正 确 读 写 “ 豌 豆 、
23、 按 照 ” 等 词 语 。 正 确 、 流 利 地 朗 读 课 文 。 2 理 解 文 章 内 容 , 准 确 把 握 五 粒 豌 豆 的 语 言 、 内 心 活 动 , 体 会 各 自 的 性 格 特 点 。 分 角 色 朗 读 课 文 , 体 会 童 话 的 魅 力 。 3 在 反 复 朗 读 的 基 础 上 , 体 会 故 事 蕴 含 的 道 理 。 学 习 课 文 内 容 提 出 问 题 的 方 法 。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重 点 : 1 理 解 文 章 内 容 , 准 确 把 握 五 粒 豌 豆 的 语 言 、 内 心 活 动 , 体 会 各 自 的 性 格 特 点 。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