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13《精卫填海》-部编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13《精卫填海》-部编版.doc》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卫填海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单元 13 部编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精卫填海教学方案精卫填海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神话, 讲述的是炎帝的女儿溺亡东海后变为精卫鸟, 立志填平东海 的故事。从精卫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对大海的恨以及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 神。文中塑造的这只精卫鸟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后人。相对上一篇课文来说, 本文或许稍有难度,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接触得比较少。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让 学生体会精卫的形象,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给出的注释,用现代语言翻译句子,了 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进一步感 受神话的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帝、少、曰”等 6 个生字(包括
2、 1 个多音字) ,会写“帝、曰、溺” 等 5 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培 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3.借助注释翻译句子,把握故事内容。 4.理解课文,感受精卫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品质,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进一步 感知神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读出韵味。 2.了解精卫的事迹,感受精卫的品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翻译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结合实际,体会精卫填海的精神。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第一一课时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一、故事导入,揭示
3、课题 1.教师出示一些故事名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 导语:导语: 同学们, 你们是不是都很爱听故事?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一个个神话故事都耳熟能详。 这些精彩的故事带给我们欢乐, 丰富了我们的童年时光。 今天, 我们走进课文,再来听听另一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题把握课文内容。 (板书:精卫填海) 明确:明确: “精卫填海”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 “精卫”是故事的主角, “填海”是其行为。 思考:思考: (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2)精卫填海的行为带来了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
4、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山海经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作者不详,大概 由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山海经中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 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 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纠正。 会写的字:炎帝 d 曰 yu 溺 n 水 返 fn 回 衔 xin 接 会认的字:少 sho 女 堙 yn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辶:返(往返)
5、遇(遇见)避(逃避) 彳:衔(头衔)微(微笑)御(抵御)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字的结构、笔画、笔顺,教师重点示范。 书写指导: 帝帝上下结构。上部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 “冖”稍宽,托上盖下;下部末笔竖在竖 中线上。 溺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氵”呈弧形;右部两个“”分列在竖中线两侧, 右边的“”比左边的“”稍大。 返返半包围结构。 “辶”平捺长伸托上; “反”第二笔竖撇沿竖中线下行,末笔捺 改长点。 衔衔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大致等宽。 “彳”的第二笔撇和第三笔竖相交于横中线 上; “钅”的竖提有力,竖在竖中线上; “”的两横上短下长,下横在横中线上。 易错提示: 曰曰字形较扁,在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