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8).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8).doc》由用户(mrall)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8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2.9 西林 人教 部编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1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两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 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 了解诗句的意思。 3 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1.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 教学资源 搜集苏轼资料 生字卡片 新华字典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导 案 学 案 教师复备栏 导 入 定 向 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 丰富多彩, 美不胜收, 而且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 细心观察, 用心思考, 就有 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 认识 万物的联系,题西林壁 就是作者细心观察, 用心思 2 考的
2、产物, 现在, 我们一起 来学习这首诗。 看同学们通 过读与悟、通过观察与思 考, 能够收获什么, 能够发 现什么?板书诗题:题西林 壁。 解释题意:题写在西林 寺墙壁上的诗。 学生齐读题目, 自由读 诗。 引 领 自 学 教师白板 (小黑板) 出示 自学提示: 1、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及写 作背景。 2、自由读古诗,画出难理 解的字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 书理解 “远” 、 “近” 、 “高” “低”“识”“缘”“身” 等词语。 4、 再读古诗, 要读得正确、 流利、注意诗句的节奏。 5、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 苏轼:字子瞻 ,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父苏洵、 弟苏 辙都
3、是著名文学家, 世 称“三苏” 。这首诗 是苏轼于宋祥元年有 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 副使经过九江, 游览庐 山时写的。 学生借助资料或工具 书理解个别字的意思, 3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大致 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1. 从正面看庐山像绵 延的小岭, 从侧面看庐 山像险峻的山峰。 2.从远处看,从近处 看, 从低处看, 庐山的 样子各不相同。 3.不了解庐山真正的 样子。 4.只是因为人们站在 这座山中。 探 究 展 示 指导感情朗读全诗。 然 后探究: 1、庐山真正的样子到 底是怎样的, 诗人看出来了 没有?从那一句诗表示诗 人没有看出来? 诗人没有看出庐山真 正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