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国际经济配套全册教学课件.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经济 配套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国际经济配套全册教学课件国际经济配套全册教学课件 第一节 国际经济与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 特征特征: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主要变化: 原计划经济国家(苏联、中国、东欧等)放弃计划经济体系;原计划经济国家(苏联、中国、东欧等)放弃计划经济体系; 东亚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提高;东亚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提高;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便利化与自由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便利化与自由化; 国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形成与发展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形成与发展。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
2、 NAFTA); 2002年欧盟统一货币-欧元正式流通; 2004年5月欧盟东扩,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 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198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为381亿美元;2007年货物与 服务贸易总额为23769亿美元,是1980年的63倍。 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2.6%增加至2007年的72%。美国 和日本的贸易依存度约为20%。(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 外贸易总额与该国GDP 的比值) 中国对外经济的变化 对外贸易顺差 2001年顺差:281亿 2007年顺差:3075亿 出口:13422亿美元,进口:10347亿美元 对美贸易巨额顺差:出口2327亿美
3、元,进口694亿美元。 主要贸易伙伴:主要贸易伙伴: 1.欧盟 2.美国 3.中国香港 4.日本 5.东盟 6.韩国 7.俄罗斯 8.印度 9中国台湾 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 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变化数据: 1979-1984年期间,17亿美元; 1985年,17亿美元; 1990年,34亿美元; 1995年,375亿美元; 2000年,407亿美元; 2004年,606亿美元。 1992年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00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量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 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0亿美元, 占亚洲利用量的6
4、5.9%。 2008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 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积极利用外资,开放本国市场 全球合作: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为其第个成员。 区域合作:2001年11月,达成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未来10 年实现贸易自由贸易化的协议。 2002年11月,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 2003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以
5、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规律和政 府政策的效应,探讨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协调模式。国际经济学所研究的领域可以分为国 际贸易领域和国际金融领域两个部分。 国际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国际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1. 贸易所得贸易所得:分析贸易的利益以及贸易对分配的影响。 2. 贸易模式贸易模式:分析商品和要素的进出口模式。 3. 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分析贸易政策的选择与贸易保护问题。 4.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的决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5. 汇率决定汇率决定:分析汇率的决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 6. 国际间政策协调国际间政策协调:探讨国家间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方式。 7. 国
6、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分析全球资本市场的功能和国际间的资本借贷问题。 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 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需要国际经 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国际经济学课程学习中,请大家更多地关心 中国对外经济问题。 问题例:问题例: 贸易和投资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贸易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贸易不平衡引发的问题? 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为何增加? 为什么外国要求人民币升值? 汇率如何决定?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机和障碍? 区域货币合作的利益与问题? 相关刊物相关刊物 世界经济:以研究性论文为主,不少论文涉及一般中国经济问题
7、。 国际金融研究:以国际金融为主,论述性论文为主。 世界经济研究:近刊具有一定研究性。论文集中于国际经济问题 的各个方面。 国际贸易:介绍国际贸易动态与政策,易读。 国际经济与政治:以论述性论文为主,包括国际经济与政治问题, 易读。 国际经济评论:以论述性论文为主,文章较短,作者大多具有一 定影响,易读。 国际贸易问题:论文以国际贸易和投资问题的内容为主。 第三节 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微观经济学和宏 观经济学为基础。 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应用较多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国 际金融问题的分析应用较多的宏观经济学知识。 教科书 (中文版)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
8、德著,国际经济学 第6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该书的英文版国内有售: Paul R. Krugman,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5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Dominick Salvatore 著, 朱宝宪等译, 国际经济学, 第5版,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陶涛编著, 国际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华民著, 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观点观点 主张国家通过多出口、少进口,使国外金银财富流入本国,从而达到扩大本 国力量的目的
9、。 根据根据 (1)拥有更多黄金,统治者可以有更强的军队和更强的国内统治能力,占领更多的 殖民地。 (2)黄金货币越多,国内商业活动更活跃,有利于国内生产,增加就业。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产生前的贸易观 局限局限 (1)将国际贸易的利益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上。 (2)将金银财富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而现代社会常常用人力、技 术、资本和自然资源所生产的国民产值衡量国力。 (3)黄金流入后货币供给增加,形成国内物价上涨,出口减少,进口增 加,重商主义观点存在矛盾。(大卫休谟的质疑) 亚当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注: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1776年发
10、表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 济学的基础。 观点观点 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本国处于绝对 劣势的商品。国际贸易可以带来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对参与贸易的各国均有 益。 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如本国生产一单位某商品的劳动投入少于外国(即劳动生产 率高于外国),那么,本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为相反的情 况,则称本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不具有绝对优势,而具有绝对劣势。 例如例如:生产单位A商品和单位B商品,本国分别需要3个劳动和4个劳动, 而外国分别需要5个劳动和3个劳动。那么,本国A 商品生产具有绝对优势,B 商品生产具有绝对劣势。本国应出口 A商品,进口B商品。 亚当亚当
11、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证明证明 假设英国与葡萄牙亚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如下: 布布 酒酒 国内交换比例国内交换比例 英国英国 1 4 单位酒=4单位布 葡萄牙葡萄牙 2 3 单位酒=1.5单位布 绝对优势拥有国绝对优势拥有国 英国英国 葡萄牙葡萄牙 自由贸易下的交换比例:1.54 之间 英国与葡萄牙自由贸易时,由于单位酒可以在英国交换更多的布,葡萄牙的酒流 向英国,导致英国市场上酒的供给和布的需求增加,英国市场上单位酒可以交换到的 布将少于4个单位;同理,葡萄牙市场上,单位酒可以交换到的布多于1.5个单位。 贸易模式(进出口商品的类型)- 英国出口布,葡萄牙出口葡萄酒 贸
12、易所得(贸易利益) 假设供需均衡时,单位酒可以交换2单位布。对于英国而言,获得单位葡萄酒可以 通过先投入2个劳动生产2单位布,然后与葡萄牙交换酒实现,节约2个劳动。同理,葡 萄牙也获得收益。 局限局限 各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均不如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发达 国家进行出口的现象不能获得解释。 在绝对优势理论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能对外开放,如果开放 将会导致严重贸易赤字,该结论与现实不符。 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两国某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相对 生产效率(或相对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来衡量。 定义定义1 1:如果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的相对
13、劳动 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国家在这一产品上处 于比较劣势。 第二节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1817年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提出了比较优势 原理-为数不多的没有受到严重挑战、具有很强应用价值的原理。 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的概念 定义定义2 2: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商品衡量)低 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 较优势.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某一产品的要素投入用于其它经济活动所能带来的最 大收益。 用定义2衡量比较优势更合适,适用范围更广,该定义为1936年 哈伯勒(Haberler)给出。李嘉图提出的比
14、较优势概念为定义1,以劳 动力均质、且为唯一生产要素等假设为前提。 中国 日本 技 术 (单位生产劳动 投入) 衬衫 2 1 汽车 2000 500 单位衬衫的机会成本(汽车衡量) 0.001 0.002 单位汽车的机会成本(衬衫衡量) 1000 500 例:劳动投入与比较优势例:劳动投入与比较优势 由于日本的单位产品生产所需的劳动投入均比中国少, 日本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 绝对优势。 中国衬衫相对于汽车的劳动生产率(1000)大于日本衬衫的相对生产率,中国在汽车生产 上具有比较优势。 由于中国用汽车衡量的单位衬衫生产的机会成本小于日本, 中国在衬衫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 比较优势原理 观
15、点观点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上的生产效率均不如另一国,两国之间仍有可能形 成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 有比较优势(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关证明相关证明 以下进行如下证明以下进行如下证明: (1)比较优势分工有利于世界经济; (2)市场价格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 (3)比较优势分工下的贸易对各国均有利。 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 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 以前面提到的中日贸易为例:生产单位汽车和单位衬衫中国的劳动投入分别为 2000和2,日本分别为500和1。 假定在现有的
16、生产方式下,中国减少汽车生产1辆, 将节省下的劳动力用于衬衫生 产, 则中国衬衫生产增加1000件。 日本增加汽车生产1辆, 衬衫生产必须减少500件。 生产调整前后两国汽车生产总量不变, 但衬衫生产增加500件. 由此可以推断, 如 果日本集中生产汽车, 而中国集中生产衬衫, 两国的生产总量将达到最大。 即:各国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 汽车 衬衫 中国 日本 -1 1 1000 -500 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提高世界生产总量 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 问题: 两国是否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 李嘉图模型给予了
17、解释. 模型假设模型假设 两国、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2*2*1); 资源禀赋水平不变; 生产要素均质,可以在国内不同生产部门流动, 但不能跨国流动;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固定,与生产规模无关;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两国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 LQaQa WLWCLC 相关基础知识相关基础知识 一国的劳动总量为L, 生产两种产品奶酪和葡萄酒,生产可能性 曲线方程: 斜率的绝对值为用一种产品衡量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等于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比。 QC 奶酪的 机会成本 -aLC/aLW Qw 图:生产可能性曲线
18、a: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 Q:产量 L/aLC L/aLW 相对价格与生产相对价格与生产 没有国际贸易时没有国际贸易时: (1)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本国两种产品均生产; (2)完全竞争行业无经济利润,价格等于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Pi=wiaLi;其中,P为 价格,w为工资; (3)劳动力自由流动,两生产部门工资相等: Pc/aLC=Pw/aLw ; (4)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LW LC W C a a P P 无贸易,两种产品均要生产 Qc Qw -Pc/Pw E 没有国际贸易时没有国际贸易时: LW LC W C a a P P 国际贸易存在时,本国不必生产所有国际贸易存在时,本国
19、不必生产所有 分析:如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大于其机会成本, 即: 那么,奶酪部门的工资(wc=Pc/ aLc) 大于葡萄酒部门( ww=Pw/ aLw); 本国奶酪部门工资高,本国专业化生产奶酪. Qc Qw E E A 国际贸易存在时,本国不必生产所有消费品。国际贸易存在时,本国不必生产所有消费品。 * * LW LC LW LC a a a a 两国经济下的相对价格两国经济下的相对价格 假设本国在奶酪生产上效率相对较高,具有比较优势;外国在葡萄酒生 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即 确定相对价格 价格由供需平衡决定;在均衡价格下,两国市场上同一产品的价格 无差异;两国每一产品的总生产等于两国的总需求。
20、 利用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确定均衡时的相对价格 / LCLW aa * / LCLW aa 相对 价格 本国 w c,w c c c 外国 w w w c,w c 世界 w c,w c, w c,w c 相对供给曲线相对供给曲线 描述相对供给与相对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下面分析不同相对价格下的生产: 1/aLW 方法方法2 2: 贸易扩大了消费可能范围,消费者效用增加 E Qc Qw U U E A B B O 贸易前消费可能范围:三角型ABO; 贸易后消费可能范围:三角形ABO 贸易前生产与消费点选择在E点; 贸易后生产在A点,消费在 E点. E LCC aPw/ * /* LWW aPw 落
21、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来源于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来源于 本国专业生产奶酪, 工资则为 外国专业生产葡萄酒, 外国工资为 贸易后工资比: * * * * CLW WLC LWLC LWLC wPa wPa awa awa 因此,如果本国两种产品的生产率均小于外国, 本国工资必然低于外国. * LC * LW a ; a CLC WLW Pa Pa 由于 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低工资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低工资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三种缪误 (1)一国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水平, 才能在自由贸易中获益; (2)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以低工资为基础, 这样的竞争对于发达国家 而言不公平; (3)如果一国的工资
22、低于他国, 贸易使该国受剥削, 并降低该国福利。 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上述观点错误所在! 第三节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扩展 与检验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三种缪误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三种缪误 检验:制约专业化分工检验:制约专业化分工 为何两国会生产同样的商品? (1) 生产要素不唯一 (2) 存在贸易保护 (3) 昂贵的运输成本 考虑运输成本时的分工:如果 * iii wafw a 即使本国具有成本优势,但由于运费太高,无法出口本国生产该 产品。其中f为单位产品的运输费。 检验:制约专业化分工的原因检验:制约专业化分工的原因 美英出口比美英出口比 美英生产率比美英生产率比 2 1 1
23、检验:实证分析检验:实证分析 贝拉巴拉萨分析了1951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美英出口比率与劳动 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基本符合比较优势理论. 检验:实证分析检验:实证分析 本章简介本章简介 李嘉图模型假定仅有一种生产要素、且生产要素均质,而且生产 要素可以在本国不同生产部门间自由移动。该模型不能对收入分配问 题进行讨论。如果一些生产要素不能进行这样的自由移动,国际贸易 会对不同的要素所有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章利用保罗萨谬尔森(P.Samuelson)和罗纳德琼斯(R.W. Jones)的特定要素模型对国际贸易的利益及其分配效应进行分析。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 两国、两种商品
24、制造品和粮食、三种要素-资本、土地和劳动; 制造品生产利用劳动与资本资本,粮食生产利用劳动与土地土地 ;劳动力可在 国内生产部门间自由移动,资本和土地为特定要素;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国内资源禀赋一定,生产要素不能跨国流动; 产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 基本数学关系基本数学关系 制造品生产函数制造品生产函数:Q M=Q M(K,LM) QM 制造品产量,K 资本存量, LM 制造品生产中的劳动投入。 粮食生产函数粮食生产函数:Q F=Q F(T,LF) QF 粮食产量, T 土地供给量, LF 粮食生产中的劳动投入。 劳动力在两部门的分配劳动力在两部门的分配:L
25、M+L F=L L 劳动总供给。 基本数学关系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概念复习 劳动边际生产的概念 (MPL=Q/ L) 边际生产递减的概念(LMPL) 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定资源下两种产品生产量的组合关系曲线。 边际转换率的概念- (-MPLF/MPLM) -MPLF/MPLM E QM QF O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切线的斜 率表示边际转换率; 增加单位制造品需要投入 1/MPLM劳动;该部分劳动可 以 生 产 的 粮 食 的 数 量 为 MPLF/MPLM.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的确定生产的确定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各部门选择劳动雇佣量。增加一个劳动的 成本为劳动者的工资(w),获得的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