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雪梅(部编版).doc

  •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 文档编号:1087083
  • 上传时间:2021-02-14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9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雪梅(部编版).doc》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单元 部编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古诗三首教学方案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暮江吟 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 描绘了两幅幽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前两句) ,一幅是弯月初 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后两句)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 绘之中。 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 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 诗人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 哲理,故而诗作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共有两首,本文选的是

    2、第一首。这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 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古往今来不少诗人把雪、梅当作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钺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 ,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古诗有三美:音美、意美、形美。所以古诗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也是语 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其次,要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评析重点诗句体 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诗作揭示的深刻哲理。小学阶段所选的古诗,一般都配有插图,教师在 讲解时可以结合插图适当扩充, 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

    3、 把进入诗境的钥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缘”等 7 个生字(包括 1 个多音字) ,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 3.理解诗句含义,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在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比较古诗在写景、抒情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理解古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第三三课时课时 雪梅雪梅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过渡:过

    4、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向我们传达了为人处世 之道。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诗。大雪飘飞,梅花绽放,多么美的 景致。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诗人正是捕捉住了这小小的争执瞬间,发出令人深 思的议论。诗人通过雪、梅的争执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快随老师品读诗句,一探究竟吧! 二、理解诗题二、理解诗题 教师板书诗题,并同步讲解。 明确:明确: “雪梅”即雪中的梅花,这是诗人评论的两个对象。 三、介绍诗人,简介背景三、介绍诗人,简介背景 卢钺卢钺 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以两首雪梅留 名千古。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5、 书上记录不详, 推测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 作者赏玩之时。 四、初读古诗,夯实基础四、初读古诗,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古诗及生字,引导学生自读,在读中识记生字新词。 会写的字:阁 费 fi 须 x 逊 xn 输 sh 会认的字: 骚 so 人 2.教师进行生字书写示范,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阁阁半包围结构。 “门”阔、大,从左、上、右包围“各” 。 须须左右结构。左部“彡”三撇的撇尖上下对齐;右部“页”的竖撇从横中线的上方 起笔,向左下撇出,末笔长点顿笔有力。 输输左右结构。左部“车”末横变提,书写时先竖后提;右上部撇、捺舒展,罩住下 部。阁须输 易错提示:

    6、费费下边是“贝” ,不要写成“见” 。 降降右下部是“” ,不要写成“干” 。 输输右部下边是“” ,不要漏写短横。 3.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雪梅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五、出示阅读要求五、出示阅读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旨。 2.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各具有怎样的品质? 3.同桌之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 六、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赏析古诗六、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赏析古诗 1.理解“梅雪争春未肯降”的意思。 “降”是什么意思?梅雪为什么不肯“降

    7、”?这句 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预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降”是“服输”的意思。出示梅花雪 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使学生明白梅雪不肯“降”是因为“争春” ,即都认为各自占尽 了春色。这里把梅、雪拟人化,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将梅、 雪的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 过渡:过渡:梅、雪争春,到底谁更能代表春天呢?正在欣赏梅、雪的诗人该如何评判呢? 2.理解“骚人阁笔费评章”的诗意。 “骚人”是什么意思?“费评章”的原因何在?你 认为“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 预设:预设:课件出示“骚人”的意思及其来历。因为战国诗人屈原创

    8、作了离骚 ,故后人 称屈原为“骚人” ,后来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费评章”指难以评议。为什么呢?这 里就要引导学生结合上句诗来思考。至于“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表达合理即可。 过渡:过渡:梅、雪各有特色,诗人一时也难以评议,但是梅、雪仍然争执不下,究竟该如何 是好呢?读读下面两句诗,也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3.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意。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指出梅、雪 各有什么长处、短处?诗人将梅、雪的长处、短处对照着写,客观地进行评价,你如何看待 这种评价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预设:预设: 讲解这两句诗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

    9、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然后再将目光 移至这两句诗上。这两句诗说的是如何评判梅、雪的问题,梅含清香,但比之雪的白则逊色 三分;雪晶莹洁白,却少了梅的清香。诗人没有单纯地赞美梅或雪的独特优点,而是综合分 析其优缺点,说明它们各有长短,这种评价显得十分中肯、公允。将诗人对梅、雪的评价引 到自身实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紧扣“人各有长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谈即可。 小结:小结:梅花雪中绽放,清香幽幽,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为之写下赞美的诗篇。而 本诗作者却另辟蹊径,赞美梅,也不落下雪,在评议它们各自的特色时更是由物即理,告诉 人们正确看待他人、自己的方法,使人颇受教益。同学们, “罔谈彼短,靡恃

    10、己长” ,这是古 人告诉我们的处世之道,希望你们能行之于身,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七、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七、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过渡:过渡:同学们,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佳作,尤其是后两句,多次被人们引用。其实,卢 钺当初创作雪梅时,共写了两首,本文是第一首。你们知道第二首是什么吗?同学们在 课下可以搜集一下,并尝试将它背诵下来。 雪梅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诗意:诗意: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 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 也会非常俗气。在冬天的傍晚夕阳西下时写好了诗,刚好天空

    11、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 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赏析:赏析:这也是一首说理的诗。课文所选的第一首诗主要写梅与雪的特点,这首诗则主要 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 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 就显不出春 光的韵味;若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 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对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及其高 雅的审美情趣。 八八、对比阅读,整体回顾、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整体阅读。 过渡:过渡:同学们,三首古诗已经学完。这三首古诗中均有精彩的写景内容,但第一首是景 中含情,后两首是景中寓理。

    12、对景物的生动描摹得益于诗人认真、仔细的观察,情的抒发、 理的阐释则有赖于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我们再读一读这三首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1)学生齐声朗读三首古诗。 (2)出示表格课件,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在对比中对三首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诗名 作者 朝代 所写景物(事物) 诗人的情感 (揭示的哲 理) 暮江吟 白居易 唐 残阳、江水、露珠、 新月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 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 苏轼 北宋 庐山 赞美庐山的雄奇景象,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 全面 雪梅 卢钺 南宋 梅、雪 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 分为二的, 有长处必然也有 短处 2.课外拓展,增加积累。 过渡:过渡:同学们,对那些表现

    13、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人们给它们取了一个 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齐答:哲理诗)对了,就是哲理诗,也叫说理诗,我们这 节课上所学的两首诗就属于这一类诗。 哲理诗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 中,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你们还知道哪些哲理诗呢?请同学们于课外搜集,并简单说 明它们揭示的道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意: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使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 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哲理: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 的成功而陶醉。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诗意:意: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 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那方塘里的水为什么会这样清澈, 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 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哲理:哲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九九、作业设计,巩固提升、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雪梅(部编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7083.html
    孙红松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