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八上生物人教版课时检测卷)课时检测卷 5.4.4.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085446
  • 上传时间:2021-02-14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99.0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上生物人教版课时检测卷)课时检测卷 5.4.4.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八上生物人教版课时检测卷 【八上生物人教版课时检测卷】课时检测卷 5.4.4 生物 人教版 课时 检测 5.4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生物_初中
    资源描述:

    1、提技能一课两练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练基础】 (10(10 分钟分钟 202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9 9 分分) ) 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解析】选 D。细菌和真菌并非都对人类有害,如乳酸菌、酵母菌对人类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通过寄生 而使动植物患病,共生的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都是有利的;有的细菌必须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如乳酸菌 等,所以 A、B、C 三项

    2、都是错误的。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无叶绿体,要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 大多为腐生,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D 项正确。 2.细菌、真菌在分解自然界的有机物时,产生的物质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三者均是 【解析】选 D。细菌、真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利用释放出的能 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3.把一条死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一段时间以后,鱼不见了,最为可能的原因是( ) A.被猫吃了 B.被水冲走了 C.被树根吸收了 D.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解析】选 D。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使其转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

    3、机盐等物质, 回归自然环境,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埋在土壤中的死鱼不见了,就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4.玉米得玉米瘤黑粉病时,玉米蕊上充满黑粉而无子粒,这种病的形成是由于( ) A.细菌 B.真菌 C.藻类 D.寄生虫 【解析】选 B。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真菌感染寄生在玉米雌蕊上引起的,该真菌大量繁殖,形成黑色的瘤状 物,使玉米无法正常长出子粒,引起玉米减产。 5.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引起灰指甲的真菌的营养方式属于( ) A.寄生 B.腐生 C.共生 D.三者都不是 【解析】选 A。寄生是指从活的生物体吸取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对寄主造成一定的危害;腐生是 指从死

    4、亡的生物体上吸取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共生则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活在一起。引起灰指甲的 真菌寄生于人的皮肤或甲板内,并从中获取营养,故其营养方式属于寄生。 6.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能引起植物患病 C.与植物共生 D.与植物竞争 【解析】选 C。共生是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 两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 质,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7.下列对共生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有

    5、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B.彼此依赖、彼此有利 C.一般情况下,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 D.一方对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对人的健康有威胁 【解析】选 D。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 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叫做共生。蛔虫在人的肠道内,吸取肠内的有机物维持 生活,对人体有害,这种方式叫做寄生。故 D 项错误。 8.下列哪项叙述与细菌和真菌不相符( ) A.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C.有些种类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D.有些种类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解析

    6、】选 B。由于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 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9.人体与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和平相处”,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也可以制造一些物质被人利用,这 些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解析】选 D。有些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中,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为人体制造维生素 B12和维生素 K, 对人体有益,二者互惠互利,构成共生关系。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1111 分分) ) 10.(7 分)请你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我们将吃剩的饭菜埋在花盆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剩菜

    7、和剩饭不见了,这是因为剩饭或剩菜中的 有机物被腐生的细菌或真菌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体吸收利用。 资料二:一些细菌或真菌能够引起动植物或人患病,这些细菌或真菌需要从活着的动植物或人的体内吸收 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资料三:地衣生长在树干或者岩石上,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 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藻类和真菌是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 (1)资料一中的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哪一种?这些菌类对整个生物圈来说有什么意义? (2)资料二中的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属于哪一种? (3)资料三中描述的两种生物属于什么关系? 【解析】(

    8、1)资料一中描述的营养方式为腐生。该营养方式的特点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或其他 有机物中获得营养,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 盐,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说明腐生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2)该资料描述的营养方式为寄生。该营养方式的特点是需要从活着的动植物或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维持 生活。 (3)该资料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共生。共生的特点是生活在一起的双方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答案:(1)腐生。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寄生。 (3)共生。 11.(4 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

    9、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下图甲所示。这一原理被用于解决水 污染问题。城市居民生活污水以有机物为主,直接流入江河湖泊会使水质发黑发臭,污水处理厂将污水排 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泥絮状团块,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菌)净 化污水。下图乙所示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角。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和分别代表 。 (2)污水处理厂中利用的 “活性污泥” 和图甲中的的作用原理是一致的, 即都够 。 (3) 污 水 处 理 厂 在 进 行 污 水 处 理 时 , 需 要 向 曝 气 池 中 持 续 不 断 地 通 入 空 气 的 目 是 ; 为保证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

    10、长繁殖,曝气池还应保证合适的 等条件。 【解析】细菌和真菌能够利用自然界的有机物,并将其分解,释放出能量,满足自身的需求。细菌和真菌 的生活条件是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有的细菌和真菌在有氧条件下生活,有的在无氧条件下生活。 答案:(1)二氧化碳和氧气 (2)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为腐生微生物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达到净化的目的 温度 【练能力】【练能力】 (15(15 分钟分钟 303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8 8 分分) ) 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事实可以说明微生物能( ) A.参与蒸腾作用 B.

    11、促进物质循环 C.阻止能量流动 D.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选 B。腐生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其中二氧化碳又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水和无机盐又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故选 B。 2.苹果、梨、葡萄、草莓等水果容易发生腐烂现象,引起腐烂的根本原因是( ) A.含糖量过高 B.细菌和真菌的侵染 C.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D.贮藏方法不当 【解析】选 B。食品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如果苹果、梨、葡萄、草莓等水果腐烂了,主 要是因为细菌或真菌侵入到水果中了。 3.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 人体中的链球菌 人体皮肤中的真菌 使玉米得

    12、黑粉病的真菌 地衣中的真菌 大豆根瘤中 的根瘤菌 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A. B. C. D. 【解析】选 A。人体中的链球菌、皮肤中的真菌和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真菌,都生活在活的动植物体或人体 上,获取营养物质而生活,都属于寄生菌,营寄生生活;地衣中的真菌和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与植物互 惠互利,都属于共生关系;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则是从死的植物体上获取营养物质,属于腐生。 4.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分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时得到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食物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C.由于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13、、水和无机盐,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能量又从分解者流 向了生产者 D.细菌和真菌可以非常容易地分解一切有机物,获取其中的能量 【解析】选 A。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最终都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故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获得 的能量,也来自于太阳能。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2222 分分) ) 5.(8 分)如图表示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据图回答。 (1)组成植物体和兔、鹿等动物体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过程。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看,细菌属于 。 (3)生物遗体通过图中的 分解生成 释放到空气中,产生的 和 渗 入到土壤中, 这些物质又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由此可

    14、见, 这些生物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解析】(1)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仅为自己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2)细菌、真菌能将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属于分解者。 (3)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说明 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4)图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有草和树木,它们属于生产者;兔和鹿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以植 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取能量,属于分解者。 答案:(1)

    15、光合作用 (2)分解者 (3)细菌、真菌 二氧化碳(1) 水 无机盐(2 和 3) (4)草和树木 兔和鹿 6.(14 分)(能力挑战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埋入土壤中的动物遗体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了,这是什 么原因引起的呢?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是不是土壤中的细菌、真菌使动物遗体分解消 失,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材料用具:大玻璃缸、死鱼、土壤、蒸馏水、塑料薄膜等。 (1)提出问题:动物遗体的分解消失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有关吗? (2)作出假设: 。 (3)制订计划: 取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缸,编号为甲、乙,用相同的塑料薄膜扎住玻璃缸口,并进行 后待用; 取两份相同的土壤,一

    16、份 后放入甲玻璃缸中,另一份不作处理放入乙玻璃缸中; 取两条等大的死鱼, 后分别埋入甲、乙两玻璃缸的土壤中; 分别向甲、乙两玻璃缸中洒入适量的 ,使土壤变得潮湿,扎紧塑料薄膜; 将甲、乙两玻璃缸同时放到 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翻开甲、乙两玻璃缸中的土壤,观察并 记录现象。 (4)实验现象:甲玻璃缸中的死鱼 ,乙玻璃缸中的死鱼 。 (5)结论: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导致动物遗体分解消失的原因。 【解析】(1)依据问题可作出的假设是:动物遗体的分解消失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有关。 (2)为保持变量唯一应该取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缸,要用塑料薄膜扎紧缸口;本实验的变量是土壤中的细菌、 真菌,故取相同的两份土壤,一份要高温灭菌,另一份不处理,形成对照。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需要对 大玻璃缸、塑料薄膜、死鱼等进行高温灭菌,滴加蒸馏水使土壤变潮湿。都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为细菌、 真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3)一段时间后,翻开玻璃缸中的土壤会发现甲玻璃缸中的死鱼仍然存在,乙玻璃缸中的死鱼腐烂了。 答案:(2)动物遗体的分解消失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有关 (3)高温灭菌 高温灭菌 高温灭菌 蒸馏水 温暖 (4)仍然存在(或完好无损) 腐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上生物人教版课时检测卷)课时检测卷 5.4.4.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85446.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