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pdf》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同步 练习 答案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 1北京的春节 一、辨字组词。 寺()饺 ()拌 ()腊 ()侍()绞 ()伴 ()醋()待()跤()绊()措() 二、读拼音,写词语。 l yu zhn ln ch x bin po ()()()() rn fng yun xio fng zhng ci hu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切事物或景象都焕然一新。 () 2.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3.(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 四、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地修辞方法。 (填字母) A.比喻 B.排比 C.引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2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 的都是纱灯() 五、填空。 1.本文作者是,原名,字,满洲人,被授予“”称号。代表作 有等。 2.本文是描述北京风俗民情的(体裁) ,描述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 春节的,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之情。 3.课文是按顺序来写的,其中这几天写得详细。 六、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
3、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 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先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再说说你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 3.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 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七、课外阅读。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 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 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
4、另外有 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 又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 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 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弄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 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 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 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
5、,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1.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是。 2.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的特点是。 3.花灯是真正的艺术品,选段是从、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4.作者在选段中介绍了哪些花灯?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寺院饺子拌面腊月侍卫绞痛 伙伴白醋等待摔跤绊倒措施 二、腊月展览除夕鞭炮燃放元宵风筝彩绘 三、1.万象更新 2.截然不同 3.间断 四、1.C 2.A 3.B 五、1.老舍舒庆春舍予人民艺术家骆驼样子 四世同堂 龙须沟 茶馆 2.散文隆重和热闹温馨和祥和喜爱 3.时间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六、1./家家赶做年菜依据是先总体写中心,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2.做年菜穿新衣贴对
6、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3.香味色彩声音 七、1.上元节(灯节) 2.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但是没什么文化内容 3.形状材料样式 4.作者介绍了纸灯笼、绢灯笼、纱灯笼、玻璃灯笼、宫灯、仿动物灯、“气死风”灯。我喜欢仿 动物灯,因为我喜欢各种动物。 2腊八粥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唾沫()腊肉()稀烂()黄焖鸡() 沸腾()搁置()嘟囔()肿胀() 二、读拼音,写词语。 h tu nng chu k ko ci xing ()()()() fn su wi to chng rn jio hu ()()()() 三、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
7、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 提到腊八 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四、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3.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五、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本文的作者是沈从文。 () 2.“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个句子是设问句,意思是“没有什么法来反抗” 。 ()
8、 3.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围绕等着吃母亲熬煮的的经过, 展现了一幅淳朴、 和睦、 温馨的图景, 表现了一家人的,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的眷恋。 七、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原因是。八儿看到如此颜色的 粥,心里想到的是。 2
9、.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略写的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 八、课外阅读。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 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 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 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
10、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 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 一起”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 在 1976 年 1 月 8 日的下面, 印着 “农 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 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用“”画出与结尾互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
11、,分析作者“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参考答案 一、tu l x mn fi g nng zhng 二、糊涂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承认搅和 三、1.拟人 2.反问 四、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3.动作描写 五、1. 2. 3. 六、八儿腊八粥其乐融融家庭亲情 七、 1.深褐色妈妈把枣子同赤豆搁多了染缸里的脏水 2.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3.等粥喝粥既表现出制作八宝粥过程的漫长,也表现出八儿想吃美食时的迫不及待。 八、1.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围在桌旁边,在洗
12、红枣,剥花生。 3.作者想到自己的亲人和周总理已离开人世,感到十分悲痛。 3古诗三首 一、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 2.寒食东风御柳斜() 3.盈盈一水间() 4.脉脉不得语() 5.中庭地白树栖鸦() 二、读拼音,写词语。 chn chng hn sh l zh q t ()()()() j zh q y yng yng m m ()()()() 三、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四、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
13、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 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 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2.寒食一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的诗句是 。 3.十五夜望月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 是。 五、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 意境之中。 B “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 ,是 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
14、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六、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 、 “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 “树栖鸦”巧妙 地烘托了月夜的。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桂花”既指庭中 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 ,行不行?为什么? 七、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和两个“”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 诗人。 2
15、.“”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 样紧扣了诗题中的“”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对 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一、1.春天的京城 2.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形容清澈 4.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5.庭中,庭院中 二、春城寒食蜡烛泣涕机杼栖鸦盈盈脉脉 三、1.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夜深了
16、,秋露悄悄地打湿了 庭中的桂花。 3.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4.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四、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泣涕零如雨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地白树栖鸦 五、B 六、1.视听寂静 2.孤寂,怅然月中的桂树 3.不行。 “落”能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七、1.独异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忆佳节 4.示例 1: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 得深沉含蓄。示例2: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 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4*藏戏 一、在
17、下面句子中填入读音为“sh”的字。 1.许多()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 。 2.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架桥。 3.藏戏艺人用歌舞说唱的形() ,表演宗教故() 、历史传说一代代师传身授,使藏 戏流传于() 。 4.演妖魔时,戴上青面撩牙的面具,以()压抑和恐怖。 二、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的歌声()的容貌()的舞姿()的唱腔 ()的江水()的激流()的百姓()的性格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吞噬()敦厚()演绎()雄浑() 保留()压抑()松散()威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藏戏具有鲜明的特点。藏戏的演员必须戴着演出,表示戏中的人物身份;演出时 以作背景,以
18、作背景;藏戏的情节;藏戏的唱腔、动 作;藏戏的演出时间。 五、请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句子后打“” 。 1.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 2.藏戏靠师传身授得以保留和发展。 () 3.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 () 4.藏戏的创始人是唐东杰布。 () 六、课内阅读。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 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 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
19、,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1.根据下面的描述,你能判断出它们各代表藏戏中的什么人物吗? (1)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这是的面具。 (2)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这是的面具。 (3)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这是的面具。 2.在藏戏里,唐东杰布的面具是什么样的? 3.唐东杰布的面具为什么是白色的? 参考答案 一、1.试噬 2.誓 3.式事世 4.示 二、雄浑俊俏婀娜优美清新咆哮野马脱缰般过江两面三刀 三、吞
20、食忠厚表现雄壮保存压制分散威武 四、面具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任其拖延可以随意发挥可以演三五天毫不稀奇 五、2 3 4 六、1.(1)巫女(2)村民老人(3)妖魔 2.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3.因为在传说中,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 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 语文园地一 一、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 二、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是。 2.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是。 3.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是。 4.双鹊对飞或对立,共视中间的古钱的图案。寓意是。 5.倒贴“福”字。寓意是。 6.结婚时,亲友将花生、枣子、桂圆、栗
21、子等撒在洞房中。寓意。 三、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字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 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有的统统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2.全校运动会上,刘明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杨飞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赵勇在跳远比赛中 摘得桂冠,李强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四、 把诗 句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万物生光辉。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我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五、结合课文北京的春节 ,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作者
2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万事如意年年高 2.年年有余 3.福从天降 4.喜在眼前 5.福到了 6.早生贵子 三、第一个句子中, “一律” “清一色” “都是” “统统”都表示统一,全部的意思。第二个句子中“勇 夺第一” “喜获金牌” “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都表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句子 更加生动活泼,避免了相同字词的重复。 四、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常恐秋节至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 时间,不应浪费时间。也用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的时候,一事无成,
23、 这样只能留下悲伤、悔恨。 五、 北京的春节详写的是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 是略写。这样这样安排,是因为最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 人过春节小高潮,所以要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5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 2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3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 4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 二、读拼音,写词语。 q ling j m kng j yn hu ()()()() yu y shn ln kng z
24、h x j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帐篷()的心情()的宴会 ()的同伴()的生活()的荒岛 四、选词填空。 凄凉凄惨 1.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十分() ,令人潸然泪下。 2.远行的游子置身于异国他乡,一种()之感油然而生。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 (缩句) 2.船上的人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边。 (修改病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鲁滨孙漂流记是作家写的,是书中的主人公,本 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失事,漂流到,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 上战胜了,生活了年,最后回到。 2.课文按鲁滨孙历
25、险的记叙,写了鲁滨孙、 救。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塑造了一位、 的主人公。 七、课内阅读。 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 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场世 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 并且从中找到一些 东西来宽慰自己。 1.结合课文,想想“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指的是 。 2.用“”在文中画出鲁滨孙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的句子。 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八、课外阅读。 做陶器(节选)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合陶土, 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 有多少因为 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