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六年级 上册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1草原草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 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文中的风光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
2、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 等。 2播放歌曲天堂 ,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 教师导言: 今天, 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 走进内蒙古大草原, 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 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风光美、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
3、如何把 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 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 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
4、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 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表示“绿”的四字词语?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 流”的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
5、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 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 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草原 美 风光美 人情美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 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 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我教学本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6、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重温重温“风光美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欣赏草原风光。 3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受感受“洒脱洒脱”之美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 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 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指名读,说说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
7、点理解“洒脱”。 三、深读课文三、深读课文,感受感受“人情美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 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 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 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 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 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 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想想
8、,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 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 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身着节日的盛装, 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 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 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语吗,如果你听不懂
9、,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 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古人响起。 师小结: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 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 香的奶茶、鲜美的羊
10、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 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 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此时,如果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如果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那 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 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通读课文。 五、配乐朗读全文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11、设计】【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草原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 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 过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 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 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
12、中。 2丁香结丁香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雅、案、拙”等 13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几个特点。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3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象征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4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象征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丁香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丁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
13、体感知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文章中描写丁香结的句子。 三、学习生字三、学习生字 1分类识字 左右结构:缀 雅 拙 妩 媚 糊 恍 襟 上下结构:案 薄 苞 怨 半包围结构:幽 2书写指导。 易错字“薄”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幽”的笔画别写错,顺序是竖、 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四、初探四、初探“丁香结丁香结” 1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 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陌生,不易读懂。可以先从文章中提取带有丁香结的句子读一 读。启发学生关注带有丁香结的句子集中出现在后三段。 2理清思路。 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
14、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前三段写丁香花, 后三段写丁香结。归纳出段落划分:13 自然段写“赏花”,46 自然段写“悟花”。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深入理解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小组讨论后回答。 城里丁香花 城外丁香花 斗室外三棵丁香花 雨中丁香花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描写的? 指名回答。 颜色、外形、气味 3丁香花的特点是什么? 小组展开讨论。 汇报交流。 繁密耀眼、幽雅的甜香、娇俏灵动、鲜润妩媚 4读句子,说一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最好的
15、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 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 紫的朦胧。 ” 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同桌合作交流。 描写丁香的词语:潇洒 朦胧 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 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花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 在一起”? 指名回答。 丁香的特点:妩媚。 因为在微雨中的丁香花就如同印象派的画
16、一样美丽,一样有诗意。 5感悟丁香结。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教师出示丁香花蕾和中式衣襟盘扣。之所以被喻为丁香结,因从外形上它跟衣服上的 盘扣很相似。 小组交流汇报。 6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情,生活解不开的愁怨。丁香一般开在春季,诗人们 面对容易凋谢的美丽易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但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 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体现了她超然物外、从容 豁达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丁香结 丁香图 特点 城里的丁香 繁密耀眼 城外的丁香 幽
17、雅甜香 斗室外的丁香 娇俏灵动 雨中丁香 鲜润妩媚 从容豁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 为了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我在教学中避免空洞的讲解,以自由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堂教 学。 2 不足之处是古人的词没有过多渗透讲解, 因为通过诗词这个角度也能让学生感悟丁香 的美丽。再有就是花对人的影响引导少了。 3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
18、的情感。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月夜或夏夜你都欣赏过哪些奇特或优美的景色?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PPT 展示月夜图片)古诗词中就有许多描写这些景色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世界, 一去欣赏古人描绘的景色吧! 师板书课题“宿建德江”。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宿建德江 。 二、自学古诗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
19、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 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 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
20、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 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阅读、体验,诗句中蕴含的深沉感情和深刻哲理,就容易感受和领悟了。只 有感悟诗意,品味诗情,才能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进一步培养他们朗读古诗句的语 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联
21、系生活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谈话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暮秋时节的夜色,今天我们来到夏季,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大家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让学生从风、云、雨等方面来说) 2 引入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 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22、、画家。 二、二、自由阅读自由阅读,释疑解惑释疑解惑 1投影揭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各自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3解惑、教学生字词: 翻墨(像黑墨一样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4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 住。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味三、细读品
23、味,体会感情体会感情 1细读古诗,处理好停顿。 2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望湖楼的夏日天气变化很快。) (2)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云未遮山,雨已入船。风吹云散,水天一色。)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黑云翻墨、白雨如珠、水如天。) 3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语速较快,重音落在“未、乱、忽、水如天”等词语上。) 4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四、看图说意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加深感悟 1(PPT 展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
24、 “我”正在望湖楼小憩。突然,从北方刮来的黑云,就像泼翻了的黑墨 水一样排空而至。一座山还没全部遮住,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那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着的 珠子往船里直打。不料这时又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的黑云吹得一干二净,望湖楼下的湖面 上映出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云 雨 风 水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抓住“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等词语,感悟大自然的变幻 莫测。但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了解诗人苏轼的创作背景。于是就联系课始时学 生所知道的关于苏轼的情况,突出强调该诗是诗人被贬杭州后所作,且当时苏轼正值壮年, 可谓壮
25、心不已。因此,诗人描写夏日西湖上那场急来急去的暴雨,恐怕不是简单地要告诉我 们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吧。他想借此希冀自己也能像眼前的那场疾雨,尽快得到朝廷的赦免, 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重返仕途,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 第三第三课时课时 一、读通一、读通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 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 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