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059554
  • 上传时间:2021-01-30
  • 格式:DOC
  • 页数:85
  • 大小:645.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案 六年级 上册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1草原草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 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文中的风光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

    2、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 等。 2播放歌曲天堂 ,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 教师导言: 今天, 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 走进内蒙古大草原, 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 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风光美、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

    3、如何把 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 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 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

    4、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 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表示“绿”的四字词语?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 流”的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

    5、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 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 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草原 美 风光美 人情美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 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 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我教学本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6、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重温重温“风光美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欣赏草原风光。 3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受感受“洒脱洒脱”之美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 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 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指名读,说说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

    7、点理解“洒脱”。 三、深读课文三、深读课文,感受感受“人情美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 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 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 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 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 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 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想想

    8、,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 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 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身着节日的盛装, 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 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 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语吗,如果你听不懂

    9、,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 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古人响起。 师小结: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 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 香的奶茶、鲜美的羊

    10、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 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 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此时,如果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如果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那 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 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通读课文。 五、配乐朗读全文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11、设计】【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草原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 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 过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 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 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

    12、中。 2丁香结丁香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雅、案、拙”等 13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几个特点。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3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象征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4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象征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丁香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丁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

    13、体感知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文章中描写丁香结的句子。 三、学习生字三、学习生字 1分类识字 左右结构:缀 雅 拙 妩 媚 糊 恍 襟 上下结构:案 薄 苞 怨 半包围结构:幽 2书写指导。 易错字“薄”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幽”的笔画别写错,顺序是竖、 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四、初探四、初探“丁香结丁香结” 1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 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陌生,不易读懂。可以先从文章中提取带有丁香结的句子读一 读。启发学生关注带有丁香结的句子集中出现在后三段。 2理清思路。 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

    14、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前三段写丁香花, 后三段写丁香结。归纳出段落划分:13 自然段写“赏花”,46 自然段写“悟花”。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深入理解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小组讨论后回答。 城里丁香花 城外丁香花 斗室外三棵丁香花 雨中丁香花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描写的? 指名回答。 颜色、外形、气味 3丁香花的特点是什么? 小组展开讨论。 汇报交流。 繁密耀眼、幽雅的甜香、娇俏灵动、鲜润妩媚 4读句子,说一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最好的

    15、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 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 紫的朦胧。 ” 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同桌合作交流。 描写丁香的词语:潇洒 朦胧 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 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花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 在一起”? 指名回答。 丁香的特点:妩媚。 因为在微雨中的丁香花就如同印象派的画

    16、一样美丽,一样有诗意。 5感悟丁香结。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教师出示丁香花蕾和中式衣襟盘扣。之所以被喻为丁香结,因从外形上它跟衣服上的 盘扣很相似。 小组交流汇报。 6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情,生活解不开的愁怨。丁香一般开在春季,诗人们 面对容易凋谢的美丽易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但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 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体现了她超然物外、从容 豁达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丁香结 丁香图 特点 城里的丁香 繁密耀眼 城外的丁香 幽

    17、雅甜香 斗室外的丁香 娇俏灵动 雨中丁香 鲜润妩媚 从容豁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 为了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我在教学中避免空洞的讲解,以自由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堂教 学。 2 不足之处是古人的词没有过多渗透讲解, 因为通过诗词这个角度也能让学生感悟丁香 的美丽。再有就是花对人的影响引导少了。 3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

    18、的情感。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月夜或夏夜你都欣赏过哪些奇特或优美的景色?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PPT 展示月夜图片)古诗词中就有许多描写这些景色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世界, 一去欣赏古人描绘的景色吧! 师板书课题“宿建德江”。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宿建德江 。 二、自学古诗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

    19、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 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 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

    20、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 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阅读、体验,诗句中蕴含的深沉感情和深刻哲理,就容易感受和领悟了。只 有感悟诗意,品味诗情,才能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进一步培养他们朗读古诗句的语 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联

    21、系生活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谈话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暮秋时节的夜色,今天我们来到夏季,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大家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让学生从风、云、雨等方面来说) 2 引入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 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22、、画家。 二、二、自由阅读自由阅读,释疑解惑释疑解惑 1投影揭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各自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3解惑、教学生字词: 翻墨(像黑墨一样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4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 住。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味三、细读品

    23、味,体会感情体会感情 1细读古诗,处理好停顿。 2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望湖楼的夏日天气变化很快。) (2)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云未遮山,雨已入船。风吹云散,水天一色。)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黑云翻墨、白雨如珠、水如天。) 3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语速较快,重音落在“未、乱、忽、水如天”等词语上。) 4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四、看图说意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加深感悟 1(PPT 展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

    24、 “我”正在望湖楼小憩。突然,从北方刮来的黑云,就像泼翻了的黑墨 水一样排空而至。一座山还没全部遮住,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那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着的 珠子往船里直打。不料这时又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的黑云吹得一干二净,望湖楼下的湖面 上映出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云 雨 风 水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抓住“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等词语,感悟大自然的变幻 莫测。但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了解诗人苏轼的创作背景。于是就联系课始时学 生所知道的关于苏轼的情况,突出强调该诗是诗人被贬杭州后所作,且当时苏轼正值壮年, 可谓壮

    25、心不已。因此,诗人描写夏日西湖上那场急来急去的暴雨,恐怕不是简单地要告诉我 们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吧。他想借此希冀自己也能像眼前的那场疾雨,尽快得到朝廷的赦免, 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重返仕途,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 第三第三课时课时 一、读通一、读通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 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 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

    26、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 的声音?”(生: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这 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二、读懂二、读懂与作者对话与作者对话 (一)品读上阕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 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离开枝头;斜枝、树枝;

    27、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b:闻到的:稻花香。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它 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 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 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

    28、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的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 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 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 送来一声声蝉鸣,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 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 个丰收年” ,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

    29、乎也在争说丰年。) 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 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二)品读下阕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学生交流画面,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 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 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

    30、择: 道路非常弯曲、 林木非常茂盛; 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 之情。) 陆游有两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 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4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 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 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

    31、 行黄沙道中 看:明月、惊鹊、稻花、 茅店、社林、溪桥 听:蝉鸣、蛙声 闻:稻花香 情景交融、 优美如画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以“读”字当头,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 方面要通过读,走进诗词,走近作者,走进那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读出意, 读出形,读出神。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沉浸在意境中,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4*花之歌花之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32、。 【教【教学难点】学难点】 分析文章中运用的想象手法。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花之歌 ,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 课题、作者) 二、纪伯伦简介二、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 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 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 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 , 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

    33、学院学习绘 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 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 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三、反复诵读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展示): 苍穹 (qi ng):苍天;广阔的天空。 冠冕 (min):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也形容体面。 旖旎 (y n):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 馥郁 (f y ):形容香气浓厚。 婆娑 (p su):枝叶扶疏的样子。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

    34、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问题有: 1 “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 向我凝视”中“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2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 教师点拨,师生交流明确: 1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 好处: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 2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 人类未完全领悟。 四、指导研习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

    35、全文后,合作研讨(多媒体展示): (1)如何评价这首散文诗? (2)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 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 漫,也有现实的真实。 (2)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3)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 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

    36、,也不孤芳自 赏”。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依照本文,仿写一首散文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 “我”摇曳、呼吸、微睡、醒来 “我”饮琼浆、听鸟啭、望高空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进而学习创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 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 智慧成果。 第二单元 5.七律七律 长征长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崔、渡、索”3 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37、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 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 理解诗意, 感受毛泽东及其所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毛泽东 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一、 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师:(出示毛泽

    38、东图)认识他吗?没错,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缔造者之一毛泽东。今天我们先通过一首长征诗来走近毛泽东。关于“长征”,你们知 道的内容有多少?(出示长征示意图和阅读“资料袋”帮助学生大致了解长征。要点:中国工 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 年 10 月从江西 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 千里。1935 年 10 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因此,可以说,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也可以说,长征是中国人引 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39、 二、初读诗歌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感知大意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1师:1935 年 10 月红军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诵了这首诗。(师范读全诗) 2师: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2、4、6、8 行一般押韵,大家读读这首诗,看看哪些字是韵脚? 3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顺,生字读准确,找出韵脚。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 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 从准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 (课 件出示诗歌长征) 指名读、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

    40、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 4再读课文,思考: 全诗是围绕哪句写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导朗读这一总领句。 (二)读书思考,查资料批注 师: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总领句。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来学习。“远 征难”诗人是怎么体现的?而“红军不怕”又从何看出?请你们再读诗,画出相关词句,借 助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关知识,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三、作业 1读诗,思考,批注。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41、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 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 词、每一句话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 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一、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1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 出示上节课要思考的问题: “远征难”诗人是怎么体现的?而“红军不怕”又从何看 出? 二、二、 再读诗歌再读诗歌,读悟结合读悟结合,理解诗意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指导背诵 (一)体会“远征难”

    42、。 1你是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长征中的“难”? 生答,师板书: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铁索 2从这些词句中怎么看出红军“远征难”的? (1)逶迤、磅礴:师板书并出示课件体会五岭的长与乌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丰碑片段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铁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难渡。 3师小结:五岭、乌蒙山、雪山只是红军过“千山”的代表,像这样难越的高山总共有 18 座。长征难不难?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红军过“万水”的代表,像这样难渡的天险有 24 条。长征难不难?(难!)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万水千山的“远征难”。 (二)体会“红军不怕”。 1长征这么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从何看出? (1)

    43、师板书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 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红军会这样看待困难?(革命乐观主义) (2)请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飞夺泸定桥 ,理解“寒”(心惊胆寒)。 (4)请生谈对“喜”字的理解。 2生带感情读,读出红军的“不怕”。 (三)体会感情。 1师:长征这么难,但在红军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红军均不怕。此时,你感受到 毛主席和他所带领的红军的什么精神?请用一个词来概括。(英勇无畏) 2师:是啊,正因为红军英勇无畏,所以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了!毛主席说:三军过后 尽开颜。从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毛主席和红军胜利后的喜悦) 3. 再有感情

    44、地朗读全诗。 三、三、 情感升华情感升华,背诵全诗背诵全诗 1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们愿意听一听七律 长征这首诗谱写 的歌曲吗?(播放歌曲) 2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走近毛泽东?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乐观的、英勇无畏的) 3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七律 长征来表达自己对毛泽东主席的缅怀及敬佩。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总 不怕难 分 足踏五座岭 脚踩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越岷山雪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 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

    45、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 学们更好地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6狼狼牙山五壮士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5 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 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 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

    46、、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揭示课题 1简介狼牙山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狼牙山图片,体会“险”) 2在这陡峭的狼牙山上,有五位战士用他们英勇的壮举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感知内容 1同学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标 记。(生读) 2课文读通了,字词能不能读准呢?(课件出示字词) 3词语读准了,再读课文更通顺了,注意这一遍读课文时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 序写的?都写了哪些内容?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思考。 (1)生交流师板书:接

    47、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说得真完整) (2)谁能看着黑板,根据课文的标题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 们什么样的品质?(坚强不屈、英勇豪迈) 三、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理清层次清层次 (一)师:下面请同学先来默读一下课文前三个部分,找出能够体现五壮士英勇豪迈的语 句。 生交流一:诱敌上山 1交流描写五位战士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他们的英勇。 2生一人一句分角色朗读,读出对日寇的仇恨。 3余生评价。 生交流二:引上绝路 1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什么?另一条是什 么? 2如果是你,你会走哪一条路?为什么?五位战士走的是哪一条路

    48、? 3 从“斩钉截铁”和“走”字, 你体会到了班长什么样的态度?他的一个“走”字把战 士也带上了什么样的道路?(绝路) 4战士们的表现怎样?(热血沸腾)哪一个字更能表现战士此时的心态?(紧)从中你又体 会到什么? (二)师:把敌人引上绝路后,他们又有哪些壮举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四、五自然段, 找出表现五壮士英勇豪迈的语句。 生交流一: 顶峰歼敌 1这一部分中哪些词语是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的?(抢、夺、插、举)从这些动词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感受。 2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3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建 立

    49、了 “731”细菌部队等) 4生再读这一部分,读出勇敢,体会激愤仇恨。 生交流二:跳下悬崖 1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2 为什么要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两句口号?这声音仅仅是五 壮士的声音吗?(不是)是啊,这样的声音穿越时空,我们今天听来仍然有什么样的感受? 3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屏幕,目睹一下当时五壮士的壮举。(看电影片段) 4看完以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称他们为五壮士了吗? 师:是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完成了掩护任务,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而是英雄, 这样英雄式的战士就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狼牙山五壮士!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

    50、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讨论情境,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评价, 使其认识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 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7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 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4感受大典的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5955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