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9).doc

  • 上传人(卖家):mrall
  • 文档编号:108814
  • 上传时间:2019-05-20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9).doc》由用户(mrall)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9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2.9 西林 人教 部编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该文。 2.正确理解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突出“远、近、高、低、横、侧” 几个字展示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同一事物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视觉, 积累古诗名句。 2.难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隐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放,导入新课 同学们, 大家还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吗? (集体背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2、疑是银河落九天。 ”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瀑布气势磅礴。大家都知道, 只有在雄伟巍峨的丛山峻岭中才能产生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 这首诗 另外一层饮隐含的意思就是指庐山的山也是非常巍峨雄壮的。 二、初步感知,总结方法 1.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板书) 。让 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同 学们打开课本第 22 面,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首诗。 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齐声诵读题西林壁 。 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 天,

    3、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 古诗的步骤吗?理解诗题,了解作者;牢抓字眼,明白诗意;反复诵 读,体悟诗情。 三、理解诗题,了解作者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 大家介绍一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 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被合称 “三苏” 。 他一生坎坷, 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 上题写的一首诗。 2、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 这么一首诗? 三、牢抓字眼,明白诗意 1.在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 大家找找看。(板书: 横

    4、 侧 远 近 高 低) 2.作者通过在不同的方位所看到的庐山都是什么样子? (课件展 示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 (板书:景色不同) 3.指导朗读一、二句。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 象是什么?(雄伟壮观,千姿百态)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 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 色流连忘返。我们在读这两句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惊叹、赞美) 分别请学生读,分小组读。 4.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问题:为什么同一个人看庐山,却会有这 么多不同的景色?小结: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板书:角度 不同) 。我们曾经学过画杨梅的课文,也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所以结果结

    5、果不同。还有大家听过的 “盲人摸象”的故事也是这个 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5.品读三、 四句。 学生通过查字典、 看注解等学习方法明白 “识、 缘”两个字在本首诗中的含义。 (识:认清;缘:因为)引导学生深 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分小组讨论结果)引 导学生讨论后归纳: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任何位置都有局 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完整面貌。所以 也就有了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6.指导朗读三、四句。这两句诗在读法上与前面两句有什么不 同?(后面两句要读出作者的人生感悟之情) 四、反复诵读,体悟诗情 以不同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全文。 五、群文阅读,品悟诗境 引导学生品读名诗佳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 “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杜甫望岳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六、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 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2.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 (9).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814.html
    mrall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