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艺考复习课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中国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历史艺考复习课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中国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复习 课件 14 发达 古代 中国农业 手工业 进步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第第1414讲讲 发达的古代中国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发达的古代中国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 (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 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
2、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 善。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理解 图解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农耕技术 (1)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宋代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3、江 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3)水利灌溉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阐释 精耕细作 提示: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 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也是中 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推广应用现代 科技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关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4、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影响: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由于小农经济长期牢固的存在, 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存在。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官营手工业 (1)历程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商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5、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都收归官办。 (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冶 金 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 期;冶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炼钢技术;东汉杜诗发 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 瓷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瓷、彩
6、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丝 织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 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时织锦吸收了花 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时期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技艺 超过前代。 (3)表现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阐释 工商食官 提示:“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 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 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
7、族服务。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3.民营手工业 (1)生产特点: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 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8、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阐释 资本主义萌芽 提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机户为满足市场需 要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 的生产关系,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4.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 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 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的销量更大
9、。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思考 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提示:市场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依赖小。政策限制:手工 业这地位低下,封建政府课以重税。社会环境:民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受封建社会动荡 的冲击大。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易 错 辨 析 1.小农经济就是自然经济 【辨析】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小,随 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相联系加深。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是相对 于商品
10、经济而言的,和商品经济对立,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 的特点。 2.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 【辨析】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 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易 错 辨 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辨析】受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战争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由 北向南转基础。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不要误认为魏晋南 北
11、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了南移。 4.明清时期的江南农业明显衰落 【辨析】江南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供应区,但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出现了粮食不 能自给的情况。这是由于当地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并不意味着当 地农业的衰落。 5.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与市场毫无联系 【辨析】虽然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但是它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行 业中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 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1 (2016 全国卷)如图为汉代
12、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A项错 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 的不断发展,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 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D项正确。 【答案】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1 (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汉
13、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 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 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D 【解析】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及所学,可知豪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抑制 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D项正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2 (2019 福建三明二模)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永佃”的 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
14、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 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作 卖田不卖佃”,这种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解析】由材料中“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可得知佃种权 可转让,也可随时收回,“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可得知即使田主变换,佃种权仍归原佃 户所有,因而“永佃”是指佃户拥有永久的佃种权,而不用依附于地主,故选C项;材料中没 有出现雇佣关系,因而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自然经济
15、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 争后,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是农产品,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2 (2018 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 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 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 并且井主所
16、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 业,A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一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 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 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 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太过于绝对化了,D项错误。 【答案】A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3 (2016 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 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
17、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 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A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 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 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 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 高了,A项正确;材料
18、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 渐减弱,而不是强化,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4 (2019 广东顺德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 匠服劳役,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 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 C.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促进
19、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解析】官营手工业衰落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纳银是白银广泛使用的结果,故B项 错误;市民阶层兴起与商业都市发展有关,C项错误;根据材料“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极 大地解放了轮班匠人身束缚,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提高,D项正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 产的发展情况,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 ) A.筒车 B.翻车 C.耧车 D.曲辕犁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20、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2.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 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这种记载表明( ) A.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B.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 C.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D.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 3.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A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4.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凡一炉场,
21、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 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 材料反映了广东冶铁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官方经营 B.分工精细 C.品种繁多 D.雇佣劳动 5.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 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6.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
22、层人 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 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 A.社会史视角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近代化视角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 C.整体史视角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文明史视角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A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2017 山西临汾三模)先秦著作山海经 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 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 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 A.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