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高中部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绵阳市高中部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docx》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绵阳市 高中部 第一次 诊断 考试 语文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绵阳市高中 2018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 甲骨文数量众多, 刻有文字的甲骨约 有 16 万片, 不重复的单字字头有 4000 多个; 内容宏富, 涉及战争、 祭祀、 田猎等诸多方面, 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 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现已有 1000 多个字头被成功识 别。但是,由于甲骨残断、拓片不清以及对字词理解的不同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
2、的 考释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 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 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 一是甲骨文的今字判定。 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 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 字而言的。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 1000 多个字头,均属此类。如甲骨文中的一 二 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月 雨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又如休 伐等合体字,古今文字结构始终未变。对于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辨识出部分文字是 比较容易的。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它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 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二是甲
3、骨文的今字确释。 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 长期以来学界认 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一种观点可接受,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如甲骨 文中多次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 少数学者释屯 。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一文中释读作禺(遇) 。蒋玉 斌在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运用对照法 ,经过细致的字形 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 ,主要用为蠢动之蠢 。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 三是甲骨文的今字改释。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人作 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如甲骨文中的凡是
4、盘的象形 初文,左右两个竖笔不对称,一个弯曲另一个不弯曲,且不等长。 同 ,像木桶形,是筒 桶等字的象形初文,左右两竖笔对称等长。在敏锐观察到甲骨文中的凡 同二字 的细微差别后,王子杨在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指出,旧释凡之字绝大多 数当改释为同 。 四是甲骨文的用法考定。 不管是已识字还是未识字, 均有其在甲骨文中的某些用法不明, 需要深入考辨、考定,这是针对所有甲骨文而言的。 未识字在今天看来其中不少可能是 死文字,即这些字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使用过,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被淘汰,现在我们自然 已经无法为其找到相对应的文字。 从这个意义上讲, 今后的文字考释工作除了要继续关注甲 骨文等古文字
5、中的某个字是后世或今天的某字外, 对于实在无法对应者, 弄清楚其在文字材 料中的具体用法也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正确的释文是通读甲骨文的关键,是利用甲骨文进行深入综合研究的基础。 甲骨学者要继续坐稳 冷板凳 , 充分利用大数据在搜集材料方面带来的便利, 综合运用 对 照法 偏旁分析法历史考证法等文字考释方法,发挥语法分析在疑难辞例疏通方面特 有的优势, 给目前运用传统手段研究陷于窘境的甲骨文字考释工作提供新思路 从而推动甲 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深入发展。 (摘编自齐航福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甲骨文的内容丰富且体系完备, 这对学者研究殷
6、商时期的语言和思想等均有极大帮助。 B 辨析某甲骨文字是否相当于今天某字并取得一致意见, 是甲骨文今字判定的重要工作。 C 甲骨文中的部分独体字象形特征明显, 从这些字中可以较容易地看出它们的构形意象。 D 甲骨文中的 未识字 仅在特定历史时期使用, 导致学者现在很难对其用法进行考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段提及了甲骨文考释存在分歧的原因, 指出考释工作任重道远,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B文章总体采用总分一总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 论述的脉络清晰。 C 作者在论述时有自己的学术见解, 并多次引用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 增强了说服力。 D文末提出
7、了历史考证法 对照法等研究的新思路,体现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还未被考释出, 找到其对应的今字, 是之后考释工作的重要内容。 B 虽然蒋玉斌的观点被学界普遍接受, 但并不意味这个字的今字确释工作可以到此结束。 C 学者如果想要充分利用甲骨文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就必须先要得到甲骨文的准确释文。 D 甲骨文考释工作已陷入困境, 需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代替传统研究手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自 2019 年中国正式解锁 5G 商用后,5G 成为网红。
8、进入 2020 年,粥建设潮不断 涌来,各大城市纷纷计划落地 5G 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 邬贺铨:实际上从 3G 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 的时候, 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基本上达到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 5G 时 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 5G 技术、5G 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 5G 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 技术上面一点都不
9、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3 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信手机的操作系统方 面,国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什么市场地位,所以在一些核心的、基础的技术上,我们还是存 在差距的。 南都记者:您提到的芯片技术正是一直被热议的卡脖子问题,差距在哪儿? 邬贺铨:中国的公司制作出的芯片是 14 纳米水平的,但国外已经是 5 纳米的水平,而 5G 的终端将来还是需要运用 5 纳米芯片。从目前来讲,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生产 5 纳米芯片 的光刻机。这个技术实际上是工业技术、精密加工和精细化工技术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虽 然中国也能做这些化工材料,
10、但在很多化工材料的纯度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我 们目前只能做到 9999的纯度,但芯片加工可能要求 999999的纯度。 南都记者:有观点认为,5G 基站等新基建不应一哄而上,而应按需建设,您怎么看? 邬贺铨: 现在 5G 基站的建设绝对不存在一哄而上, 首先, 建 5G 基站是运营商自己出钱, 没有动用国家的钱,其次,目前也没有大规模建设 5G 基站,今年仅仅是做到地级及其以上 城市主城区的覆盖。中国到今年 6 月底有 560 万个 4G 基站,但是到今年底我们预计才能建 成 65 万个粥基站,而未来需要的 5G 基站数是 4G 基站的几倍。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
11、设 5G 基站?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建 5G 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 5G 技术需求不 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 5G 基站。而且,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现在看 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 5G 的需求。 南都记者:您说的需求是指产业方面的需求吗? 邬贺铨:现在 5G 技术才刚开始,主要还是面向老百娃的应用需求,但最终可能 80的 5G 收入要靠产业应用获得。对于很多人来说,5G 仅仅意味着网速比较快,那还不是刚需。 用 5G 一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用一分钟也不是不行,何况现在不少用户 4G 流量还用 不完。用户选择
12、5G 的理由更在于带来新的价值,也就是没有 5G 就不行。 比如我们想看超清视频,4G 可能无法满足这个需求,这时我们就需要 5G。简单来说, 就是 5G 在一些消费应用上创造了价值,才会大规模推广。 (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政府需协调 5G 发展生态 , 南方都市报2020 年 8 月 ll 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邬贺铨认为,从 3G 时代开始有所突破,到 4G 时代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发展,再到 5G 时代领先全球,中国通信技术已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B在邬贺铨看来,目前我国芯片技术还不能满足 5G 发展所需,因 5G 终端会用到 5 纳 米
13、芯片,但现阶段我国芯片生产仅能达到 14 纳米水平。 C邬贺铨表示,现在并未大规模建设 5G 基站,2020 年也仅是覆盖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 主城区,但未来 5G 的基站需求量将是 4G 基站的数倍。 D当被问及是否应该鼓励各地加快建设 5G 基站时,邬贺铨认为各地不宜盲目建设,而 应该尊重事实,按需求和步骤来推进 5G 基站的建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南方都市报作为组织者,立足 5G 建设正快速发展这一现实,期待通过这次访谈, 让广大读者对 5G 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B南都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既关注 5G 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等情况,
14、也 关注了关于 5G 基站建设和需求等问题。 C邬贺铨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对话中既提到有关 5G 的专业内容,也列举了一些具 体的数据,这使得文章的可信性增强。 D5G 技术的价值在于其带来的新应用能有效地刺激老百姓的需求欲望,并让老百姓形 成刚需,这也是 5G 技术推广的前提。 6采访者的前期准备与访问过程中访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访谈的效果,请简要分析这篇 访谈在访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_题。 大地深处的温暖 任林举 长春的雪,从来都不是寻常的飘落,而是弥漫无边无际的弥漫。 洁白的雪花飞满苍穹,天地
15、之间就没有了界限。苍茫里,是谁在飞针走线?一针紧似一 针,反复牵引着人的目光,一时竟分不清雪花是从天上落下,还是从地上飞起。街道、河流 田野、房屋等等,地上一应事物之间的边界和轮廓,都在雪中变得模糊。 四十多年前,1978 年 lO 月,我还未满十六岁,拿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一次走在 长春的大街上。那时候,年少懵懂,刚从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出来,不知道要怎样面对这样一 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和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 好在, 这座城市已经给我预备好了可以埋头阅 读的书桌,还有可以倒上去酣睡的床铺。 仿佛一夜之间,一睁眼,我就遇到了那场雪。寒风退避,雪落无声,有几分暖意,有几 分温柔,温柔得让人心软。过
16、去,我是经常站在乡村的雪中向往城市的;如今,我开始站在 城市的雪中幻想未来。 天已经断续下了两日的雪,仍无意停止。我和相识不久的同学们,手拉手走在雪中。积 雪在我们的脚下吱吱呀呀,传达出时缓时急快乐的声音。 我们从学校的东门出发,穿过平阳街,穿过解放大路,一直向春城电影院进发。那天晚 上要上演的电影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名字叫吉鸿昌 ,当时各大中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 竞相包场,一票难求,长春市仅有的几家电影院需要不间断播映。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在院校 里排位并不靠前,所以场次就排到了半夜。 时值午夜,市内的公交车已经全部停运。而那个年代,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 几公里的路程,只能靠双脚一步步丈量
17、。从开放的儿童公园东门进入,西门穿出,进入最负 盛名的人民大街,右行八百米就到了大名鼎鼎的人民广场。广场上的纪念碑巍峨、高大。我 们从纪念碑前走过,夜晚宁静异常,只有我们一行人脚下发出的沙沙踏雪声。 那天,回来的路上,大家毫无睡意,每个人都很兴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另一部电影的 主题曲: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中间相隔多少坎坷与周折,又相隔多少场风霜与雨雪,已经无法准 确统计。当我再一次走在一场纷飞的雪中,长春这个让我一度成为过客的城市,慷慨地许给 我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居所,我在长春住了下来,而且一住就是经年。我不再青春年少,但 却如一棵
18、把根扎得很深的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深处的温暖。 也是午夜。也是在人民大街,大街两侧高楼林立,夜晚的街道灯火通明,五光十色,大 街上的车流拖着一条光的尾巴往来穿梭,将整条街道描述成一条色彩的河流。 那个晚上,我和一位老师在他的家中秉烛长谈。我静静地聆听着他对我的叮嘱,从生活 到修身,从工作到文学,从现在到未来,从理想到信念他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局限 和优长,懂得了放弃与坚守,学会了敬畏和勇敢。 我深深地知道,此夜不同寻常,但却不知道窗外正无声地下着一场大雪。当我深夜离去 时,老师执意要出门送我,并执意要站在大雪中陪我候车。雪花大朵大朵地落在他已经不再 浓密的头发上,落在他已经微驼的背上和他表情
19、凝重的脸上。那情景,让我感觉我可能正面 对一次隆重的远行。但我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多年之后,当我回想起那晚雪中的情景。我的 心会涌起怎样的波澜。 转眼又是十年,城市仍然像一张没有画完的图画,在扩展,在丰富,虽然还没有最后 完成,但却比以往更加丰满、绚丽。而我却单单因为它的雪,因为它纯净的白色,就心怀 依恋。从最初的雪,到后来许多场雪,种种的情景、种种的经历、种种的故事,已经让我 深深认定,长春的雪就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美好机缘。 冬天再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棵树如果在一座城市把根系扎得太深,就已经不再 是一棵树,而是城市固有的一个部分。它在岁月中汲取的一切,如今都要反哺给岁月;它 在城市中所得的一
20、切馈赠,如今也将回馈给城市。 那天,突然接到老友的电话,不为别事,就是一份来自好友的关切。我们畅叙交流, 一抬眼,又是一场纷飞的大雪,从天空飘向大地,又从窗外飘到窗里,在我的身前、身 后、头项以及生命深处弥漫。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未满十六岁的我带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偏远乡村来到长春时,心中既有面 对陌生城市的迷茫,也有找到安身之所的庆幸。 B 我对和同学一起看电影吉鸿昌前后的相关细节仍记忆深刻,是因为作者从小 的生活经历让他非常珍惜能包场看电影的机会。 C文章两次提到一棵根系扎得很深的树, 我就如同这棵树,在和长春数十年的相互
21、陪中,逐渐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D作者善于用场面描写来展现自我的生命体验,全景式描写与细节特写兼而有之,同 时也注重在描写中穿插我丰富的内心感受。 8作者是如何通过雪来展开叙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在长春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哪些温暖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寄籍上元。崇祯元年进士。十一年,由慈溪知县行取。帝以国 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 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十六年,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