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牛顿第三定律—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3 牛顿第三定律—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3 牛顿第三定律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 2019 高中物理 必修 一册 下载 _必修 第一册_人教版(2019)_物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目标体系构建 明确目标 梳理脉络 【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会区别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3会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4学会简单的受力分析。 【思维脉络】 课前预习反馈 教材梳理 落实新知 知识点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_受力物体_和_施力物体_。 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相互_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_作 用力_和_反作用力_。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_依赖_、同时_存在_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 力叫作_作用力_,另一力叫作_反作用力_。
2、知识点 2 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 A、B 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 的一端固定,用手 拉测力计 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相等_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也随着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_相等_的,方向_相反_。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相等_,方向_相反 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知识点 3 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 1概念: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_所有_力都分析出来, 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_示意图_,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两条思路 (1)根据物体_运动状态_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其受力情
3、况。 (2)根据各种力的特点,从_相互作用_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受力。 3受力分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要分析哪个物体所受的力。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_重力_、再分析_弹力_、然后分析_摩擦力_, 最后分析其他力,并且画出力的示意图。 (3)在受力分析时,不要把某个力的反作用力跟这个力的_平衡力_混淆。 4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_同一_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 作用的物体上。 (2)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_同一_ 种类的力。 预习自测 判一判 (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
4、作用力。( ) (2)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 (3)物体间的作用力可能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 ) (4)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5)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 (6)物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 力。( ) 选一选如图所示,一人用水平力推一辆停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但未能推动,此时 ( C ) A人的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摩擦力 C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
5、作用力 解析:人的推力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故 A 错 误; 汽车还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说明人的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静摩擦力, 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故 B、D 错误,C 正确。 想一想 如下图所示是某校高一年级(1)班与(2)班的一场拔河比赛,比赛结果(1)班 同学胜出,拔河时(1)班同学对绳的拉力比(2)班同学大吗? 答案:不是。 课内互动探究 细研深究 破疑解难 探究 牛顿第三定律 情境导入_ 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而石头丝毫无损,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而鸡蛋对石头 的作用力小,这一判断对吗? 提示:这一判断不对。鸡蛋碰石头,鸡蛋对石头的力和石头对鸡蛋的力
6、是一对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大小必然相等。鸡蛋破了,是因为鸡蛋壳强度不大,易碎。 要点提炼_ 1适用范围:牛顿第三定律是个普遍定律。所阐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 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性质、物体质量大 小、作用方式(接触还是不接触)、物体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四同、三异、三无关”。 (1)四同 同一条直线 同大小 同时产生、变化、消失 同性质 (2)三异 反向 异体 不同效果 (3)三无关 与物体的种类无关 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状态无关 与是否与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1)作用力
7、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 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 (2)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反映了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整个力学的 基础。 特别提醒 典例剖析_ 典题 1 如图所示,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B马对车的拉力小于车对马的拉力 C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D只有当马车匀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才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思路引导: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取均无关。 解析: 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它们总是大小相等
8、、 方向相反,与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 思维升华: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2)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与物体受不受其他力无关。 对点训练_ 1(2020 北京师大二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 传甚广。如图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玩儿时,双手一搓竹柄,然后双 手松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落下来。松手后,关于竹蜻蜓和空气间的相 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B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
9、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C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D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解析: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根据 牛顿第三定律,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选 C。 探究 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情境导入_ 如图甲、乙为球的重力 G、木板对球的支持力 F1和球压木板的力 F2,它们之间存在什 么关系? 提示:G 与 F1是一对平衡力;F1与 F2是一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要点提炼_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之间的比较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
10、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 同 点 作用对象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依赖关系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 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 个可依然存在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作用 效果 因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 故不能作为使物体平衡的条件 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特别提醒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向、等大、同性同存”,而平衡力是“同体、 共线、反向、等大”。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点,一对平衡力的
11、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还可 以看它们是不是相互作用产生的。 典例剖析_ 典题 2 一根轻绳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灯泡,则( C ) A灯泡受的重力和灯泡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思路引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不能抵消,而平衡力一定作 用在同一物体上,合力一定为零。 解析: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 A、B 错误;灯泡对绳的拉 力和绳
12、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 C 正确,选项 D 错误。 思维升华:判断一对力是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作用点,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即有两个作用点;二是看产生原因,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对点训练_ 2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二人用力向相反方向拉小车,不计小车与 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车静止时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小车加速
13、向右运动,表明小车拉甲的力大于甲拉小车的力 D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乙拉小车的力大于小车拉乙的力 解析:小车静止时,甲、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A 错 B 对;甲和小车、乙和小 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C、D 错误。 探究 物体受力分析 情境导入_ 人走路时(如图所示),人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几对? 提示:人走路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地面对人的摩擦力。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这三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 人对地面的压 力和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所以人走路时与地球间有三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要点提炼_ 1受力分析 把指定物
14、体(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这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 体来分析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分析的 方法 选用 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 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 问题 受力分析时不要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 的相互作用力 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整体法、 隔离法在受力分析时要灵活选用: 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 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 间的作用
15、时, 要应用隔离分析法, 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 的外力。 (2)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 情况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3受力分析的步骤 4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不要分析研究对象对周 围物体施加的力, 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 对象上。 (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要注意确定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
16、,这几个物体间的作 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其中的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 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4)物体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要运用平衡条件判定未知力的有 无及方向。 (5)受力分析需严密,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找施力物体防“添力”。顺 序分析防“漏力”。 典例剖析_ 典题 3 如图所示,A 物体沿竖直墙自由下滑,B、C、D 物体均静止,各接触 面均粗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A 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 BB 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 CC 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 DD 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 思路引导: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首先明确研究对象,
17、然后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 的作用力。 解析: A 物体沿竖直墙自由下滑, “自由”说明物体 A 与竖直墙之间没有弹力和摩擦力, 因此 A 只受重力作用,故 A 错误;B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三个力 的作用,故 B 错误;C 物体受到重力和两个绳子的拉力,故 C 正确;D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受到重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和静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故 D 错误。 思维升华:受力分析的几项注意 (1)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题目要求分析 A 物体受力,那么 A 物体对其他物体 的力就不是 A 所受的力。 (2)受力分析时,只考虑根据性质命名的力。 (3)防止“漏力”和“添力”
18、。按正确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注意寻找施力物体, 这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 找不出施力物体, 则这个力一定不存在。 对点训练_ 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物体 A 和 B,两物体在 F1、F2(F1F2)的水平拉力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试分别在甲、乙、丙图中画出 A 物体、B 物体和整体的受力图。 答案: 核心素养提升 以题说法 启智培优 易错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不透彻而致错 案例 (多选)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作“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 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