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生物人教必修2 综合质量评估(二).docx

  • 上传人(卖家):一直在奔跑
  • 文档编号:1087314
  • 上传时间:2021-02-1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81.2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人教必修2 综合质量评估(二).docx》由用户(一直在奔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人教必修2 综合质量评估二 生物 必修 综合 质量 评估 下载 _必修2《遗传与进化》_人教版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综合质量评估(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 B.萨顿以蝗虫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D.摩尔根首次发现的白眼雄果蝇的性状来自基因重组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A项 正确;萨顿以蝗虫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假说,B项正确;孟德尔演绎推理的过程是

    2、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假说就 是进行测交实验,C项正确;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 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突变,D项错误。 答案:D 2.关于孟德尔豌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 亲代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时,产生yr和YR 2种配子,F1表型为黄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F1为杂合子 F1产生配子时,Y和y分离,R与r分离,非等位基因间可自由组合 F1雌雄各4种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因此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4种表型,比例 为9331,有9种基因型 A. B. C. D. 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两对相对性状

    3、的杂交实验,发现 F1自交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分离比为9331,进而发现了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对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认为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亲代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产生yr和YR 2种配子,F1表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F1为杂合子;F1产生 配子时,Y和y分离,R与r分离,非等位基因间可自由组合;F1雌雄各4种配子结 合机会均等,因此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4种表型,比例为9331,有9种基 因型。 答案:D 3.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3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 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

    4、为aabbcc的棉纤维长度为6 cm,每 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 cm。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 则F1的棉纤维长度是( ) A.614 cm B.616 cm C.814 cm D.816 cm 解析: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甲(AABbcc)产生的配子中至少含1个 显性基因(Abc),最多含2个显性基因(ABc);乙(AaBbCc)产生的配子中至少含 0个显性基因(abc),最多含3个显性基因(AB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至少 含1个显性基因,长度最短为6+1 2=8(cm),子代最多含2+3=5(个)显性基因,长 度最长为 6+5 2

    5、=16(cm),因此F1的棉纤维长度是816 cm。 答案:D 4.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可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B. C. D. 解析:减数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 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一般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 部分有区别。所以,图中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答案:C 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基因型为XhXhY患血友病的孩子(h为血友 病基因)。形成该个体的异常配子最可能

    6、来自下列哪个细胞?(只考虑性染色 体及其上相应基因) ( )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是XHY、XHXh。从孩子的基因型可知 是不正常的卵细胞造成的,因为只有母亲才含有Xh基因。 答案:C 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 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解析:离心管的沉淀物为细菌,说明被标记的是核酸(DNA)。标记DNA所用 的元素是32P,

    7、又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要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 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D 7.“DNA是由两条同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核糖与磷 酸基团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的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这段关于DNA结构的说法有几处错误?( ) A.一 B.两 C.三 D.没有错误 解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 糖与磷酸基团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因此,题目叙述中存在两处错 误。 答案:B 8.对于下图所示图解,说法错误的是( ) A.在DNA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 脱氧核糖”

    8、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mRNA C.该图中的产物需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 的表达 D.禽流感病毒在培养基上也可以完成该过程 解析:DNA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 氧核糖”相连接,A项正确;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因此一个DNA分 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mRNA,B项正确;图示若表示转录过程,则转录形 成的mRNA会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出来,没有穿过膜结构,并与细胞质中的核 糖体结合,以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C项正确;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 独立生存,因此不能在培养基上完成图示过程,D项错误。 答案:D 9.氨基酸的平均相

    9、对分子质量为120,若有一个2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 为12 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数和指导它合成的DNA中的最少脱氧核苷 酸数依次为( ) A.144 864 B.144 432 C.120 720 D.120 360 解析:在多肽合成时,氨基酸数-肽链条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 数 120-(氨基酸数-肽链数) 18=12 276,代入后可求得氨基酸数=120;在DNA 指导蛋白质合成时,DNA中的脱氧核苷酸数氨基酸数61,所以DNA中 脱氧核苷酸数至少为120 6=720(个)。 答案:C 10.研究者用某种物质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该物质作用于 植物细胞

    10、的分子机制最可能是( )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 处理前 处理后 DNARNA蛋白质 13.111 15.421.7 A.促进DNA复制过程 B.仅促进翻译过程 C.抑制转录过程 D.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 解析:表格中的数据与DNA的复制无关,应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进行思考,A项 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处理后的RNA和蛋白质含量均增加,所以不可能 仅促进翻译过程,B项错误。抑制转录过程会使RNA与蛋白质的含量均下降, 与表格中的信息不符,C项错误。促进转录过程会使RNA含量增加,进一步 促进翻译过程,使蛋白质含量也增加,D项正确。 答案:D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11、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B.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中的碱基序列,而基因重组不能改变其碱基序列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原始的材料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某些生物育种方法的原理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只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可 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 因中的碱基序列,而基因重组只是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并不能改变基因 中的碱基序列,B项正确。只有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原始的材料,C项错 误。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D项正确。 答案:C 1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

    12、确的是 ( ) A.细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表型改变 C.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 D.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都是 在减数分裂后期发生分离 解析:细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但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 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A项错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都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不定向的改变,都能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B项正确;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的增添、缺失或 替换,主要发生在DNA复制

    13、的过程中,而翻译过程中出错可能会导致蛋白质 结构的改变,C项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 基因是在减数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后期发生彼此分离的,D项错误。 答案:B 13.当机体内细胞发生癌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身体控制,最后形成癌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癌症患者体内处于衰老状态的红细胞不出现细胞核变大现象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 C.癌症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受基因控制 D.癌症患者的正常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不会有新功能的出现 解析:癌症患者体内处于衰老状态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因而不会出现细 胞核变大的现象,A项正确;

    1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癌细胞的增殖受基因控制,C项错误;细胞分化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有新基因表达,所以会有新功能的出现,D项错误。 答案:A 14.科学家比较了人类与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动物染色体的差异,确认人类 第2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其余染色体数相同。人与这 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号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 据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 B.人类与近缘灵长类动物的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 C.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 D.染

    15、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变异是导致各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人类第2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的,其余染色体数 相同,说明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A项正确;人与 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号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 说明人类与近缘灵长类动物的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B项正确;因为 人类的第2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的,其余染色体数相同, 可以说明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C项正确;从 题目中不能得出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变异是导致各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 因,D项错误。 答案:D 15.下图所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

    16、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过程都以D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都有酶参与反应 B.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间期,a过程先发生,b、c过程后发生 C.人体细胞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发生e、d过程 D.原核细胞中b、c过程同时进行 答案: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科研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 色、白色和黑色3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 隐性关系为A1对A

    17、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白色鼠 D.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不可能出现3种毛色 解析: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且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所以黄色 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A项正确;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 致死,所以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B项正确;黄色老鼠 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A1A2或A1A3,所以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可能出现 白色鼠,C项错误;如果A1A3与A2A3

    18、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黄色(A1A2、A1A3)、 白色(A2A3)、黑色(A3A3)3种毛色,D项错误。 答案:CD 17.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 阶段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 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 分裂 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可表 示有丝分裂 解析:图中曲线所示数量变化是减半。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 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

    19、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0对,故不能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A项错误。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 表示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或减数分裂后期,B项错误。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2个染色 体组时,AB段应该有4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项正确。当纵 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 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粒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 分裂,D项错误。 答案:ABD 18.鸡的小腿胫骨颜色通常是浅色的,当有黑色素存在时,胫色变黑,黑色素具 有较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20、。在一个现代化的封闭式养鸡场内,偶然发现一 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ZW),科研人员让这只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 配,F1都是浅色胫的;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 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色胫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黑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F1中的雄鸡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 D.若F1雄鸡与这只雌鸡交配,则子代中黑色胫的全为雄鸡 解析:根据题意,黑色胫的雌鸡(ZW)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 的,说明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项错误;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 中黑色胫全为雌鸡,说明黑色素

    21、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项正确;若用A、a分别 表示相关基因,则根据性状的显隐性可知,亲本中黑色胫雌鸡的基因型为 ZaW,与浅色胫的雄鸡(ZAZA)交配,F1中的雄鸡(ZAZa)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 色素基因,C项正确;若F1雄鸡(ZAZa)与这只雌鸡(ZaW)交配,则子代黑色胫鸡 中既有雄鸡也有雌鸡,D项错误。 答案:AD 19.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 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 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 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

    22、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 识别 C.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 导致 D.4不携带致病基因、8携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 答案:CD 20.以白菜(2n=20)为母本,甘蓝(2n=18)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获得的幼胚经离 体培养形成幼苗甲,再将幼苗甲的顶芽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幼苗乙,乙生长 发育成熟让其自交获得后代丙若干。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幼苗乙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可观察到38条或76条染色体 B.幼苗乙的形成说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该育种方

    23、法为杂交育种,所得幼苗甲和幼苗乙成熟后均可育 D.在丙的形成过程中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丙不是一个新物种 解析:以白菜(2n=20)为母本,甘蓝(2n=18)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 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甲染色体数为10+9=19(条),用秋水仙素处理甲 的顶芽,甲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因此形成的幼苗乙体细胞的染色体数 为19条或38条,所以在幼苗乙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可观察到38条或76条染 色体,A项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不能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由题意知,幼苗甲中的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来自白 菜,一个来自甘蓝,幼苗甲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24、所以幼苗甲是高度不育 的,C项错误;丙与原来的物种已经形成生殖隔离,因此丙是一个新物种,D项 错误。 答案: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8分)图甲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体内的某个精原细胞进 行连续分裂的示意图(未发生基因突变),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 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甲 乙 (1)图甲中A细胞的名称为 ,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A细胞中 含有 个四分体。 (2)图甲中B细胞内染色体、染色体上DNA、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 为 。 (3)图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甲中 细胞处于图 乙中的BC段。 (4)由图甲中

    25、C细胞可知,减数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上的 (填“姐 妹”或“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交叉互换。由C细胞基因组成可推知,该精 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共有 种基因型。 解析:(1)图A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前期,该动物为雄性动物,故为初级精母细 胞。A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2)图甲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内有 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4、8、8。(3)在曲线图中,AB段形 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对应于A和B 细胞。(4)分析C细胞可知,减数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发生过交叉互换。由C细胞基因组成可推知,其发生交叉互换的应该是含 A基因和

    26、a基因的片段,故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共有Ab、AB、ab、aB 4种。 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前期 2 (2)4、8、8 (3)DNA的复制 A、B (4)非姐妹 4 22.(10分)果蝇的日活动周期由基因per控制,野生型基因per+和突变基因perS、 perL分别控制果蝇的日活动周期为 24 h、19 h和29 h,突变基因perO则导致 果蝇活动完全没有节律性。 (1)突变型果蝇具有不同的日活动周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已知per+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由1 200个氨基酸组成,而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仅由约400个氨基酸组成,试推测原因:_。 (2)per基因除了能

    27、影响果蝇的日活动周期外,还能影响雄果蝇的求偶鸣叫节 律。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说明_。 (3)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也存在调节日活动周期的per基因。请结合生活实 际推测日活动规律 (填“是”或“不是”)完全受基因调控的,并说明理 由:_。 解析:(1)由题意可知,由野生型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不同突变基因,导致突变型 果蝇具有不同的日活动周期,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已知 per+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由1 200个氨基酸组成,而perO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由 约400个氨基酸组成,其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导致perO在表达的过程中,转录形 成的mRNA上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进而引起翻译提前终止。(

    28、2)per 基因 除了能影响果蝇的日活动周期外,还能影响雄果蝇的求偶鸣叫节律,此现象 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基因可控制多 种性状。(3)表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哺乳动物的日活动规律并 不是完全受基因调控的,而是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 答案:(1)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 前终止 (2)一种基因可控制多种性状(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3)不是 日活动规律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 23.(9分)生物处在不断的进化之中,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甲 (1)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

    29、、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 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 是生物进化的 。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 ,称为蜥蜴 的 。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 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乙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乙 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_ _。 图乙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 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乙所示群体中不

    30、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_多样性。 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X是可遗传变异,来自突变和基因重组,Y是自然选 择,Z是隔离。(2)小岛上所有的蜥蜴原种个体组成的群体称为种群,种群是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 因,称为蜥蜴的基因库。(4)过度繁殖会导致食物、空间不够,生存斗争加 剧。联趾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 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5)同种生物个体的不同反映的是组成个体的基因不 同,即遗传多样性。 答案:(1)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

    31、库 (4)生存斗争 联趾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基 因频率 (5)遗传 24.(16分)下图表示在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 b (1)在生物体内图a所示的过程是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 其所需的原料是 ,产物是 。 (2)图b所示的过程是 ,进行的场所是 ,所需的原料 是 。 (3)碱基分别为 、 、 ,图b中的、分别 为 、 ,若上的3个碱基为UAC,则此时所携带的氨基酸 的密码子为 。 (4)人体有的细胞不会发生图a和图b所示的过程,如 ,其原因是 _。 解析:(1)DNA的复制是以

    32、两条链为模板,而转录只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复 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但所需原料不同,前者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后者是核糖核苷酸,产物也不同,前者是两个相同的DNA分子,后者是RNA。 (2)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原料是氨基酸, 产物是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 判断分别是U、G、C。在图b中是tRNA,是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其 中的UAC为反密码子,与之对应的密码子是AUG,是核糖体。(4)人体中成 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即不含DNA,不可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答案:(1)转录 细胞核 核糖核苷酸 RNA (2)翻译

    33、核糖体 氨基酸 (3)U G C 转运RNA 核糖体 AUG (4)成熟的红细胞 该细胞中不存在DNA 25.(12分)马鹿生活在草原上,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马鹿种群中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经研 究发现,马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 的结果,该过程 _(填“是”或“不是”)定向的。 (2)马鹿的尾有钝圆和细长两种表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已知 钝圆尾马鹿和细长尾马鹿交配,其后代全为钝圆尾个体。某马鹿种群中的 雌雄比例为11,纯合钝圆尾、细长尾马鹿分别占50%、10%,则该马鹿种群 随机交配,后代中杂合钝圆尾马鹿

    34、出现的概率是 ,若在一定时期内, 细长尾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则说明该种群 (填“有”或“没有”)发生 进化。 (3)狼是马鹿的天敌,二者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生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这是 生物与生物之间 的结果。 解析:(1)马鹿种群中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这说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马鹿等植食性动物与其消化纤维素相适应,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自然选 择的结果,该过程是定向的。(2)钝圆尾马鹿和细长尾马鹿交配,其后代全为 钝圆尾个体,据此可判断钝圆尾为显性性状。某马鹿种群中纯合钝圆尾、 细长尾马鹿分别占50%、10%,则杂合钝圆尾马鹿占1-50%-10%=40%,据此 可知钝圆尾基因频率为50%+ 100%=70%,细长尾基因频率为1-70%=30%, 则 该 马 鹿 种 群 随 机 交 配 , 后 代 中 杂 合 钝 圆 尾 马 鹿 出 现 的 概 率 是 2 70% 30%=42%。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若在一定时期内,细 长尾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则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3)捕食者与被 捕食者相互选择,各自发展自己的特征,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1)不定向性 自然选择 是 (2)42% 没有 (3)协同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物人教必修2 综合质量评估(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73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