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知识点 总结
- 资源描述:
-
1、1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 学;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新物质生成。有是化学变化,无是物 理变化 3.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4.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 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蒸
2、气。 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8.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 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 称量仪器, 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 (如 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游码读数 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
3、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 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1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臭氧。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的 2 排放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可 用向上排空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 19.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 学性质(稳定性)。 2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 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 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原理:4P+5O22P2O5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 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1/5。 【实
5、验结论】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23.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 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4.化合化合反应反应和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25.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3 2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
6、气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 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 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移 熄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7.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H2O22H2O+O2 28.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2KCl+3O2 29.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7、 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磷 产生大量白烟 4P+5O22P2O5 木炭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CO2 硫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色 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2SO2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 焰 2H2+O22H2O 铁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铜镁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Mg+O22MgO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2Cu+O22CuO 一氧 化碳 产生蓝色火焰 2CO+O22CO2 甲烷 产生明亮的
8、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烧杯壁上有水雾 CH4+2O2 CO2+2H2O 4 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0.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 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31.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正氧负氢,正一负二 产生位置 正极 负极 产生气体 氧气 氢气 体积比 1 : 2 质量比 8 : 1 32.分子的基本性质: 质量、体积都很小 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
9、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3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35.35.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 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36.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有吸附性:物理性质):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 素和异味。 37.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 38.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 较多的是软水 39.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
10、煮沸 5 40.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净水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4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42.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4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包括质子和中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 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44.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5.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 46.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47.空气中前
11、二位的元素:N、O 48.元素符号的含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 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49.原子个数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50.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 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51.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52.化学式含义:A 表示物质;B 表示物质的组成;C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D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例如:H2O:A 表示水这种物质;B 表示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一个水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