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8).doc

  • 上传人(卖家):mrall
  • 文档编号:108816
  • 上传时间:2019-05-20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8).doc》由用户(mrall)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8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2.9 西林 人教 部编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 1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两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 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 了解诗句的意思。 3 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1.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 教学资源 搜集苏轼资料 生字卡片 新华字典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导 案 学 案 教师复备栏 导 入 定 向 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 丰富多彩, 美不胜收, 而且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 细心观察, 用心思考, 就有 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 认识 万物的联系,题西林壁 就是作者细心观察, 用心思 2 考的

    2、产物, 现在, 我们一起 来学习这首诗。 看同学们通 过读与悟、通过观察与思 考, 能够收获什么, 能够发 现什么?板书诗题:题西林 壁。 解释题意:题写在西林 寺墙壁上的诗。 学生齐读题目, 自由读 诗。 引 领 自 学 教师白板 (小黑板) 出示 自学提示: 1、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及写 作背景。 2、自由读古诗,画出难理 解的字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 书理解 “远” 、 “近” 、 “高” “低”“识”“缘”“身” 等词语。 4、 再读古诗, 要读得正确、 流利、注意诗句的节奏。 5、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 苏轼:字子瞻 ,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父苏洵、 弟苏 辙都

    3、是著名文学家, 世 称“三苏” 。这首诗 是苏轼于宋祥元年有 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 副使经过九江, 游览庐 山时写的。 学生借助资料或工具 书理解个别字的意思, 3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大致 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1. 从正面看庐山像绵 延的小岭, 从侧面看庐 山像险峻的山峰。 2.从远处看,从近处 看, 从低处看, 庐山的 样子各不相同。 3.不了解庐山真正的 样子。 4.只是因为人们站在 这座山中。 探 究 展 示 指导感情朗读全诗。 然 后探究: 1、庐山真正的样子到 底是怎样的, 诗人看出来了 没有?从那一句诗表示诗 人没有看出来? 诗人没有看出庐山真 正的样子,

    4、 因为诗人站 在山中。 进了庐山, 看 来看去都只能看见庐 山的一部分, 却看不清 庐山的全貌。 从 “不识 庐山真面目”可以看 出。 4 2、这首诗中那两句诗 点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找出: 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谈谈对这两句蕴含 深刻的诗的理解。 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 缘身在此山中。 引 导 点 拨 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为什么 同样是庐山, 却有不同的面 目呢? 2、这首诗写了庐山的 千姿百态, 身处山中也难以 看清它的真实面目, 你从中 悟出了什么呢? 由于人所处的地位 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 不同。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 个

    5、人为人处事的哲理: 由于人所处的地位不 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 同,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也难免有一定的片面 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 5 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 的范围,摆脱主观成 见。 训 练 达 标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 在近处_,在高处_, 在低处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2、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 _,因此,我们要 _就要_。 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 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 _不同的角度,处在_、_、 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 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 4、 从 题西林壁 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6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 B、

    6、.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 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 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总 结 反 思 题西林壁 这首古诗, 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 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 包含了“当局者迷, 旁观者 清”的人生哲理。 对比较复 杂的事物, 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 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迷 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 识这个事物。所以我们要 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 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 谈谈本节课的收 获。 7 的意见。 板 书 设 计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 岭 所见 侧 峰 全面了解 不识 所感 只缘 8 课 后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8).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816.html
    mrall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