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9《古诗三首》(部编版).doc

  •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 文档编号:1087082
  • 上传时间:2021-02-14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9《古诗三首》(部编版).doc》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三首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单元 古诗 部编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古诗三首教学方案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暮江吟 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 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前两句) ,一幅是弯月初 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后两句)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 绘之中。 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 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 诗人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 哲理,故而诗作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共有两首,本文选的是

    2、第一首。这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 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古往今来不少诗人把雪、梅当作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钺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 ,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古诗有三美:音美、意美、形美。所以古诗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也是语 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其次,要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评析重点诗句体 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诗作揭示的深刻哲理。小学阶段所选的古诗,一般都配有插图,教师在 讲解时可以结合插图适当扩充, 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

    3、 把进入诗境的钥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缘”等 7 个生字(包括 1 个多音字) ,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 3.理解诗句含义,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在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比较古诗在写景、抒情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理解古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第一一课时课时 暮江吟暮江吟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4、出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 导语:导语:同学们, 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从最简单的 “床前明月光” 开始, 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 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 “老妪能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 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同学们请看 PPT,上面的图片正切合了这首诗的意境。请 你们仔细观察,想象画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这首美诗。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 3.教师板书“暮江吟”三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明确: “暮” ,草字头下面一个“日” ,这

    5、个“日”表示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中了,表示 什么呢?(傍晚)所以诗题告诉了我们时间。 “江”指江边,交代了地点。 “吟” ,即吟诗。 谁在吟诗呢?当然是诗人白居易。这样,我们就完整地理解了诗题,同时也为理解诗歌打下 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 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 29 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 书省校书郎、盩至尉、 翰林学士, 元和

    6、年间任左拾遗, 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 扼腕、变色。44 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 , 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作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 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 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写。当时的朝廷政治昏暗,党 争激烈,诗人尝尽了在朝为官的艰辛,于是自求外任。所以这首诗渗透了他远离朝廷后轻松 愉悦的快乐情绪和获得自由后的个性色彩, 成了白居易在特定境遇下的心境和审美的艺术载 体。诗中蕴含着诗

    7、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给后人带来无尽的美之享受。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纠正,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暮 m 吟 yn 唱 会认的字:瑟 s 瑟 s (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笔顺。 书写指导: 暮暮上下结构, “莫”大“日”小。上部撇、捺舒展,罩住“日” 。 吟吟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部“口”偏上;右部撇、捺舒展,横折取斜势。 易错提示: 暮暮 “艹”下面是“曰” ,不要

    8、写成“日”或“目” 。 吟吟右边是“今” ,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令” 。 (3)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并给诗歌划分节奏。 暮江吟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教材插图课件,引入古诗。 过渡:过渡:同学们,在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后,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PPT 中的图片是教材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古诗描绘的画面。下面我们就深入感知这首古诗, 体会其画面、意境之美。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同时出示

    9、需要思考的问题。 (1)图上画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阳、江水、诗人、岸边的树和草)从这些景物中 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季) (2) 古诗前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 (残阳) 后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 (露 珠、新月) (3)古诗中哪两种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瑟瑟;红)这种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一 绿一红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夕阳斜照下江面上的绚烂景象,写出了景物之美) (4)古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可怜九月初 三夜) 3.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示例:示例:夕阳在水面上洒下一道流光溢彩的金线,一半江水如翠玉一般青碧可人,另一半 却如江

    10、花一般火红艳丽。夜色降临,岸边青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晶莹透亮,一弯如弓的蛾 眉新月映在水中,格外可爱。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前两句,并出示问题,结合问题理解诗句。 (1)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诗意。诗句中描写的夕阳是怎样的?“铺”字用在这 里有什么含义?可以换成“照” “射” “洒”等字吗?为什么? 预设:预设:在不同人的眼里,在不同的情境下,夕阳的情态是不同的。修饰夕阳的词语可以 是: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等。要理解“铺”字在这里的表达效果,可 以想象在平时的生活中“铺”都用在什么境况下,如“铺床” “铺路”等。诗句中的“铺” 表明

    11、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 子从天边慢慢铺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换成别的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古典诗词中,关于夕阳,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你们有这方面的积累吗?试着将表示夕阳 的词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夕阳 残阳 斜阳 落日 白日 (1)雨后却( ) ,杏花零落香。 (温庭筠菩萨蛮 ) (2)浮云游子意, ( )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3) (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 (4) (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 )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2、)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 ( )如血。 (毛泽东忆 秦娥娄山关 ) (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诗句中描绘了哪两种色彩?从中你看到了怎样 的景象? 预设:预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注释找出诗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即“瑟瑟”和“红” 。 “瑟瑟”指青绿色,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个“瑟瑟” ,一个“红” ,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面 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得鲜艳、明快。 (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过渡:过渡:夕阳斜照下的江面多美啊,我们只通过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就品味到了这种美,这 大概就是古诗精妙用词的独特效果了。那么,你们能充分

    13、发挥想象,用流畅的语句说出诗句 的意思吗?(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示例:A.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直译, 基本上表达出原诗句的意思) B.一道残阳渐沉江中,江水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遵循了原诗句的句式,但翻译不够完 备) C.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 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的江面上滚动。 (意译,生动地表现出原诗句中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师生共同品析。 过渡:过渡: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 诗人长久驻足,流连忘返, 不觉天色已晚, 此刻他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1

    14、)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诗意。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尽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这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预设:形容人物心情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应该是形容词或副词。明确了这一点,就可 以引导学生在诗句中寻找这样的词语,只有“可怜”一词符合。 “可怜”在这里不是“值得 怜悯”的意思,教材给出了注释,意为“可爱” 。为什么“九月初三夜”可爱呢?当然是因 为那时的风景之美,这就引出了下句“露似真珠月似弓” 。 (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写景方面有何 特点? 预设:预设: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中的两个“似”辨别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比喻,把露珠 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弯弓。

    15、在写景方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露珠是地上的景物,月亮是天 上的景物,天上、地上的景物相融合,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 美景,诗人才发出上句的赞美。 (3)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还像什么,补充下面的填空。 露似( )月似( ) ( )似( ) ( )似( ) 示例:示例:露宝石、玛瑙、水晶;月金钩、小船、眉毛、镰刀。 (4)深入意境,体会情感。 过渡: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在学习诗歌的创作背景时曾讲到诗人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 开了朝廷意味着不能再追求功名利禄了, 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失落感, 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 自然风光,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带

    16、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 心情,再次漫步江边,你能拥有和诗人一样的心境吗? 3.教师再一次串讲前两句诗,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这首诗进行复习。学生朗读古诗,加深 对诗意的理解。 明确:明确:这是古诗词中表现秋日美景的优秀诗作,后两句更是经久流传。前两句中,诗人 像一个卓越的摄影师, 抓拍到一幅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的绚丽图片。 而后两句则通过对 “露” 和“月”视觉的形象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用生动的比喻把天上、地下的 两种景象压缩在诗句中,将一幅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图展现在人们面前。前后两 句各具佳景,又各显其妙,令人叫绝。 4.读写结合,实践训练。 过渡:过渡:多么美丽的江景图

    17、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 挥想象,将这幅优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课件出示题目: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5.学生思考写作,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 其他学生认真听, 听后给出意见。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个性背诵。 过渡:过渡:同学们,学习古诗,不仅要理解诗意,体悟诗境,还要背诵积累,将之内化为自 己的东西,需要用时信手拈来。这样才能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现在,我们就请几 位同学来背一背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一评谁背得好,背得有感情。 2.指名学生背诵,教师进行评鉴。 关键词:关键词:流

    18、畅;生动;饱含感情;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积累其他写景的优美诗句。 过渡:过渡:同学们,在千古流传的诗句中,有很多描写优美风景的。它们或是单纯地写景, 或是借助风景表达内心的感情, 或是通过风景揭示深刻的哲理。 你们知道这方面的诗句吗? 请你们在课下找一找,并抄写下来,读一读,看它们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六、回顾内容,课堂总结六、回顾内容,课堂总结 教师简单总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小结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集中学习了古诗暮江吟 ,不仅了解了关于诗人及诗歌 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而且在对诗句的分析中理解了古诗内容, 体会了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思 想感情。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积极思考,明了诗意,想象画面,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了 这次课堂学习。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剩下的两首诗,希望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精心准备哦! 七、作业设计,巩固提升七、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9《古诗三首》(部编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70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