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囚绿记.docx

  • 上传人(卖家):163笑对人生
  • 文档编号:1088119
  • 上传时间:2021-02-1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2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囚绿记.docx》由用户(163笑对人生)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囚绿记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九语上教案九语上教案 囚绿记囚绿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能比较熟练地给文章作批注,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性。 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准备:明胶片或幻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相识陆蠡:组织学生了解作家作品,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 2、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字典等扫除文字障碍。 3、细致的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有疑惑的地方。 二、口语训练 教师带道具(一片绿叶、一枝绿柳等),让学生以此展开演讲(可以记叙事情,可以描 写景物、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引用古诗。) 三、导学目标 1

    2、、导入语:通过同学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绿的珍爱,以及由绿引发的鲜为人 知的故事。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 故事。 囚绿记中,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来研习陆蠡 的囚绿记,深切的去感受绿的旺盛的生命力。简介作者和背景。结合同学课前预习的情 况展开。(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 县人。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 立劳动大学。先后担任过泉州平民中学教师、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并创办少年读物半 月刊。1942 年 4 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惨遭杀害。1983 年 4 月批准 他为革命烈士。

    3、陆蠡是一位勤奋且有才华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内容厚重,充满激越的思 想锋芒,而且艺术上独具一格。出版的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 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树长春藤。这长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囚 进”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 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 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 2、出示导学目标: (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

    4、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品味欣赏语言。 四、释疑解难: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互相交流。 五、精读探究: 1、初读感知: (1)、请你熟读课文后,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来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 故事。 (2)、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 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 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3)、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他把绿“囚”

    5、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 释绿思绿(线索) 2、再读感悟: (1)、有感情朗诵课文,摘录课文中精妙的语句,并加以适当的评价。 (2)、组织交流批注。(1、认真写批注。2、大胆发言,积极交流) 整篇课文,你最欣赏哪一节、哪一句?试说说欣赏的理由。 (通过引导讨论明确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 六、拓展延伸 读了囚绿记,你一定为绿的活力赞叹,请你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写不少于 150 字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恋绿囚绿 释绿思绿(线索) 教学后记: 囚绿记第一课时达标检测: (一)、语言实践 1给下列粗体

    6、字注音并释义。 (1)揠苗助长:( )_ (2)淅沥:( )_ _(3)涸辙:( ) _ 2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 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 作用: (二)、阅读理解 阅读囚绿记中的文字,完成 13 题。 1、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2、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3、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

    7、又称“魔念在我心 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参考答案: 1、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2、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后一问不一定要回 答这么详细,点到即可。) 3、“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 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 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 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 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能够 明确的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

    8、思对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对绿的热爱,了解文章借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内容,并理解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准备:明胶片或幻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摘录课文中你认为精美的句子,并作简单的赏析。 2、搜集“绿”的诗句或成语。 3、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 二、口语训练 结合课文内容,试我心中的常春藤为题进行讲演,写自己对常春藤的认识与理解。 三、导学目标 1、导入语: 根据同学们演讲的情况,说明同学们对常春藤有了一定的认识,我

    9、们不禁 会有这样的疑问, 这真的是单纯地写常春藤吗?那是写什么呢?下面老师和大家继续研讨文 章,去深入地品味文章的内容。 2、出示导学目标: (1)、分析常春藤的形象,感悟作者对绿的热爱,了解文章借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内容,并理解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 四、释疑解难: 1、对学生摘抄的语句和评价给予适当的点评。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一些生成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五、精读探究: 1、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出示探究题: (1)、结合自己对常春藤初步感知,从文中找出具体刻画常春藤形象的句子,并从语 言、内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探究程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0、,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点拨, 分组展示,总结反馈。 如: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因引它的 绳索, 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这句话写出常春藤自由、 活泼的形象。)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这句话用排比和对比等手法写出常春藤的旺盛的生命 力。)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这句话写出常春藤的固执、顽强、向往自由 的形象。)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好象病了的孩子。 (这句话写常春藤以死抗争、使人怜 仰的形象。) 3、自由活动,品味语言。 导语:同学们通过研读,感觉到课文的语言的丰润,试从课文中找出 1-2 句简析。(学 生自

    11、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初步对课文中心的感悟。) 如: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表现作者和绿心灵相通, 这主要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和平的环境的追求。)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说明人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绿是自然环 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中。) 4、共同探究,感悟中心。 导语:现在,老师相信同学们对常春藤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么,请同学们试结合写 作背景想一想,作者写常春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 (明确:作者写作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

    12、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 山早日获得解放。) 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与常春藤的故事相似的情况很多,关键就是我们没有留心。请 同学们闭目细想,哪一种植物或动物也有类似的情况?请你说一物,叙一事,明一理。 板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体味主题 教学后记: 囚绿记第二课时达标检测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 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

    13、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 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 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 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 面生吗? 1、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 2、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_ 3、联系上下文,说说粗体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 _ 4、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 5、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

    14、”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春之怀谷 张晓谷 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 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便从云端到山麓,从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 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 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 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 道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 北地

    15、里千宅万户的屋 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 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一王师, 因为 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 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 双患风湿痛的手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 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觉到的水 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 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口哨的形状, 用一种愉快的耳语 的声量来为这季节来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

    16、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 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 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 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 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 林,我想起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6、简答 (1)、第一自然段中“一首澌澌然”指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中“一株柳的分号“指的是什么? 7、根据文章的主旨,理解文句的意义及技巧。 (1)、第三自然段“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

    17、在文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五自然段写鸟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8、理解下列两处写法的表达作用。 (1)、第四自然段连用三个“在之前”,这样写在表达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文章前后反复写到“春天曾经是这样的”,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三项是(?)(?)(?) 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春天的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 本文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运用诗化的语言,把春景写得美不胜收,映衬作者对美 好春景的渴盼。 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对春天深深的怀念”。 本文是对美丽宜人、生机勃勃的春景形象细腻的写实。 本文通过对自然春景的想像和怀念、向往,表达

    18、了作者对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 本文辩证地写出了春的美丽生机和春的娇气敏感。 参考答案: 1、和“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相照应。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 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部”了。 2、如果说原想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那么,后来“把 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却是发向内 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3、“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4、拟人。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5、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 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 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6、借喻雪溶时潺潺的流水声?柳种诞生的新柳 7、枯梗苦守老根,屋梁抱着燕巢。?表现春天的天空明澈高深 8、突出时间久远。?前后照应,为全文立骨,表现对美好春天的渴望 9、bce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囚绿记.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81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