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全部教案(共8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087782
  • 上传时间:2021-02-16
  • 格式:DOC
  • 页数:36
  • 大小:28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全部教案(共8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杭州市 教科版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二 单元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旧教材(2001版)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热全部教案(共第二单元热全部教案(共 8 8 课时)课时) 1.1.热起来了热起来了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热起来了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 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从当我们觉得手 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 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 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 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第二部分: 衣服能给身体

    2、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 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 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 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 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 先测出水的温度, 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学情【学情分析】分析】 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这一点学生 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 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

    3、起来,而对于多穿衣 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 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 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 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有多种方法可以给人体带来热量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 外界给人体带来的。 2添加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只 起到了保温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讨

    4、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体会到保温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重点: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 “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理解衣服不能产生热量,而是起到了保温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温度计 1 支、常温水 1 杯、毛衣 1 件、计时器 1 个,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5、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1 1 分钟)分钟) 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 相摩擦产生了热。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热起来呢?这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的 身体热起来的?(出示 PPT2) 二、二、探索探索一:怎样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预设一:怎样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预设 1 15 5 分钟)分钟) 1.小组讨论:当我们觉得有些冷时,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 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出示 PPT3) 2.一边讨论一边完成记录。 “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方法记录表”方法记录表 让

    6、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3.全班交流研讨。 4.小结: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让我们身体热起来,烤火、晒太阳从外部获得 热量让我们身体热起来。那你觉得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二、二、探索探索二:二: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预设(预设 2020 分钟)分钟) 1.如果给你温度计、毛衣、一杯常温水、计时器,你能选择这些材料设计实 验进行验证吗?(出示 PPT4)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小组打算选择哪些材料?怎样开展实验呢? 3.各小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先不交流,学生根据记录单进一步 完善实验方法) 4.温馨提示: (1)两人一组

    7、,合理选择材料,合作完成; (2)正确使用温度计; (3)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4)完成后整理器材,准备交流。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实验设计与记录实验设计与记录 实验材料选择(打) 温度计、毛衣、一杯常温水、计时器 实验方法(可以用图或文 或图文结合表示) 实验数据记录 时间 初始温度 2 分钟 4 分钟 6 分钟 温度 我们的发现 5.全班交流研讨: (1)汇总数据,交流发现。 (2)讨论:实验证明衣服并不能产生热量,但为什么我们多穿衣服后就会 觉得暖和呢? 4.小结:多穿衣服虽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但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减 少了我们身体热量的流失,所以就会感觉

    8、到暖和起来了。(出示 PPT5) 四、四、拓展拓展(预设(预设 4 4 分钟)分钟) 1.冬天,我们经常用保温杯装热水,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喝到热水。你能 推测保温杯的设计原理吗?(出示 PPT6) 2.如果在炎热的夏天用保温杯装冰块,你觉得冰块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出 示 PPT)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热起来了 【作业【作业设计设计】 1.连线:将下列让我们身体热起来方法和相应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2.穿两件衣服肯定比穿一件衣服暖和吗?说说你的理由。 让我们身体热起 来的方法 运 动 烤火 晒太阳 喝热水 多穿衣 内部产生热量 外部获取热量 不产生热量但保温 2.2.给冷水加热给冷水

    9、加热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给冷水加热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二课。本节 课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给冷水加热的观察实验。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 部分,第一部分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观察现象,然后再把加热后的热水放到 冷水里观察, 仍是上浮, 在这一现象的质疑中, 引出下一个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 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此环节引导学生研究水在加热后质量和体积分别怎 样变化,通过实验研究,力求使学生发现,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正是热水会浮到冷水水面上来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学习了沉与浮的知识,以及本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已经 具备了解释

    10、沉浮的相关知识,知道物体增加热量会热起来,继而学习这课就能理 解和分析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但教材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实验,有两个量 对沉浮起作用,一是冷水加热后体积变大,二是塑料袋本身是浮的。这对五年级 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此,有必要对这个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只让一个量起 作用,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同时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技能较弱,也会影响本 课内容完成的速度,根据我们的实践,改用电子秤来称重,这样能节约时间,从 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质量不变。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

    11、后产生的变化。 2. 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质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冷热水体积变化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冷水加热后体积、质量的变化。 难点:研究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因。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分组准备:热水、冷水、烧杯 2 个、试管 2 只(小号)、试管夹、带夹子试 管盖、红墨水、试管(课前装满水,用气球皮和橡皮筋封口)、镊子、餐巾纸、 电子秤(精确到克)、抹布、水槽 2 个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高、深

    12、)、热水、冷水、试管(小号)、红 墨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每组一个电子秤,学生学习使用,为课堂上的称量做准备。 一、聚焦一、聚焦问题问题(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1.出示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提问:你们能分清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热水吗?(预设:用手摸,用温度计测 量,看烧杯口的小水珠等) 提问: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点?【出示 PPT 2】 生自由讨论,发言(预设:温度、体积、质量) 3.冷热水之间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二、探索探索发现(预设发现(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一)观察冷热水之间的神奇

    13、变化(预设(一)观察冷热水之间的神奇变化(预设 6+56+5 分钟)分钟)【出示 PPT 3】 材料准备:水槽 2 个、一支试管(小号)、试管夹、试管盖(带夹子)、 红墨水、抹布 1. 出示一个用试管夹夹住的试管,装入热水;再出示一个带夹子的试管盖 子。 提问:如果用试管盖盖住,把热水试管平放到冷水中去,可能会出现什么现 象,学生预测、回答。 2. 学生相互合作,分组实验。 (1)把试管盖好后用试管夹平稳的平放到冷水的中间位置,观察现象。 (2)做相反实验,把冷水试管放入热水中去,观察现象。 注意:为便于观察,试管中的水始终是用红墨水染色的。 3.学生反馈交流:热水放入冷水中,和冷水放入热水中

    14、相比,发生了什么不 一样的变化?【出示 PPT 4】 4.联系第一单元沉浮知识,分析冷热水之间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预设: 质量变化,体积变化) 5.那么当冷水加热变成热水后,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讨论,预测。 【出示 PPT 5】 (二)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预设(二)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预设 1515 分钟)分钟)【出示 PPT 6】 材料准备:试管(课前装满冷水,用气球皮和橡皮筋封口)、一杯热水、 一杯冷水、镊子、餐巾纸、电子秤、抹布 1.出示装满冷水,用气球皮和橡皮筋封口的试管 思考:怎样给这支试管加热?(预设:热水、酒精灯) 2.预测:加热后水的哪些方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5、? 思考:怎样观察加热后水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3. 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交流: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有什么要注意的?怎样对比观察? 4. 出示实验温馨提示,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出示 PPT 7】 三、三、交流研讨交流研讨(预设(预设 7 7 分钟)分钟) 1.依托实验记录单,生交流反馈实验发现。【出示 PPT 8】 加热前,先称重并观察气球皮的状态。 把试管轻轻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变化。 加热后用镊子取出试管并用餐巾纸擦干,再次称重。 我们的问题:冷水加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质量 加热前,冷水( )克,加热后( )克。 水在变热过程中质量(变大/不变/变小)。 体

    16、积 加热前,气球皮( ),加热后,气球皮( )。 说明水的体积(变大/不变/变小) 其他 结论 冷水袋加热后, 2.除了质量和体积,有没有发现其他的现象,生进行交流。 3.小结:水受热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热水在冷水里会上浮,冷水在 热水里会下沉。【出示 PPT 9】 四、拓展:(预设四、拓展:(预设 2 2 分钟)分钟)【出示 PPT 10】 为什么烧开水时,水壶中的水不能装得太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2.给冷水加热给冷水加热 质量不变 冷水受热后 热水在冷水中会浮起来 体积变大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 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会浮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 )。 A.

    17、冷水受热后体积变大 B.冷水受热后质量减小 C.冷水受热后质量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2. 相同体积的常温水和 80热水相比较,( B )。 A.两者一样重 B.常温水重 C.热水重 3 3. .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三课。这一课通过气 球皮的变化来观察水的体积变化,让学生思考并改进实验装置,进而明显地观察 到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出“热胀冷缩”的概念。之后,教材呈现了生 活中其它常见的液体,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来研究其它液体 的热胀冷缩现象。最后,通过迁移应用,教材以饮料瓶或啤酒瓶不装满的现象, 引发学

    18、生思考,让学生尝试用本课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经历了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观察到了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 初步感知了水的热胀冷缩性质,但由于气球皮膨胀和收缩的程度有限,学生并未 明显地观察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另外在生活中,对于饮料瓶和啤酒瓶中液体不 装满的现象,学生已比较熟悉,但较少同学能与科学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联系 起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目标目标 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思考并改进实验装置来观察水受冷和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19、。 2.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瓶装饮料为什么不装满) 。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重点:水受热和受冷过程中体积变化的现象描述和解释。 难点: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分组分组准备: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红墨水、酒精温度计、 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如矿泉水、醋、酱油等) (在探究二实验时,4 人一大 组,一大组又分为 2 小组。 ) 教师准备:教

    20、师准备:课件、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聚焦问题聚焦问题(预设(预设 3 3 分钟)分钟) 1.情境导入【出示 PPT2】 小明在超市里购买饮料时发现,瓶中的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 2.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学生学了前面一节课,可能会与热胀冷缩的知识联系起来。 ) 3.实验验证:饮料选择可乐,用上节课的装置来演示实验,分别将装满矿泉 水的装置放入常温水和稍热的水中(水温相差不大) ,观察是否有热胀冷缩。 (预设: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有限,实验现象不明显。 ) 4.引出新问题: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让现象更明显? 【出示 PPT3】 二、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一)(一

    21、)改进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装置 1.小组讨论,说一说改进方法。 2.全班交流, 梳理装置改进的要点: 增加被加热液体的量, 用细一点的管子。 3.出示本课的研究对象水, 思考: 还可以怎样改进, 让现象再明显一点? 4.出示装置图,简单介绍实验材料及作用。 【出示 PPT4】 (设计意图: 若用饮料做实验, 则需要大量的饮料, 成本较高, 也比较浪费, 故用水来研究,但水是无色透明的,不宜观察,可加点红墨水,方便观察。 ) (二)(二)探究一:探究一:观察水的体积变化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预设(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1.明确实验任务: (1)学生领取“记录单一” ,仔细阅读,了解实验的观察要

    22、求。 (2)简单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装置的组装”操作。 (3)出示温馨提示:水要装满,不留空气。塞子要塞紧,尽量密封。 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后整理器材,清理桌面。 【出示 PPT5】 2.学生领取器材,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教师在巡视的过程可给予适 当的指导。 ) 记录单一记录单一 1请用横线画出下列烧瓶细管中的水位。 1 1 号热水号热水 2 2 号冷水号冷水 3 3 号热水号热水 2你有什么发现? (三三)研讨一)研讨一(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汇报、交流:水受热和受冷现象的描述。 (1)2-3 个小组上台展示记录单,汇报观

    23、察到的现象,其它小组进行补充 或提出质疑。 (2)小组讨论: 这些现象说明了水具有怎样的性质? 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出“热胀冷缩”的概念:水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 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 【出示 PPT6】 2.过渡:液体的种类很多,其它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四)(四)探究二:醋、黄酒探究二:醋、黄酒、酱油等液体酱油等液体是否是否热胀冷缩热胀冷缩(预设(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1.实验前预测: (1)每 1 大组选择 2 种液体,观察其特点。 (每两人一小组,检测一种。 ) (2)小组讨论,预测这些液体是否会热胀冷缩。 (实验的选择液体

    24、有:醋、黄酒、酱油、纯牛奶、可乐、雪碧、食用油。 ) 2.下发记录单,明确实验任务。 (2 张,一种液体一张。 ) 观察的现象: 观察的现象: 观察的现象: 记录单二记录单二 1选择的液体是 ,预测:这种液体 (填“能”或“不能” )热胀 冷缩。 2请用横线画出下列烧瓶细管中的水位。 热水中热水中 冷水中冷水中 3根据实验现象,该液体 (填“能”或“不能” )热胀冷缩。 3.温馨提示: (1)每 1 小组检测一种液体。 (2)检测完,大组内先交流。 【出示 PPT7】 4.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五)(五)研讨二研讨二(预设(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1.汇报、交流:

    25、 (1)2-3 个小组上台展示记录单,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其他小组补充或提 出质疑。 (2)小组讨论:这些液体能否热胀冷缩? (3)小结:这些液体也能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通过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热胀冷缩 是较普遍的现象,并不只有水才有热胀冷缩现象,进而完善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的认识。 ) 2.过渡: (1)出示酒精温度计。 (这里面也有液体红色酒精。 ) 【出示 PPT8】 (2)学生领取酒精温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3)思考:酒精温度计在测量水的温度时有什么特点?它是利用什么来测 量水的温度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26、再让学生观察酒 精温度计测水温时的变化, 学生自然会将温度计的原理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联 系起来。 ) 三、迁移应用迁移应用(预设(预设 2 2 分钟)分钟) 1.再次出示导入情境:瓶中的饮料不会装满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 PPT9】 2.学生结合本课学习的知识,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为了防止饮料的热胀冷缩,天气热了,若装满,饮料会膨胀,容易从盖 子中漏出来或者导致饮料瓶爆裂。 )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 体积膨胀 一些液体 体积缩小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 将装有水的茶壶放到火炉上加热一会儿,水的液面会( B ) 。 A.下降一点 B.上升一点 C

    27、.不变 2. 实验室使用的酒精温度计就是利用 酒精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受热受热 受冷受冷 4 4. .空气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热胀冷缩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是学生 在研究了液体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本节课内容 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 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出 办法来观察。 学生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合理选择搭配, 然后分别放进热水、 常温水、冰水,静置观察现象。同时联系到水的热胀冷缩,两者进行比较找到不 同之处。

    28、活动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选择模拟游戏生动表现了空气“微 粒”的运动,从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 为下节课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进一步认识大 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经过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学习后, 学生们已经对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对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 因此,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空气为例,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同时与水的热胀冷 缩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还存 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科学概念概念目标

    29、目标 1.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初步了解热膨胀现象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的具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分组准备:每组 3 个烧瓶、1 个锥形瓶、1 只气球、热水、常温水、冰水、 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

    30、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袋空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问题聚焦问题聚焦(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1)一些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实验室里的温度计是利用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引出新问题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提问:现在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它是否也和水一样具 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出示 PPT1】 3.师生交流讨论。 二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预设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一)探究一: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一)探究一: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1.追问。 空气无色无味,而且也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31、? 【出示 PPT2】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器材) ,提问:能否设计实验,清楚地观察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出示 PPT3】 (1)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 (2)全班交流设计实验。 (3)教师小结并明确实验探究方案,同时出示实验要求。 3.实验要求: (1)3 个烧杯中,每个烧杯都大约盛放半杯水(热水、常温水、冰水) 。 (2)将装置依次放入盛水(热水、常温、冰水)的烧杯中,直至没有明显 变化时再拿出。 (3)小组合作实验,完成记录单。 (4)注意安全! 空锥形瓶套上气 球放入 热水 常温水 冰水 实验现象 (采用图文结合 的记录方式) 实验结论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二)

    32、研讨一(二)研讨一 1.实验中我们小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套在锥形瓶上的气球在热水杯中鼓 起来了,在常温水杯中瘪下去了,在冰水杯中更加瘪了。 ) 2.我们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出示 PPT4】 3.和上节课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不同? 【出示 PPT5】(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明显。) (三三)探究)探究二二: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解释空气的热胀冷缩 1.提问: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 2.学生尝试解释。 (关于微粒的解释如有困难,可加入教材模拟空气微粒运 动的游戏。 ) 3.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画空气微粒和水的

    33、微粒受热后运动变化图。 【出示 PPT6】 空气微粒空气微粒 受热 水的水的微粒微粒 受热 (四四)研讨)研讨二二 1.展示几幅学生的空气微粒和水的微粒受热后的运动图,研讨:为什么这样 画? 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么引起的?我们能建立自己的假说吗? (物体的热胀 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 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 【出示 PPT7】 三三、拓展、拓展延伸延伸 (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空气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出示 PPT8】 【出示 PPT9】 2.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4、4 4. .空气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 空气 受冷体积缩小 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明显。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出示 PPT10】 【出示 PPT11】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相比( B ) 。 A两者区别不大 B体积变化更加明显 C体积变化更不明显 2.用开水泡的方法可以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这主要是利用了 ( C ) 的热胀冷缩。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3.下列现象与空气热胀冷缩现象有关的是( B ) 。 A给篮球充气 B热气球升空 C夏季打开可乐的瓶盖有气泡冒出 5 5. .金属会热胀冷缩吗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教材简析】【教材简

    35、析】 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五课,学生认识了 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 固体会不 会也热胀冷缩呢? 教科书选择金属固体来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观察研究活动。 教科书第 36 页, 直接提出研究问题:“固体是否也热胀冷缩呢?”。教材设计的观察研究活动有 两个,一是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铜球是个球体,加热后会在各个方向上都产生 膨胀现象,而铜环可以很方便的检测铜球加热后的变化,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物 体的膨胀是各个方向上的膨胀。二是观察金属钢条加热前后的长度变化。在观察 铜球热胀冷缩现象后,让学生尝试设计观察金属条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以上两个观察活

    36、动,让学生思考“金属都热胀冷缩吗?”这个问题。希 望学生们能结合“液体的热胀冷缩”这课的思考和讨论,意识到仅仅靠一两个事 实就下定义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同时,更希望学生能关注其他更多金属物体、 非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认识到“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 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比如,金属锑和铋是热缩冷胀的,还有水在 4 摄氏度以下也是热缩冷胀的。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同样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教材中“观察铜球的 热胀冷缩”这一活动效果比较明显,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也并不困 难,但要认识到“各个方向上都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还是会有一些小难度的。

    37、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很多的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不会有多少留意,我们要引导 学生关注身边一些常见的事物,从生活实践出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去。随着我们课堂活动的探究和研讨,学生很可能会以点带面,误认为“金属都 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归纳总结时,我们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 认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

    38、度目标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并对其进行利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难点: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分组准备:酒精灯、铜球,铜环、火柴,钢条、刻度尺、塑料杯、水。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问题问题(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铜球、钢条、课件 1. 直接提问:水、空气

    39、等一些液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是 否 也会热胀冷缩呢?(预设:会、不会)。 2. 交流猜测 提问:你觉得是怎样的,说一说你的理由? 3.揭示课题:金属会热胀冷缩吗(板书)【出示 ppt1】 二、二、探索探索发现发现(预设预设 3030 分钟)分钟) (一)探索一(一)探索一:观察观察铜球铜球的热胀冷缩的热胀冷缩(预设(预设 1 1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铜球、铜环、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塑料杯、学生记录单 1.设计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出示 ppt2】 提问:怎么来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2)学生独立思考。(1 分钟) (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么做? (预设:

    40、加热前能穿过铜环,加热后不能穿过铜环,冷却后能穿过铜环。) 2.明确实验方法【出示 ppt4】 (1)未加热前尝试铜球能否通过铜环。 (2)加热 12 分钟后尝试铜球能否通过铜环。 (3)放入水中冷却后再尝试铜球能否通过铜环。 3.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记录表一:加热铜球 实验过程 现象:铜球能否通过铁环 结论 加热前 加热 1-2 分钟后 在水中冷却后 4.交流研讨 (1)加热铜球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加热铜球的实验中,你看到了铜球热涨了吗?相比于水和空气的热 冷缩,铜球的热胀冷缩如何? 5.小结: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二)探索探索二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

    41、的热胀冷缩(预设(预设 151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钢条、酒精灯、火柴、木块、铁钉、大头针、记录表 1.设计实验装置 (1) 思考: 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吗?如果用钢条当作 “桥” , 加热“桥”,钢条会伸长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来观察钢条的变化吗? (2)出示实验材料,小组设计实验。(钢条、酒精灯、火柴、木块、大头 针、铁钉) (3)全班交流实验方法。 2.明确实验方法【出示 ppt5】 (1)按教材 37 页实验装置图安装装置。 (2)加热钢条 2-3 分钟,观察钢条长度变化。 (3)冷却钢条,观察钢条长度变化。 3.学生实验 4.交流研讨 (1)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

    42、解释这些现象? (2)思考:钢条的厚度和宽度发生变化了吗?会怎么变?理由? 三三、丰满丰满概念概念(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1.提出问题:我们研究了铜、铁,观察到它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 可以得出“金属受热时会膨胀”这样的结论吗? 2.思考:要做出这一类完整的概括之前,应该先做什么? 3.学生阅读教材 P38 右侧内容,了解锑和铋热缩冷胀性质。 4.归纳: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怎样一个结论? 5.生活中,有哪些设计和热胀冷缩有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一般情况下,热胀冷缩最不明显的( C )。 A.水 B.空气 C.木头 2.下列

    43、金属热缩冷涨的是( C )。 A.铜、铝 B.铁、铅 C.锑、铋 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球 钢条 锑 铋 热缩冷涨 热胀冷缩 6 6. .热是怎样传递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六课,教材包含两 个活动。 活动一:感受、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学生通过触摸浸在热水中的金属 条露出水面的这一端慢慢热起来初步感受到热水中的热会沿着金属条向上传递。 由于以上活动只能感受和基于生活经验理解,为丰富学生感性经验,提升认识, 教材设计铜丝上等距用凡士林粘上火柴,在铜丝的一端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观察 火柴掉落的顺序和时间,从而进一步推进学生对

    44、热传递的方向、过程的思考和认 识。 活动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教材设计了在金属圆片表面涂上蜡,用 酒精灯火焰分别在圆片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蜡融化的方向,从而看到热在金属 圆片中的传递,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推进学生对热传递规 律的认识。 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有承接的逻辑关系,教材希望通过对两个活动学习,使 学生初步认识到热传递的规律,即:热总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物体较冷的一 端。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在前五课的学习中,学生们不断地在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活动。特别是第 5 课,用酒精灯给金属物体加热,他们已感觉到了在加热过程中,金属物体会快速 地热起来,比如铜球、钢条很

    45、快就变得烫手,不可触摸。对于铜球、金属条会变 热,相信学生们也能做出解释:因为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了它们。那么,钢条在 酒精灯上加热时,只是一端或其中一小部分与火焰直接接触,钢条的其他部位会 热起来吗?如果也会热起来,热是怎样传过去的? 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将不锈钢勺的勺部浸在热水中,勺柄露在外面,过一会儿,勺柄也会热起来。 尤其是在吃火锅、喝热汤时,如果把金属勺子勺部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烫 得无法用手直接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热汤的能量传递到了勺子的勺部,然后又 从勺部传到了勺柄,这里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靠传导。这一课,学生将在教师指 导下,通

    46、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继而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 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 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初步认识到热总会从较热的一端(物体)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物体)。 2.初步了解热传递有三种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研讨、整理”的探究过程,并在过程中尝 试提出新问题。 2.在观察、记录、研讨、整理中,经历从现象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不断 提升对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保

    47、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初步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重点: 在实验中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并用合适的方式记录, 整理发现。 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热传递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铜棒、铝棒、铁圆盘、火柴、试管夹(老虎钳)、酒精灯、湿抹 布、学习单等。(注:铜棒、铝棒、十字铝棒、铁圆盘抹上变温油漆。具体见 ppt4)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PPT、热水、金属铜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问题聚焦问题聚

    48、焦(2 2 分钟)分钟) 1创设情境 (1)出示材料,提问:把铜棒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手摸另一端会有什么感觉? (出示 PPT2) (2)同学根据前概念推测,解释,指名回答。 (3)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触摸,并告知大家感受。 2聚焦研究主题: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二、探究热传递二、探究热传递(2020 分钟)分钟) 1.引导: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呢?请设计实验。(出 示 PPT3) 2.设计、完善实验。 小组内讨论集体补充、完善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明确方法(出 示 PPT4) 3.阅读学习单,明确记录方法及要求 (1)学生阅读学习单。 (2)指名交流实验方法。 (3)重点引导,明确记录

    49、方法。(出示 PPT5)。 4.明确实验要求(出示 PPT6) 5.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情况。 三、三、研讨交流研讨交流(1515 分钟)分钟) 1.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先请其他同学尝试读图,再请同学自 己解释说 明。(希望能穷尽班级所有学生的不同记录) 2.学生交流热传递的发现。(适时出示 PPT7、PPT8) 预设: 1. 小组成员轮流做实验,四个实验一个一个完成。 2. 实验时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3. 积极思考,讨论发现,提出问题。 4. 要注意安全,烧烫的金属材料绝不能用手摸。 (1)热传递时会向一边、两边或四周八方传递。这跟加热点和物体的形状有 关系。 (2)热

    50、传递是有顺序的,离加热点越近,会越早传递到,温度也会越高。 (3)热会从温度高的一端向另一端传递。 (4)热传递是有速度的,不同材料速度不同,同一种材料前后顺序也不同。 四四、巩固延伸、巩固延伸(3 3 分钟)分钟) 1.阅读单元资料,认识热传递的 3 种形式。(PPT9) 2.列举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及生活中的运用。(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的 由一端向另一端传递 由中间向两端传递 温度高 温度低 由中间向四面传递 (热) (冷) -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有一根“W”形的铜丝,我们如果在“C”点加热,在其他各点上用凡士 林粘上火柴,你认为火柴掉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全部教案(共8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77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