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钻井地质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longfei1026
  • 文档编号:1064734
  • 上传时间:2021-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98.3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钻井地质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由用户(longfei102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钻井 地质 高级技师 理论知识 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1、钻井地质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有 4 个选项,其中只有 1 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号 填入括号内) 1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范畴的是(C)。 (A)岩屑描述(B)岩心描述(C)基础资料检查(D)岩屑挑样 2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范畴的是(D)。 (A)油砂挑样(B)槽面显示资料收集 (C)钻井液处理资料收集(D)油气显示复查落实 3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范畴的是(B)。 (A)岩心描述、岩屑描述、钻时收集、测井解释 (B)取心层位的卡取、潜山界面的卡取、事故井地质处理、完钻层位把关 (C)化验样品挑样、中途测试资料

    2、的收集、对比电测资料的收集、钻井液 性能资料的收集; (D)钻具丈量、钻具管理、荧光干照、荧光系列对比 4对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的人员,应对重点探井或所管开发区块的地质概 况做到 3 个清楚,即(A)。 (A)对区内地层纵、横向变化情况清楚,对油、气、水分布清楚,对主要 构造特征 清楚 (B)对构造图清楚、对录井要求清楚、对施工步骤清楚 (C)对钻井工艺清楚、对测井工艺清楚、对录井工艺清楚 (D)对生油层清楚、对储集层清楚、对盖层清楚 5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对见显示取心的基本要求是:厚度大于(D)的油层 必须卡准。 (A)0.sm(B)lm(C)1.sm(D)Zm 6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对按层位完

    3、钻的井,层位标志明显时,标志层底 界误差不得 超过(A)。 (A)sm(B)10m(C)6m(D)4m 7作为一名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C)知识。 (A)测井解释(B)分析化验基础(C)综合分析管理(D)钻井工程基础 8作为一名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非常精通(A)。 (A)现场地质资料的录取及综合分析应用(B)地质录井仪器的结构及维修 (C)地质分析化验仪器的功能及操作(D)地质录井仪器的操作及修理 9下列工作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其基本原理但不强求熟 练掌握的是 (B)。 (A)岩屑描述、荧光录井、岩心描述 (B)测井解释、钻井工程,地震勘探 (C)钻井录井、钻井液录井

    4、、气测录井 (D)荧光系列对比、薄片分析的挑样、制作岩屑实物剖面 10边远地区的最佳实时传输方式为(D)。 (A)GPRS(B)CDMA(C)ADSL(D)卫星传输 11下列技术中(A)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分组”的形式 传送资料 到用户手上。 (A)GPRS(B)CDMA(C)ADSL(D)卫星传输 12 关于完善的数据接收及数据服务部分 (主控端) 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C) 。 (A)数据接收服务器负责接收井场数据,并自动人库 (B)可同时接收多井数据 (C)具有无断点续传功能 (D)提供实时数据服务,将井场传送的数据及时发送给需要的客户 13生产管理层和和决策层不具备的权限是

    5、(D)。 (A)指令下达(B)查询浏览(C)在线交流(助原始资料修改 14目前常使用(C)满足长期出差人员浏览井场实时信息的随时、随地要 求,解决 了用户浏览信息的时空限制。 (A)微机(B)手机(C)PDA(D)电视 15基地人员主要浏览信息的方式有实时数据显示、实时图形显示、报表浏 览等,判断 钻井参数的变化趋势最好用(B)。 (A)实时数据显示(B)实时图形显示(C)报表浏览(劝电话咨询 16资料的收集是编制解释图版的基础,为保证资料全、准,既要收集用于 建立图版的 (C)等资料,也要收集影响录井、测井资料的钻井工程参数资料。 (A)岩性、含油级别、气测组分、钻时、气测全烃曲线形态、异常

    6、值、基 值、储层 厚度、异常显示厚度、试油 (B)含油级别、气测、地化、试油、分析化验 (C)录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 (D)录井、测井、试油、邻井 17收集气测资料时除收集随钻分析的组分数据、全脱分析数据、后效、全 烃分析数据、 槽面显示资料外,还应收集钻时、岩性、钻井液性能、钻头型号、钻压、起 下钻时间、 (A)。 (A)加入添加剂的类型、数量、井段、加入方式、循环处理情况、脱气器 的类型、 脱气方式以及环境 (B)加入添加剂的类型、时间、循环处理情况、脱气器的类型、干燥情况 (C)混油井段、浸泡时间、处理结果、脱气器的类型、气候 (D)加人添加剂的类型、数量、井段、加入方式、排替情况、

    7、脱气方式及 环境 18 编制解释图版时收集资料应认真选择, 以确保资料真实可靠, 因此 (C) 。 (A)只收集录井解释结果与试油结果一致的资料 (B)只收集不同录井方法解释结果致的资料 (C)既要收集与试油结果致的资料,又要收集与试油结果不一致的资料 (D)对于试油结果与录井解释结果不一致的资料,经过细致分析其影响因 素后才确 定是否收集 19 对于收集的资料应进行处理, 资料处理时各项参数的选择与组合 (B) 。 (A)不必遵循一定的要求,只需将参数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以寻求最有 利的参数 及其组合 (B)一定要有地质意义,在可能的条件下采用实践证明最好的参数及其组 合 (C)不必遵循一定

    8、的要求,但应优先采用传统及其他区块适应的参数及组 合 (D)不必遵循一定的要求,但应努力做到有别于传统及其他区块适应的参 数及组合 20资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D)。 (A)掌握不同层段的解释参数特点,为寻求合理的解释参数提供依据 (B)排除不可信数据,选择有利解释参数,掌握不同层段的显示特点 (C)基本掌握不同解释层的油气显示特点,对数据进行分类:为选择解释 模型提供 依据 (D)选择有利解释参数,排除不可信数据,基本掌握不同解释参数下油、 气、水层 的分异情况,为选择解释模型提供依据 21为排除不同钻井参数、岩石结构、岩性对分析参数的影响,参数处理的 基础工作是 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在气测图

    9、版制作方面的标准化处理主要是排除(C) 对气测分 析数据的影响。 (A)钻压、排量(B)地层孔渗性 (C)钻头单位时间岩石破碎量(D)地层压力 22解释模型的选择应努力使同类性质流体离散(),不同性质流体之间分 异距离 (A)。 (A)最小:最大(B)最大;最小 (C) 最小; 与同类性质流体离散一致 (D) 不同性质流体之间分异距离一致; 最小 23解释模型的选择是建立在解释参数处理(),在选择解释模型时(A)。 (A)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实用性、现实可操作性 (B)之前;要充分考虑实用性、现实可操作性 (C)的基础上;只考虑其先进性及创新性 (D)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其先进性及创新性 24

    10、地化录井解释图版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解释模型是 B 一、 P 一小、(S0+sl) 一小,其中 中是储层孔隙度,B 为反映油质轻重的参数,P 为单位岩石含烃总量的一个 参数。B 二 (),P=(C)。 (A)S。52;S:+S:(B)S。S:;S。S: (C)S。S:/52;S。S:+S:(D)TPI;S。S: 25解释图版坐标轴的选择应力求简单实用,()能够解决的不要选用() 坐标。 解释数据悬殊时为了突出低值数据的分异,应用(A)刻度,相反则可考虑 选用线性 刻度。 (A)二维;多维;对数(B)多维;二维;线性 (C)二二维;多维;线性(D)多维;二维;对数 26皮克斯勒图版是常用的气测解释图

    11、版,为(B)。 (A)双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2 条纵轴采用对数刻度 (B)单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3 条纵轴采用对数刻度 (C)双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3 条纵轴采用对数刻度 (D)单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4 条横轴采用线性刻度 27气测气体评价法图版为(C)。 (A)立体解释图版,3 个轴采用线性刻度 (B)立体解释图版,6 个轴采用对数刻度 (C)平面直角坐标图版,2 个坐标轴采用双对数刻度 (D)平面直角坐标图版,2 个坐标轴采用线性刻度 28交会图的制作是制作解释图版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制作解释图版 交会图是在 确定好()并进行合适的刻度划分(A)进行的。 (A)解释参数、解释模型

    12、,坐标轴:之后(B)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坐标 轴:之前 (C)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图版;之后(D)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图版; 之前 29一般情况 F,二维解释图版交会图的制造步骤为(C)。 (A)计算参数一绘制坐标轴一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一绘制垂 直本轴的直 线一按照流体性质不同标识交会点 (B)计算参数一绘制坐标轴一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一绘制斜 交本轴的直 线一按照流体性质不同标识交会点 (C)计算参数一绘制坐标轴一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一绘制交 会直线一按 照流体性质不同标识交会点 (D)计算参数一绘制坐标轴一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一绘制平 行相关轴直 线一绘制

    13、图例、比例尺 30.Oc 一解释图版是定量荧光录井应用最为广泛的解释图版,制作该种图版 交会图的 主要方法为,绘制相互垂直的纵横轴,对两轴分别依据数值变化范围与流体 性质标注刻 度,按各解释点的(D)。 (A)Oc、C 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分别过值点绘制平行于另一 轴的直线, 每组数据 2 条直线交会后,由交会点向原点绘斜线,不同斜线交会,对同类 流体性质的 交会点进行标识 (B)Oc、C 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过两轴的值点绘制直线,同 类流体性 质的直线相交,各交会点标识后就构成用以制作解释图版的交会图 (C)Oc、C 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分别过值点按相同斜距绘制

    14、 与另一轴 相交的斜线,每组数据 2 条斜线交会后按流体性质进行标识 (D)Oc、C 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分别过值点绘制平行于另一 轴的直线, 每组数据 2 条直线交会后按流体性质进行标识 31解释图版价值区的分类(D)。 (A)应以提高精度为主要目的,分类越细越好,尽可能增加类别 (B)应以提高图版回判符合率为主要依据,分类越粗越好,尽可能减少类 别 (C)应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一般情况下,只划分油层、气层、非产层 3 类 (D)应建立在现有资料全准的基础上,既有利于提高解释精度,又尊重现 实的技术 可能性与客观需要,既不能太粗,又不能太细 32地化录井 B 一解释图版般划分为(C

    15、)。 (A)“油层区”、“油水同层区”、“气层区”、“干层区”4 个价值区 (B)“油层区”、“差油层区”、“水层区”、“油水同层区”4 个价值 区 (C)“油层区”、“油水同层区”、“非产能区”3 个价值区 (D)“水层区”、“油水层区”、“干层区”3 个价值区 33定量荧光 Ic 一解释图版一般划分为(C)。 (A)“油层(油气同层)区”、“过渡区”、“非产层区”3 个价值区 (B)“油层(油气同层)区”、“差油层区”、“水产层区”4 个价值区 (C)“油层(油气同层)区”、“油水同层区”、“差油层区”、“非产 层区”4 个价值区 (D)“油层(油气同层)区”、“差油层区”、“干层区”3

    16、个价值区 34回判解释是验证图版可信性的重要手段,回判解释时应将(D)用于回 判解释。 (A)所有井层数据 (B)用于建立解释图版的某一类流体性质的所有井层数据 (C)用于建立解释图版而且流体性质与价值区性质相符的所有井层数据 (D)用于建立解释图版的所有井层数据 35回判解释符合率一般采用(A)之比来计算。 (A)解释符合层数与建立解释图版层数 (B)某一类流体解释符合层数与该类流体价值区内的层数 (C)实际油层层数与解释油层层数 (D)产层层数与建立解释图版的层数 36回判解释所使用数据(A)。 (A)必须和建立图版所使用数据一致 (B)和建立图版所使用数据只要是同一层即可 (C)必须和建

    17、立图版所使用数据是同一区块同一层 (D)可以和建立图版所使用数据一致 37新井验证解释是检验解释图版使用价值的最后环节。新井验证解释数据 应来自 (C)。 (A)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油质相同的地区或层位 (B)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流体性质相同的地区或层位 (C)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相当的层位与地区 (D)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不相当的层位与地区 38新井验证解释符合率般采用(A)之比来计算。 (A)解释符合层数与解释层数 (B)某一类流体解释符合层数与该类流体价值区内的层数 (C)实际油层层数与解释油层层数 (D)产层层数与解释层数 39为使新井验证结果有较高可信性,用于新井验证的井层(A)。 (A)应

    18、有尽可能多、不同流体性质层的资料 (B)应有尽可能多、流体性质单一的资料 (C)资料不应过多,但要有不同流体性质层的资料 (D)原油性质应尽量不同,而流体性质要单 40 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的油气层专家评价系统是建立在多种与油气 评价相关资 料的基础上的, 这些资料包括测井、 录井、 试油、 分析化验、 构造、 沉积相、 圈闭论证 等资料,其中以(A)为主,结合其他资料进行油气层评价。 (A)录井资料(B)测井资料(C)构造资料(D)圈闭论证资料 41 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对油气显示进行评价时, 采用了 (A) 方法。 (A)数学逻辑推理(B)图版解释(c)Fisher 准则(D)圈闭

    19、论证资料 42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的最大优点是(A)。 (A)基础数据多,信息量大,推理严密(B)能准确评价岩屑和岩心显示资 料 (C)能快速进行地层和油气对比(D)能快速绘制构造横剖面 43油气层解释系统是将地质、气测、地化、测井等资料综合起来,结合己 试油区域的 油性特征,进行(A)而得出的结论。 (A)模糊推理(B)精确计算(C)图版解释(助权值计算 44气测 Fisher 准则解释油气层的实质是(B)。 (A)求出油气层与非油气层的界限值 (B)对新评价层,将气测参数代人判别函数,求出判别值,利用判别值与 界限值比 较,进行对比判断 (C)求出评价层的判别函数 (D)建立油层的判别

    20、函数关系式 45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评价油气层的实质是(D)。 (A)模拟人脑神经冲动传导原理而建立模型 (B)寻找输入层和输出层 (C)获取单元层间的连接权值 (D)采用误差反传播法,把输出单元的误差逐层向输入层逆向传播给各单 元,最终 获得趋于实际的结果 46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推理的关键是(D)。 (A)对信息网络知识的推理(B)对神经网络知识的推理 (C)对 ADR/OR 树形知识的推理(D)对不精确知识的推理 47 在运用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进行油气层综合解释时, 一般都能得到气测、 地化解释 图版和 Fisher 准则法的解释结论,将其作为种参数,融入(B)的推理, 以提高系 统解释结论的

    21、可靠性。 (A)信息网络知识(B)ADR/OR 树形知识 (C)元知识(D)神经网络技术 48目前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没有综合(C)资料的解释结论。 (A)地化(B)气测(C)OFA 定量荧光(D)电测 49根据钻探目的和开发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称为(C)。 (A)井位(B)井网(C)井别(D)探井 50卜列井别中属于生产井的是(C)。 (A)参数井(B)预探井(C)采油井(D)评价井 51注水井主要的地质任务是(D)。 (A)开发油气层(B)解决二级构造带的油气聚集问题 (C)发现其他沉积矿产(D)给油气层注水 52为着重解决乙级构造带的油气聚集问题而部署的井属于(B)井。 (A)地质(

    22、B)预探(C)评价(D)参数 53卜列地质任务中,属于预探井任务的是(A)。 (A)为进一步钻探提供局部构造和井位 (B)提供物探参数和地温资料 (C)了解构造性质,结合物探资料划分构造单元 (D)揭露覆盖区的基岩露头,用于制图,发现浅层构造 54预探井井号编排按(C)命名。 (A)基本结构单元一盆地一布井序号 (B)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一井排一布井序号 (C)二级构造带名称中的某一个汉字一布井序号 (D)二级构造带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一盆地一布井序号 55参数井井号编排按(A)统一命名。 (A)基本构造单元盆地一布井序号 (B)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个汉字一布井序号 (C)二级构造带名称的

    23、第一个汉字一布井序号 (D)二级构造带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一盆地一布井序号 56开发井的井号编排按(D)命名。 (A)基本构造单元一井排一井号 (B)二级构造单元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一井号 (C)二二级构造单元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一井排一井号 (D)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一井排一井号 57评价井地质设计一般要求目的层段岩屑录井间距()一包,碳酸盐岩层 间距 (D)一包。 (A)13m:1Zm(B)1 一 5n;0.51.Om (C)1Zm;1Zm0.70 116储层敏感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C)。 (A)油层评价(B)储层评价(C)储层保护(D)岩性描述 117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稍高于或等于原油饱和压力

    24、,原始气油比较高的油 藏驱动类型 是(B)。 (A)天然水驱(B)溶解气驱(C)弹力驱(D)重力驱 118油藏地层倾角大,原始气油比低,油井产量较低,但产量递减慢的油 藏驱动类型 是(D)。 (A)天然水驱(B)溶解气驱(C)弹力驱(D)重力驱 119气顶驱动油藏,每采出 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值为(A)。 (A)0.61MPa(B)0.020.2MPa(C)23MPa(D)35MPa 120 根据储量计算结果及等级化标准, 对储量规模进行评价, 油田储量 (B) 的储量 规模为大规模。 (A)loxlo,t(B)为 lxlo,tloxlot (C)为 0.01x10t1x10t(o)为 0.

    25、01x10t 一 0.1x10t 121储量丰度即每平方千米的石油地质储量,它是反映油藏储量的指标之 一。油田储 量丰度(B)的储量丰度等级为高等级。 (A)500 x10,士km,(B)为 300 x104500 x10t/k 扭, (C)为 looxlo300 xlo,t/km,(o)为 soxlo,looxlo,t/km, 122石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占原始石油储量的百分数。采收率为(D) 的石油采 收率等级为低。 (A)50%(B)35%45%(C)25%35%(D)10%25% 123当储集层的孔隙中充满了相应的流体时,地震波在储集层中的(C)就 要下降。 (A)传播深度(B)平点

    26、(C)传播速度(D)亮点 124储集层在聚集了石油、天然气后地震波(B)的特征是利用地震资料寻 找油气的 重要依据。 (A)频率上升(B)频率下降(C)有亮点(D)有暗点 125地震波在(D)里传播速度下降的幅度最大。 (A)泥岩(B)砂岩(C)页岩(D)含气砂岩 126相比两侧同一反射波的同相轴,其振幅特征相当突出,形成“粗、黑” 的强振幅 剖面特征,是(A)最直观、最表面的特征。 (A)亮点(B)暗点(C)平点(D)转折点 127在理论上,亮点出现在油气聚集层段的(C)。 (A)中间(B)顶界面(C)底界面(D)转折点 128与油气聚集层的亮点出现的位置及其相伴随的特征相似的是(C)的亮

    27、点。 (A)干层(B)水层(C)火成岩层(D)煤层 129通常(B)是指良好渗透性地层孔隙流体与地表水系在水动力连通条件 下的地层 压力。 (A)孔隙流体压力(B)静水压力(C)有效应力(D)静岩压力 130通常(D)也称为上覆负荷压力,系观察点以上全部地层及沉积水造成 的压力。 (A)孔隙流体压力(B)静水压力(C)有效应力(D)静岩压力 131井内钻井液柱所产生的压力高到足以使原有裂缝张开、延伸或形成新 的裂缝时 的井内流体压力,称为(C)。 (A)坍塌压力(B)平衡压力(C)破裂压力(D)孔隙流体压力 132卜面不属于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是(D)。 (A)欠平衡压实(B)构造挤压(C)烃类

    28、生成(D)超压实 133 静岩压力 (P。 h) 、 有效应力 (。 ) 和孔隙压力 (Pp 之间的关系为 (A) 。 134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广泛存在异常高压,其最主要形成机制是(C)。 (A)水热增压作用(B)茹土矿物脱水(C)欠平衡作用(D)烃类的生成 135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基本原理是在异常高压地层中,表现为 与正常压实 趋势相反的变化,孔隙度比正常压实的孔隙度(),岩石密度比正常压实密 度值 (),地震波波速比正常压实波速(A)。 (A)大;低;小(B)大;高;小(C)小;低;大(D)小;高;大 136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原始资料,获取准 确的(B)。

    29、(A)力学参数(B)层速度(C)层序界面(D)振幅参数 137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原始资料,获取准确的 层速度,不 能够提高地震层速度的方法是(D)。 (A)D 工 X 公式法(B)层析反演法 (C)开后约束反演法(D)层拉平法 138 测井资料中蕴藏着大量的地层信息并能充分反映岩石力学性质, 而 (C) 资料与 地层压力信息尤为密切。 (A)自然伽马能谱测井(B)电阻率测井 (C)声波测井(D)自然电位测井 139用测井资料计算破裂压力的方法主要有哈伯特一威利斯法、(A)、斯 蒂芬法、 黄荣蹲法等。 (A)伊顿法(B)等效深度法(C)有效应力法(D)菲利帕恩法 140多极

    30、子阵列声波测井(xMAC 一川是声学测井的又一测井新技术的开发 与应用,它可 以准确地获得地层(B)数据。 (A)纵波、横波、反射波(B)纵波、横波、斯通利波 (C)反射波、透射波、斯通利波(D)纵波、反射波、斯通利波 141正常压力地层的 dc 指数随井深而(),对异常高压井段,钻时相对减 小,dc 指数相应(),在 dc 指数一井深图上表现为向(B)偏离正常趋势线。 (A)减小;增加;左(B)增加;减小;左 (C)增加:减小;右(D)减小;增加;左 142录井资料在随钻地层压力监测中可以定性评价,当钻遇异常高压地层 时气测基值 和单根峰(),摩阻和扭矩(),页岩密度和出口电导率(A)。 (

    31、A)升高;增大;降低(B)升高;增大;增大 (C)降低;增大;降低(D)降低;降低;增大 143利用泥页岩密度法进行随钻地层压力监测时,其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下列 不届于其影响因素的是(D)。 (A)泥页岩含气(B)富含有机质(C)含重矿物(D)压实程度 144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的方向来区分,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 波;按波动 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来区分,地震波又可分为(A)。 (A)体波和面波(B)反射波和面波(C)透射波和体波(D)直达波和折射 波 145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是(B),它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 2 方面的理论知 识。 (A)反射波理论(B)弹性波理论(C)折射波理论(D

    32、)透射波理论 146 在地震波传播的过程中, 由地质现象引起的波动称为 (C) , 如绕射波、 断面反 射波、回转波等,它们既有可利用的一面,又有干涉有效波的一面。 (A)干扰波(B)有效波(C)异常波(D)转换波 147通常(D)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大地振动的地震探测器或 接收器, 它实质上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种传感器。 (A)地震记录仪器(B)采集站(C)人工震源(D)检波器 148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与常规地震数据相比具有更宽的(A)。 (A)频带(B)振幅(C)波速(D)相位 149通常(C)是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的传播方向不同进行压制干扰波的一 种方法, 包括检波器组合法和

    33、震源组合法。 (A)参数组合法(B)面积组合法(C)地震组合法(D)间距组合法 150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基本可归纳为“二高一准”,即(A)、高保真度和 准确成像。 (A)高信噪比、高分辨率(B)高信噪比、高差异比 (C)高偏移度、高分辨率(D)高偏移度、高差异比 151亮点技术是一项利用地震资料检测油气取得成效的方法技术,所谓亮 点是指在地 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卜油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C)相对增强 的点。 (A)频率(B)相位(C)振幅(D)波长 152.AVO 处理技术是利用 CDP 道集资料分析反射波振幅的随炮检距, 即 (D) 的变化 规律,以估算介质的弹性参数泊松比,进一步推断

    34、岩性和含气情况的种处 理方法。 (A)反射角(B)倾角(C)方位角(D)入射角 153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对比实际上就是对(B)的对比追踪,它是相邻地 震道之间 同一相位的波峰或波谷的连线。 (A)强振幅(B)同相轴(C)波形(D)强相位 154通常(D)构造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 2 组或 2 组以上的反射波同相轴逐 渐靠拢合 并。 (A)平行不整合(B)断层(C)逆牵引构造(助角度不整合 155通常(B)是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等时面,反映了同一时间不同地质界面 上的地震 信息与各铅垂剖面上同一时刻的地震信息相对应。 (A)等值线图(B)水平切片(C)顶面构造图(D)地层等候图 156前积结构是地震剖

    35、面上最容易识别、环境意义最明显的反射结构,能 够形成前积 结构的沉积相是(C)。 (A)河流相(B)沼泽相(C)近岸水下扇相(D)生物礁相 157地震剖面上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本身的延伸情况与同相轴之间的相互 关系,按照 内部结构形态般分为(A)。 (A)6 类(B)5 类(C)4 类(D)3 类 158 在沉积岩地区, 地层剖面大多呈薄互层组合, 通常我们把层厚小于 (B) 地震 波长的地层称为薄层。 (A)1/2(B)1/4(C)1 个(D)4/3 159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关键是(C)。 (A)制图(B)信息的综合分析 (C)目标层的确定(D)模型的正、反演 160储层参数和地震

    36、参数之间的关联性是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基础,能够 反映沉积顺 序、岩石成分变化的地震参数是(A)。 (A)反射波的极性(B)反射波的波形 (C)反射波的振幅和强度(D)层速度 161 层速度是地震属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能够反映地层年代、 岩性、 (B) 、 孔隙度、 含流体成分。 (A)沉积过程(B)地层压力(C)地层层理特征(D)沉积顺序 二、判断题(对的画“J,错的画“x) (x) 1地质录井过程中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地质设计录取各类资 料。 ()2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分析,对因 地质原 因难以施工的工程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x) 3作为一名地

    37、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料整理能力即 可, 不需要具备资料分析研究能力,因为资料分析研究是研究部门的工作。 () 4, 录井信息实时传输及资料处理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 网络技 术、数据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现场信息向终端用户发 布。 ()5利用录井远程传输系统可以快速查阅正钻井的各项资料,为正钻 井做实时 分析,提供指导意见,并为新井设计提供依据。 (X)6常规地质录井资料均为定性的不能准确量化的资料,不能用于建立 解释图 版,因此建立解释图版时不必收集常规地质资料,以节省时间,提高解释效 率。 ()7对于收集到的资料应认真分析,对于个别违反正常油气显示

    38、特点 的资料数 据应慎重对待,不能一律放弃。 (x)8解释模型与解释图版完全不同,但两者有一定的联系,正确的解释 模型依 赖成功的解释图版。 (x)9定量荧光解释图版一般采用二轴平面坐标、对数刻度。 (扩)10完善可信的交会图是划分解释图版价值区的基础,通过交会图的 制作,可 以为判断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坐标轴的选择是否合适提供依据。 ()11价值区划分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解释图版的应用效果,因此 价值区划 分时, 对于处于过渡区的点, 不仅要看结论, 而且要分析试油时的工作制度。 ()12回判解释是判断图版可信性的重要手段,任何解释图版都必须回 判解释验 证。 ()13任何解释图版都必须经

    39、过新井验证才能投入使用。 (X)14由于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功能强,因此处理资料时,完全 无需人工 干预。 ()15,各种油气层评价技术都只是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的评价,其评 价结果并 非准确无误。 () 16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知识库中的知识可以随着应用程度的加深不 断给予补 充和完善。 ()17调整井主要是为了扩大含油面积,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油速度 和改善开 发效果而钻探的井。 (X)18地质井井号编排以二级构造单元统一命名。 (X)19编写地质设计钻时录井项目时,通常要求非目的层段每 3m 一点, 目的层 段每 1Zm 一点。 ()20对于地质构造概况、区域探井和重点探井要附加地质论

    40、证,由井 位提供单 位编写。 (x)21变更地质设计是人为造成的,与地质因素无关。 (扩)22地质交底时必须将钻探目的向井队全体职工讲清楚。 ()23操作规程的编写格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1 一 87标准 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24技术标准按其对象不同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 安全卫生 与环境保护标准 4 类。 ()25,技术标准是指规定技术事项应满足的要求,以获得其适用性的标 准。 (X)26企业技术标准由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审签后,即可发布。 (X)27操作技能培训是必须体现学员理论记忆能力的培训。 (x)28一个理想的教学计划就是要采取多种方式

    41、,强化教育对象的记忆 能力。 () 29每次测井各测井曲线深度均应以自然伽马曲线或短电极曲线进行 校深,并 参照套管鞋的深度进行校正。 (x)30砂泥岩剖面与碳酸盐岩及火成岩剖面相比,一般情况下,后者有 电阻率相 对较低、体积密度较低、声波时差较大、储层孔隙度较高的特点。 (x)31划分砂岩类孔隙性储层时,物性差的储层的电测曲线具有密度较 低、声波 时差较大、自然伽马低、微电极差异大等特点。 (X)32油气层普遍存在“含油饱和度高”和“不含水”两大特点。 (x)33地层岩性剖面的落实主要依赖测井解释结果。 ()34储层的产能主要取决于物性的好坏,同时也与产出的流体性质有 关,对产 能而言:物性

    42、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渗透率的高低;流体性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 姑度的大小。 (x)35用测井连井资料进行砂组及油组对比,可以预测油藏范围。 (x)36圈闭评价、地层评价及油藏描述属于油藏中期评价。 ()37储层物性主要用孔隙度和渗透率 2 个参数来表征,按孔隙度把碎 屑岩储层 分为 6 级。 (扩)38油层对于各种类型因素的敏感程度即为储层敏感性。常见的储层 敏感性有 5 种类型,即水敏、速敏、酸敏、盐敏和碱敏。 (扩)39油藏分类的依据是油藏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天然驱动能量和驱 动类型。 (x)40油藏生产能力的指标一般用流度、采油指数、千米井深日产油来 表示。流 度即可动水流动的速度。 ()41

    43、反映油气显示的地震信息与反映其他地质现象的地震信息一样具 有多解 性。 ()42品质较好的储集层和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的地震波频率在横向上 都有较大 幅度的下降。 ()43地层压力预测是利用地震资料和附近己钻井的钻井、录井、测井 和试油等 方面的资料,在钻井前对欲钻井地层压力的估算。 (x)44构造抬升可以形成异常低压,地层剥蚀可以形成异常高压。 ()45一般情况卜,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岩层埋藏深度、 岩石沉积 时代和岩石密度成正比关系,与岩石孔隙度成反比关系。 (扩)46岩石的矿物成分与结构、密度、孔隙度以及孔隙中流体的物理性 质和饱和 度是决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 ()47利

    44、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时,正常压实线的选择主要使用泥岩 段的声波 时差。 () 48随钻地层压力 51gma 指数监测法适合于不连续砂泥岩层或石灰岩 层。 ()49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包括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惠更斯原理、 费马原理 等。 (x)50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的采集要求在定程度上补偿高频衰减,有更 低的信噪 比,加密时间和空问采样。 ()51履前深度偏移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但它并不 是在任何 地质情况下都适用。 (x) 52 属于同一界面或薄层组的反射波其同相轴一般具有频率显著减弱、 波形不 同、同相性、时差变化规律 4 个标志。 ()53地震相分析中,常用的地震参数包括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几何形 态、地震 反射的连续性、振幅、频率、层速度及平面组合关系。 (x)54,地震反射波能量的强弱主要与反射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阻抗差成反 比:地震 的传播速度与岩性、孔隙度、孔隙中充填物的性质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钻井地质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647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